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种以旋律、节奏为呈现手段的艺术语言,音乐具有陶冶人们性灵的功能,在带给人们唯美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激发人们的美好情感。而语文是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学科,与音乐一样,至纯至美,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充满着真挚的情感与灵性。因此,音乐与语文都是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反映人类生活的载体,二者同生共源,彼此影响,相互融合与渗透。音乐与语言文字具有相通性,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将音乐有机地融于语文课堂,使音乐与语文教学得以优化融合,就会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与精彩。
一、用音乐创设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有效调动人的情绪,激发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与文本意境相吻合的音乐,融入课文的学习当中,让学生伴着音乐走入文本。学生通过音乐身临文境,理解课文的目的就达到了。例如在执教《浅水洼里的鱼》一文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鱼儿水中游》的视频音乐,学生被欢快的音乐所感染,心情也随着音乐及小鱼的游动而快乐。但是当读到小鱼被困于浅水洼时,音乐旋律、节奏发生了转换,伴着画面响起了轻音乐《童年》,随着音乐与教师的解说,学生的情绪也发生了转变,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担忧。学生完全被音乐带入到课文营造的意境当中,仿佛与小鱼同呼吸、共命运,真正与文本情感达成了共鸣。
二、用音乐催发情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在阅读时既要有理性的思考,又要有情感的体验。教学时可以借助音乐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加深阅读理解,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理解了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并围绕着“既然彭德怀爱自己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多次下令杀它”的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从彭德怀的语言、神情、动作读懂他内心的痛苦挣扎,其中有对大黑骡子的千般不舍,更有对战士的挚爱深情。当学生了解这种矛盾心理之时,教师播放了《英雄的黎明》,这首曲子集悲壮与柔情的旋律于一体,深沉而雄伟,透露着一种悠远与悲凉,吻合了课文主题表达的情绪。教师让学生以“我的大黑骡子”为题,写一段内心告白。有学生是这样写的:长征路上“我”与大黑骡子朝夕相处、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情景如同一幅幅图画展现在面前……学生随着音乐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被彭德怀为革命甘于付出一切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受到了深情的感染与大爱的熏陶。
三、用音乐促进朗读,激发情感体验
朗读是语文有效的教学方式,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果再融入情景音乐,就会增强学生的朗读美感,并且,在朗读时配以与文本相吻合的音乐,可以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之处传达给学生,获得靠语言表述难以达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大兴安岭》时,可以为学生的朗读配上《寂静山林》这首曲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溪水潺潺、鸟鸣啁啾的山林,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易触发情感,加深对文本理解与体验。再如,执教《月光曲》,可以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我们知道这首唯美音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这样就为学生的朗读设置了悬念,然后将曲子调低,使其成为学生朗读的背景音乐,通过朗读使音乐与文学作品合为一体,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用歌唱促进思维,强化记忆
音乐能够激发学生背诵与记忆的兴趣,消除背诵与记忆的枯燥感。例如一段读来感觉很平常的歌词,谱成曲子唱出来后,就会使语言增色生辉,唱起来朗朗上口,也便于记忆。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与诗词高度吻合的音乐,可以以唱代教,以吟唱代替背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意境,还能够加强学生诵读记忆。有位作家回忆求学往事:考试要考大量的古诗词,同学们感觉背诵起来很难,于是就找来当时唱了大量古诗词的邓丽君的磁带,反复学唱,每当歌曲的旋律在脑海中回响,诗词原文就会浮现出来。这是因为音乐有激活学生思维,强化记忆的功能,音乐与文字相结合,就会相互影响与渗透。科学家对脑波进行了研究,认为静静地听音乐,可以激发右脑活动,使学生安静下来,处于精神集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强化记忆。
柴科礼,教师,现居甘苏金昌。
一、用音乐创设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有效调动人的情绪,激发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与文本意境相吻合的音乐,融入课文的学习当中,让学生伴着音乐走入文本。学生通过音乐身临文境,理解课文的目的就达到了。例如在执教《浅水洼里的鱼》一文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鱼儿水中游》的视频音乐,学生被欢快的音乐所感染,心情也随着音乐及小鱼的游动而快乐。但是当读到小鱼被困于浅水洼时,音乐旋律、节奏发生了转换,伴着画面响起了轻音乐《童年》,随着音乐与教师的解说,学生的情绪也发生了转变,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担忧。学生完全被音乐带入到课文营造的意境当中,仿佛与小鱼同呼吸、共命运,真正与文本情感达成了共鸣。
二、用音乐催发情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在阅读时既要有理性的思考,又要有情感的体验。教学时可以借助音乐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加深阅读理解,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理解了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并围绕着“既然彭德怀爱自己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多次下令杀它”的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从彭德怀的语言、神情、动作读懂他内心的痛苦挣扎,其中有对大黑骡子的千般不舍,更有对战士的挚爱深情。当学生了解这种矛盾心理之时,教师播放了《英雄的黎明》,这首曲子集悲壮与柔情的旋律于一体,深沉而雄伟,透露着一种悠远与悲凉,吻合了课文主题表达的情绪。教师让学生以“我的大黑骡子”为题,写一段内心告白。有学生是这样写的:长征路上“我”与大黑骡子朝夕相处、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情景如同一幅幅图画展现在面前……学生随着音乐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被彭德怀为革命甘于付出一切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受到了深情的感染与大爱的熏陶。
三、用音乐促进朗读,激发情感体验
朗读是语文有效的教学方式,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果再融入情景音乐,就会增强学生的朗读美感,并且,在朗读时配以与文本相吻合的音乐,可以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之处传达给学生,获得靠语言表述难以达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大兴安岭》时,可以为学生的朗读配上《寂静山林》这首曲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溪水潺潺、鸟鸣啁啾的山林,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易触发情感,加深对文本理解与体验。再如,执教《月光曲》,可以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我们知道这首唯美音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这样就为学生的朗读设置了悬念,然后将曲子调低,使其成为学生朗读的背景音乐,通过朗读使音乐与文学作品合为一体,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用歌唱促进思维,强化记忆
音乐能够激发学生背诵与记忆的兴趣,消除背诵与记忆的枯燥感。例如一段读来感觉很平常的歌词,谱成曲子唱出来后,就会使语言增色生辉,唱起来朗朗上口,也便于记忆。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与诗词高度吻合的音乐,可以以唱代教,以吟唱代替背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意境,还能够加强学生诵读记忆。有位作家回忆求学往事:考试要考大量的古诗词,同学们感觉背诵起来很难,于是就找来当时唱了大量古诗词的邓丽君的磁带,反复学唱,每当歌曲的旋律在脑海中回响,诗词原文就会浮现出来。这是因为音乐有激活学生思维,强化记忆的功能,音乐与文字相结合,就会相互影响与渗透。科学家对脑波进行了研究,认为静静地听音乐,可以激发右脑活动,使学生安静下来,处于精神集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强化记忆。
柴科礼,教师,现居甘苏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