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封制始于商朝而成熟于西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是进步的。然而,战国以后,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封制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生的郡县制的挑战。秦始皇结束戰国纷争而实现天下一统,从此开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汉朝在秦的基础上巩固并开拓了封建制度。秦汉两朝,统治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角逐终于以郡县制的胜出而告一段落。笔者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发展演变认识秦汉政治制度的成长过程。
一、秦选择郡县制的原因
在详细了解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发展演变之后,笔者认为,秦汉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封制向郡县制过渡的过程,或者说是郡县制从起源到成熟最终代分封制而起的过程。
分封制自商周到战国经历了近千年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说就是这种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存在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于是,各诸侯王为了争夺土地和势力范围,互相厮杀,整个社会进入全面的整合时期。秦统一后,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虽然依旧漫天黄沙,依旧北风凛凛。新的社会需要新的制度,郡县制这个尚未发育成熟的制度被秦始皇推行到全国。秦始皇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似乎站在了历史的高岗上看清楚了面前的世界。然而,也许他过于急切地想要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完全忽略了一个制度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就像人一样,年幼的郡县制虽然充满希望,然而蹒跚学步的“他”还需要分封制的搀扶。汤其领先生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中发表观点:秦在刚刚统一后,就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是不合时宜的。其中给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列国纷争,七国争雄的局面刚刚结束,统一后的秦尚有许多动乱因素没有彻底清楚,社会局面很不稳定;第二,秦统一后,疆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实行单一的地方行政体制的经济基础;第三,分封制度起于商周,后经春秋战国,历时千余年,传统的分封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笔者认为三点总结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实行了近千年的分封制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和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巨大,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让整个社会一时难以适应。
然而,之所以说秦始皇的选择是正确的,或者说秦始皇的战略是正确的,只是在战术上有所失误是因为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唐柳宗元曾写过一篇《封建论》,文中赞扬了自秦朝开始普遍推行的郡县制度,肯定了秦始皇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统一中国的重大历史进步作用。
二、汉重启分封制的原因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在秦之后又恢复实行分封制呢?《汉书》卷一《高帝纪》载高祖十二年诏曰:“吾……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及食邑……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刘邦的这条诏令的基本意思是,我已经分封诸位功臣为王为侯了,已经仁至义尽了,如果再有不满足的,想谋朝篡位,就别怪我不客气。从中可以得出汉处恢复分封制的第一个原因: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所依靠的确实是“天下之豪士贤大夫”,所谓“共定天下”非虚语。《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中曾经记载过一件事也许可以佐证上面的观点。刘邦与韩信、彭越约定一起出击项羽的军队,但韩信和彭越失约,谋臣张良说那是因为没有得到封赏,他建议刘邦分封给他们一定的土地,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死心塌地地为刘邦效命。于是,刘邦许诺“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之后信、越出兵,大败项羽。“共分天下”是刘邦为争取诸将与之“共定天下”而开出的条件,也是汉初封立王国的原则之一。因此,在刘邦打下江山以后,“韩信”们如约得到了封地,所谓“共分天下”,刘邦似乎没有食言也不敢食言。这就是第一个原因,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如果说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是迫于形势的权宜之计的话,那么,刘邦在分封同姓王的时候却有不一样的考虑。随着西汉政局的稳定,刘邦对异姓王的疑心日益加重。于是,从高祖五年开始,刘邦开始了铲除异性王的行动。在铲除异姓王的同时,刘邦大规模分封同性王,拱卫中央政权。笔者认为,汉初恢复分封制的第二个原因是:巩固统治基础,维护刘氏的“家天下”的局面。
事实证明,刘邦的这一做法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主要体现在平叛诸吕之乱上。吕后死后,在当时权倾朝野的吕氏家族企图发动政变,取代刘氏而王天下。在此危难之时,同姓诸侯王积极讨吕,并最终帮助中央平定了此次叛乱。当然,各同性诸侯王积极讨吕有其自身的考虑。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的积极参与确实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刘邦的选择是正确的。
汉初,韩信要求做齐王,以为“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邦没有同意,改立韩信为楚王,给出的理由是:“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信习楚风俗”,“楚地方定……欲存恤楚众”。笔者认为刘邦恢复分封制的第三个原因是:吸取秦亡的教训,正视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总之,汉初恢复分封制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刘氏家族的统治。当汉朝的政局逐渐稳定,经济从刘邦时期的“一穷二白”到“文景之治”,汉朝的统治者已经有充足的底气,可以不再依赖王国的“扶持”而君临天下。于是,从平定“七国之乱”开始到推恩令在全国实施,伴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声嘶力竭的呼喊,汉朝的中央集权制终于走向成熟。从此,分封制逐渐在人们的思想中慢慢消失,而郡县制却一枝独秀,秦汉政治制度,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终于完成了一次华美的蜕变。
一、秦选择郡县制的原因
在详细了解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发展演变之后,笔者认为,秦汉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封制向郡县制过渡的过程,或者说是郡县制从起源到成熟最终代分封制而起的过程。
分封制自商周到战国经历了近千年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说就是这种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存在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于是,各诸侯王为了争夺土地和势力范围,互相厮杀,整个社会进入全面的整合时期。秦统一后,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虽然依旧漫天黄沙,依旧北风凛凛。新的社会需要新的制度,郡县制这个尚未发育成熟的制度被秦始皇推行到全国。秦始皇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似乎站在了历史的高岗上看清楚了面前的世界。然而,也许他过于急切地想要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完全忽略了一个制度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就像人一样,年幼的郡县制虽然充满希望,然而蹒跚学步的“他”还需要分封制的搀扶。汤其领先生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中发表观点:秦在刚刚统一后,就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是不合时宜的。其中给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列国纷争,七国争雄的局面刚刚结束,统一后的秦尚有许多动乱因素没有彻底清楚,社会局面很不稳定;第二,秦统一后,疆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实行单一的地方行政体制的经济基础;第三,分封制度起于商周,后经春秋战国,历时千余年,传统的分封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笔者认为三点总结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实行了近千年的分封制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和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巨大,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让整个社会一时难以适应。
然而,之所以说秦始皇的选择是正确的,或者说秦始皇的战略是正确的,只是在战术上有所失误是因为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唐柳宗元曾写过一篇《封建论》,文中赞扬了自秦朝开始普遍推行的郡县制度,肯定了秦始皇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统一中国的重大历史进步作用。
二、汉重启分封制的原因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在秦之后又恢复实行分封制呢?《汉书》卷一《高帝纪》载高祖十二年诏曰:“吾……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及食邑……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刘邦的这条诏令的基本意思是,我已经分封诸位功臣为王为侯了,已经仁至义尽了,如果再有不满足的,想谋朝篡位,就别怪我不客气。从中可以得出汉处恢复分封制的第一个原因: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所依靠的确实是“天下之豪士贤大夫”,所谓“共定天下”非虚语。《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中曾经记载过一件事也许可以佐证上面的观点。刘邦与韩信、彭越约定一起出击项羽的军队,但韩信和彭越失约,谋臣张良说那是因为没有得到封赏,他建议刘邦分封给他们一定的土地,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死心塌地地为刘邦效命。于是,刘邦许诺“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之后信、越出兵,大败项羽。“共分天下”是刘邦为争取诸将与之“共定天下”而开出的条件,也是汉初封立王国的原则之一。因此,在刘邦打下江山以后,“韩信”们如约得到了封地,所谓“共分天下”,刘邦似乎没有食言也不敢食言。这就是第一个原因,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如果说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是迫于形势的权宜之计的话,那么,刘邦在分封同姓王的时候却有不一样的考虑。随着西汉政局的稳定,刘邦对异姓王的疑心日益加重。于是,从高祖五年开始,刘邦开始了铲除异性王的行动。在铲除异姓王的同时,刘邦大规模分封同性王,拱卫中央政权。笔者认为,汉初恢复分封制的第二个原因是:巩固统治基础,维护刘氏的“家天下”的局面。
事实证明,刘邦的这一做法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主要体现在平叛诸吕之乱上。吕后死后,在当时权倾朝野的吕氏家族企图发动政变,取代刘氏而王天下。在此危难之时,同姓诸侯王积极讨吕,并最终帮助中央平定了此次叛乱。当然,各同性诸侯王积极讨吕有其自身的考虑。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的积极参与确实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刘邦的选择是正确的。
汉初,韩信要求做齐王,以为“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邦没有同意,改立韩信为楚王,给出的理由是:“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信习楚风俗”,“楚地方定……欲存恤楚众”。笔者认为刘邦恢复分封制的第三个原因是:吸取秦亡的教训,正视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总之,汉初恢复分封制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刘氏家族的统治。当汉朝的政局逐渐稳定,经济从刘邦时期的“一穷二白”到“文景之治”,汉朝的统治者已经有充足的底气,可以不再依赖王国的“扶持”而君临天下。于是,从平定“七国之乱”开始到推恩令在全国实施,伴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声嘶力竭的呼喊,汉朝的中央集权制终于走向成熟。从此,分封制逐渐在人们的思想中慢慢消失,而郡县制却一枝独秀,秦汉政治制度,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终于完成了一次华美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