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人李商隐创作的诗歌种类多样,其中以其爱情诗最为丰富。诗人更是用其唯美的笔法塑造了许多女性人物形象,本文将诗人的爱情分为诗人的初恋诗、诗人的夫人诗、皇帝的爱情诗来浅析李商隐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女性人物形象
诗人李商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诗人的初恋诗。吴调公《李商隐研究》指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抒情对象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诗人青年时代的恋爱对象,从史诗得到证明的有洛阳女儿柳枝和女道士宋华阳,但诗人关于此类的爱情诗的创作还是以女道士宋华阳为主,因此本文也将主要围绕关于女道士宋华阳的爱情诗进行分析。第二类是诗人的夫人诗。第三类是皇帝的爱情诗。
一、诗人的初恋诗
李商隐年少时去了河南玉阳山学道,在这里他遇见了他人生中的初恋——女道士宋华阳。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公主入道,宋华阳自然而然地也随公主入道,成为了女道士。李商隐被宋华阳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为她作下了《镜槛》、《日高》、《闻歌》等诗篇。如《镜槛》节选:
镜槛芙蓉如,香台翡翠过。
拨弦惊火凤,交扇拂天鹅。
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
仙眉琼作叶,佛髻钿为螺。
五里无因雾,三秋只见河。
诗句的首联开篇就以芙蓉花和晶莹的翡翠来比喻作者所见到的美人,可见作者也被美人深深地吸引。可是诗中的美人地位并不高贵,从第二联中的“交扇拂天鹅”可知,美人是个侍女,但能弹得一手好琴。不仅如此,第三联也写出了美人善于笑,更善于隐住笑容,暂时不笑,这样,更为妩媚可爱,而且,她也善于歌唱,由此可知,此乃善歌善琴的美人。接着,作者还对美人进行了外貌的描写,写了美人那柳叶般的眉毛和高高的发髻。在诗的最后,表达了作者的不满足,只可远远的观看,却无从仔细欣赏,渴望与美人交识,但是心中又忐忑的矛盾心理。
此诗将塑造了生动的、集多才多艺和美貌于一身的宋华阳,这也使得诗人对她一见倾心,念念不忘。
青年人的初恋是纯洁无暇的,是无罪的,但是,宋华阳为女道士,他们的恋情既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又受到道教戒律的阻挠。很快,他们的恋爱被人知晓,李商隐被赶下山,宋华阳被遣返回宫。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彼此真诚相爱,互相思念着对方。诗人也因此创作了不少诗篇来表达自己对宋华阳的想念,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爱情诗,虽然诗中并没有表明是对宋华阳的思念,题目更是以“无题”为题,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诗人隐秘意旨,把内在的情感体验外化为具有情感逻辑的意象,立象以传意,使得诗歌呈现委婉深曲的朦胧美。
二、诗人的夫人诗
李商隐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娶了节度使王茂的女儿为妻。然而,在诗人三十九岁夏秋之间,妻子王氏过世,留下了一对儿女,此后,诗人再未续弦。由于诗人沉沦于各地幕府,生活动荡不定,夫妻相隔两地,聚少离多,所以诗人写及妻子的诗,少见欢乐而多有感伤。如《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首句就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创作,语言通俗而亲切,双方的感情都和盘托出。妻子渴望着丈夫早日归来与自己团聚,然而丈夫去滞留异乡,连自己也不知晓自己何时才能回家,既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写出了对生活的无奈。
诗中的第二句以“巴山”、“夜雨”、“涨秋池”等来组合意象,渲染了凄凉、惆怅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独在异乡的苦闷和不得归的愁苦。诗中的“涨秋池”这一意象更是把诗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池塘的水不断地涨起来,而诗人心中的愁苦也不断地滋长。
诗中的后两句把诗歌创作的镜头由眼前的处所转移到妻子所在的家中,想象着自己回到家中,与妻子秉烛夜谈,相互诉苦,诉说着自己此刻对她的思念,渴望与妻子团聚的情感。
三、皇帝的爱情诗
此类的爱情诗大多为讽刺皇帝,有着强烈的政治性,用正史作凭据,以鞭挞的立场作诗,实际上这些爱情诗已与咏史结合在一起。如《宫妓》: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历史学家黄现璠的《唐代社会概略》 指出这首诗的题目的“宫妓”,指唐代宫廷教坊中的歌舞妓。当时京城长安设有左、右教坊(管理宫廷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左多善歌,右多工舞。唐高祖时,置内教坊于禁中;玄宗开元初,又置于蓬莱宫侧。诗中所写的宫妓,当是这种内教坊中的女乐。
诗的前两句通过“珠箔”、“玉墀”、“披香新殿”等意象营造了帝王奢侈的景象,宫妓们为了博得皇帝欢心,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暗示着帝王生活的荒淫无度。
诗的后两句则借用《列子》中的一则故事,以此写出了封建宫廷中的普遍现象——“伴君如伴虎”。
又如《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这是一首宫怨诗,旨在议论嫔妃宫女的地位和命运,表明妃嫔宫女纵得宠一时,但最终下场和失宠者并无二致。言外之意是警告朋党之辈莫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诗中的首句用“水流”比喻君王的恩宠,暗示着皇帝的无情和喜新厌旧,也暗示着论嫔妃宫女的恩宠也如那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接着诗中连用两个“宠”字,这也强调了嫔妃宫女是靠着皇帝的恩宠得以存活,说明了皇帝主宰着她们的命运,而她们却无能为力。
诗中的后两句则是以失宠者的口吻警告得宠者。“莫向樽前奏花落"一句,喻指伴侍君王宴饮作乐。此处的“花落”借用江淹的《拟班婕妤咏扇》的典故,语含双关,既指曲名,又暗指下一句的花被凉风吹落,“涼风只在殿西头”,凉风不远,最终下场都是一样的,借此典故来抒发己见,警告得宠者,君王之恩宠都是难以维持的。
以上两首诗均写出了宫中女子的无奈与悲惨,她们需要用各种手段来吸引皇帝的注意和宠爱,要依靠皇上的宠爱而获得生存,被封建社会的男权主义牢牢地约束,没有自由。
文献参考:
[1]张传良.李商隐诗歌中的女性人物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4.
[2]沈艳.李商隐爱情诗中女性形象探析(上篇)[J].时代文学,2011.
[3]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上中下)[M].长沙: 岳麓书社,2000年版.
[4]王军.试论李商隐诗中女性形象的内涵[J].考试周刊,2007
[5]吴变.王昌龄、李商隐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6]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册)[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女性人物形象
诗人李商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诗人的初恋诗。吴调公《李商隐研究》指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抒情对象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诗人青年时代的恋爱对象,从史诗得到证明的有洛阳女儿柳枝和女道士宋华阳,但诗人关于此类的爱情诗的创作还是以女道士宋华阳为主,因此本文也将主要围绕关于女道士宋华阳的爱情诗进行分析。第二类是诗人的夫人诗。第三类是皇帝的爱情诗。
一、诗人的初恋诗
李商隐年少时去了河南玉阳山学道,在这里他遇见了他人生中的初恋——女道士宋华阳。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公主入道,宋华阳自然而然地也随公主入道,成为了女道士。李商隐被宋华阳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为她作下了《镜槛》、《日高》、《闻歌》等诗篇。如《镜槛》节选:
镜槛芙蓉如,香台翡翠过。
拨弦惊火凤,交扇拂天鹅。
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
仙眉琼作叶,佛髻钿为螺。
五里无因雾,三秋只见河。
诗句的首联开篇就以芙蓉花和晶莹的翡翠来比喻作者所见到的美人,可见作者也被美人深深地吸引。可是诗中的美人地位并不高贵,从第二联中的“交扇拂天鹅”可知,美人是个侍女,但能弹得一手好琴。不仅如此,第三联也写出了美人善于笑,更善于隐住笑容,暂时不笑,这样,更为妩媚可爱,而且,她也善于歌唱,由此可知,此乃善歌善琴的美人。接着,作者还对美人进行了外貌的描写,写了美人那柳叶般的眉毛和高高的发髻。在诗的最后,表达了作者的不满足,只可远远的观看,却无从仔细欣赏,渴望与美人交识,但是心中又忐忑的矛盾心理。
此诗将塑造了生动的、集多才多艺和美貌于一身的宋华阳,这也使得诗人对她一见倾心,念念不忘。
青年人的初恋是纯洁无暇的,是无罪的,但是,宋华阳为女道士,他们的恋情既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又受到道教戒律的阻挠。很快,他们的恋爱被人知晓,李商隐被赶下山,宋华阳被遣返回宫。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彼此真诚相爱,互相思念着对方。诗人也因此创作了不少诗篇来表达自己对宋华阳的想念,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爱情诗,虽然诗中并没有表明是对宋华阳的思念,题目更是以“无题”为题,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诗人隐秘意旨,把内在的情感体验外化为具有情感逻辑的意象,立象以传意,使得诗歌呈现委婉深曲的朦胧美。
二、诗人的夫人诗
李商隐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娶了节度使王茂的女儿为妻。然而,在诗人三十九岁夏秋之间,妻子王氏过世,留下了一对儿女,此后,诗人再未续弦。由于诗人沉沦于各地幕府,生活动荡不定,夫妻相隔两地,聚少离多,所以诗人写及妻子的诗,少见欢乐而多有感伤。如《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首句就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创作,语言通俗而亲切,双方的感情都和盘托出。妻子渴望着丈夫早日归来与自己团聚,然而丈夫去滞留异乡,连自己也不知晓自己何时才能回家,既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写出了对生活的无奈。
诗中的第二句以“巴山”、“夜雨”、“涨秋池”等来组合意象,渲染了凄凉、惆怅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独在异乡的苦闷和不得归的愁苦。诗中的“涨秋池”这一意象更是把诗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池塘的水不断地涨起来,而诗人心中的愁苦也不断地滋长。
诗中的后两句把诗歌创作的镜头由眼前的处所转移到妻子所在的家中,想象着自己回到家中,与妻子秉烛夜谈,相互诉苦,诉说着自己此刻对她的思念,渴望与妻子团聚的情感。
三、皇帝的爱情诗
此类的爱情诗大多为讽刺皇帝,有着强烈的政治性,用正史作凭据,以鞭挞的立场作诗,实际上这些爱情诗已与咏史结合在一起。如《宫妓》: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历史学家黄现璠的《唐代社会概略》 指出这首诗的题目的“宫妓”,指唐代宫廷教坊中的歌舞妓。当时京城长安设有左、右教坊(管理宫廷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左多善歌,右多工舞。唐高祖时,置内教坊于禁中;玄宗开元初,又置于蓬莱宫侧。诗中所写的宫妓,当是这种内教坊中的女乐。
诗的前两句通过“珠箔”、“玉墀”、“披香新殿”等意象营造了帝王奢侈的景象,宫妓们为了博得皇帝欢心,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暗示着帝王生活的荒淫无度。
诗的后两句则借用《列子》中的一则故事,以此写出了封建宫廷中的普遍现象——“伴君如伴虎”。
又如《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这是一首宫怨诗,旨在议论嫔妃宫女的地位和命运,表明妃嫔宫女纵得宠一时,但最终下场和失宠者并无二致。言外之意是警告朋党之辈莫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诗中的首句用“水流”比喻君王的恩宠,暗示着皇帝的无情和喜新厌旧,也暗示着论嫔妃宫女的恩宠也如那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接着诗中连用两个“宠”字,这也强调了嫔妃宫女是靠着皇帝的恩宠得以存活,说明了皇帝主宰着她们的命运,而她们却无能为力。
诗中的后两句则是以失宠者的口吻警告得宠者。“莫向樽前奏花落"一句,喻指伴侍君王宴饮作乐。此处的“花落”借用江淹的《拟班婕妤咏扇》的典故,语含双关,既指曲名,又暗指下一句的花被凉风吹落,“涼风只在殿西头”,凉风不远,最终下场都是一样的,借此典故来抒发己见,警告得宠者,君王之恩宠都是难以维持的。
以上两首诗均写出了宫中女子的无奈与悲惨,她们需要用各种手段来吸引皇帝的注意和宠爱,要依靠皇上的宠爱而获得生存,被封建社会的男权主义牢牢地约束,没有自由。
文献参考:
[1]张传良.李商隐诗歌中的女性人物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4.
[2]沈艳.李商隐爱情诗中女性形象探析(上篇)[J].时代文学,2011.
[3]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上中下)[M].长沙: 岳麓书社,2000年版.
[4]王军.试论李商隐诗中女性形象的内涵[J].考试周刊,2007
[5]吴变.王昌龄、李商隐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6]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册)[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