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时同学们写作文,很多同学苦思冥想半天也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作文并不像一些同学想象的那样难。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一篇好的文章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其主要原因就是文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再现生活。即便是大作家的长篇巨著,其取材无不是平凡生活中的见闻、亲历、感受或思考。 请看习作《公交车上》片段:
那天早上,我乘坐公交车去上学。公交车正在行驶中,忽然从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刹车后停住了。只见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它的后面是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缓慢。公交车上的乘客开始抱怨起来,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时地按着喇叭。
这时,车内的很多人都有点沉不住气了,有人对司机说:“你光按喇叭不行,他们不可能给你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的空隙中冲过去。”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顿了顿,他又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吗?”满车的乘客霎时安静下来。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个片段写的是日常生活,很平常,但它又却不同凡响。公交车司机为结婚车队让道,这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只会表现“助人为乐”这一司空见惯的主题,而作者却从“让道”这件小事,从司机那句“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为他们祝福呢!”感悟到“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就需要把目光投向生活。平常与同学们交流,我发现一些同学之所以怕写作文,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把写作文看得很神圣,在他们的头脑中,常常错误地认为,凡能写进文章里的人、事、物、情、景、理,必定是带有一定的至高无上的神圣色彩:这些人,一定得是政治上出类拔萃、或具有一定英雄行为的完人;这些事,一定得是对国家有重要意义,于人民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大事;这些物,也一定得是价值连城或令人刮目相看的奇物;即便是情,也一定得是健康高尚的、革命的大众之情,否则,似乎便不配入文。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偏见和误解,而产生这些偏见和误解的根源则在于他们根本就忽视了自己身边细细碎碎、平平常常的人、事、物、情、景、理有时也能做成大文章这个事实。
一些同学写作文时总是感到没内容可写,说自己不知从哪里写起,心里也没有可写的材料。真的没有可写的材料吗?其实,同学们生活中占有很多材料,有亲身经历的,有耳闻目睹的,有阅读积累的,有道听途说的……这些材料中,值得写的东西有很多,同学们却常常容易忽视它,不愿触及它,不愿去写它。认为这些小人、小事、小材料没有写的价值,因而丢弃身边的、现实的、近的东西,去追求那些远离自己的、大的、不现实的、可望不可即的东西。看高不看低、看远不看近、看大不看小,给自己制造写作麻烦,这是很多同学在作文选材时的常见毛病。其实,日常生活小事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如习作《剪纸花》片段:
小时候我就对剪纸花很着迷,那时候我奶奶剪得一手好纸花,让我羡慕得很。一张大红纸,折几折,然后用大剪刀“喀嚓,喀嚓”那么一剪,打开来就是一张很漂亮的纸花了。奶奶说这很容易,大可以随心所欲地剪,但我却不明白其间的奥妙。
现在奶奶眼花得厉害,即使戴上眼镜剪纸花也看不清,于是不常剪了,我却从老师那学来了剪纸花的技巧,可以像奶奶那样“随心所欲”地剪了,当年的困惑也迎刃而解。其实,当你折好纸,拿起剪刀,并不需要费尽心机去设计图样,随随便便在这儿剪个口儿,在那儿挖个洞,或者把边缘剪成波浪状……直到你把它打开,你便会欣喜地发现,在你手下也许会不知不觉产生奇迹。
生活就像一朵纸花,一朵尚未完成的纸花。不需 要你刻意地裝饰,只需你“随心所欲”尽情挥洒,留下生命中不悔的印迹,那么,当你打开它时,也许真的是一个奇迹!
相信看了这个片段之后,很多同学都会很惊奇,这样的生活镜头我们可能也经历过啊,可是为什么小作者却把它写入作文中,且写得那样引人入胜。这篇不到四百字的片段,小巧别致,耐人寻味。作者由小时候看奶奶剪纸花不解其妙,写到大了跟老师学得剪纸技巧而顿悟其妙,给读者一种欣赏民间艺术的享受。文章精妙处在于作者能由剪纸联想到“生活就像一朵纸花”,而每个人都是工艺巧匠,不需要刻意装饰,只需随心所欲地挥洒,便可以创造出生活的奇迹。这种看似孩子式的“狂言”却包含着一种可贵的精神,这就是无拘无束的创造精神,无怨无悔的追求精神。
其实一些著名的作家,他们写文章时也如我们的小作者一样,他们写得最频繁、最得心应手、最精彩的素材,并不全都是些反映国家大变化或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事件之类的素材,而往往却是一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凡人、小事。说起朱自清,大家对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吧?朱自清的父亲在南京浦口火车站与他送别时,送给他的只是一些不值钱的小橘子。这对同学们来说,也许是不屑一顾的小事。朱自清却抓住这个“小小”的素材来写,小小的素材却反映了一个大主题——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一篇流传至今的佳作《背影》由此产生,成了描写父爱的杰作。
有些同学以为我们自己身边的事,都是一些琐事,这些事都平常、普通、不值钱、没价值,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去挖掘,都有可写的价值,况且这些人为我们所熟悉,这些事为我们所亲历,这些物为我们所感知,以这些离自己近的、亲历的、熟悉的人、事、物为素材,写起作文来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譬如以《我最尊敬的人》为题写一篇习作,可能会有很多同学倾向于伟大的、英雄的、遥远的人物。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小人物身上同样有闪烁着光辉的、有价值的、可敬、可歌的某些精神品质。
这些被同学们认为是平凡的,不值得写的小人物,写起来同样会得心应手,生动鲜活,真实感人。
那天早上,我乘坐公交车去上学。公交车正在行驶中,忽然从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刹车后停住了。只见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它的后面是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缓慢。公交车上的乘客开始抱怨起来,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时地按着喇叭。
这时,车内的很多人都有点沉不住气了,有人对司机说:“你光按喇叭不行,他们不可能给你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的空隙中冲过去。”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顿了顿,他又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吗?”满车的乘客霎时安静下来。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个片段写的是日常生活,很平常,但它又却不同凡响。公交车司机为结婚车队让道,这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只会表现“助人为乐”这一司空见惯的主题,而作者却从“让道”这件小事,从司机那句“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为他们祝福呢!”感悟到“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就需要把目光投向生活。平常与同学们交流,我发现一些同学之所以怕写作文,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把写作文看得很神圣,在他们的头脑中,常常错误地认为,凡能写进文章里的人、事、物、情、景、理,必定是带有一定的至高无上的神圣色彩:这些人,一定得是政治上出类拔萃、或具有一定英雄行为的完人;这些事,一定得是对国家有重要意义,于人民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大事;这些物,也一定得是价值连城或令人刮目相看的奇物;即便是情,也一定得是健康高尚的、革命的大众之情,否则,似乎便不配入文。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偏见和误解,而产生这些偏见和误解的根源则在于他们根本就忽视了自己身边细细碎碎、平平常常的人、事、物、情、景、理有时也能做成大文章这个事实。
一些同学写作文时总是感到没内容可写,说自己不知从哪里写起,心里也没有可写的材料。真的没有可写的材料吗?其实,同学们生活中占有很多材料,有亲身经历的,有耳闻目睹的,有阅读积累的,有道听途说的……这些材料中,值得写的东西有很多,同学们却常常容易忽视它,不愿触及它,不愿去写它。认为这些小人、小事、小材料没有写的价值,因而丢弃身边的、现实的、近的东西,去追求那些远离自己的、大的、不现实的、可望不可即的东西。看高不看低、看远不看近、看大不看小,给自己制造写作麻烦,这是很多同学在作文选材时的常见毛病。其实,日常生活小事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如习作《剪纸花》片段:
小时候我就对剪纸花很着迷,那时候我奶奶剪得一手好纸花,让我羡慕得很。一张大红纸,折几折,然后用大剪刀“喀嚓,喀嚓”那么一剪,打开来就是一张很漂亮的纸花了。奶奶说这很容易,大可以随心所欲地剪,但我却不明白其间的奥妙。
现在奶奶眼花得厉害,即使戴上眼镜剪纸花也看不清,于是不常剪了,我却从老师那学来了剪纸花的技巧,可以像奶奶那样“随心所欲”地剪了,当年的困惑也迎刃而解。其实,当你折好纸,拿起剪刀,并不需要费尽心机去设计图样,随随便便在这儿剪个口儿,在那儿挖个洞,或者把边缘剪成波浪状……直到你把它打开,你便会欣喜地发现,在你手下也许会不知不觉产生奇迹。
生活就像一朵纸花,一朵尚未完成的纸花。不需 要你刻意地裝饰,只需你“随心所欲”尽情挥洒,留下生命中不悔的印迹,那么,当你打开它时,也许真的是一个奇迹!
相信看了这个片段之后,很多同学都会很惊奇,这样的生活镜头我们可能也经历过啊,可是为什么小作者却把它写入作文中,且写得那样引人入胜。这篇不到四百字的片段,小巧别致,耐人寻味。作者由小时候看奶奶剪纸花不解其妙,写到大了跟老师学得剪纸技巧而顿悟其妙,给读者一种欣赏民间艺术的享受。文章精妙处在于作者能由剪纸联想到“生活就像一朵纸花”,而每个人都是工艺巧匠,不需要刻意装饰,只需随心所欲地挥洒,便可以创造出生活的奇迹。这种看似孩子式的“狂言”却包含着一种可贵的精神,这就是无拘无束的创造精神,无怨无悔的追求精神。
其实一些著名的作家,他们写文章时也如我们的小作者一样,他们写得最频繁、最得心应手、最精彩的素材,并不全都是些反映国家大变化或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事件之类的素材,而往往却是一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凡人、小事。说起朱自清,大家对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吧?朱自清的父亲在南京浦口火车站与他送别时,送给他的只是一些不值钱的小橘子。这对同学们来说,也许是不屑一顾的小事。朱自清却抓住这个“小小”的素材来写,小小的素材却反映了一个大主题——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一篇流传至今的佳作《背影》由此产生,成了描写父爱的杰作。
有些同学以为我们自己身边的事,都是一些琐事,这些事都平常、普通、不值钱、没价值,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去挖掘,都有可写的价值,况且这些人为我们所熟悉,这些事为我们所亲历,这些物为我们所感知,以这些离自己近的、亲历的、熟悉的人、事、物为素材,写起作文来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譬如以《我最尊敬的人》为题写一篇习作,可能会有很多同学倾向于伟大的、英雄的、遥远的人物。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小人物身上同样有闪烁着光辉的、有价值的、可敬、可歌的某些精神品质。
这些被同学们认为是平凡的,不值得写的小人物,写起来同样会得心应手,生动鲜活,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