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探寻渗透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德育渗透的力度,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引言: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在小学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发展,加强学生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仅限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教授学生运动知识理论和运动技能,更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轻松教学氛围中完成体育锻炼的目标,并且在体育运动中使自身的道德素养得到升华。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作用,并将德育同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德育内容中的实际内容深入落到实处,以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教学的忽视导致了学生无法享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人认为体育的学习并不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其他学科的课程占用体育课程的情况时有发生[1]。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体育技能的层面上,对于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以及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还十分欠缺。
2、体育设施陈旧
体育教学与其他注重理论知识的学科不同,体育教学中需要大量的设备和器材对同学们进行训练。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小学校园,由于资金的短缺导致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小,陈旧的设备和器材无法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久而久之,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热情。
3、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我国的课程改革规定: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但目前在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是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相关要求。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1、利用课堂常规进行渗透
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3]。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4]。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小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耐久跑教学就是培养小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的教材内容。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比例逐渐增多,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小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情况,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要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耐吃苦的精神,让小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充分得到锻炼。在体育运动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是因为怕苦怕累,还是因为稍有点疲劳就不能坚持;还是因为小学生确实比较疲劳。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小学生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對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出现身体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于怕苦怕累,缺乏吃苦精神的小学生,教师要正确引导,积极动员小学生坚持锻炼,培养小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
4、教师言行中渗透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是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总是通过自己的示范、组织或亲身参与学生的活动而达到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因此,其“身教”的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工作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一种最生动、直观,最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学手段。
结语:
综上所言,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德育渗透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我们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品格和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袁云良.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重要性与渗透[J].学周刊,2018(03):150-151
[2]刘庆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8):86-87
[3]莫少清.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9):72-73
[4]吴占福.论如何利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28-229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引言: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在小学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发展,加强学生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仅限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教授学生运动知识理论和运动技能,更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轻松教学氛围中完成体育锻炼的目标,并且在体育运动中使自身的道德素养得到升华。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作用,并将德育同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德育内容中的实际内容深入落到实处,以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教学的忽视导致了学生无法享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人认为体育的学习并不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其他学科的课程占用体育课程的情况时有发生[1]。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体育技能的层面上,对于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以及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还十分欠缺。
2、体育设施陈旧
体育教学与其他注重理论知识的学科不同,体育教学中需要大量的设备和器材对同学们进行训练。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小学校园,由于资金的短缺导致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小,陈旧的设备和器材无法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久而久之,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热情。
3、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我国的课程改革规定: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但目前在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是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相关要求。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1、利用课堂常规进行渗透
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3]。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4]。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小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耐久跑教学就是培养小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的教材内容。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比例逐渐增多,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小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情况,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要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耐吃苦的精神,让小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充分得到锻炼。在体育运动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是因为怕苦怕累,还是因为稍有点疲劳就不能坚持;还是因为小学生确实比较疲劳。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小学生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對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出现身体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于怕苦怕累,缺乏吃苦精神的小学生,教师要正确引导,积极动员小学生坚持锻炼,培养小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
4、教师言行中渗透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是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总是通过自己的示范、组织或亲身参与学生的活动而达到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因此,其“身教”的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工作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一种最生动、直观,最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学手段。
结语:
综上所言,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德育渗透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我们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品格和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袁云良.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重要性与渗透[J].学周刊,2018(03):150-151
[2]刘庆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8):86-87
[3]莫少清.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9):72-73
[4]吴占福.论如何利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