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要重视教育质量建设,重视课程、教学与师资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载体,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核心在于创新。因此,课程教学应该由过去知识传授型向创新型转变。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教学要考虑授课、讨论、作业、实践、考核、教材六个环节。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17-02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以及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加强和改善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实步骤。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定位
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示范课程”,并且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能够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具体来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精品课程建设应集中于主干课程。
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因此,精品课程就不单指教材或书本,也不单指教师,更不单指教学技术手段。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如果仅将精品课程当作出版几本高质量的教材,而不同时考虑教师培养和提高师资素质,不考虑教学技术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善,精品课程就难以形成。
精品课程建设也不单指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它包括学校非正式、非正规的课程,即潜在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要树立大课程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建设精品课程时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而是意味着我们在突出某一重点领域时,不能忘记和忽视作为全面领域的部分。对这些部分的重视,可以成为重点建设和中心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撑力量。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评估办法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精品课程应该有相应层次和类型上的统一标准。评估精品课程可以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几方面来考虑,如表1所示。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创建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一的工作,不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注定不会成功。因此,要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教学,就不会因为某一名师退出教学工作而中断。要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也就是造就教学名师梯队,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传递。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教材建设。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着眼于整体来建设部分项目。打破学校教学对固定书本和教材的过分依赖,改变一本教材统治学校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知识量过少、知识面过窄、知识理解过死的被动状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应该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能力和智慧。精品课程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这决定了同一课程所起的作用不会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精品课程建设要考虑和照顾方方面面,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而不是迁就现有水平。精品课程宁少勿多、宁缺勿滥。少数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带动全面课程建设和提高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只有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课程,才有可能成为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并不是组织一些相关人员简单地编写教材,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任务。另外,科研不仅能够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充实进课程内容,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溶入课程体系,也能够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带入课程教学。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
学校课程的发展,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考虑就业市场导向。从课程发展的角度看就业市场,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培养各种高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技师学院,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时,不可忽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当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即使是国家有关部门最新颁布的各种职业标准,在各地区、各行业的不同背景下,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问题。但至少学校课程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考虑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为学习者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为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有用的知识技能,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培训、鉴定考试等方面都会由此产生一系列改革,帮助学校从学院式、学术性道路走向职业性、应用性轨道。
联合国面向21世纪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学会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在国际高级职业人才的素质导向中,强调六种核心能力,即表达、演算、信息与处理、与人合作、自我提高与更新、解决问题。这六种核心能力被认为是未来从事一切职业必备的通用能力。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我们也应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标准。另外,在课程设置中,如果能够通过教材、教学、授课来解决上述能力的培养问题,我们就应该采纳,甚至有些课程可直接考虑与国外大学接轨。学生通过全部课程后可以达到高技能型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具有必要的语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掌握国际上流行的、通用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方法。技师学院自身也可在这种接轨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师资,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课程发展应注意社会化的问题。课程必须与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保持沟通,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技师学院课程呈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要为不同需要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适用课程。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多层次人才的需要,以及高职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客观实际,使课程目标具有了多元化倾向。从课程目标类型来看,既要有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行为目标,也要有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展开性目标和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思维、创造能力的表现性目标等。尽管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操作有难度,却有利于避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有利于避免采用讲授、灌输方式,忽视交流、合作、主体参与、探究的方式;有利于避免重视知识,忽视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的种种弊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涉及师资、学生、教材、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集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伟军,董奇志.谈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
[2]周远清.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3,(1).
[3]李萍.把握教育创新 实行立体化研发——高教社正式启动“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J].出版参考,2002,(24).
作者简介:
夏国亭(1957—),男,江苏苏州人,苏州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相关专业职业教育。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17-02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以及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加强和改善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实步骤。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定位
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示范课程”,并且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能够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具体来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精品课程建设应集中于主干课程。
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因此,精品课程就不单指教材或书本,也不单指教师,更不单指教学技术手段。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如果仅将精品课程当作出版几本高质量的教材,而不同时考虑教师培养和提高师资素质,不考虑教学技术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善,精品课程就难以形成。
精品课程建设也不单指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它包括学校非正式、非正规的课程,即潜在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要树立大课程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建设精品课程时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而是意味着我们在突出某一重点领域时,不能忘记和忽视作为全面领域的部分。对这些部分的重视,可以成为重点建设和中心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撑力量。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评估办法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精品课程应该有相应层次和类型上的统一标准。评估精品课程可以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几方面来考虑,如表1所示。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创建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一的工作,不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注定不会成功。因此,要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教学,就不会因为某一名师退出教学工作而中断。要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也就是造就教学名师梯队,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传递。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教材建设。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着眼于整体来建设部分项目。打破学校教学对固定书本和教材的过分依赖,改变一本教材统治学校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知识量过少、知识面过窄、知识理解过死的被动状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应该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能力和智慧。精品课程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这决定了同一课程所起的作用不会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精品课程建设要考虑和照顾方方面面,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而不是迁就现有水平。精品课程宁少勿多、宁缺勿滥。少数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带动全面课程建设和提高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只有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课程,才有可能成为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并不是组织一些相关人员简单地编写教材,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任务。另外,科研不仅能够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充实进课程内容,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溶入课程体系,也能够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带入课程教学。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
学校课程的发展,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考虑就业市场导向。从课程发展的角度看就业市场,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培养各种高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技师学院,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时,不可忽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当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即使是国家有关部门最新颁布的各种职业标准,在各地区、各行业的不同背景下,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问题。但至少学校课程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考虑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为学习者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为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有用的知识技能,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培训、鉴定考试等方面都会由此产生一系列改革,帮助学校从学院式、学术性道路走向职业性、应用性轨道。
联合国面向21世纪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学会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在国际高级职业人才的素质导向中,强调六种核心能力,即表达、演算、信息与处理、与人合作、自我提高与更新、解决问题。这六种核心能力被认为是未来从事一切职业必备的通用能力。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我们也应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标准。另外,在课程设置中,如果能够通过教材、教学、授课来解决上述能力的培养问题,我们就应该采纳,甚至有些课程可直接考虑与国外大学接轨。学生通过全部课程后可以达到高技能型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具有必要的语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掌握国际上流行的、通用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方法。技师学院自身也可在这种接轨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师资,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课程发展应注意社会化的问题。课程必须与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保持沟通,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技师学院课程呈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要为不同需要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适用课程。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多层次人才的需要,以及高职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客观实际,使课程目标具有了多元化倾向。从课程目标类型来看,既要有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行为目标,也要有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展开性目标和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思维、创造能力的表现性目标等。尽管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操作有难度,却有利于避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有利于避免采用讲授、灌输方式,忽视交流、合作、主体参与、探究的方式;有利于避免重视知识,忽视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的种种弊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涉及师资、学生、教材、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集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伟军,董奇志.谈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
[2]周远清.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3,(1).
[3]李萍.把握教育创新 实行立体化研发——高教社正式启动“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J].出版参考,2002,(24).
作者简介:
夏国亭(1957—),男,江苏苏州人,苏州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相关专业职业教育。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