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4年我国图书出版情况综述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历史类图书紧扣热点,精品出版和重复出版并存
  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图书同比下降7.09%,减少6599种。G类图书总量的减少主要缘于G6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G62(初等教育)和G63(中等教育)教材教辅总量的下降,三类共减少6951种。G64类(高等教育)、G8类(体育)和G1类(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在G类中总量下降的情况下不降反升,值得关注。
  有关文化和网络舆情的图书选题是G类中比较有份量的专题。
  1.文化:有关文化的图书数量虽然不大,只有不到300种,讨论的主题内容涉及方面却比较广,主要包括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公共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研究、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报告及年鉴等。
  国家文化安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文化主权的地位日益重要,国家文化安全已成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安全评论》以全球化为背景,挖掘文化安全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战略形势、明晰战略任务,为建立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提供参考。《全球化趋势与国家文化安全》分析全球化趋势下国家文化安全的特征、地位,以及我国文化安全在全球化趋势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与实现路径。《构筑文化江山: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内容涉及国家的文化主权、国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的价值取向、文化的传统习俗等内容。
  文化体制改革:包括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历程、改革中的困难和矛盾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及规定等。
  其中,《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探析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缘起,厘清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国外文化行政体制的结构和变动,重点研究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个案,评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绩效,提出了以理论创新深化体制改革的构想。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35年历史叙事与理论反思》系统地回顾并客观描述了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32年的历程。报告按照时间顺序将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分起步阶段(1978年至1982年)、探索阶段(1982年至1992年)、推进阶段(1992年至2002年)和深化阶段(2002年至2011年)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等。在此基础上,报告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深入地回顾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分别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管理体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提供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整体图景。《感悟文化改革发展》作者以亲历者的独特视角,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全景式扫描,详细介绍了文化体制改革及其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以及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办法。
  《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农家书屋版》收录了李长春同志2002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共计90篇,相关照片69幅。分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七大板块。
  《转制院团改革发展政策解读》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兴起,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跨越,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仍然在路上,正处在探索中。其中《文化与科技融合初探》分为文化和科技两部分,文化部分围绕《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的部分领域,分别探讨文化研究、专业社团服务与科技,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文艺创作、表演与科技融合,图书馆档案服务与科技,教育与信息技术,休闲娱乐服务与科技融合以及会展服务与科技的融合等方面,侧重于文化相关专业;科技部分探讨文化信息的采集与数字化,数字文化的存储与管理,数字文化的传输,数字文化的再现,数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的技术等。《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从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简要历史和互动作用机制、促进科技文化融合创新体制机制的建设、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建设、知识创新引领先进文化与科技创新等多个不同角度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文化科技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从横向和纵向、历史观和世界观等多个角度全面解读文化科技发展的问题,从认识论找出制约文化科技发展的各种深层次原因,以各类理论方法加以方法论的描述和解决,最终给出实践性的解决方案和体系结构。
  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报告。其中,《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务》分为理论篇、工具篇、应用篇和案例篇。《当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论纲》从公共文化与社会价值的多元关系出发,阐述了在社会转型与社会价值多元化时代,推动公共文化建设能够整合社会多元价值冲突,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此外,还归纳了西方公共文化服务的典型模式、资助模式、公共文化管理等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研究》收入了17篇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研究的论文,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证研究。《创新与跨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前沿报告》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公共文化服务的地方经验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等。
  2.网络舆情: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网络舆情在民意汇集和公民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对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就更加重要。2014年网络舆情的图书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网络舆情及治理研究、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和微博博客舆情研究。   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大潮涌来急:漫谈网络舆情》系统介绍了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规律等。《网络舆情学》内容包括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网络舆情的治理对策。《Web2.o时代网络公共舆论研究》考察了网络公共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网络意见表达和公共舆论的关系,从公共舆论生成的路径角度,探索公共舆论的转变规律,从而提升网络公共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内容包括舆情与互联网舆情、媒介传播模式、群体与群体传播、流言的危害、受众的能动性、信息公开、政治类元素、媒介事件、反媒介排斥、网络暴力等,力求回答和解决三个问题:互联网舆情与传统舆情本质区别在哪里?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互联网舆情使之风险最小化?普通人在应对互联网舆情的过程中该如何处理?《网络舆情研究与应对》从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现状、网络舆情事件应对处理、网络舆情管理的世界经验等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剖析了我国网络舆情现状,并借鉴韩国、伊朗、澳大利亚等国对网络舆情的管理经验,结合近年来的典型网络舆情案例,提出了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和管理建议。《网络舆情蓝皮书》结合大量精准数据、图表以及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包括年度舆情总报告,网络舆情监测管理系统设计架构及技术实现,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和如何应对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以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新特征等。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传播与管理》对近年来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灾难、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进行了历史梳理和实证分析,对其舆论传播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对其进行有效舆论引导的途径和方式。《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重大課题,全书分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特征、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及应对策略、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征及应对策略、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及应对策略、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及应对策略、多视角突发事件网络典情应对策略等。《面向网络舆情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研究》包括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变机理、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者:网络意见领袖研究、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源头控制:对网络谣言的治理、面向网络舆情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与应对策略等内容。《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典型案例》内容包括2012~2013年最新案例.重大网络舆情及其引起的公共事件危机处理案例的事件进程、舆情分析、回应对比、舆情点评和关联阅读等。
  高校网络舆情研究:《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实证研究》从高校群体性事件入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系统分析了高校群体事件的网络传播路径、生命周期、群体心理表征与集群行为等,重点探讨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网络舆论领袖的管理,网络“客群体”的管理等。《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是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从基础理论、建设规律、现状挑战、路径对策、实践案例五个方面,对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的建设中所呈现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微博博客舆情研究:《微博舆情》从当前社会环境和微博舆情实际发展现状出发,对社会结构压力、网民心理,媒介环境、触发舆情事件、社会管理等影响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揭示微博舆情生成到消弭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的演化机理与规律,探究其动态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传播模式等内在关系并得出新的结论。《博客舆情的分析与研判》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采用文献解读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博客舆情的形成和演变规律,从而提出博客舆情的监测、分析和研判机制,最后阐述有效应对博客舆情的路径。
  I类(文学)图书同比上涨2.54%,增加1064种。I类总量的上涨主要缘于12类(中国文学)、13/7类(各国文学)和10(文学理论)图书的增加,其中,增加较多的二个细分种类分别是,13/7类增加787种,12类增加698种。J1(世界文学)在I类总量上涨的情况下出现下降的情况。
  世界文学:世界文学由作品评论和研究、文学史和作品集组成,据CIP数据统计显示,世界文学类图书的减少主要源于文学作品集数量的减少。
  中国文学:12类总量增加,其下属的十个细分种类亦是涨多跌少。上涨百种以上的类别是:128(儿童文学)增加891种,122(诗歌、韵文)增加309种;增加十种以上的类别是:126(散文)增加25种,129(少数民族文学)增加22种。下降百种以上的类别是:124(小说)减少501种;减少十种以上的类别是:121(作品集)减少64种,125(报告文学)减少39种,123(戏剧文学)减少13种。
  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图书中有许多名家名作,如安武林、冰波、曹文轩、黄蓓佳、金波、梅子涵、秦文君、沈石溪、孙幼军、谭旭东、汤素兰、王一梅、伍美珍、杨红樱、郁雨君、周锐和郑渊洁等名家,他们的许多作品被多家出版社出版。
  中国儿童文学图书中的重复出版现象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故事选题中,如《寄小读者》和《小桔灯》被21家出版社重复出版,《稻草人》被20家出版社重复出版,《宝葫芦的秘密》被16家出版社重复出版,《小蝌蚪找妈妈》被13家出版社重复出版,《龟兔赛跑》和《三只小猪》被10家出版社重复出版,《猴子捞月》被9家出版社重复出版,《大闹天官》、《小马过河》、《小猫钓鱼》、《哪吒闹海》和《三个和尚》被8家出版社重复出版,《曹冲称象》被7家出版社重复出版。
  小说:小说虽然总量在减少,不同类型的主题图书却引入关注,比较突出的几个类型包括军队题材和反腐题材的作品,如“共和国的历程”系列由《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庆典大阅兵》、《中国系列战机研制成功》和《中国首次派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十几部作品组成,“周梅森反腐经典”系列由《国家公诉》、《绝对权力》、《梦想与疯狂》、《我主沉浮》、《至高利益》和《中国制造》组成。反映网络文学出版与传统纸质出版融合的作品,如“腾讯文学书系”由《我们之间的一百件小事》《所有的秘密都是深爱》《少年失约西柏林墙》《极夜之北有星辰》《七月的鲸鱼寄住大海》组成。悬疑文学作品如“悬疑世界文库”由蔡骏和哥舒意的7部长篇悬疑小说组成。名家名作系列如“曹文轩30年文学典藏书系”、“黑白阎连科”、“萧红全集”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等。影视剧作品,热播剧《北平无战事》的原著作家刘和平的长篇小说《北平无战事》。   小说的重复出版主要集中在名著作品上。据CIP统计数据显示,四大名著的重复出版在60~70次,《呼兰河传》39次,《城南旧事》37次,《聊斋志异》20次,《骆驼祥子》19次,《封神演义》11次,《儒林外史》11次,《东周列国志》10次。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出版总量为一万多种,日韩文学、欧洲文学和美洲文学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欧洲文学上涨达800余种,其次是美洲文学,达60多种,日韩文学只增加了几种。
  在外国文学图书中,既有美国热播剧《纸牌屋》的原著《纸牌屋2:玩转国王》,也有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长篇小说《解忧杂货店》,以及法国作家莫迪亚诺的中篇小说《夜半撞车》。同时,大量名著的重复出版也依然存在。重复出版达百种以上的,如《安徒生童话》113次,《格林童话》102次;50种以上的,如《伊索寓言》95次,《爱的教育》79次,《鲁滨逊漂流记》75次,《木偶奇遇记》69次,《-千零一夜》68次,《福尔摩斯探案全集》67次,《童年》64次,《海底两万里》63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2次,《小王子》61次,《汤姆-索耶历险记》59次,《绿野仙踪》57次,《格列弗游记》57次等。J类(艺术)图书同比上涨4.54%,增加1006种。J类总量上涨,细分种类亦是升多降少,除了J5类(工艺美术)和J4(摄影艺术)两个小类下降外,其余小类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上涨较多的小类分别是,J2类(绘画)增加583种,JO类(艺术理论)增加158种,J1类(世界各国艺术概况)增加117种。J类汇集了提倡主流价值观的连环画、抢救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和影视剧产业报告等专题图书。
  连环画:以提倡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系列连环画值得关注,如“中国梦”大型连环画系列选取各个行业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以连环画形式对“中国梦”进行阐释,包括《“嫦娥”飞天》《飞夺泸定桥》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等50种图书。如“红色经典”系列收入了《51号兵站》、《兵临城下》和《打击侵略者》等30余种连环画形式的红色故事。“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包括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的连环画故事20余种,包括《白洋淀上》、《百团大战》和《北上抗日先遣队》等。
  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国红”系列囊括了古代建筑、传统艺术、工艺美术、民俗以及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包括《传统乐器》、《传统手工艺》、《刺绣》和《古代壁画》等20余种图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袁作丛书”集中反映了浙江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包括《彩石镶嵌》、《苍南单档布袋戏》、《独脚戏》和《杭州评话》等。
  影视剧产业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影视产业迅速发展,有关产业报告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电视剧产业调查报告:2O14》基于数据研究和广泛的调查采访,阐释了2014年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概貌,并围绕行业重大变动事项和变动趋势,对制作业境遇、传统制播合作、多屏收视格局、网络自制动向、资本并购风潮、多元业务拓展以及国产剧“走出去”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度解析。《2O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是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文化产业研究项目,在掌握翔实的年度统计数据基础上,经过扎实的市场调研,深入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战略性、建设性建议。K类(历史、地理)图书同比上涨1.09%,增加72种。K类总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其细分种类却有升有降。上涨明显的细分种类分别是,K2类(中国史),增加456种,K9类(地理),增加220种。下降比较明显的细分种类分别是,K81类(传记),减少199种,K89类(风俗习惯),减少187种。
  有关历史档案和历史纪念图书是K类的两个重要专题。
  历史档案通俗读物:由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有关档案节目整理的历史档案通俗读物,所呈现出的信息既有历史价值,又通俗易懂,如<档案揭秘:历史第一现场》是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金牌节目《档案揭秘》的纸质图书,用现代的视角解读历史,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还原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与历史深度对话。《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收录了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2012年8月至12月的19期节目,主要包括奇袭日本、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和建造、香港回归、特大贩毒案以及中俄列车大劫案等。
  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2O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纪念,有关一战的图书并不多,只有十几种,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史料、研究和通俗读物。其中,一战史料图书除了一种本土图书外,其余都是翻译书,如克里斯托弗·克拉克的《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戰》回归“一战”起源,用史料详尽、生动、完整再现了欧洲各国为避免战争所做出的决策和努力,是如何将这场“人间悲剧”推向历史舞台。作者认为“一战”其实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而所有的参与者,他们不是狂热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去向的“梦游者”。有关一战研究的图书全部是本土图书,如《天变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祭》旨在通过对一战的速写及特定事件与人物的白描,让人们感受到百年之前那场战争的丝缕气息,感知到那场战争中个人的渺小与伟大,人性的荒谬与脆弱,通过研读这段模糊的历史,找到一个与世界对话的清晰参照系。通俗读物如韩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用彩色漫画讲述了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为帝国主义国家,四处强占殖民地。在竞争和扩张的过程中,因为利益纠纷不断产生冲突,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最终导致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2014年时值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而当下的中日关系依然面临着各种矛盾冲突,盘点有关甲午战争的图书,更加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甲午战争图书共有40余种,包括史料、研究、文集、图集、青少年读物和通俗读物。如《甲午殇思》邀请28位将校级军事名家分别从学术、制度建设、战略战术、文化等多种角度,从不同角度反思甲午战争的教训与启示,这些论述对我们重温历史,以及当代国家建设与国防军队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有关抗日战争的图书共有80余种,包括史料、文集、图集和通俗读物等。如《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全景式展现70年前事关民族存亡的残酷抗争。基于最新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披露了1937~1945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寇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大斗法,到聚焦中国三大最高领导:扛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自战火中诞生的划时代巨人毛泽东、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史诗。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2014年确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关图书可以划分为史料、研究和文集。从图书的版本来看,既有包括英文、日文和西班牙文等的外国文字版本,也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等版本。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血火记忆:小学版》用10~15个小故事,反映“浴血守城”、“灾难降临”、“人性光辉”、“历史审判”、“国家公祭”等史实,帮助小学生形成历史认知和对国家公祭的认识。(N类等见下期)
其他文献
图书介绍: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皮肤等科300多种病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中国针灸全书》根据我国最新的经穴国际标准方案,详细标明了经穴的确切位置,所有穴位都配以实体照片作为取穴参照,针刺、艾灸方法、多种针法内容体现了针灸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对临床辨证、治则治法、基本原理和原则都作了详细介绍,对选穴与配穴法规范有独到见解,对临床
本期我们将根据2004—2006年前三季度CIP图书数据,对近三年来的“三农”新书作一盘点,以便让读者对目前“三农”新书的出版内容和方向有一个总体了解,为各出版社“三农”选题的策划服务,为“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服务。    一、2004~2006年三农图书出版内容    “三农”新书数据来源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因此我们在选取有关“三农”新书数据时依据与“三农”相关的《中图分类法》类目、数
韩震总 董立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787300210483  2015-05  14.00  中国人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该书梳理了中华民族爱国情怀对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热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就要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就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从这一意义上说,爱国又与
嘿!我的孩子,今天要送给你这样一套来自日本的超级畅销小书,对了,它可不仅仅是几本独立的小书,因为,它也有生命,被一只聪明搞笑的小狐狸赋予的生命,让它一本接着一本,不断地诞生新奇的冒险、经历浪漫的旅程,它就是“怪杰佐罗力”系列。  也许你听说过,这家伙来自日本,曾经在那里风靡一时,至今长盛不衰,至于它的粉丝,不仅仅是孩子,还包括像我这样童心未泯的大人。记得小时候,黄昏降临,我常常守在电视机前看一部名
8月27日上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和阿拉伯出版商协会共同主办, 埃及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出版)公司协办的“that’s 阿文平台启动暨中阿数字出版交流会”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副局长李智慧以及阿拉伯出版商协会主席阿拉姆·沙拉比莅临此次大会。来自30多家国内出版社和近30家阿拉伯出版机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以及若干,数字出版技术厂商、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
书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每个人生命的最后阶段。在书中,赫尔曼教授诚实地和读者分享了他的临床所见,以及他对现行医疗体制的怀疑。除了让我们知道医生角色的独特,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他还提出了许多动人心魄的生死课题:医生是应该尽全力抢救病人,拼那0.001%的机会,还是留着最后的时光让病人和家人相聚?病人的最后一段时间,究竟是为自己还是为家人存在?谁决定病人的生死?    艾德里安是我们早查房时见到的第一位病人
“以庄解王,以王解庄”,王蒙借庄子说人生哲学与处世之道。本书是王蒙先生用自己的人生历练,用自己的体悟感受,用自己的政治经历、社会经历、人生经历、文学经历,也用自己的知识与智商去与庄生对话。王蒙与庄子,不是追随,不是驾驭,是同行,是共舞,是大能量之人的思想缠绕与燃烧。    慨当以慷,《庄子》难平。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倏忽万世,摇荡苍穹。俯拾即是,妙语无穷。铺陈巨浪,点染雄峰。 孰能与舞?起落匆匆。
“在我看来,人人都会遇到奇迹。这么说吧,我可能永远不会被闪电击中,不会得诺贝尔奖,不会成为太平洋岛屿小国的霸主,不会得晚期耳癌,也不会自燃。但如果把所有不可能的事全盘考虑,至少会有一件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而我, 昆汀的奇迹是住在了玛戈的隔壁。《纸镇》的开篇首先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可是,这也太奇怪了吧?这能称得上是奇迹吗?玛戈是个什么样的人?住在她的旁边竟能称得上是奇迹?难道是作者太矫情,在
为进一步完善书号实名申领信息系统,中国版本图书馆在总署出版管理司的具体指导和有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下,历时两年多时间,圆满完成了“书号实名申领信息系统(二期)”(以下简称“二期系统”)的项目建设任务,系统推广培训和上线运行工作进展顺利。  “二期系统”项目于2009年8月经总署批准正式立项,同年10月启动。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担任,副组长由总署科数司副司长谢俊旗、原条码中心主任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