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三种意识”的提出,内涵深刻,意味深长,催人警醒,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这“三种意识”对于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2-0011-02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三种意识”的提出,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1]胡锦涛总书记“三种意识”的提出,可以说是针对了当前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在“三种意识”上存在的问题现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的事业发展举世瞩目,业绩令人鼓舞,成就催人振奋。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也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科技革命不断深化,民主政治成为潮流,人类的社会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在有些领导干部那里,忧患意识不足,他们满足于现状,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敏感,不关心,麻木不仁,浮夸成风。公仆意识不够,他们想的不是怎样去为人民群众踏踏实实做一点事情,而是老想着怎样当“官”、当大“官”,思想懈怠,行为不检,群众反映强烈。节俭意识不强,他们出手阔绰,花钱大方,办公楼越造越高,办公室越坐越大,奢侈之风盛行。新的形势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不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不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不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不可避免地会重蹈历史上中国封建王朝先兴后衰“周期率”的覆辙。
少数领导干部在“三种意识”上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的。当然,我们也承认当前存在着影响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忧患”、“公仆”、“节俭”这三种意识的客观制约性因素。比如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腐败问题,比如民主政治发展所要求的权力的监督制约还不到位等等。但我们不能借口客观环境的制约性方面而推脱各级领导干部自身的责任。在这方面,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各项事业。
一、增强忧患意识以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增强忧患意识要具有长远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忧患意识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来源于对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深层思考。领导干部不仅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规律中获得忧患的自觉;而且要立足于现实,在解决现实矛盾的实践中获得忧患的体验;更要着眼于将来,从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中升华忧患意识,以解忧于端倪,防患于未然。缺乏长远的历史眼光与深邃的战略眼光,将导致既无近虑,亦无远忧。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当代中国面临的诸多忧患与世界紧密相联,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世界大势中增进对中国现实情况的了解,从世界发展趋势中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强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性、前瞻性、准确性,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如此,才能尽可能减少国际局势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危机。
增强忧患意识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忧患之心,更要有解忧之行。就当前来说,面对忧患,领导干部应该锐意改革,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冲破导致忧患的观念、制度和体制,革除妨碍解忧的规定和做法。
二、增强公仆意识以牢记党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的光荣传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问题。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2]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我们党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强化公仆意识,这是我们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事业勃兴的根本保证。
增强公仆意识,关键是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强化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思想基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领导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全部工作,就是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也不应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使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上接第11页)作上为了群众,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称得上合格的人民公仆。
增强公仆意识,核心是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正确的权力观是强化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认识基础。领导干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否当好人民公仆,检验的标准是能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3]权力的性质决定权力的功能,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我们的领导干部没有任何权力。忘记了这一点,“公仆”就会成为“老爷”,就会导致权力扩张、权力懈怠乃至腐败滋生;做到了这一点,权力才能规范运作,“当人民公仆”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三、增强节俭意识以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节俭意识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政治道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俭,将“俭”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丢弃了,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懈怠了,在舒舒服服中迷醉了,在风风光光中沉落了。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
增强节俭意识,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节俭意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又有利于节俭意识的强化。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规划经济发展时,既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评价经济发展时,既要看经济增长的速度,又要看资源消耗的程度;既要看当前的发展态势,又要看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既要看是否实现了经济发展,又要看是否促进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就能增强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
增强节俭意识,要用好钱财,珍惜民力。国家的财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一分一毫当思来之不易,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人力用在刀刃上。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做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坚持廉洁奉公、权为民用,决不能滥用职权奢侈浪费。
进一步增强“三种意识”是对我国各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也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生活上真正树立了这“三个意识”,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公仆身份,时时谨记忧患意识和节俭意识,才能为人民做出实事,做出好事,才能维护和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国共产党章程[M].人民出版社,2002.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姜相宝(1980-),男,安徽来安人,南昌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2-0011-02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三种意识”的提出,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1]胡锦涛总书记“三种意识”的提出,可以说是针对了当前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在“三种意识”上存在的问题现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的事业发展举世瞩目,业绩令人鼓舞,成就催人振奋。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也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科技革命不断深化,民主政治成为潮流,人类的社会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在有些领导干部那里,忧患意识不足,他们满足于现状,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敏感,不关心,麻木不仁,浮夸成风。公仆意识不够,他们想的不是怎样去为人民群众踏踏实实做一点事情,而是老想着怎样当“官”、当大“官”,思想懈怠,行为不检,群众反映强烈。节俭意识不强,他们出手阔绰,花钱大方,办公楼越造越高,办公室越坐越大,奢侈之风盛行。新的形势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不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不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不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不可避免地会重蹈历史上中国封建王朝先兴后衰“周期率”的覆辙。
少数领导干部在“三种意识”上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的。当然,我们也承认当前存在着影响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忧患”、“公仆”、“节俭”这三种意识的客观制约性因素。比如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腐败问题,比如民主政治发展所要求的权力的监督制约还不到位等等。但我们不能借口客观环境的制约性方面而推脱各级领导干部自身的责任。在这方面,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各项事业。
一、增强忧患意识以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增强忧患意识要具有长远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忧患意识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来源于对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深层思考。领导干部不仅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规律中获得忧患的自觉;而且要立足于现实,在解决现实矛盾的实践中获得忧患的体验;更要着眼于将来,从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中升华忧患意识,以解忧于端倪,防患于未然。缺乏长远的历史眼光与深邃的战略眼光,将导致既无近虑,亦无远忧。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当代中国面临的诸多忧患与世界紧密相联,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世界大势中增进对中国现实情况的了解,从世界发展趋势中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强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性、前瞻性、准确性,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如此,才能尽可能减少国际局势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危机。
增强忧患意识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忧患之心,更要有解忧之行。就当前来说,面对忧患,领导干部应该锐意改革,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冲破导致忧患的观念、制度和体制,革除妨碍解忧的规定和做法。
二、增强公仆意识以牢记党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的光荣传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问题。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2]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我们党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强化公仆意识,这是我们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事业勃兴的根本保证。
增强公仆意识,关键是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强化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思想基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领导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全部工作,就是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也不应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使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上接第11页)作上为了群众,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称得上合格的人民公仆。
增强公仆意识,核心是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正确的权力观是强化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认识基础。领导干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否当好人民公仆,检验的标准是能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3]权力的性质决定权力的功能,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我们的领导干部没有任何权力。忘记了这一点,“公仆”就会成为“老爷”,就会导致权力扩张、权力懈怠乃至腐败滋生;做到了这一点,权力才能规范运作,“当人民公仆”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三、增强节俭意识以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节俭意识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政治道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俭,将“俭”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丢弃了,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懈怠了,在舒舒服服中迷醉了,在风风光光中沉落了。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
增强节俭意识,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节俭意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又有利于节俭意识的强化。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规划经济发展时,既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评价经济发展时,既要看经济增长的速度,又要看资源消耗的程度;既要看当前的发展态势,又要看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既要看是否实现了经济发展,又要看是否促进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就能增强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
增强节俭意识,要用好钱财,珍惜民力。国家的财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一分一毫当思来之不易,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人力用在刀刃上。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做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坚持廉洁奉公、权为民用,决不能滥用职权奢侈浪费。
进一步增强“三种意识”是对我国各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也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生活上真正树立了这“三个意识”,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公仆身份,时时谨记忧患意识和节俭意识,才能为人民做出实事,做出好事,才能维护和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国共产党章程[M].人民出版社,2002.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姜相宝(1980-),男,安徽来安人,南昌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