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陈行甲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他历任镇长、(县级市)市长、县委书记等职,2016年任期届满被提拔后辞去公职,投身公益。今年1月,陈行甲的新书《在峡江的转弯处》出版,本刊将陆续节选其中的精彩篇目以飨读者。
2011年10月15日,我正式离任宜都市长到巴东上任县委书记。车行至野三关镇泗渡河,一出隧道,眼前是亚洲第一高度的特大桥,桥面下560多米的深谷,两旁雄健的山的轮廓,茂密的森林,山涧的清流,雄壮美丽的江山让人震撼。我当时不知道的是,命运中最大的挑战就在前面虎视眈眈地等着我,我即将与它猝不及防地相遇。
初到巴东应对“刁”劲
到达县城的当天下午,我的第一件事是和县长刘冰在办公室谈了两个小时。
刘冰年长我8岁,在巴东多年担任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此前当地传闻他将按惯例接任县委书记,但省委考虑到巴东那几年连续发生轰动全国的恶性群体事件,社会生态有问题,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选干部异地到巴东任县委书记,考察时强调了一个条件“到边远贫困地方任职选年轻干部”,我当时是全省比较年轻的县市长,于是被选中。
所以我到巴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和本来准备接任县委书记而又没有接上的老县长交心。县长给我介绍了巴东的情况,并就最近要紧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但是自始至终他的脸没有放下来,没有一丝笑容。
头两天,我白天跟32名巴东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一个个分别谈话,晚上分别上门拜访5位在巴东退休的正县级领导,了解巴东的县情和班子情况。大家普遍士气低迷,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持悲观态度,有几位直接说巴东这几年像是中了魔咒,每年发生一次轰动全国的恶性事件,而且很巧合地都是发生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即将退休的时任政协主席林庭芳的一句“看你这么年轻单纯,我真怕他们欺负你”,让我印象深刻。尤其特别的是,有7名县级班子成员跟我谈到巴东的“刁民”很多,让我要有思想准备。
很快,这种“刁”劲迅速从线上线下向我扑面而来。
来巴东之前一周,我不认识一个巴东人,了解巴东只有通过网络。由于巴东那几年接连出轰动全国的恶性案件,在网络上骂巴东政府和官员的帖子很多,其难听程度让人无法直视。
到巴东的第7天,网上出来一篇名叫科比的网友写的《致巴东新任县委书记的公开信》,洋洋5000言,字里行间满是悲愤、暴戾、挖苦。但是,我还是从他的信中读出了一点对家乡的热爱。于是深夜在网络论坛上实名给他回复:“你好,科比!我是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我已看到你的帖子。我刚到任几天,目前正在乡镇调研。感谢你的意见建议,我会结合调研来参考。巴东是我们共同的家乡。你的言辞虽有过激之处,但是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谢谢你。我的邮箱是×××,这段时间工作很忙,我可能不会经常来看论坛,但是我会每天看邮件。欢迎你给我发邮件探讨家乡的发展。”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晚上打开邮箱,各种老百姓的邮件汹涌而来,平均每天超过50封。
处理充斥怨愤的舆情
网络上有民意,思考再三,我决定到县委宣传部办公,全面改版长江巴东网,做了很多听取老百姓意见的尝试,打开本地论坛欢迎大家进家门说话。
为了加强与网友的沟通,县委办公室专门出台了《巴东县网络舆情及时回复管理办法》。我精心准备了对全县网友的致辞,欢迎大家提批评意见,希望大家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建设性。在那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网上论坛越来越活跃。与以前工作过的几个地方相比,巴东最大的不同是一些网友提批评意见不光是说事儿,而是出言必伤人,往往带着尖刻的挖苦讽刺,一些话含着仇恨的寒意。不少网友对党委政府的正面努力都含着一种深深的敌意。我给网络中心的同志定了一个规矩,只要不是违法的侮辱、攻击、谩骂,网友的帖子让他发,党委政府要有听不同声音的气量。
那些天里我每天晚上忙完睡觉前都会上网去和网民交流,我注册了一个马甲,连管理员都不知道是我。有时我也在论坛里面和几个最极端仇视县委县政府的网民“虫子虫子”“石头会说话”等交流,我给他们留言说记得小时候村子里一些贫穷的家庭,那些成天里话没个好腔,脸没个好相,看什么都不顺眼,总在抱怨争吵的家庭,过了多少年仍是穷得叮当响。倒是那些家庭团结和气,勤扒苦挣的,慢慢地都走出了贫困。巴东现在就是一个贫困的大家庭,我们是不是多提建设性意见少一些怨气戾气呢?
可是这种声音一上网就会被骂被讥讽,感觉巴东的网络像是一个愤怒的叛逆少年横竖看父母不顺眼。过了一段时间,宣传部网管中心的负责同志向我汇报说是不是适当删帖控制,我制止了。我说让大家说话天塌不下来,让大家发泄出来,至少我们知道他们最在乎的点在哪里,那些点或许就是我们做得不好和不够的地方。
话虽这么说,其实我的内心是充满了焦灼感的,在我到巴东两三个月马不停蹄地采取了很多举措后,网络论坛上一批网友仍非常顽强地对“全县干部结穷亲”贴近困难群众的一系列措施要么选择性忽视,要么选择性仇视,对党委政府的一切作为都满含恶毒地讥讽。我一度也不知道这么恶劣的社会生态到底是怎么了,我在深夜的灯光下自问,我的贫穷艰难的巴东、怨愤戾气的巴东,我到底该怎样来当好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网上不消停,线下就更忙乎了。在刚到巴东前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接待过30批大规模群众集体上访,最多的时候两三百人围着我,里三层外三层。其中一次是因为拆除违建。我到巴东一个月后强力喊停了县城535处“两违”(违规违法)建筑。当时县城长江两岸的“两违”建筑疯“长”,有的地方靠在山脚边几根细细的柱子上面可以盖十几层楼,有的群众搭起架子就开始私下里卖楼花,一平方米一两千块钱,只要胆子大,赚到就是钱。
整治“两违”不手软
网上群众举报的帖子层出不穷,在巴东已经到了民怨沸腾的地步。我下决心整治“两违”的初衷之一,也是听到有不少干部百姓预言下次巴东出轰动全国的丑事,可能就出在这“两违”上,我感觉任其发展下去极有可能一语成谶。但是,又有一部分真移民违规建房掺杂其间,掩护了众多倒买移民户头建房的假移民,处理起来投鼠忌器。老百姓信访反映有干部违规建房,但他们伪装巧妙,很难锁定证据查实,这几百栋楼背后到底站着多少干部难以深挖。这件事费了我极大的心力。但我还是下决心喊停了“两违”。
有一点让我极其自豪的是,巴东县委县政府大楼有后门,领导可以从那里出去避开上访群众,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曾善意地提醒过我,以前的書记碰到大规模群众上访一般不会从大门口走出去,正常情况是喊信访办主任来处理。除了信访办主任,还派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出去接待上访群众。但是,在我任县委书记5年零2个月的时间里,我从来没有走过一次县委县政府大楼的后门。
陈行甲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他历任镇长、(县级市)市长、县委书记等职,2016年任期届满被提拔后辞去公职,投身公益。今年1月,陈行甲的新书《在峡江的转弯处》出版,本刊将陆续节选其中的精彩篇目以飨读者。
2011年10月15日,我正式离任宜都市长到巴东上任县委书记。车行至野三关镇泗渡河,一出隧道,眼前是亚洲第一高度的特大桥,桥面下560多米的深谷,两旁雄健的山的轮廓,茂密的森林,山涧的清流,雄壮美丽的江山让人震撼。我当时不知道的是,命运中最大的挑战就在前面虎视眈眈地等着我,我即将与它猝不及防地相遇。
初到巴东应对“刁”劲
到达县城的当天下午,我的第一件事是和县长刘冰在办公室谈了两个小时。
刘冰年长我8岁,在巴东多年担任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此前当地传闻他将按惯例接任县委书记,但省委考虑到巴东那几年连续发生轰动全国的恶性群体事件,社会生态有问题,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选干部异地到巴东任县委书记,考察时强调了一个条件“到边远贫困地方任职选年轻干部”,我当时是全省比较年轻的县市长,于是被选中。
所以我到巴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和本来准备接任县委书记而又没有接上的老县长交心。县长给我介绍了巴东的情况,并就最近要紧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但是自始至终他的脸没有放下来,没有一丝笑容。
头两天,我白天跟32名巴东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一个个分别谈话,晚上分别上门拜访5位在巴东退休的正县级领导,了解巴东的县情和班子情况。大家普遍士气低迷,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持悲观态度,有几位直接说巴东这几年像是中了魔咒,每年发生一次轰动全国的恶性事件,而且很巧合地都是发生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即将退休的时任政协主席林庭芳的一句“看你这么年轻单纯,我真怕他们欺负你”,让我印象深刻。尤其特别的是,有7名县级班子成员跟我谈到巴东的“刁民”很多,让我要有思想准备。
很快,这种“刁”劲迅速从线上线下向我扑面而来。
来巴东之前一周,我不认识一个巴东人,了解巴东只有通过网络。由于巴东那几年接连出轰动全国的恶性案件,在网络上骂巴东政府和官员的帖子很多,其难听程度让人无法直视。
到巴东的第7天,网上出来一篇名叫科比的网友写的《致巴东新任县委书记的公开信》,洋洋5000言,字里行间满是悲愤、暴戾、挖苦。但是,我还是从他的信中读出了一点对家乡的热爱。于是深夜在网络论坛上实名给他回复:“你好,科比!我是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我已看到你的帖子。我刚到任几天,目前正在乡镇调研。感谢你的意见建议,我会结合调研来参考。巴东是我们共同的家乡。你的言辞虽有过激之处,但是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谢谢你。我的邮箱是×××,这段时间工作很忙,我可能不会经常来看论坛,但是我会每天看邮件。欢迎你给我发邮件探讨家乡的发展。”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晚上打开邮箱,各种老百姓的邮件汹涌而来,平均每天超过50封。
处理充斥怨愤的舆情
网络上有民意,思考再三,我决定到县委宣传部办公,全面改版长江巴东网,做了很多听取老百姓意见的尝试,打开本地论坛欢迎大家进家门说话。
为了加强与网友的沟通,县委办公室专门出台了《巴东县网络舆情及时回复管理办法》。我精心准备了对全县网友的致辞,欢迎大家提批评意见,希望大家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建设性。在那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网上论坛越来越活跃。与以前工作过的几个地方相比,巴东最大的不同是一些网友提批评意见不光是说事儿,而是出言必伤人,往往带着尖刻的挖苦讽刺,一些话含着仇恨的寒意。不少网友对党委政府的正面努力都含着一种深深的敌意。我给网络中心的同志定了一个规矩,只要不是违法的侮辱、攻击、谩骂,网友的帖子让他发,党委政府要有听不同声音的气量。
那些天里我每天晚上忙完睡觉前都会上网去和网民交流,我注册了一个马甲,连管理员都不知道是我。有时我也在论坛里面和几个最极端仇视县委县政府的网民“虫子虫子”“石头会说话”等交流,我给他们留言说记得小时候村子里一些贫穷的家庭,那些成天里话没个好腔,脸没个好相,看什么都不顺眼,总在抱怨争吵的家庭,过了多少年仍是穷得叮当响。倒是那些家庭团结和气,勤扒苦挣的,慢慢地都走出了贫困。巴东现在就是一个贫困的大家庭,我们是不是多提建设性意见少一些怨气戾气呢?
可是这种声音一上网就会被骂被讥讽,感觉巴东的网络像是一个愤怒的叛逆少年横竖看父母不顺眼。过了一段时间,宣传部网管中心的负责同志向我汇报说是不是适当删帖控制,我制止了。我说让大家说话天塌不下来,让大家发泄出来,至少我们知道他们最在乎的点在哪里,那些点或许就是我们做得不好和不够的地方。
话虽这么说,其实我的内心是充满了焦灼感的,在我到巴东两三个月马不停蹄地采取了很多举措后,网络论坛上一批网友仍非常顽强地对“全县干部结穷亲”贴近困难群众的一系列措施要么选择性忽视,要么选择性仇视,对党委政府的一切作为都满含恶毒地讥讽。我一度也不知道这么恶劣的社会生态到底是怎么了,我在深夜的灯光下自问,我的贫穷艰难的巴东、怨愤戾气的巴东,我到底该怎样来当好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网上不消停,线下就更忙乎了。在刚到巴东前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接待过30批大规模群众集体上访,最多的时候两三百人围着我,里三层外三层。其中一次是因为拆除违建。我到巴东一个月后强力喊停了县城535处“两违”(违规违法)建筑。当时县城长江两岸的“两违”建筑疯“长”,有的地方靠在山脚边几根细细的柱子上面可以盖十几层楼,有的群众搭起架子就开始私下里卖楼花,一平方米一两千块钱,只要胆子大,赚到就是钱。
整治“两违”不手软
网上群众举报的帖子层出不穷,在巴东已经到了民怨沸腾的地步。我下决心整治“两违”的初衷之一,也是听到有不少干部百姓预言下次巴东出轰动全国的丑事,可能就出在这“两违”上,我感觉任其发展下去极有可能一语成谶。但是,又有一部分真移民违规建房掺杂其间,掩护了众多倒买移民户头建房的假移民,处理起来投鼠忌器。老百姓信访反映有干部违规建房,但他们伪装巧妙,很难锁定证据查实,这几百栋楼背后到底站着多少干部难以深挖。这件事费了我极大的心力。但我还是下决心喊停了“两违”。
有一点让我极其自豪的是,巴东县委县政府大楼有后门,领导可以从那里出去避开上访群众,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曾善意地提醒过我,以前的書记碰到大规模群众上访一般不会从大门口走出去,正常情况是喊信访办主任来处理。除了信访办主任,还派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出去接待上访群众。但是,在我任县委书记5年零2个月的时间里,我从来没有走过一次县委县政府大楼的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