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是立足于世界发展潮流和我国现代化阶段性特征所提出的深刻命题,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必由之路。论文针对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特征,以“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为导向,提出“12345”研究生多维实验教学体系架构建设思路,着力培植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研究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生教育;多维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165-03
国发〔2015〕32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研究生是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应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即“双创”)战略为引领
(一)以“双创”为引领的研究生教育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转型的新动能,是中国版供给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顺势兴起,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和引领作用。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或者实现企业的新组织①,鼓励企业开展创新,以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潜力和活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发展大逻辑。与之同时,大众创业是有效应对失业风险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通过创业缓解失业危机,例如美国提出“创业美国”,日本提出鼓励创业,英国鼓励大众创新等,都旨在通过鼓励创业,培育增量市场主体,吸纳劳动力就业,对冲经济下行所导致的就业风险。创业是引领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家成批的出现是繁荣产生的唯一原因”。①人是创业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二)以“双创”为引领的研究生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是各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新世纪以来,欧美高等教育强国掀起了新一轮提高教育质量的浪潮。欧洲国家推动的“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在欧盟高等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加强硕士学位课程教育,并将其本科加博士的高等教育模式改为美国式的本硕连读模式。美国出台的《美国高等教育行动计划》,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绩效,以使高等教育成为更加容易进入、支付和承担责任的事业。从实践层面来看,欧美国家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努力方向。参考其成功经验,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大眾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引领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以“双创”为引领的研究生教育是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路径
要想抓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从源头上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切实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使其以更高的质量就业和创业。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相当范围和程度上还存在基本的职业训练、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比较缺乏等问题。2016年,智联招聘对全国各地区、各级高校、各专业共89,170位201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选择创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明显下降,由2015年的6.3%降低至2016年的3.1%,与2014年的3.2%相近,较发达国家20%-30%的水平低很多。②
二、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双创”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大学生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数量达到29,964个,实验室面积达到3102.26万平方米,已建成83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一批创业实验室,112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制订并推动实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由全国137所高校、50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产学研政用一体化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对全国494所高校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实践实验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约为24.44%,其中通过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的相关课题数所占比例约为71.9%。与之同时,我国高校陆续实施了“卓越计划”(包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全国共有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进行改革试点,有效地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了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获得行业认可的专业人才。
(二)现有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仍不能适应内涵式发展需要
虽然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但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构建起适应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多维实验教学体系。就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来看,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尚未有机统一。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教育第一课堂的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则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或需求拓展其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应用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现阶段,在高校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将系统传授学科知识的第一课堂作为专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侧重点,而忽视了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方面发展,有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的第二课堂的作用。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课时安排和师资配置上,资源配置更多地倾向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被定位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辅助。从教学内容来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普遍是独立进行的,缺乏足够的互动和衔接,在教学内容上二者的协调性不足,存在比较明显的“两张皮”现象。
其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尚未有机统一。从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来看,专业实验课、跨学科综合实验、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等各环节之间相互割裂、相互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未对各实验实践模块和环节进行有效整合。从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侧重点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教育过程中较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则相对较少;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绝大多数教学内容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相对偏少,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更是严重不足。
其三,创新体系和创业体系尚未有机统一。在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以课程实验、学科竞赛、科研论文、课题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相对比较健全,以开发或引进新产品与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或者新型营销渠道、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或者研发新材料、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等为代表的创业能力培养则相对比较滞后,理解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体系相对比较薄弱。高校在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其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的培养,有效指导其创业实践,推动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创业实习实践,深化创业能力培训,实现“双创”能力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其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和倍增效应。
三、推动“双创”战略导向的“12345”研究生多维实验教学体系
为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根据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特征,这里提出“12345”研究生多维实验教学体系架构建设思路。
(一)明确一个中心
要创新研究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为导向,明确研究生“双创”能力培养为实验教学体系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着重培植其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针对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特征,高校应在注重专业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着力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加强其科学思维的训练,激发其学术探究的热情,引导其开展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培养其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二)完善两个模块
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高校可采用分阶段、分模块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重点完善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这两个模块。实践教学模块以课程设计、课程助教、挂职锻炼、校外实习为主要内容,侧重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科研创新模块则以科研论文、创新课题、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为主要内容,侧重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
(三)搭建三个平台
高校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可着力打造课程实验平台、跨学科综合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平台这三个平台。根据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学科特色方向,选择性建设区域经济实验室、产业经济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数量经济实验室、财政税收实验室、劳动经济实验室、国民经济实验室、国防经济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实验平台。以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为契机,创设“宏观经济运行模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设计与实训”“3S与区域综合规划实训”“SCM模式下物流与商务综合实训”“投资理财综合实训”等跨学科综合实验平台,着力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跨学科综合实验平台为依托,可面向各专业研究生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模拟实训等通识课程,探索建立“经济管理开放实验‘超市’”项目,探索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推动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设立具有学科方向特色的创新创业研究所或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室,创办《经济管理创新论坛》等专业刊物,有序引导学生成立研究生创新创业联盟、研究生专业俱乐部等专业社团,与实体企业联合创办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全面打造包括研究生教育层次在内的众创空间,探索产学研合作、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联合育人。
(四)构建四个保障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监控这四个保障,形成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的强大合力。加强实验实践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理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操作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等实验教学文件以及成绩评定管理,探索推动实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管理。积极鼓励实验资源整合与共享,推动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实验教学。探索制定实验教学分类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完善有利于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成长的竞争机制,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参与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和锻炼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教授为核心,以副教授和博士为主体,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实验教学团队。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分期分批添置、更新实验仪器和教学软件,切实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及时更新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提高实验水平。健全实验教学全过程质量跟踪检查、调控反馈、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实验教學督导制,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五)形成五个体系
可采用分层次、多维度的教学方法,构建包括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和创新与创业模拟五个层次在内的实验教学体系,面向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开展实验教学。各层次实验设计应突出国家与地方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科技发展的前瞻性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公益性问题,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合理衔接、有序搭配并互相补充,形成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
总之,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必须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来牵引,深入推动以提升研究生“双创”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研究生多维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研究生教育与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前沿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教育质量的新跨越。
[ 注 释 ]
①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何畏,易家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② [美]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M].黎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参 考 文 献 ]
[1] 孙腊珍,张增明,叶邦角,等.科研能力培养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
[2] 张建宇,李羽让,孙东平,等.以学科实验平台为基础构建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体系的构想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3).
[3] 马玉心.创新型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29).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生教育;多维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165-03
国发〔2015〕32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研究生是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应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即“双创”)战略为引领
(一)以“双创”为引领的研究生教育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转型的新动能,是中国版供给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顺势兴起,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和引领作用。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或者实现企业的新组织①,鼓励企业开展创新,以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潜力和活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发展大逻辑。与之同时,大众创业是有效应对失业风险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通过创业缓解失业危机,例如美国提出“创业美国”,日本提出鼓励创业,英国鼓励大众创新等,都旨在通过鼓励创业,培育增量市场主体,吸纳劳动力就业,对冲经济下行所导致的就业风险。创业是引领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家成批的出现是繁荣产生的唯一原因”。①人是创业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二)以“双创”为引领的研究生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是各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新世纪以来,欧美高等教育强国掀起了新一轮提高教育质量的浪潮。欧洲国家推动的“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在欧盟高等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加强硕士学位课程教育,并将其本科加博士的高等教育模式改为美国式的本硕连读模式。美国出台的《美国高等教育行动计划》,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绩效,以使高等教育成为更加容易进入、支付和承担责任的事业。从实践层面来看,欧美国家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努力方向。参考其成功经验,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大眾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引领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以“双创”为引领的研究生教育是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路径
要想抓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从源头上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切实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使其以更高的质量就业和创业。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相当范围和程度上还存在基本的职业训练、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比较缺乏等问题。2016年,智联招聘对全国各地区、各级高校、各专业共89,170位201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选择创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明显下降,由2015年的6.3%降低至2016年的3.1%,与2014年的3.2%相近,较发达国家20%-30%的水平低很多。②
二、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双创”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大学生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数量达到29,964个,实验室面积达到3102.26万平方米,已建成83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一批创业实验室,112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制订并推动实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由全国137所高校、50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产学研政用一体化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对全国494所高校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实践实验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约为24.44%,其中通过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的相关课题数所占比例约为71.9%。与之同时,我国高校陆续实施了“卓越计划”(包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全国共有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进行改革试点,有效地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了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获得行业认可的专业人才。
(二)现有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仍不能适应内涵式发展需要
虽然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但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构建起适应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多维实验教学体系。就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来看,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尚未有机统一。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教育第一课堂的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则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或需求拓展其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应用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现阶段,在高校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将系统传授学科知识的第一课堂作为专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侧重点,而忽视了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方面发展,有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的第二课堂的作用。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课时安排和师资配置上,资源配置更多地倾向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被定位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辅助。从教学内容来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普遍是独立进行的,缺乏足够的互动和衔接,在教学内容上二者的协调性不足,存在比较明显的“两张皮”现象。
其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尚未有机统一。从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来看,专业实验课、跨学科综合实验、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等各环节之间相互割裂、相互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未对各实验实践模块和环节进行有效整合。从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侧重点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教育过程中较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则相对较少;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绝大多数教学内容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相对偏少,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更是严重不足。
其三,创新体系和创业体系尚未有机统一。在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以课程实验、学科竞赛、科研论文、课题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相对比较健全,以开发或引进新产品与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或者新型营销渠道、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或者研发新材料、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等为代表的创业能力培养则相对比较滞后,理解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体系相对比较薄弱。高校在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其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的培养,有效指导其创业实践,推动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创业实习实践,深化创业能力培训,实现“双创”能力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其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和倍增效应。
三、推动“双创”战略导向的“12345”研究生多维实验教学体系
为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根据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特征,这里提出“12345”研究生多维实验教学体系架构建设思路。
(一)明确一个中心
要创新研究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为导向,明确研究生“双创”能力培养为实验教学体系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着重培植其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针对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特征,高校应在注重专业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着力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加强其科学思维的训练,激发其学术探究的热情,引导其开展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培养其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二)完善两个模块
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高校可采用分阶段、分模块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重点完善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这两个模块。实践教学模块以课程设计、课程助教、挂职锻炼、校外实习为主要内容,侧重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科研创新模块则以科研论文、创新课题、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为主要内容,侧重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
(三)搭建三个平台
高校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可着力打造课程实验平台、跨学科综合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平台这三个平台。根据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学科特色方向,选择性建设区域经济实验室、产业经济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数量经济实验室、财政税收实验室、劳动经济实验室、国民经济实验室、国防经济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实验平台。以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为契机,创设“宏观经济运行模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设计与实训”“3S与区域综合规划实训”“SCM模式下物流与商务综合实训”“投资理财综合实训”等跨学科综合实验平台,着力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跨学科综合实验平台为依托,可面向各专业研究生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模拟实训等通识课程,探索建立“经济管理开放实验‘超市’”项目,探索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推动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设立具有学科方向特色的创新创业研究所或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室,创办《经济管理创新论坛》等专业刊物,有序引导学生成立研究生创新创业联盟、研究生专业俱乐部等专业社团,与实体企业联合创办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全面打造包括研究生教育层次在内的众创空间,探索产学研合作、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联合育人。
(四)构建四个保障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监控这四个保障,形成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的强大合力。加强实验实践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理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操作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等实验教学文件以及成绩评定管理,探索推动实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管理。积极鼓励实验资源整合与共享,推动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实验教学。探索制定实验教学分类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完善有利于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成长的竞争机制,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参与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和锻炼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教授为核心,以副教授和博士为主体,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实验教学团队。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分期分批添置、更新实验仪器和教学软件,切实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及时更新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提高实验水平。健全实验教学全过程质量跟踪检查、调控反馈、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实验教學督导制,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五)形成五个体系
可采用分层次、多维度的教学方法,构建包括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和创新与创业模拟五个层次在内的实验教学体系,面向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开展实验教学。各层次实验设计应突出国家与地方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科技发展的前瞻性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公益性问题,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合理衔接、有序搭配并互相补充,形成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
总之,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必须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来牵引,深入推动以提升研究生“双创”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研究生多维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研究生教育与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前沿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教育质量的新跨越。
[ 注 释 ]
①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何畏,易家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② [美]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M].黎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参 考 文 献 ]
[1] 孙腊珍,张增明,叶邦角,等.科研能力培养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
[2] 张建宇,李羽让,孙东平,等.以学科实验平台为基础构建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体系的构想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3).
[3] 马玉心.创新型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29).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