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即是教师最朴素的责任。
毕业时怀抱鸿鹄之志登上三尺讲台,以期穷尽自己浇灌学生。年轻的我斗志昂扬,一往无前,用心开垦着自己的教育园地。也一直谨记着孔夫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之法,只是要熟练运用这其中的启发之法、开导之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探索与积淀。而我知道,置身于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面对着见多识广的学生,我们必须博学多识,有求必应。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必须以学为先,不断汲取营养。
好在,学校从来都保持着学习的姿态,偌大的阅览室就是教师的营养库,各种类的报纸杂志一应俱全。在这其中,能找到一本与自己心灵契合的知音,最是难能可贵。就这样,我寻觅到了《江苏教育》。这一本本土期刊,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没有华丽的封面包装,刚劲有力的“江苏教育”四个大字让人感受到的是坚韧与沉稳。做教育不正是如此?沉心静气才能教好学生,做好教育。细细翻阅,我便爱不释手。手捧杂志,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世界,独我一人享阅读之美,与文对话,随文而思,任思维跳跃。每一次的打开与合上,都如同享用了一次精神大餐,不断地丰富着我的内心,充实着我的思想。就在这阅读沉淀中,逐渐让启发之法、开导之方盛放在我的课堂上。
如今,阅读《江苏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前阅读文字,学习别人优秀的做法;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文字的阅读,更能在文字背后,研究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研究精神。就这样,一本本《江苏教育》在经久的阅读中由厚变薄,又由薄变厚,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踌躇变得坚定,让我的教育之路从狭窄变得宽阔。《江苏教育》,它就像是我的教育指南针,为我的成长引路导航。
(作者单位: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
毕业时怀抱鸿鹄之志登上三尺讲台,以期穷尽自己浇灌学生。年轻的我斗志昂扬,一往无前,用心开垦着自己的教育园地。也一直谨记着孔夫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之法,只是要熟练运用这其中的启发之法、开导之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探索与积淀。而我知道,置身于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面对着见多识广的学生,我们必须博学多识,有求必应。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必须以学为先,不断汲取营养。
好在,学校从来都保持着学习的姿态,偌大的阅览室就是教师的营养库,各种类的报纸杂志一应俱全。在这其中,能找到一本与自己心灵契合的知音,最是难能可贵。就这样,我寻觅到了《江苏教育》。这一本本土期刊,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没有华丽的封面包装,刚劲有力的“江苏教育”四个大字让人感受到的是坚韧与沉稳。做教育不正是如此?沉心静气才能教好学生,做好教育。细细翻阅,我便爱不释手。手捧杂志,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世界,独我一人享阅读之美,与文对话,随文而思,任思维跳跃。每一次的打开与合上,都如同享用了一次精神大餐,不断地丰富着我的内心,充实着我的思想。就在这阅读沉淀中,逐渐让启发之法、开导之方盛放在我的课堂上。
如今,阅读《江苏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前阅读文字,学习别人优秀的做法;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文字的阅读,更能在文字背后,研究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研究精神。就这样,一本本《江苏教育》在经久的阅读中由厚变薄,又由薄变厚,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踌躇变得坚定,让我的教育之路从狭窄变得宽阔。《江苏教育》,它就像是我的教育指南针,为我的成长引路导航。
(作者单位: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