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翻译大家成网红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at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朗读者》首期节目播出后,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登上微博热搜。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钱钟书教他英语杨振宁和他同窗
  许渊冲1921年出生在江西南昌,就读于江西第二中学,日本侵华,南昌动荡,江西第二中学南迁至赣江之畔的清江县永泰镇。
  许渊冲记得,考大学时的英语作文题目是“团结就是力量”。他用比喻开始,说一支箭容易折断,一束箭就坚不可摧,如果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一心,全民抗战,国家就不会被日本鲸吞蚕食。结果,他的英文得了85分,顺利考取了西南联大外文系。
  给许渊冲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时任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主任的朱自清。1938年的大一国文课上,他曾听朱自清讲过《古诗十九首》。他记得朱自清讲《行行重行行》时说“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是说物尚有情,何况于人?是哀念游子漂泊天涯,也是希望他不忘故乡。
  在许渊冲记忆中,钱钟书给他上课时才28岁,戴一副黑色大眼镜,手拿着线装书和洋装书,还常常身穿一套咖啡色西装,有时也会换上一身藏青色礼服。在1939年3月31日給他们上第一课的时候,钱钟书一口牛津英语,要他们学习标准的伦敦语音。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许渊冲就和杨振宁成了好友。许渊冲回忆,1939年1月4日,大一英文课时,他右边一个同学眉清目秀,脸颊白里透红,眉宇间流露出一股英气,眼睛里闪烁着锋芒。一问姓名,才知道他叫杨振宁,刚16岁,比许渊冲还小一岁。
  许渊冲说,大一英文老师叶公超要求很严,考试要求很高,分数给得很紧。一个小时考50个词汇,造五个句子,答五个问题,还要写一篇英文短文。杨振宁考第一,得了80分;他考第二,得了79分。而杨振宁的物理考了100分,微积分99分,是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
  为爱情开始翻译留学归来当教授
  徐志摩去世后,林徽因为徐志摩写了一首挽诗《别丢掉》。许渊冲回忆,1939年4月,他把林徽因的《别丢掉》译成英文,那是他翻译的第一首新诗,后来登在了《文学翻译报》上。
  在央视《朗读者》现场,许渊冲向主持人董卿以及现场观众回忆了翻译《别丢掉》的缘由,说是喜欢上了女同学林同端。
  许渊冲在1940年9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那天上午他在就读的西南联大开座谈会,讨论爱的真谛。
  他记得同学林同端在发言时说,“爱情包含占有欲,喜欢不一定要占有”。当天晚上开营火舞会,许渊冲还找林同端跳了方舞和圆舞。
  舞会后,月色很亮,林同端和几个女同学到湖滨去玩,许渊冲也跟着去了。许渊冲回忆,雨后小路很滑,他伸手去扶林同端,林同端把手给了他,他们就这样一步步走下山。许渊冲称,真希望这条路永远走不到头,真希望树枝缠住明月,真希望时间永远停在那里,因为这是他最难忘的一夜。
  后来,林同端嫁给了杰出的美籍华人科学家、著名流体力学专家李耀滋。在《朗读者》节目上,许渊冲乐呵呵地说,离别50年,他获奖的消息见诸报端后,被身在台湾的林同端看到了,给他回了信。许渊冲说,二人回忆往事,想起当年还是很美。中美建交后,林同端从美国回来,还给许渊冲送了一本她翻译的《周恩来诗选》。
  1948年6月8日,许渊冲登上了出国留学的邮轮,前往法国巴黎大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大量的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1950年回国后,许渊冲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1958年开始把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文、法文,他是有史以来将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1983年起,许渊冲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1991年退休,退休前出版中英法文著译20部,退休后又出版100多部。
  狂而不妄真性情被评翻译界国宝
  许渊冲年轻时因嗓门大被人称作“许大炮”。许渊冲的夫人照君评价说,“他不要权,一个非常直、非常质朴、非常真情的人……他往往有什么说什么,有时候情绪来了,说的比自己想的还要过分。”
  幸亏当时的领导认为他说的都是“学术问题”,没有给他戴顶“右派”帽子。但从那以后,许渊冲就再没摆脱过“狂妄自大”“学霸”诸如此类的评价。
  可许渊冲觉得自己狂而不妄。他引用孔子的话来解释,“狂者进取”。他觉得,“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自豪使人进步,自卑使人落后”是他的人生信条。这句话写在他书房的卧榻横幅上。
  爱吃汉堡和可乐10年前战胜癌症
  70岁从北大退休,他的译作从当时的20本,猛增到现在的150余本。这些各式各样的书,整齐地摆在他屋子里曾花15块钱买的旧书架上。
  在夫人照君看来,许渊冲这些年来一直过着西半球的生活。每天要在电脑前工作到深夜两三点。写累了,老爷子就靠在工作室的一条窄窄的长沙发上歇歇。
  “我有时候看他晚上睡得这么晚,会去看看他还有出气儿没有,是不是心脏停止跳动了?”照君对这种担心习以为常,“这么大年岁了,这么个工作量,你想想看。”
  “他爱吃个方便面!我说这东西不好,他就说‘我就要吃!’”照君模仿起许渊冲的口气道。除此之外,这个生于民国早年的老人,对汉堡包和可乐情有独钟。
  在北大畅春园几十平方米的家里,这对夫妻度过了30多个春秋。屋子里装修简单,略有些昏暗,窗台下的墙皮已经开始褪色剥落。两人的结婚照,放在相册首页,结婚照片上,许渊冲风华正茂,照君皓齿明眸。“许先生很爱美的,唯美主义,他的整个的文学,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美。”夫人照君平静地说,“我天生地喜欢美,天生地追求知识,不喜欢当官,所以找到我先生。”
  2007年,许渊冲做了癌症手术,肠子被切掉一部分,动完手术后,医生说他最多活7年,2014年“大限”之时,许渊冲只是笑笑,“我还想再活7年”。
  (源自《金陵晚报》)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1913年和1917年,李达怀抱实业救国理想,两次东渡日本学习理工科。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后,留日中国学生群情激愤,李达率留日学生救国团到北平请愿不遂。这次挫折让李达毅然放弃理工科学习,全力研读马克思主义。  1923年暑期,李达到上海与陈独秀商议国共合作问题。听到李达在国共合作方式上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陈独秀暴跳如雷。受到这样的刺激后,李达愤
期刊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活得最美的女人,冠军一定非苏小小莫属。比她长得美的、出身好的,有才华、有名气的女人多的是;可是,却没有人比她更自我、更潇洒。  余秋雨在写西湖时就说过:苏小小要比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潇洒浪漫得多,和她相比,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太窘迫了,或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活得太过沉重。而苏小小的洒脱超逸,使她成为1500多年来,“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
期刊
没有书籍的世界,不可想象。沏一壶老茶,品一卷好书,便是我最爱的美好时光。  我出生在鄂尔多斯,一个以“羊煤土气”(指养羊、煤炭、稀土、天然气)著称于世的地方,以前称作伊克昭盟,极度贫穷落后。  父亲在我七岁时罹患胃癌去世,家里因此欠债800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那时候根本没钱去买书,就连课本、作业本的钱,也是靠母亲卖鸡蛋一分分凑出来的。但我对书的热情,并未因贫穷减退。  上初中时,有次在
期刊
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有一篇流传了上千年的《破窑赋》。如今读来,琅琅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和云,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  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
期刊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来自热带海洋和极地大陆的气流在此交锋、融汇,使得武汉的植物中,既有四季苍翠的香樟、冬青,又有落叶的银杏、乌桕。郊野、公园,街头、巷尾,更是生长着黄荆、白檀、萝藦、苎麻、堇菜、菝葜、蓬蘽、山莓等丰富有趣的野生植物。  三十年前,我从古都西安来到江城武汉,众多的湖泊湿地,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近年来,我利用零散
期刊
1947年出生的吕敬人已经70有余,曾经在上海的里弄和兄弟几个一同打闹的孩子,如今是业内备受尊敬的书籍设计师。老了的他更像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谈到喜欢的书时眼里满是希望与人分享的欣喜。讲到书籍设计时,他总是适时地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将设计理念娓娓道来。曾在清华美院与之共事的画家冯远一写道,他是学生们的“笑脸”爷爷,有着“地中海发型”和“万有引力胡须”。  吕敬人,1978年开始从事书籍设计工作,曾赴
期刊
袁枚是清代的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歸。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留有《小仓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文学著作。袁枚在吃的方面极有研究,他“吃货”的名气,丝毫不亚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美食也有大辞典  辞官前
期刊
鲁迅在今天的时代有点不合时宜、灰头灰脸,《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名作相继从课本里面被删。武侠作家金庸的作品则开始登堂入室,《雪山飞狐》《天龙八部》等被选入课本。人们不禁有疑问,难道金庸能代替鲁迅?  金庸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武侠小说的奇迹,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保守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超过了3亿册,有关的电影电视超过100多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阅读神话。  对金庸的评价
期刊
“乏味的老书”真的已经过时了吗?这是维基百科的创立者之一拉里·桑格针对克莱·舍基的“老书过时论”提出的反驳。  舍基是一位研究互联网技术社会和经济影响的美国作家,他认为,人们忧虑互联网使人浅薄,“重点在于一种非常特殊的阅读:文学阅读”“文学变成了整个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但是,互联网正在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生活,使得那些以前被世人看重的“单一、陈旧和精英”的伟大著作失去了影响,因为对今天的读者来说,那
期刊
唐诗之路,纷至沓来  中国有丝绸之路,也有一条唐诗之路。  唐代诗人,无论是谁,他们或成名前,或成名后,差不多都要走一走这条诗路。  这条诗路不在西北,尽管唐朝的都城在西北的长安。当时,诗人们都想到长安走一遭,期望着求得人生仕途上升的可能,去长安的路是一条仕途之路,可能顺利,也可能充满艰辛苦涩。  唐朝的诗路在东南的吴越,这一条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诗情画意,据说,有四百多位诗人走过这条路。他们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