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棚集约化栽培是我国蘑菇主要栽培模式,但需占用一定土地资源,且搭建大棚需较大资金投入。中棚地栽与大棚床栽两种模式相比较,中棚地栽的生物学效率可增加1倍。生产成本可节省30%。
一、栽前准备
1 栽培季节安排。一般于8月中下旬整地搭棚,9月上中旬播种,10月出菇。翌年5月栽培结束,如气温适宜可提前至8月下旬播种。提前出菇。
2 栽培场所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地下水位不太高。土层厚度不少于40厘米、团粒结构好的壤土地种植。
3 中棚搭建。菇棚布局取南北向,中棚可因地制宜搭建成多种规格:①4米宽棚。用长4.2~4.3米的毛竹片搭成3米高的横形棚架,竹片间距70~100厘米,视竹片大小而定,棚架用三道竹片横向连接固定,棚架两侧各用两根竹木桩加以固牢。
②6米宽棚。用两根3.5米的竹片接成6.3米的竹片,按6米宽搭成棚架,中间用两排竹木桩支撑。
⑧人字棚。用两根2米的竹片木桩搭成人字形,并在两边用竹片连接。棚架搭好后,上覆黑色塑料薄膜,薄膜上覆盖相应长度的草帘,棚两端的膜可以启闭,两侧薄膜与地面交接处用土压埋。每一条棚以15米长度为宜。棚与棚间距50~70厘米,中间挖排水沟,沟宽30厘米、深40厘米。1亩地可搭4米宽棚14条或6米宽棚10条。
二、蘑菇培养料发酵
1 每亩中棚地栽蘑菇培养料适宜配方。稻草4250千克、菜饼150千克、尿素30千克、碳铵15千克、复合肥150千克、石膏粉100千克、石灰100千克,碳氮比30:10或稻草4000千克、干猪粪1500千克、菜饼loo千克、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膏粉100千克、石灰100千克。
2 培养料简易二次发酵法。先将原料在8月初预湿建堆前发酵,按5、4、3间隔天数翻堆3次,然后转入后发酵。用竹木棍搭离地30厘米高的简易床架,床宽1.1米,长度以料量而定,将料翻堆移入床上,在料中埋入直径为10~15厘米的竹棒,棒间距10~15厘米。孔间交叉排列,料堆至1.2米高,料堆好后将竹棒抽出。在料堆外搭简易拱形支架,顶部距料30~35厘米,四周距料堆15厘米,用白色薄膜将拱形支架封闭,地面底部留通气孔,拱棚顶上薄膜相互交联,可以启闭,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集聚,使料堆温度升至65℃,保持5~6小时,然后降至50~55℃,保持5天左右,培养料发酵结束。发酵料以pH值7.5、含水量58%~60%为宜。
三、地栽管理技术
1 地面消毒。进料前在地面上喷洒安全杀虫灭菌药剂,然后在地床面撒一层石灰粉。
2 地床铺料。进料速度要快,铺料要均匀,床料中间厚15~20厘米,呈龟背形,最后将碎料铺在上面。
3 播菌种。当料温降至28℃时即可播种,采用谷粒种撒播方法,每亩用菌种300~350瓶,用木板将料面轻轻拍平。
4 发茵管理。播种后3天内密闭菇棚,以保湿抗高温为主,促使菌丝萌发吃料:3天后开启薄膜,改用草帘挡风,开启时间由短渐长,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
5 覆土管理。播种后7天左右,当菌丝发至料层1/3时即可覆土。覆土方法是直接从走遭上取土。在走道上撒上预湿好的大糠和1%石灰粉并用铁钯翻匀打碎。用铁锹均匀覆土2.5厘米左右;也可分二次覆土,一次覆1~1.5厘米,当第_次覆土层见到部分菌丝时进行第二次覆土,厚度仍为1~1.5厘米,然后打出菇水使其出菇。
6 秋菇管理。将两端薄膜打开,加强通风,促使菌丝扭结,通常10~15天喷1次水,出菇期7天喷1次水,后期气温低约25天喷1次水。
7 越冬管理。秋菇结束后将棚两端打开通风,直至覆土层发白。使其安全越冬。
8 春菇管理。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进入春菇管理,春季中棚气温回升要比常规菇房早10~15天,因此,春菇调水也应相应提前。调水用量也要少于常规菇房,其他管理基本与秋菇相似。
310021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蔡为明
养蚕除沙技巧
1 除沙时间。除眠除、起除要根据蚕的发育进行外。中除尽可能在白天进行。夏秋期要避免日中高温时除沙。
2 除沙要细心。除沙动作要轻快,勿伤蚕体,尤其起除和眠除,要轻提轻放。
3 清除病死蚕。如发现病死蚕要及时清除,并投入消毒罐内。不可乱丢乱放,造成污染。
4 清毒。除沙完毕后,蚕室地面要打扫干净,并用石灰或0.5%漂白粉消毒,换出的蚕网经日光曝晒或烘干后再使用。除沙后操作人员鞋底上粘附的蚕沙要刮除干净,必须消毒换鞋,洗净手后才能进贮桑室取桑叶。
5 正确处理蚕沙。蚕沙不能倒在蚕室地面,也不能在蚕室外堆积或摊晒。要用专用蚕沙筐,或在地面上先垫一层塑料薄膜,把蚕沙包起后投入筐中,及时运到远离蚕室和贮桑室的地方焚烧、深埋,防止病源扩散。
276529 山东省莒县棋山乡茅埠蚕茧站 张洪涛
一、栽前准备
1 栽培季节安排。一般于8月中下旬整地搭棚,9月上中旬播种,10月出菇。翌年5月栽培结束,如气温适宜可提前至8月下旬播种。提前出菇。
2 栽培场所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地下水位不太高。土层厚度不少于40厘米、团粒结构好的壤土地种植。
3 中棚搭建。菇棚布局取南北向,中棚可因地制宜搭建成多种规格:①4米宽棚。用长4.2~4.3米的毛竹片搭成3米高的横形棚架,竹片间距70~100厘米,视竹片大小而定,棚架用三道竹片横向连接固定,棚架两侧各用两根竹木桩加以固牢。
②6米宽棚。用两根3.5米的竹片接成6.3米的竹片,按6米宽搭成棚架,中间用两排竹木桩支撑。
⑧人字棚。用两根2米的竹片木桩搭成人字形,并在两边用竹片连接。棚架搭好后,上覆黑色塑料薄膜,薄膜上覆盖相应长度的草帘,棚两端的膜可以启闭,两侧薄膜与地面交接处用土压埋。每一条棚以15米长度为宜。棚与棚间距50~70厘米,中间挖排水沟,沟宽30厘米、深40厘米。1亩地可搭4米宽棚14条或6米宽棚10条。
二、蘑菇培养料发酵
1 每亩中棚地栽蘑菇培养料适宜配方。稻草4250千克、菜饼150千克、尿素30千克、碳铵15千克、复合肥150千克、石膏粉100千克、石灰100千克,碳氮比30:10或稻草4000千克、干猪粪1500千克、菜饼loo千克、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膏粉100千克、石灰100千克。
2 培养料简易二次发酵法。先将原料在8月初预湿建堆前发酵,按5、4、3间隔天数翻堆3次,然后转入后发酵。用竹木棍搭离地30厘米高的简易床架,床宽1.1米,长度以料量而定,将料翻堆移入床上,在料中埋入直径为10~15厘米的竹棒,棒间距10~15厘米。孔间交叉排列,料堆至1.2米高,料堆好后将竹棒抽出。在料堆外搭简易拱形支架,顶部距料30~35厘米,四周距料堆15厘米,用白色薄膜将拱形支架封闭,地面底部留通气孔,拱棚顶上薄膜相互交联,可以启闭,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集聚,使料堆温度升至65℃,保持5~6小时,然后降至50~55℃,保持5天左右,培养料发酵结束。发酵料以pH值7.5、含水量58%~60%为宜。
三、地栽管理技术
1 地面消毒。进料前在地面上喷洒安全杀虫灭菌药剂,然后在地床面撒一层石灰粉。
2 地床铺料。进料速度要快,铺料要均匀,床料中间厚15~20厘米,呈龟背形,最后将碎料铺在上面。
3 播菌种。当料温降至28℃时即可播种,采用谷粒种撒播方法,每亩用菌种300~350瓶,用木板将料面轻轻拍平。
4 发茵管理。播种后3天内密闭菇棚,以保湿抗高温为主,促使菌丝萌发吃料:3天后开启薄膜,改用草帘挡风,开启时间由短渐长,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
5 覆土管理。播种后7天左右,当菌丝发至料层1/3时即可覆土。覆土方法是直接从走遭上取土。在走道上撒上预湿好的大糠和1%石灰粉并用铁钯翻匀打碎。用铁锹均匀覆土2.5厘米左右;也可分二次覆土,一次覆1~1.5厘米,当第_次覆土层见到部分菌丝时进行第二次覆土,厚度仍为1~1.5厘米,然后打出菇水使其出菇。
6 秋菇管理。将两端薄膜打开,加强通风,促使菌丝扭结,通常10~15天喷1次水,出菇期7天喷1次水,后期气温低约25天喷1次水。
7 越冬管理。秋菇结束后将棚两端打开通风,直至覆土层发白。使其安全越冬。
8 春菇管理。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进入春菇管理,春季中棚气温回升要比常规菇房早10~15天,因此,春菇调水也应相应提前。调水用量也要少于常规菇房,其他管理基本与秋菇相似。
310021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蔡为明
养蚕除沙技巧
1 除沙时间。除眠除、起除要根据蚕的发育进行外。中除尽可能在白天进行。夏秋期要避免日中高温时除沙。
2 除沙要细心。除沙动作要轻快,勿伤蚕体,尤其起除和眠除,要轻提轻放。
3 清除病死蚕。如发现病死蚕要及时清除,并投入消毒罐内。不可乱丢乱放,造成污染。
4 清毒。除沙完毕后,蚕室地面要打扫干净,并用石灰或0.5%漂白粉消毒,换出的蚕网经日光曝晒或烘干后再使用。除沙后操作人员鞋底上粘附的蚕沙要刮除干净,必须消毒换鞋,洗净手后才能进贮桑室取桑叶。
5 正确处理蚕沙。蚕沙不能倒在蚕室地面,也不能在蚕室外堆积或摊晒。要用专用蚕沙筐,或在地面上先垫一层塑料薄膜,把蚕沙包起后投入筐中,及时运到远离蚕室和贮桑室的地方焚烧、深埋,防止病源扩散。
276529 山东省莒县棋山乡茅埠蚕茧站 张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