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呼包鄂经济圈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集群有助于中小企业克服其主要弱点——孤立和分散,而且通过企业之间的联系获得外部经济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被誉为内蒙古“金三角” 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成为人们关注的战略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层面、集群层面和政府层面3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呼包鄂经济圈中小企业集群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呼包鄂经济圈;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18
  [中图分类号] F207;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27- 03
  1 问题的提出
  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成了乳业、稀土加工、装备制造、煤化工等十大优势产业集群,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0%以上。三市GDP总量、地方财政收入等占到全区总量的一半以上,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4年达到50%以上,为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因此,呼、包、鄂三市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目前,三市产业集群已粗具规模,中小企业集群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宽城乡居民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呼包鄂经济圈中小企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经济圈的发展。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显示,呼包鄂经济圈中小企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中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70%以上的中小企业属于分散化经营,靠个体自身来发展,并非通过集聚而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生产的产品多停留在初级阶段,创新产品、高端产品少;缺乏龙头企业;集群内部企业间协作度低;中介组织的配套不完善;官、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成为呼包鄂经济圈中小企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此, 本文从企业层面、集群层面和政府层面3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呼包鄂经济圈中小企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2 提高呼包鄂经济圈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2.1 企业层面
  集群内的企业在产业集群内部处于主体地位,集群内的企业如果竞争力增强,这本身就提升了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因此,集群内单个中小企业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1 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1]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实践证明,凡是成功的中小企业集群,其技术创新能力都很强。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是集群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技术创新不足是集群衰退的主要动因,如美国硅谷电子业集群、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等。
  呼、包、鄂经济圈的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是从市场的摸爬滚打中锻炼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但是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一些管理者目光比较短浅,创新意识不强。中小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学或者到高等院校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或到其他知名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管理经验,或直接从外部引进现代管理人才,以强化中小企业创新观念。另外,中小企业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外,应突破企业资源障碍,分析外部环境,提高企业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在身边寻找自己所需的创新资源。这些资源可能存在于其他不相关的企业、竞争对手、大学以及政府科研机构等。企业可以通过与这些部门、机构的合作,建立开发式创新网络,突破自身资源的限制,发现创新空间。企业还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研发中心,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使企业自主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2 克服家族企业文化的封闭性、保守性缺陷
  中小企业家族文化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不利于引进人才、改进效率、拓展事业,还可能在关键时刻因信息不灵、决策失误而毁掉企业。因此,改善家族文化势在必行。为此,应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现代企业经营意识和人才意识。同时,积极改善现存的不健全的企业制度。建立新的先进企业制度,决不是全盘否认家族企业文化的合理性,而是去除其弊端,更好地发扬其优点,并吸收现代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例如我国浙江温州最大的民营企业温州正泰集团,由于其创始人南存辉跳出了家族文化的狭小范围,大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启用外来人才,用社会资本稀释家族资本,以“知本”制衡资本,把正泰集团的事业越做越大。如果中小企业都能认真改进家族文化,集群的效率和竞争力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2]。
  2.1.3 培养引进各类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中小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及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集群企业自身要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把人才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在企业内部要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员工学习主动性。通过不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给骨干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达到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企业也可以与职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输送所需的人才。此外,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由政府或协会组织,根据某个集群的特色举行专业人才招聘会和人才的专业培训,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问题。
  2.2 集群层面
  2.2.1 加强集群内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构建协作优势机制
  促进中小企业的集聚意味着刺激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这是企业集群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行为方式。在呼、包、鄂经济圈中,不少集群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关联性不大,尤其缺乏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存在,企业间几乎都是各自为战,不能形成纵向联系的产业链条,导致大企业所需要的零配件还要到所在地以外去采购。   因此,呼、包、鄂经济圈内的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一方面要与同生产环节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要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与集群龙头企业建立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关系。同时,依托企业间的合作网络,与合作伙伴之间不仅进行产品、原材料等交易行为,更要进行共同研发和共同学习。同时,集群企业还要与集群外部实体间构建合作关系,以获得更多的异质性资源。
  2.2.2 培育以信用、协作竞争为核心的集群文化
  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文化渗入、融合、塑造和升华的过程,培育集群文化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硅谷的成功归因于“硅谷文化”。 这种文化的实质就是“信任与承诺”。它维持中小企业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3]。在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的意大利,其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健康且迅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地区内存在着以诚实和信赖为精髓的产业文化。这种文化推动了企业间各种正式和非正式交流与合作的建立并维持,避免了企业间不正当的竞争、相互排挤甚至拆台,也减少了企业间经济纠纷的发生。因此,营造以信用、协作竞争为核心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也会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2.3 扶持重点企业,以点带面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发展
  重点企业就是在一个经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支柱性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方面都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是中小企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呼、包、鄂经济圈中,各行业的重点企业在推动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开始发挥应有的贡献。但是,应该看到,这些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企业集群中的大企业或核心企业仍较为缺乏,使集群难以获得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联动发展的效应,制约了经济圈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区内外大企业以及国内和国际性的大型跨国公司在经济圈中落户,在集群的发展中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共同打造优势集群。
  2.2.4 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一个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集群,健全的中介服务机构是必不可少的。中介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以便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在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如硅谷)比较发达,它的发展得到了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强有力支持。目前,制约呼、包、鄂经济圈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中介组织的配套不完善,在现有的中介组织中,多数是中小服务机构,在专业技能和职业操作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只有加强中介组织的建设,才能提高市场效率。这就要求在呼、包、鄂经济圈中逐步建立中小企业集群的组织管理机构来加强集群的信息沟通及协调,利用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集群支撑机构特别是中介服务机构,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咨询、分析和决策服务。
  2.3 政府层面
  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机制,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离不开政府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支持,具体从以下方面对政府承担的职责进行阐述:
  2.3.1 做好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规划,加快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
  中小企业集群的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在制定相关规划时,首先要对集群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企业集群有序发展,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园区内,改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科技园、技术城等政策,以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向各类园区集聚,创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政府在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中,应着重建设特色产业的工业园区,同时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强化产业集群意识。在特色工业园区内,一方面注重延伸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吸引有关联的企业,特别是关联性强的知名企业入驻园区,这样可以吸引大批下游企业网络化入驻,还能带动本地一大批生产配套企业的兴建;另一方面注重工业园区的生态建设,吸引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纵向链接关系的企业入驻园区,这样可以通过集约利用和废物的交换利用、梯级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进一步确定最有利于基础设施共享、技术延伸、产业链和生态链形成的企业群分布区块,划出足够的预留地,以便利网络形成。
  2.3.2 完善法律政策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已制定了有关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方面的一些政策法规, 2009年7月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对工业开发区(园区)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和信用担保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简化项目审批备案手续、承接产业转移、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和意见,提出自治区区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安排2 000万元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重点支持开发区完善配套功能,并在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争取逐年有所增加。这些文件的制定出台,对促进工业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政府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政府应在建立工商、税务、项目审批等行政服务机构的同时,积极引导法律支援、物流运输、教育培训、人才市场、技术咨询等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建立,同时,各级政府应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在企业和集群外机构之间搭建桥梁,例如在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搭建平台,建立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搭建平台,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之间搭建平台,为企业引进人才创造条件。
  2.3.3 构建融资担保体系,提供金融支撑服务
  资金充足与否,是影响中小企业和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满足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融资需求,积极构建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一是要尽快建立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等考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二是要加快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步伐。鼓励中小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为纽带,推动中小企业上市。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融资。三是要依托工业园区或产业集群,搭建融资平台。四是要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力。各级政府和开发区都要增加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注入。五是支持中小企业依托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共同体按照“自愿组合、风险共担”的方式组成联保体,约定联保责任,明确分保额度,由金融机构对联保体实行综合授信。六是完善财税优惠政策体系[4]。   2.3.4 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畅通信息渠道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机制的有效运转,而这必须以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为前提。呼、包、鄂经济圈中小企业集群处于发展的初期,由于其自身信息收集、处理与扩散功能较弱,较难获取来自集群外的信息,而且,由于信息具有明显的外部性,集群内部的信息流动也较少。政府应不断构建信息导航体系,拓宽信息服务渠道,实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推动企业全面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2.3.5 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针对集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瓶颈”,政府应积极促成集群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服务问题。如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成战略联盟并在集群区域内合作创办企业,开展技术转让或委托开发等;以“星期日工程师”的形式为集群内现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如咨询、解决技术难题、培训技术人才等;以企业研发中心的形式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或直接在集群区域内创办科技小企业等。中小企业在引进技术时,政府可提供信息指导,推荐权威技术鉴定机构和中介代理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认定引进技术的时效性和市场的适应性。另外,政府应对中小企业集群给予技术创新资金扶持,直接援助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
  2.3.6 改善企业集群发展的环境
  首先,改善企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在推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着眼于良好的制度环境的构建,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区域间、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完善市场调节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政府要降低企业运营的制度成本,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等。再次,强化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咨询服务、融资服务、法律服务、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其次,优化企业集群发展的硬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吸引企业的集聚,增强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力。但是产业集群中的大量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公用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能力。因此,政府应该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特点,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区域的承载能力,在交通、水、电、气以及商务信息等方面满足企业全方位需求,为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1).
  [2]叶峥,郑健壮.高技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集群政策比较[J].经济论坛,2007(4).
  [3]吴波,杨菊萍. 区域龙头企业的知识溢出与本地中小企业成长——基于浙江省三个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调查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
  [4]臧新.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制约因素和可为空间[J].生产力研究,2006(10).
其他文献
<正> 叶酸又称维生素Bc、维生素M、蝶酰谷氨酸,自然界中叶酸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豆类、粗粮中,在动物肝、肾及酵母中含量也较多。 近十几年来,叶酸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以获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