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其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测量。根据测量方法,可以将血压分为两类:一类是诊所血压,即在诊所由医务人员测量所得的血压;另一类是非诊所血压,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根据这两种检测方法,可以把人群血压分为4种状态:①血压正常,即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均正常;②持续性高血压,即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均高于正常;③白大衣高血压,即诊室血压高于正常,动态血压正常;④隐匿性高血压,即诊室血压正常,动态血压高于正常。
认识隐匿性高血压
在研究高血压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部分患者仅在诊室内测量的血压升高,而在诊室以外的地方血压正常,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又称“诊所高血压”。过去普遍认为这种高血压是良性的,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无关,无需采取过度的药物治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白衣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有不良影响,患者常伴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其对靶器官的危害程度介于正常人群和持续性高血压之间,需要经常随访。
后来有学者发现,还有一种与上述情况相反的“逆白大衣现象”,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已经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但还未被诊断为高血压,据此提出了隐匿性高血压的概念。其诊断标准为:诊室血压正常(血压<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高于正常(日间平均血压≥135/85毫米汞柱,24 小时平均血压≥130/80毫米汞柱),或者家庭血压≥135/85毫米汞柱。
隐匿性高血压的危害
有证据显示,隐匿性高血压同样可靶器官损害,且预后更差。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腔隙性脑梗死、肾脏损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白大衣高血压及血压正常者。隐匿性高血压患者虽然诊室血压正常,但其整体血压水平始终处于一种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的血压状态与持续性高血压相似,更容易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长期累积的效应能导致心、脑、肾等重要组织缺血,进而导致结构和功能损害。
六类人群应提防隐匿性高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介于7.6%~23.0%,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也明显增加。其危险因素与持续性高血压相似,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肥胖、炎症、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精神压力和睡眠不佳等有关。以下人群应着重注意自己的日常血压变化,以免漏诊隐匿性高血压:①长期吸烟、饮酒者;②长期静坐的肥胖者;③生活、工作压力大者;④存在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⑤患有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慢性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常常存在夜间血压升高,而白天血压可能不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接受降压治疗、诊室血压疗效满意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残余隐匿性高血压,又称为“隐匿性未治愈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使隐匿性高血压“原形毕露”
大家应当明确,诊室内血压正常,并不代表诊室外血压正常。由于隐匿性高血压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不容易被识别,故已成为高血压诊治的盲区。
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广泛应用,以下几种特殊类型高血压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且在一定程度上都可归类于隐匿性高血压。
1.夜间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表现为夜间血压(主要指收缩和平均压)均值与白昼均值相比下降小于10%,亦称为“非杓型血压”,常由其他伴发因素引起,如肥胖、吸烟、糖尿病、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俗称“打呼噜”)等。
2. 清晨高血压:清醒前后血压呈现上升的高峰,称为血压晨峰;而清晨上升较为明显的高血压,称为清晨高血压,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损伤。
3.卧位高血压伴体位性低血压:有些老年人从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后,会出现血压下降伴头晕,严重时可导致晕厥,而卧位时的血压可能非常高,尤其是在夜间。
4.运动性高血压:在一定的运动负荷下,在运动过程中或刚刚结束时,血压值超出正常反应性增高范围的一种现象。
已存在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吸烟、高血压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以及无明确原因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者,血压波动大的老年男性患者,以及诊室内收缩压介于130~14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前期患者,也要注意进行诊室外血压监测。运动后血压明显升高也可能是隐匿性高血压,提示运动试验或许可作为其诊断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非长效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隐匿性高血压较为多见,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隐匿性未治愈高血压。这类高血压患者应有意识地加强家庭自测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以便发现隐匿性高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怎么治
有学者认为,隐匿性高血压实际上是持续性高血压的前驱症状。约三分之一会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三分之一恢复正常血压,另外三分之一保持隐匿性高血压状态。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目的是为了降低心血脑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一般地说,无明显靶器官损害者,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治疗,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加强运动,坚持定期门诊随访等。
清晨高血压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睡前饮酒及服用短效降压药有关,应戒酒,并改用长效降压药(必要时可睡前服用),也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
夜间高血压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盐饮食、肾功能不全、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限盐、减肥、治疗原发病等,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
卧位高血压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体位改变时尽量缓慢,可试用弹力长袜。
运动性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寻找是否存在其他传统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糖代谢异常等,及时进行干预。
特别提醒:隐匿性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在人群中并不少见,有不可忽视的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标准及方法欠完善,临床上易被漏诊,值得引起重视。如果患者有难以解释的明显靶器官损害,如鼻出血、眼底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应进行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监测,若白天血压大于135/85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并开始治疗。否则,诊所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即使得到控制,仍会发生器官损害。
专家简介
黄高忠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老年医学专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常委,《心脏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特约审稿专家。
医疗专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老年病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认识隐匿性高血压
在研究高血压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部分患者仅在诊室内测量的血压升高,而在诊室以外的地方血压正常,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又称“诊所高血压”。过去普遍认为这种高血压是良性的,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无关,无需采取过度的药物治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白衣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有不良影响,患者常伴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其对靶器官的危害程度介于正常人群和持续性高血压之间,需要经常随访。
后来有学者发现,还有一种与上述情况相反的“逆白大衣现象”,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已经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但还未被诊断为高血压,据此提出了隐匿性高血压的概念。其诊断标准为:诊室血压正常(血压<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高于正常(日间平均血压≥135/85毫米汞柱,24 小时平均血压≥130/80毫米汞柱),或者家庭血压≥135/85毫米汞柱。
隐匿性高血压的危害
有证据显示,隐匿性高血压同样可靶器官损害,且预后更差。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腔隙性脑梗死、肾脏损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白大衣高血压及血压正常者。隐匿性高血压患者虽然诊室血压正常,但其整体血压水平始终处于一种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的血压状态与持续性高血压相似,更容易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长期累积的效应能导致心、脑、肾等重要组织缺血,进而导致结构和功能损害。
六类人群应提防隐匿性高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介于7.6%~23.0%,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也明显增加。其危险因素与持续性高血压相似,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肥胖、炎症、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精神压力和睡眠不佳等有关。以下人群应着重注意自己的日常血压变化,以免漏诊隐匿性高血压:①长期吸烟、饮酒者;②长期静坐的肥胖者;③生活、工作压力大者;④存在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⑤患有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慢性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常常存在夜间血压升高,而白天血压可能不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接受降压治疗、诊室血压疗效满意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残余隐匿性高血压,又称为“隐匿性未治愈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使隐匿性高血压“原形毕露”
大家应当明确,诊室内血压正常,并不代表诊室外血压正常。由于隐匿性高血压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不容易被识别,故已成为高血压诊治的盲区。
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广泛应用,以下几种特殊类型高血压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且在一定程度上都可归类于隐匿性高血压。
1.夜间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表现为夜间血压(主要指收缩和平均压)均值与白昼均值相比下降小于10%,亦称为“非杓型血压”,常由其他伴发因素引起,如肥胖、吸烟、糖尿病、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俗称“打呼噜”)等。
2. 清晨高血压:清醒前后血压呈现上升的高峰,称为血压晨峰;而清晨上升较为明显的高血压,称为清晨高血压,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损伤。
3.卧位高血压伴体位性低血压:有些老年人从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后,会出现血压下降伴头晕,严重时可导致晕厥,而卧位时的血压可能非常高,尤其是在夜间。
4.运动性高血压:在一定的运动负荷下,在运动过程中或刚刚结束时,血压值超出正常反应性增高范围的一种现象。
已存在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吸烟、高血压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以及无明确原因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者,血压波动大的老年男性患者,以及诊室内收缩压介于130~14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前期患者,也要注意进行诊室外血压监测。运动后血压明显升高也可能是隐匿性高血压,提示运动试验或许可作为其诊断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非长效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隐匿性高血压较为多见,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隐匿性未治愈高血压。这类高血压患者应有意识地加强家庭自测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以便发现隐匿性高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怎么治
有学者认为,隐匿性高血压实际上是持续性高血压的前驱症状。约三分之一会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三分之一恢复正常血压,另外三分之一保持隐匿性高血压状态。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目的是为了降低心血脑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一般地说,无明显靶器官损害者,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治疗,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加强运动,坚持定期门诊随访等。
清晨高血压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睡前饮酒及服用短效降压药有关,应戒酒,并改用长效降压药(必要时可睡前服用),也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
夜间高血压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盐饮食、肾功能不全、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限盐、减肥、治疗原发病等,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
卧位高血压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体位改变时尽量缓慢,可试用弹力长袜。
运动性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寻找是否存在其他传统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糖代谢异常等,及时进行干预。
特别提醒:隐匿性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在人群中并不少见,有不可忽视的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标准及方法欠完善,临床上易被漏诊,值得引起重视。如果患者有难以解释的明显靶器官损害,如鼻出血、眼底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应进行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监测,若白天血压大于135/85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并开始治疗。否则,诊所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即使得到控制,仍会发生器官损害。
专家简介
黄高忠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老年医学专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常委,《心脏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特约审稿专家。
医疗专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老年病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