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涌入城市去寻找就业机会,农村里的留守儿童数量也逐渐增多,山区小学面临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日益复杂。本文基于作者十多年山区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实际,探讨并总结山区留守儿童班主任的一些工作方法和体会。
关键字:留守儿童 班主任 用爱浇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山区农民为了生活涌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淘金”,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向祖辈、亲戚转移,形成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由于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庭温暖,大多留守儿童容易形成要么胆小怕事、性格内向,要么狂妄反叛、不听教育的不良性格。面对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摆在山区小学班主任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而,本文结合自己十多年山区班主任的工作实际,探索出教育留守儿童的一个重要方法:用爱浇灌山区留守儿童。
一、摸清底子,制定帮扶计划。
在教育实践中,本人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
1、档案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2、根据留守儿童不同情况,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
3、作为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也千差万别。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进行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他们找到“家”的感觉 ,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快乐。
二、情系学生,爱洒留守儿童。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家的温暖,很多留守儿童容易变为“孤独儿童”,因而,治疗“孤独儿童”的灵丹妙药就是关爱。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当她们过生日,我会为她们买点小礼物,和她们一起唱生日歌;每逢节日,我会在校为她们弄些好吃的一起分享;每逢她们生病,我会带她们寻医问药,虚寒问暖……用自己爱心去打开他们的心扉,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慈母般的温暖。
另外,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集体文体活动,诸如唱歌跳舞啦、打篮球、跳绳等……,消除其孤独感,使其充分融入到集体的生活中,养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快交流的良好风气。也可以鼓励学生住校,多过集体生活,一方面能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其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消除其孤独感,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情理结合,教育留守儿童自立自强。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少年”。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精神。
在对待这些“问题少年”时,一味的训斥、指责,不但不利于她们改正错误,反而会加强她们的逆反对抗心理。那么,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就要做到“情”“理”结合。例如:我所任教的学生小黄,其父母均不在家,只是兄妹俩一起留守老家读书,由于善良内向,时不时会遭到一些好惹事同学的挑逗。一次,他实在忍无可忍,对挑逗他的同学出手还击,后因害怕老师的批评,逃学回家“避难”。我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到去家访,但因这位学生紧锁家门而吃了“闭门羮”。后在其邻居的帮助下,我终于入屋找到了该同学,倾听了他的委屈,指出他的优点和错误,教育他如何面对同学的挑逗,引导其以实际的行动和优异的成绩去感化同学,从而获得同学的尊敬。后来,这个学生在老师教育下转变很快,成了班中一个成绩优秀,生活自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
四、三“点”联动,搭建沟通的桥梁。
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最大的因素就在于其对母爱的缺乏,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弥补的。在这一问题上,学校和教师要搭建平台,保持家、校、生沟通。我的做法:一是适时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利用春节、假日家长回家的时机召集开会,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引导家长外出时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不仅为教育孩子提供物质支持,更应该与孩子保持心灵沟通,动员家长保持每周最起码与子女通过“亲情电话”交流一次,全面了解子女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最新动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明信片等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二是引导家长定期与老师沟通,全面深入地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做到挣钱与育儿(女)两不误。三是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如在清明节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拜祭革命先烈,利用节假日慰问孤寡老人等等。
诚然,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班主任应用爱浇灌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温暖,让他们拥有同龄人一样的天空,在祖国的阳光照耀下健康成长,成为将来的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岳元发.同在蓝天下, 共同成长进步——关于农村留守兒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2)、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3)、杨东平.发展教育需先弥补短板
(4)、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留守儿童 班主任 用爱浇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山区农民为了生活涌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淘金”,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向祖辈、亲戚转移,形成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由于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庭温暖,大多留守儿童容易形成要么胆小怕事、性格内向,要么狂妄反叛、不听教育的不良性格。面对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摆在山区小学班主任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而,本文结合自己十多年山区班主任的工作实际,探索出教育留守儿童的一个重要方法:用爱浇灌山区留守儿童。
一、摸清底子,制定帮扶计划。
在教育实践中,本人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
1、档案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2、根据留守儿童不同情况,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
3、作为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也千差万别。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进行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他们找到“家”的感觉 ,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快乐。
二、情系学生,爱洒留守儿童。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家的温暖,很多留守儿童容易变为“孤独儿童”,因而,治疗“孤独儿童”的灵丹妙药就是关爱。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当她们过生日,我会为她们买点小礼物,和她们一起唱生日歌;每逢节日,我会在校为她们弄些好吃的一起分享;每逢她们生病,我会带她们寻医问药,虚寒问暖……用自己爱心去打开他们的心扉,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慈母般的温暖。
另外,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集体文体活动,诸如唱歌跳舞啦、打篮球、跳绳等……,消除其孤独感,使其充分融入到集体的生活中,养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快交流的良好风气。也可以鼓励学生住校,多过集体生活,一方面能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其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消除其孤独感,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情理结合,教育留守儿童自立自强。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少年”。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精神。
在对待这些“问题少年”时,一味的训斥、指责,不但不利于她们改正错误,反而会加强她们的逆反对抗心理。那么,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就要做到“情”“理”结合。例如:我所任教的学生小黄,其父母均不在家,只是兄妹俩一起留守老家读书,由于善良内向,时不时会遭到一些好惹事同学的挑逗。一次,他实在忍无可忍,对挑逗他的同学出手还击,后因害怕老师的批评,逃学回家“避难”。我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到去家访,但因这位学生紧锁家门而吃了“闭门羮”。后在其邻居的帮助下,我终于入屋找到了该同学,倾听了他的委屈,指出他的优点和错误,教育他如何面对同学的挑逗,引导其以实际的行动和优异的成绩去感化同学,从而获得同学的尊敬。后来,这个学生在老师教育下转变很快,成了班中一个成绩优秀,生活自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
四、三“点”联动,搭建沟通的桥梁。
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最大的因素就在于其对母爱的缺乏,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弥补的。在这一问题上,学校和教师要搭建平台,保持家、校、生沟通。我的做法:一是适时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利用春节、假日家长回家的时机召集开会,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引导家长外出时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不仅为教育孩子提供物质支持,更应该与孩子保持心灵沟通,动员家长保持每周最起码与子女通过“亲情电话”交流一次,全面了解子女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最新动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明信片等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二是引导家长定期与老师沟通,全面深入地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做到挣钱与育儿(女)两不误。三是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如在清明节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拜祭革命先烈,利用节假日慰问孤寡老人等等。
诚然,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班主任应用爱浇灌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温暖,让他们拥有同龄人一样的天空,在祖国的阳光照耀下健康成长,成为将来的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岳元发.同在蓝天下, 共同成长进步——关于农村留守兒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2)、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3)、杨东平.发展教育需先弥补短板
(4)、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