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中巴金写景散文的深度学习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ter1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中选用了巴金的两篇写景散文: 《繁星》和《海上日出》,前者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后者指向学生对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的了解。本文将以巴金的两篇散文《繁星》和《海山日出》的教学为例,聚焦多个课例,探究如何抓住散文的语言的精妙处上出文本的独特性。 只有这样,每一篇散文都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避免同一个模式上所有的散文,即避免落入“形散而神不散”的窠臼。
  关键词:四年级语文;巴金散文;课堂问题;应对策略
  1.巴金散文语言细微处
  《繁星》和《海上日出》都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是巴金在赴法留学的途中,在海上坐船三十几天的所见。巴金写下这海上风光是想给哥哥聊聊自己所见的风景,所以文中没有夸张的猎奇,而是平淡有序的娓娓道来。
  巴金在《繁星》中描绘了三幅星空的画面:家乡庭院的星空、南京院子的星空、海上舱面的星空。开头的“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一下子就营造出了宁静美好的氛围,简洁明快的语言有着诗的灵动。随着巴金的足迹离故土越来越远,但内心的温热却未曾褪色。三幅画面其实都是对故乡那一片星空的呼应。南京是和故乡完全不一样的地方,但巴金偏就觉得那院子里的星空让人觉得无比光亮,“下面是一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菜园散发出来的泥土气息,是和故土的丝丝联系。 在海上,“船在动,星也在动……”这星又是从哪里跟随着巴金来到这里,让巴金在茫茫的海上依旧心有归属。这繁星是巴金眼中、心里的繁星,那时与家人在星空下的温馨守候,成了今时今日治愈巴金離愁的良药,即使在颠沛的旅途中,内心也是安定的。
  《海上日出》中记录了晴天、多云天、有黑云三种天气下的日出。开头“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这种清静,是在机器声响衬托下,日出前,万物沉寂的静。“转眼间、一刹那间、忽然”写出了日出的变化之快,蕴藏的力量之大。晴天的太阳,“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霄、跳出了海面”是喷薄的生命力;多云画面中的“直射”一次直接展现无可阻挡的力量;阴天的日出,那镶在黑云边缘的金边,厚重的一笔显示出了太阳的力量之大,这个力量是照亮身边万物的无穷能量,更是巴金内心的光亮和伟大的太阳在广阔的海面上相遇、呼应!这日出也是属于巴金的日出,是他内心生发的那种面对何种境遇都永远保有的勇气和光亮的精神。
  巴金的语言平和清丽,但是语言背后的心是坚韧有力、丰盈温热的,唯有如此,让他的身在漂泊的海上,都是心有所依。
  2.课堂存在的常见问题
  2.1非常态阅读
  (1)碎片阅读
  在课堂中,梳理太阳变化的景象,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时间的词,发现时间顺序进行汇报,再找随着时间变化太阳位置的变化进行汇报,接着再找太阳颜色、光亮的变化进行汇报,但真实阅读状态并不会是看第一遍的时候看到的是时间顺序,第二遍看到了位置变化,第三遍看到了光亮和颜色,这样,以提取信息为课堂唯一的学习任务显然是一种低阶阅读。
  (2)印证式的阅读
  老师提出问题:作者观看了海上日出,情不自禁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接下去就是去文中找哪里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样的操作在不少的课堂中都会出现,但作者的感叹不能偷换成是读者的感叹呢,在没有好好品味三幅海上日出的画面前就去找“伟大”,无疑是一种印证式的学习。
  2.2品味语言流于表面
  (1)表达方法先于语言品味
  《海上日出》这一篇课本,语文要素中要求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于是,就出现了没有画面感受,凌空进行按时间顺序这种表达方法教授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将语文要素以抽象的概念进行教学,看似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但孩子并没有对这种表达方法孩子最先有感触的一定是内容,只有对画面进行充方品味之后才能指向表达。
  (2)打不开进入文本的窗口
  撇开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用分析代替品味语言分析太多,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孩子真正默读思考、感受的时间不够,就被老师带入分享交流的环节,学生没话可说,老师就将教参上的理解或者自己的理解讲给学生听。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没有清除孩子和文本之间的隔阂或障碍,没有找到一个链接孩子自身感受的点带孩子进入文本,那么孩子也是无法进行感受和品味的。
  3.情感逻辑解读缺失
  《繁星》中三幅星空的画面,看似海上的星空是写得最具体详细的,容易造成结构上层层推进以及作者最喜欢海上星空的错觉。依次品味家乡的星空、南京的星空、海上的星空三幅画面,前二幅指导用联结生活经验和抓住关键词来想象画面,用这两种方法自主品读第三幅海上星空,以海上星空的品味为整堂课的高潮和总结。整堂课的情感逻辑线就是不完整的。
  4.品味语言后戛然而止
  我们光带领孩子品味课文描述的情景就够了吗?当然不是,散文是极具个性特点的文体,作者描绘的景物是通过作者心眼过滤的景物,带着极强的个人体验。因此我们需要进入情境,再从情境中跳脱,联结自己的生活,使学生自己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得到增长。或者,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孩子对巴金的《海行杂记》中其他文本感兴趣甚至其他作品有阅读的欲望。
  5.常用策略
  5.1学习单梳理内容呈现完整过程
  (1)首先可以借助作业本中的学习单进行梳理,但是想要更能够外显出孩子不同理解水平的话,可以让学生完全自主梳理,可以借助表格,也可以直接用文字,以下是三位中上学生的梳理结果:
  ①早晨的海上日出:天空一片浅蓝,在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亮光;过了一会儿,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非常红,可没有亮光;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眼睛发痛,云片也有了光。   ②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扩大了范围,加强了亮光;过了一会儿——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到了最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发出了夺目的亮光——旁边的云朵也有了光彩。
  ③是在②的基础上用了鱼骨图的方式呈现变化的过程,并且对太阳露出海面的部分用图示标注。
  (2)典型的学习单对比,呈现梳理过程
  因为有一部分孩子还不知道怎样把过程梳理清楚,不知道抓住关键词后怎样把这一个过程理清楚,所以接下去的教学,就可以在孩子的学习单梳理结果比对中进行
  三位学生能够按照日出变化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但①对时间变化的这种表达顺序不够清晰,时间是放在摘录的内容中间,而且摘录的是原文句子,没有自己的整理,对于抓住关键词进行梳理这样的方法还不是很熟练。
  后两个梳理结果都不错,②学习了作业本中自下而上的表格梳理结构,把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太阳的变化都写得非常清楚,但是从分列的内容看,对于颜色、位置、光亮三个方面的区分还是不够清晰的。③采用的是鱼骨图的方式,时间和变化的图示非常清楚,太阳的位置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对日出的颜色、光亮、位置可以说有很好的理解。
  在这样的对比交流中,让孩子对如何梳理文本内容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建构过程。
  5.2抓住进入文本的突破点
  (1)勾连生活经验。
  巴金离开祖国赴法留学的思乡之情和孩子自己离家的感受联结,这一点对于寄宿学校的孩子来说更加有感触。当远离故土的他在海上看到整片天空的繁星,感觉到熟悉而温暖,就好像家乡的那一片繁星一直都陪伴在他身边,好像又回到了家乡那有亲人相伴左右的小圆桌哦,繁星下,为他孤寂的海上之旅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2)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
  对作者的感受,学生应该知道看哪里,并且借之想象画面进行感受。在《海上日出》中的从“飞舞”一词可以想象繁星落在我身边,一闪一闪围着我在飞舞,仿佛触手可及,感受到姿态美,想象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海风微微地吹拂着的画面,感受舒适愉悦的柔和美;“静寂”是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吗?是指没有嘈杂的声音,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美好,抓住能调动试听触等关键词,这些是有助于我们想象画面的关键词,又能联结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的理解。
  (3)联系作者生平经历。
  1972年,23岁的巴金离开祖国,远赴法国,开始为期近两年的留学生活。途中,巴金创作了《海行杂记》。这篇文章是巴金为他两个哥哥而写的,在海上进30天的生活,他希望他的文章可以带给哥哥各地的风光。因此,文中平实朴素的笔调正像和哥哥促膝聊天。
  (4)看图理解,营造课堂氛围和情境。
  星空是怎樣的?你看到过星空吗?你看过满天的繁星吗?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少看到过满天繁星,所以就要出现一些图片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海上满天繁星的画面,想象的画面与直观的图片联结。
  5.3方法直观呈现
  (1)比较阅读。《海上生明月》是《海行杂记》中的另一篇文章,文中有对月亮随着时间变化的描写,非常适合和《海上日出》进行比较阅读,对按时间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能有更清晰的了解。
  (2)板书设计,方法和内容同时呈现
  适时的方法总结,如方法提炼:描写动态的景物,要把景物的变化写出来,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联结生活,你觉得还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变化可以写出变化顺序?结合示意图和方法,联结生活中刮风、下雨、下雪、雨后天晴等现象来实践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变化的方法。
  总结
  优秀的散文作品,无不追求精准的言语表达——那些个性化言语所表现的,是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的感官所处,心绪所至。《繁星》和《海上日出》都出自《海行杂记》,在教学过程中有其相互参考教学的价值,但我们不能落入类文教学的窠臼,而要努力往语言的细微之处走,寻找语言的独特之处,关注“这一篇”的个性,这样才能避免低阶思维阅读的课堂,往深度学习型课堂迈进。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2]巴金.《海行杂记》[M]. 东方出版中心.2017.8.
  [3]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其他文献
留置导尿术是手术病人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观察病人术中血容量是否补足、休克是否纠正及肾功能是否正常的等临床指标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当对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实施导尿术时,即使使用临床上型号最细的Foley氏导尿管(6#),管径仍显粗大,增加了尿管导入的难度,强行插入极易损伤尿道壁.我科经过多次反复的临床实践,用改良后的一次性静脉头皮针替代导尿管,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期刊
摘要:兴趣教学法本质上就是挖掘学生对于学科的实际兴趣,基于兴趣引导,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自发探索学习内容,形成自主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形成高效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融合学科特色,形成专业的兴趣引导,并逐渐转化为学习热情,发挥长效机制,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基于此,以下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兴趣教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革命战争时期,众多护理工作者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奔赴前线、救治伤员.毛泽东同志分别在1941年、1942年的护士节之际,两次亲笔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对护士和护理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护理工作者奋发进取、努力工作,也极大地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期刊
随着新的抗生素越来越多的被临床所应用,许多新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有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国药集团国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与乳酸诺氟沙星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期刊
在护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需求和教育供给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从护理教育资源、人才培养规模与社会需要、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进行护理人才需求预测,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研究等发展方向。
目的 探讨外伤性眼球脱臼的急救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急诊救治的6例6眼外伤性眼球脱臼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 5例眼球半脱臼患者,通过手术及配合药物治疗眼球均复位良好.1例眼球全脱臼患者,2期行义眼台植入术.结论 外伤性眼球脱臼伤情复杂,通过急救和护理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能配合检查,以便尽快得到及时治疗。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领域也正在不断发展,不仅要求学前教育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艺术知识,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抓住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发智力以及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依旧深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影响,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患者,男性,61岁,既往高血压20年,不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稳定,曾因高血压、鼻出血3次入院.由于近日来工作繁忙,起居不规律,于2007年6月14日7:00突发右侧鼻腔出血,出血速度较陕,量约400 ml,于急诊行"右侧前鼻腔填塞术"后仍出血不止,即刻测血压208/128 mm Hg,脉搏72次/min,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40 ml+硝酸甘油50 mg静脉泵入8.4 ml/h。
期刊
高位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环以上的脓肿,我院采用虚挂线保留肛门括约肌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不同于传统的分期治疗或一次通过挂线切断肛管直肠环,而达到治愈的目的,避免了高位脓肿术后切断肛管直肠环而造成的肛门失禁,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疗程缩短,手术安全性增大,临床效果好。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ontinuous spinal anestllesia,CSA)是一种常用的椎管内麻醉技术,因其镇痛效果确切,肌松弛良好,临床上常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为防止出现腰穿后头痛(PLPHA),需要患者在穿刺后去枕平卧24 h.而患者在CSA后常常与手术室医护人员要其去枕平卧的行为指导背道而驰.本文侧重于分析骨科下肢手术患者CSA后在手术进行中去枕平卧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制定相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