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配合调神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86例,采用针灸推拿法和中药调神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86例患者基本治愈10例(11.6%),好转70例(81.4%),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0%。结论:针灸推拿配合调神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调神疗法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脑血管意外之后导致的脑组织功能受损[1],通常表现为怪异步态的半身不遂、手肌肉萎缩、部位不定的疼痛、口眼歪斜、对侧肢体偏瘫、舌强语涩等,有的甚至终身残疾。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血(血瘀)、气(气逆)、痰(风痰、湿痰)、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虚(阴虚、气虚)等方面引起。近年来采用针灸推拿配合调神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45~81岁,平均693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43年。其中患侧肌肉萎缩8例,患侧手足浮肿6例,患侧肢体疼痛12例,伴有高血压34例,伴有糖尿病9例,伴有冠心病12例,脑出血后遗症5例。
治疗方法:①针灸推拿法:针刺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太阳经穴。治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主。患者取健侧卧位,上肢取肩髃、肩贞、曲池、外关、合谷、中渚,下肢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解溪,留针30分钟。肝阳上亢加百会、太冲;气血虚弱双侧足三里温针灸;言语不利加廉泉、点刺津金、玉液;口角歪斜者加地仓、颊车。针刺完毕后对患侧肢体施以推法、拿法、法、抖法,并在上述各针刺穴位点揉按五分钟,最后以掌根为力点的扫散法轻柔施于头部,由前往后10次,以宣其散气血。②中药调神疗法:化痰祛瘀补阳还五汤加味,方药组成:甘草6g,胆南星10g,半夏10g,僵蚕10g,牛膝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鸡血藤15g,地龙15g,丹参15g,赤芍15g,生黄芪30g。如高血压加石决明15g,钩藤15g;大便秘结加麻子仁15g,郁李仁15g;小便失禁者加桑螵蛸30g;烦躁失眠加夜交藤20g,酸枣仁15g;头晕耳鸣加枸杞子10g,龟板15g;语言不利加石菖蒲15g;胸闷胸痛者加郁金6g,瓜蒌20g;患者手足浮肿加苍术12g,茯苓15g;肢体软弱无力加党参15g,桑寄生15g;肢体疼痛加桂枝10g,独活10g,羌活10g。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瘫痪患者肢体进行功能锻炼。
疗效判断标准[2]:①基本痊愈:主要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能治理。②好转:主要症状好转,体征大部分消失,功能有所改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③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结 果
本组86例患者基本治愈10例(11.6%),好转70例(81.4%),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0%。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62岁,2011年3月19日就诊。主诉:3个月前曾在上级医院因中风而住院,好转后出院,近日,患者睡醒时发现言语蹇涩,口角歪斜,右侧肢体不灵,活动受限、口角左歪。经过1个疗程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例2:患者,女,68岁,2011年9月21日因晕厥,经检查诊为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中医诊为中风。治疗后好转出院,但仍有语言不利,面赤口歪,行走不便,右侧偏瘫。诊见气滞血瘀,痰涎壅盛,系肝风内动,舌绛少苔,脉弦紧而涩。予上法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行动自如而愈,步履复常,言语清晰。
讨 论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发病6个月以后,仍遗留程度不同的偏瘫、麻木、言语蹇涩不利、口舌歪斜、痴呆等。
本病是由于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或形成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而至歪僻不遂。从起病诱因上看,与情志郁结有关,忧思恼怒则气郁化火,灼炼津液,促使痰生,痰浊壅盛,横窜脉络。从病因学上看,外风的病理,诚如《成方便读》中的阐述:“夫风之中于经也,留而不去,是与络中之津液混合不分,由是卫气失常道,络中津液即结而为痰,经络中有湿痰死血,即不仁且不用。”这里明确指出“湿痰”、“死血”痹阻经络在外风发病中的主要诱因。从发病年龄上看,多在中年以上,患者已步入“内伤积损”之时,精血渐之不足,易造成肝肾阴亏,肝阳偏盛,加之诱因触发,最易气血紊乱,而导致痰阻血瘀。从患者体质上来看,肥胖之人易患此症,恣食肥甘,嗜好烟酒,为形盛气衰,痰浊素蕴之体,复以饮食不节,烦劳过度,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湿聚生痰,痰瘀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从发病症候上看,无论外风﹑内风,邪中经络﹑脏腑均为痰瘀阻滞,在不同部位的表现,痰浊瘀血,虽多上冲巅顶,但也旁走四肢。由于痰瘀内结无处不到,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病变。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交会于头顶部(百会)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内,络于脑,通过手法推拿膀胱经,可以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直接刺激中枢神经,有利于血栓的打通。涌泉穴属于足少阴肾经,肾与膀胱的经脉互为络属,相为表里,膀胱的盛衰取决于肾,再采用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之法。
本文对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86例,采用针灸推拿法和中药调神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本组86例患者基本治愈10例(11.6%),好转70例(81.4%),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0%。针灸推拿配合调神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Macnab I.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 involvement in 68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2011,10:5.
2 Jaffray FD,Brien JP.Isolated intervetebral disc resorptiona source of mechanical inflammatory back pain[J].J Spine,2008,11:297-401.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调神疗法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脑血管意外之后导致的脑组织功能受损[1],通常表现为怪异步态的半身不遂、手肌肉萎缩、部位不定的疼痛、口眼歪斜、对侧肢体偏瘫、舌强语涩等,有的甚至终身残疾。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血(血瘀)、气(气逆)、痰(风痰、湿痰)、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虚(阴虚、气虚)等方面引起。近年来采用针灸推拿配合调神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45~81岁,平均693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43年。其中患侧肌肉萎缩8例,患侧手足浮肿6例,患侧肢体疼痛12例,伴有高血压34例,伴有糖尿病9例,伴有冠心病12例,脑出血后遗症5例。
治疗方法:①针灸推拿法:针刺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太阳经穴。治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主。患者取健侧卧位,上肢取肩髃、肩贞、曲池、外关、合谷、中渚,下肢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解溪,留针30分钟。肝阳上亢加百会、太冲;气血虚弱双侧足三里温针灸;言语不利加廉泉、点刺津金、玉液;口角歪斜者加地仓、颊车。针刺完毕后对患侧肢体施以推法、拿法、法、抖法,并在上述各针刺穴位点揉按五分钟,最后以掌根为力点的扫散法轻柔施于头部,由前往后10次,以宣其散气血。②中药调神疗法:化痰祛瘀补阳还五汤加味,方药组成:甘草6g,胆南星10g,半夏10g,僵蚕10g,牛膝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鸡血藤15g,地龙15g,丹参15g,赤芍15g,生黄芪30g。如高血压加石决明15g,钩藤15g;大便秘结加麻子仁15g,郁李仁15g;小便失禁者加桑螵蛸30g;烦躁失眠加夜交藤20g,酸枣仁15g;头晕耳鸣加枸杞子10g,龟板15g;语言不利加石菖蒲15g;胸闷胸痛者加郁金6g,瓜蒌20g;患者手足浮肿加苍术12g,茯苓15g;肢体软弱无力加党参15g,桑寄生15g;肢体疼痛加桂枝10g,独活10g,羌活10g。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瘫痪患者肢体进行功能锻炼。
疗效判断标准[2]:①基本痊愈:主要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能治理。②好转:主要症状好转,体征大部分消失,功能有所改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③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结 果
本组86例患者基本治愈10例(11.6%),好转70例(81.4%),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0%。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62岁,2011年3月19日就诊。主诉:3个月前曾在上级医院因中风而住院,好转后出院,近日,患者睡醒时发现言语蹇涩,口角歪斜,右侧肢体不灵,活动受限、口角左歪。经过1个疗程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例2:患者,女,68岁,2011年9月21日因晕厥,经检查诊为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中医诊为中风。治疗后好转出院,但仍有语言不利,面赤口歪,行走不便,右侧偏瘫。诊见气滞血瘀,痰涎壅盛,系肝风内动,舌绛少苔,脉弦紧而涩。予上法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行动自如而愈,步履复常,言语清晰。
讨 论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发病6个月以后,仍遗留程度不同的偏瘫、麻木、言语蹇涩不利、口舌歪斜、痴呆等。
本病是由于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或形成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而至歪僻不遂。从起病诱因上看,与情志郁结有关,忧思恼怒则气郁化火,灼炼津液,促使痰生,痰浊壅盛,横窜脉络。从病因学上看,外风的病理,诚如《成方便读》中的阐述:“夫风之中于经也,留而不去,是与络中之津液混合不分,由是卫气失常道,络中津液即结而为痰,经络中有湿痰死血,即不仁且不用。”这里明确指出“湿痰”、“死血”痹阻经络在外风发病中的主要诱因。从发病年龄上看,多在中年以上,患者已步入“内伤积损”之时,精血渐之不足,易造成肝肾阴亏,肝阳偏盛,加之诱因触发,最易气血紊乱,而导致痰阻血瘀。从患者体质上来看,肥胖之人易患此症,恣食肥甘,嗜好烟酒,为形盛气衰,痰浊素蕴之体,复以饮食不节,烦劳过度,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湿聚生痰,痰瘀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从发病症候上看,无论外风﹑内风,邪中经络﹑脏腑均为痰瘀阻滞,在不同部位的表现,痰浊瘀血,虽多上冲巅顶,但也旁走四肢。由于痰瘀内结无处不到,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病变。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交会于头顶部(百会)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内,络于脑,通过手法推拿膀胱经,可以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直接刺激中枢神经,有利于血栓的打通。涌泉穴属于足少阴肾经,肾与膀胱的经脉互为络属,相为表里,膀胱的盛衰取决于肾,再采用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之法。
本文对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86例,采用针灸推拿法和中药调神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本组86例患者基本治愈10例(11.6%),好转70例(81.4%),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0%。针灸推拿配合调神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Macnab I.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 involvement in 68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2011,10:5.
2 Jaffray FD,Brien JP.Isolated intervetebral disc resorptiona source of mechanical inflammatory back pain[J].J Spine,2008,11:29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