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 阅读增进智力
由于“腹侧通路”节省了阅读时间和脑力,一个人达到“流利阅读”阶段之后,就有更多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合到阅读过程中去。沃尔夫说,阅读的“秘密”就在于“流利阅读”为大脑腾出了时间,使大脑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深层的思考。大脑有时间调集脑内储存的经验和知识,与所读的文字相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名著常读常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在不同时候阅读同一名著,会有不同的感受。阅读障碍症患者的大脑影像显示,许多情况下,他们的右脑半球没有从阅读过程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阅读时需要右脑半球的参与,所以他们阅读非常吃力。如果阅读发展顺利,到达流利阅读阶段,读者就会感觉轻松,阅读就像划船时顺流而下,而不是逆流而上。这种阅读使人聪明,因为它节省大脑的使用面积。
大脑各个区域专门化之后,它们处理信息的速度加快,最后几乎达到自动的程度。于是人的认知效率极大提高。这种认知功能的自动化对人类智力发育有巨大的影响。如果大脑辨认符号能够达到自动的速度,当我们阅读和写作时,大脑就可以为思考拨出更多的时间,使思考不断扩大加深。具体说,高效的“阅读大脑”比普通大脑有更多时间去思考。
沃尔夫认为,流利阅读一方面使人脑“变小”,同时也使人脑“变大”。所谓“变小”,指的是负责阅读的脑组织专业化之后,大脑在阅读时只需激活很小的面积来处理文字,所以阅读感觉十分轻松自如;所谓“变大”,是指“阅读大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动用专司阅读的脑组织,同时还能激活许多主管高级思维的脑区,使其介入阅读过程,所以人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进行推理、分析,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并揉合个人的经验。这些主管高级思维的脑组织被同时激活,参与阅读,是“深度阅读”的生理基础,所以沃尔夫认为,“深度阅读”是社会思维的最高级形式。人类的创新思维和美德的形成都离不开“深度阅读”。
“流利阅读”使人在阅读时有时间进行分析预测,不拘束于作者的文字,独立思考,产生新的思想。大脑影像研究证实,“阅读大脑”进行推理、分析和评价的时候,会在大脑两个半球的额叶、顶叶和颞叶区激活新的大脑皮层。也就是说,读书越多,大脑皮层被激活的新区越多,人就越聪明,人类的智力也就越发达。
4 沃尔夫的忧虑
四万年前,人类还未发明文字,可是那时的人脑与现代人的大脑在结构上没有区别。由于阅读的缘故,现代人大脑的各个部分之间出现新的联系,正是这种新的联系将现代人的大脑与四万年前的人脑区别开来。沃尔夫认为,阅读使人脑各功能区得到重新排列组合,例如,阅读英文的大脑与阅读中文的大脑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阅读英文的大脑主要使用左脑半球,阅读中文的大脑同时使用左右两个脑半球。为了阅读,大脑在原有的结构上形成新的回路和神经传导路线,而这些新回路和神经传导路线又成为现代人创新思维的基础。
现在,人们的阅读日益由书本转移到电子媒体和互联网,人脑现有的结构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人脑在电子媒介刺激下产生的新神经传导通道对人的认知和心理会产生何种影响?沃尔夫还问,互联网上未加引导的海量信息是否只是一种知识的幻觉,这种幻觉是否会使人放弃对真实知识的追求,不愿再为追求知识而付出精力、时间和批判性的思维?搜索引擎能够闪电般为我们提供海量信息,这种方便和即时性是否会窒息缓慢而审慎的阅读过程?没有了细嚼慢咽的深度阅读,我们如何深入理解复杂的概念,理解他人的内心思维以及理解我们自己的意识?就像《技术的报复》(Why Things Bite Back:Tech nology and the Revenge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一书的作者爱德华特纳(Edward Tenner)所担心的,人类智慧所发明的信息技术是否会反过来威胁到创造新信息技术的人类智慧本身?
沃尔夫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人类传播交流方式会发生革命性变化,我们的大脑将产生新的组合,这个新的组合将使人类的智力沿着新的方向发展。今天,人们尤其需要理解阅读行为如何重塑“阅读大脑”,而“阅读大脑”又如何帮助我们思考、感觉、创新和相互理解。这些理解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大脑正由“阅读大脑”过渡到“数字大脑”。在这个历史性变革中,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如果数字文化取代了书写文化,我们失去的是什么?
由于“腹侧通路”节省了阅读时间和脑力,一个人达到“流利阅读”阶段之后,就有更多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合到阅读过程中去。沃尔夫说,阅读的“秘密”就在于“流利阅读”为大脑腾出了时间,使大脑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深层的思考。大脑有时间调集脑内储存的经验和知识,与所读的文字相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名著常读常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在不同时候阅读同一名著,会有不同的感受。阅读障碍症患者的大脑影像显示,许多情况下,他们的右脑半球没有从阅读过程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阅读时需要右脑半球的参与,所以他们阅读非常吃力。如果阅读发展顺利,到达流利阅读阶段,读者就会感觉轻松,阅读就像划船时顺流而下,而不是逆流而上。这种阅读使人聪明,因为它节省大脑的使用面积。
大脑各个区域专门化之后,它们处理信息的速度加快,最后几乎达到自动的程度。于是人的认知效率极大提高。这种认知功能的自动化对人类智力发育有巨大的影响。如果大脑辨认符号能够达到自动的速度,当我们阅读和写作时,大脑就可以为思考拨出更多的时间,使思考不断扩大加深。具体说,高效的“阅读大脑”比普通大脑有更多时间去思考。
沃尔夫认为,流利阅读一方面使人脑“变小”,同时也使人脑“变大”。所谓“变小”,指的是负责阅读的脑组织专业化之后,大脑在阅读时只需激活很小的面积来处理文字,所以阅读感觉十分轻松自如;所谓“变大”,是指“阅读大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动用专司阅读的脑组织,同时还能激活许多主管高级思维的脑区,使其介入阅读过程,所以人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进行推理、分析,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并揉合个人的经验。这些主管高级思维的脑组织被同时激活,参与阅读,是“深度阅读”的生理基础,所以沃尔夫认为,“深度阅读”是社会思维的最高级形式。人类的创新思维和美德的形成都离不开“深度阅读”。
“流利阅读”使人在阅读时有时间进行分析预测,不拘束于作者的文字,独立思考,产生新的思想。大脑影像研究证实,“阅读大脑”进行推理、分析和评价的时候,会在大脑两个半球的额叶、顶叶和颞叶区激活新的大脑皮层。也就是说,读书越多,大脑皮层被激活的新区越多,人就越聪明,人类的智力也就越发达。
4 沃尔夫的忧虑
四万年前,人类还未发明文字,可是那时的人脑与现代人的大脑在结构上没有区别。由于阅读的缘故,现代人大脑的各个部分之间出现新的联系,正是这种新的联系将现代人的大脑与四万年前的人脑区别开来。沃尔夫认为,阅读使人脑各功能区得到重新排列组合,例如,阅读英文的大脑与阅读中文的大脑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阅读英文的大脑主要使用左脑半球,阅读中文的大脑同时使用左右两个脑半球。为了阅读,大脑在原有的结构上形成新的回路和神经传导路线,而这些新回路和神经传导路线又成为现代人创新思维的基础。
现在,人们的阅读日益由书本转移到电子媒体和互联网,人脑现有的结构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人脑在电子媒介刺激下产生的新神经传导通道对人的认知和心理会产生何种影响?沃尔夫还问,互联网上未加引导的海量信息是否只是一种知识的幻觉,这种幻觉是否会使人放弃对真实知识的追求,不愿再为追求知识而付出精力、时间和批判性的思维?搜索引擎能够闪电般为我们提供海量信息,这种方便和即时性是否会窒息缓慢而审慎的阅读过程?没有了细嚼慢咽的深度阅读,我们如何深入理解复杂的概念,理解他人的内心思维以及理解我们自己的意识?就像《技术的报复》(Why Things Bite Back:Tech nology and the Revenge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一书的作者爱德华特纳(Edward Tenner)所担心的,人类智慧所发明的信息技术是否会反过来威胁到创造新信息技术的人类智慧本身?
沃尔夫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人类传播交流方式会发生革命性变化,我们的大脑将产生新的组合,这个新的组合将使人类的智力沿着新的方向发展。今天,人们尤其需要理解阅读行为如何重塑“阅读大脑”,而“阅读大脑”又如何帮助我们思考、感觉、创新和相互理解。这些理解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大脑正由“阅读大脑”过渡到“数字大脑”。在这个历史性变革中,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如果数字文化取代了书写文化,我们失去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