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周圍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2013年间收治的PHN患者46例,病人体位因穿刺部位不同而异,射频治疗前行试验性阻滞治疗,疼痛短暂或长时间缓解超过50%者进行脉冲射频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麻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临床疗效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临床治愈11 例,显效 21 例,有效9 例,无效5 例,优良率达 69.6%。其中11例患者自觉原疼痛部位的麻木程度有所加重,35例患者自觉麻木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未发生其他永久性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脉冲射频治疗PHN疗效良好、操作简单,在复发后可重复治疗。
【关键词】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阻滞治疗;脉冲射频术
【中图分类号】R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21-0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中老年人,60 岁以上发生率高达50%~75%[1],部分患者疼痛剧烈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12-2013年间,采用经皮穿刺周围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PHN患者4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6例,男17例,女29例。年龄45-73岁,平均60.4岁,病程3个月~5年。病变累及范围:头面部、颈部、胸部,全部为单侧受累,皮疹已治愈,疼痛模拟评分>3分。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肺肝肾器质病变者,如肿瘤、感染性休克、肺动脉高压等;对局麻药物过敏者;有精神疾患和穿刺部位有感染。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压、血糖、凝血功能等。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给予药物干预,调整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安全水平。病人采取的体位因穿刺部位不同而异,采用穿刺点局部麻醉。后头部疼痛选择枕大、小神经穿刺;胸壁疼痛选择肋间神经穿刺。穿刺成功后,采用美国smith&nephew ELECTROTHERMAL 20S Spine System射频治疗仪,进一步功能定位。运动神经测试:用频率2Hz、0.2-0.4v,相应节段的肌肉颤动且跳动感放射至原疼痛区域;感觉神经测试:用频率50 Hz、0.2-0.4v,患者自觉麻刺感、温热或过电感覆盖原疼痛区域并向胸或腹部放射。脉冲射频:根据患者的感受及耐受程度,温度42℃,频率为2-4 Hz,脉宽20-30ms,每个治疗周期脉冲持续时间120s,共3个周期。
随访:4周后电话或来诊随访。
疗效判定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法进行评定。记录治疗前、后VAS评分,采用加权计算方法,即疼痛减轻的百分数=(A-B)/A,A为治疗前的VAS评分,B为治疗后的VAS评分。临床治愈:VAS加权值大于75%,症状基本消失;显效:加权值50%-75%,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有效:25%-50%,症状较前有一定改善;无效:加权值小于25%,症状基本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46例中,随访4周,患者 VAS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所示。按临床疗效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临床治愈11 例,显效 21 例,有效9 例,无效5 例。优良率达 69.6%。
本组11例患者自觉原疼痛部位的麻木程度有所加重,35例患者自觉麻木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未发生其他永久性并发症。
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
注:*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PHN是指带状疱疹急性期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2],这一分期方法与国际慢性疼痛综合征疼痛分类协会对急、慢性疼痛的时间间隔划分趋于一致,也与将PHN定义为慢性疼痛综合征的观点相吻合。目前PHN仍然是临床上的一种难治性的神经痛,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固痛症之一[3,4],疼痛可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周围神经完全损伤后受损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可与传入神经末梢耦联、交感神经纤维与背根节神经元胞体之间也会发生耦联。因此,临床上使用射频治疗技术达到较长时间的阻滞作用对其干预而发挥镇痛作用[5-6]。射频治疗技术包括标准射频和脉冲射频两种方式,标准射频的机制是通过可控温度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阻止痛觉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是一种破坏性治疗。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相关并发症,如麻木(甚至痛性麻木)、肌肉萎缩,少数患者会出现蚁爬感、瘙痒感,以及疼痛的复发等。脉冲模式因其温度不超过42℃,蛋白质不会凝固,不影响神经的功能,不会出现标准射频的神经并发症,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因此成为目前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主要手段和模式之一[7],其缺点是复发率略高,但重复治疗有效。在治疗中我们体会到周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操作简单,无需CT等设备定位,而且风险小,效果较单纯药物和神经阻滞治疗好,医生和患者均易于接受。
经皮穿刺脉冲射频治疗PHN因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显效迅速、疼痛复发后可重复治疗而受到临床医患双方的认可,是一种治疗PHN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第2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3。
[2] BowsherD. Themanage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ostgradMed,1997,73(864):623-629.
[3] 毛辉。穴位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 :92-93。
[4] 王家双。 如何认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 ( 4) : 193.
[5] 高崇荣,王家双。神经性疼痛诊疗学[M]。河北: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
[6] Johnson RW, Wasner G, Saddier P, etal. Postherpetic neuralgia: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J]. ExpertRevNeurother, 2007, 7(11): 1581-1595.
[7] 袁 燕 申文 刘功俭等。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 (8) :473-474。
【关键词】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阻滞治疗;脉冲射频术
【中图分类号】R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21-0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中老年人,60 岁以上发生率高达50%~75%[1],部分患者疼痛剧烈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12-2013年间,采用经皮穿刺周围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PHN患者4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6例,男17例,女29例。年龄45-73岁,平均60.4岁,病程3个月~5年。病变累及范围:头面部、颈部、胸部,全部为单侧受累,皮疹已治愈,疼痛模拟评分>3分。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肺肝肾器质病变者,如肿瘤、感染性休克、肺动脉高压等;对局麻药物过敏者;有精神疾患和穿刺部位有感染。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压、血糖、凝血功能等。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给予药物干预,调整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安全水平。病人采取的体位因穿刺部位不同而异,采用穿刺点局部麻醉。后头部疼痛选择枕大、小神经穿刺;胸壁疼痛选择肋间神经穿刺。穿刺成功后,采用美国smith&nephew ELECTROTHERMAL 20S Spine System射频治疗仪,进一步功能定位。运动神经测试:用频率2Hz、0.2-0.4v,相应节段的肌肉颤动且跳动感放射至原疼痛区域;感觉神经测试:用频率50 Hz、0.2-0.4v,患者自觉麻刺感、温热或过电感覆盖原疼痛区域并向胸或腹部放射。脉冲射频:根据患者的感受及耐受程度,温度42℃,频率为2-4 Hz,脉宽20-30ms,每个治疗周期脉冲持续时间120s,共3个周期。
随访:4周后电话或来诊随访。
疗效判定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法进行评定。记录治疗前、后VAS评分,采用加权计算方法,即疼痛减轻的百分数=(A-B)/A,A为治疗前的VAS评分,B为治疗后的VAS评分。临床治愈:VAS加权值大于75%,症状基本消失;显效:加权值50%-75%,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有效:25%-50%,症状较前有一定改善;无效:加权值小于25%,症状基本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46例中,随访4周,患者 VAS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所示。按临床疗效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临床治愈11 例,显效 21 例,有效9 例,无效5 例。优良率达 69.6%。
本组11例患者自觉原疼痛部位的麻木程度有所加重,35例患者自觉麻木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未发生其他永久性并发症。
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
注:*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PHN是指带状疱疹急性期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2],这一分期方法与国际慢性疼痛综合征疼痛分类协会对急、慢性疼痛的时间间隔划分趋于一致,也与将PHN定义为慢性疼痛综合征的观点相吻合。目前PHN仍然是临床上的一种难治性的神经痛,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固痛症之一[3,4],疼痛可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周围神经完全损伤后受损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可与传入神经末梢耦联、交感神经纤维与背根节神经元胞体之间也会发生耦联。因此,临床上使用射频治疗技术达到较长时间的阻滞作用对其干预而发挥镇痛作用[5-6]。射频治疗技术包括标准射频和脉冲射频两种方式,标准射频的机制是通过可控温度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阻止痛觉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是一种破坏性治疗。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相关并发症,如麻木(甚至痛性麻木)、肌肉萎缩,少数患者会出现蚁爬感、瘙痒感,以及疼痛的复发等。脉冲模式因其温度不超过42℃,蛋白质不会凝固,不影响神经的功能,不会出现标准射频的神经并发症,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因此成为目前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主要手段和模式之一[7],其缺点是复发率略高,但重复治疗有效。在治疗中我们体会到周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操作简单,无需CT等设备定位,而且风险小,效果较单纯药物和神经阻滞治疗好,医生和患者均易于接受。
经皮穿刺脉冲射频治疗PHN因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显效迅速、疼痛复发后可重复治疗而受到临床医患双方的认可,是一种治疗PHN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第2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3。
[2] BowsherD. Themanage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ostgradMed,1997,73(864):623-629.
[3] 毛辉。穴位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 :92-93。
[4] 王家双。 如何认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 ( 4) : 193.
[5] 高崇荣,王家双。神经性疼痛诊疗学[M]。河北: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
[6] Johnson RW, Wasner G, Saddier P, etal. Postherpetic neuralgia: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J]. ExpertRevNeurother, 2007, 7(11): 1581-1595.
[7] 袁 燕 申文 刘功俭等。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 (8) :47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