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陆港普遍存在对国内国际双向开放认识不足、对海港的功能依附性较强、就物流论陆港而导致功能设置单一、陆港特点和规划重点不清晰等问题,进行陆港发展阶段及功能演进特征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功能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得出交通运输、物流和供应链、口岸和双向开放、保税和自由贸易、港产城融合发展五维视角的国际陆港规划要点,并应用于赣州国际陆港规划。结论表明:国际陆港不能照搬海港运行逻辑,国际陆港规划要避免就港口而论港口的狭隘专业路径,要深度嵌入属地产业链和供应链,创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港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陆港普遍存在对国内国际双向开放认识不足、对海港的功能依附性较强、就物流论陆港而导致功能设置单一、陆港特点和规划重点不清晰等问题,进行陆港发展阶段及功能演进特征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功能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得出交通运输、物流和供应链、口岸和双向开放、保税和自由贸易、港产城融合发展五维视角的国际陆港规划要点,并应用于赣州国际陆港规划。结论表明:国际陆港不能照搬海港运行逻辑,国际陆港规划要避免就港口而论港口的狭隘专业路径,要深度嵌入属地产业链和供应链,创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港产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平均晶粒尺寸和应变速率对Cu-Ni合金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纳米多晶Cu-Ni合金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行为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具有不同平均晶粒尺寸的5种Cu-Ni合金模型,对其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与平均晶粒尺寸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Cu-Ni合金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随平均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对平均晶粒尺寸为10.66 nm的合金模型施加1×109~5×109 s-1的应变速率.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受应变速率的影响较弱,屈服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最后,根据位错的产
根据Ti55531钛合金在变形温度730~900℃、应变速率0.001~10 s-1条件下的等温压缩实验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建立了Ti55531钛合金Arrhenius型本构方程,得到了Ti55531钛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88849.2 J·mol-1.将通过本构方程得到的峰值应力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和计算,得出峰值应力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44%,平均相对误差较小,所建立的本构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Ti55531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特征.通过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对焊丝钢ER70S-6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热变形行为,变形温度范围为900~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10 s-1,获得应变为60%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采用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与应变相关的Arrhenius模型分别拟合热压缩实验中的真应力-真应变数据,确定了两种本构模型的参数值,进而对比研究了两种流动应力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根据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与
针对H90黄铜合金的高速摩擦磨损行为及失效机制,利用ANSYS/LS-DYNA动力学软件建立了H90黄铜/钢球摩擦副高速滑动有限元模型,对黄铜平板的往复式高速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摩擦热和塑性功热造成摩擦接触表面材料急剧温升,添加材料单元的临界温度失效控制准则能够有效模拟材料因动态再结晶软化导致的失效磨损行为.高速滑动摩擦仅在距接触面表层下几十微米区域产生严重磨损,其等效应力和应变等值线呈孤岛状不连续分布特性.得到的微观变形失效特征与试验观测吻合较好.
实验研究了热冲压成形中模具温度和板料贴合状态对22MnB5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22MnB5批量化生产的模具温度控制窗口,并对差厚板、激光拼焊板热冲压模具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模具温度小于250℃时,22MnB5可以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断裂强度大于1350 MPa,伸长率为5%~7%;当模具温度为350~450℃时,22MnB5因出现上贝氏体而发生塑性和韧性恶化.当模具与板料的间隙小于0.15 mm时,22MnB5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断裂强度大于1350 MPa,伸长率为5%~7%;当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锻态Ti-44Al-8Nb-0.2W-0.2B-0.5Y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310℃/10 min/炉冷全片层热处理,晶界处的β/B2相基本消失,组织为全片层组织,α2/γ片层团尺寸约为80μm.随着全片层热处理时间增加,片层团尺寸明显增加.相较于炉冷组织,空冷组织中α2与γ片层晶界相对模糊,室温下主要以过饱和α2相的形式存在.经1250℃/1 h/炉冷双态热处理,合金组织中仍保留着大量α2/γ片层团.随着双态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最终得到了细小的等轴γ晶粒和细晶α2
以高强双相钢HC420/DP780D+Z为研究对象,基于动静态拉伸试验,获取材料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曲线;基于Swift-Hockett-Sherby混合模型,获取材料的本构模型.基于GISSMO断裂失效准则,设计5种断裂失效试样,获取力-位移曲线;采用模型仿真与试验对标拟合的方式获取不同失效状态下的应力三轴度和极限塑性应变等关键参数,拟合获得材料的断裂失效模型曲线.基于帽形薄壁梁落锤压溃试验,采用试验和仿真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GISSMO断裂失效模型、传统失效参数设置等的差异,用以验证所建立断裂失效模
针对2024铝合金薄壁零件易产生严重的淬火扭曲变形的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手段,考虑淬火介质(水)相变及试件浸入过程对热交换的影响,对淬火过程中零件与介质的换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不考虑浸入的淬火过程,有浸入过程的淬火试件的温度场变化梯度较大,导致试件发生较大的变形,与实验结果吻合.考虑介质(水)相变时,初始阶段水蒸汽的产生抑制了换热速率,但随着淬火的进行,水蒸汽气泡会将热量快速带走,增加了换热速率,导致两种情况下的换热系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针对二次冷轧机组在轧制过程中由于工作辊温度场变化而引起不同热凸度,造成头、尾板形难控制以及中间板形中浪缺陷明显的问题,在跟踪现场轧制典型钢种下机后工作辊温度变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二次冷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分析了二次冷轧机组轧制过程中工作辊温度场的演变机理,建立了工作辊周向、轴向和径向随时间的演变模型,揭示了工作辊温度场的演变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工作辊温度场的因素.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某钢厂二次冷轧机组,为现场对头、尾板形以及中卷板形的控制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为研究7136铝合金型材挤压过程动态再结晶行为演变规律,通过实验和有限元结合的方法确定了7136铝合金本构模型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的相关参数.基于上述材料模型,采用Qform有限元软件建立了7136铝合金型材挤压过程微观组织模拟模型,发现型材截面典型部位动态再结晶分数的有限元模拟预测值与实验统计值吻合很好,其中挤压态型材表层动态再结晶分数明显高于型材心部均匀变形区,由于型材挤压过程中表层复杂的变形状态使得动态再结晶分数最高达到70%,均匀变形区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只有8%.采用有限元法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