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伊春市中心城区的第二版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成果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从宏观控制、中观引导、微观设计三方面理解规划层次。以形象定位、景观风貌分区作为宏观控制内容,以城市开放空间、建筑色彩与风格、夜景观、交通等方面作为中观系统的控制,微观层面,则从地标和节点、广告设施和街道家具、城市住区模式、树种功能配置等提出设计要求。本次城市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Google Earth 平台实现了地形数据和三维模型的无缝融合,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科学进行伊春中心城区的开发强度控制,保证了本次总体城市设计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伊春市中心城;城市设计;编制思路
一、规划构思
《伊春市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秉承山水城市理念、精明增长理念、城市触媒理念,运用SWOTS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等,从宏观控制、中观引导、微观设计三方面对伊春市中心城城市形象塑造和空间环境质量提出要求,构建了从整体到局部较为全面的城市设计控制体系。
二、主要内容
(一)宏观把握
1、契合城市内涵的形象定位
基于城市优越的山水资源及其清新秀美的空间氛围,本次规划以“三山七水静秀城”作为城市的总体形象,并将顺应时代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蕴藏在其山水和社会人文形象定位中:“水泽林都·生态兴城” 描绘了中心城山水相抱、河泽丰沛、绿荫满城的城市形态;“情深邻里·契约自然” 则表达了居民和乐美好的生活情态与城市信念。
2、凝炼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异彩纷呈的景观风貌分区
在“一体两翼、主轴串联、多心辐射、水绿共生”的城市空间结构确立基础上划分了翠峦生态宜居风貌区;现代工业仓储风貌区;高铁枢纽功能互动风貌区;行政文娱中心风貌区;高教产研服务风貌区;水上公园风貌区;老城特质展示风貌区;友好田园小镇风貌区等八类风貌控制区。
(二)中观控制
在中观层面,对城市开放空间、建筑色彩与风格、夜景观、交通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
1、舒适宁静的城市开放空间
绿地系统:格局定为“三山七水、两圈七带、三片湿地、六条绿廊”。以规模大小将绿地斑块划分为邻里、社区、区域和都会四个等级,界定了相应的服务半径,填补了绿地系统网络分布的空白。
滨水系统:结合滨水区用地性质分析和空间特征感知,将滨水岸线划分为六大景观区(中央旅游服务区、滨水风情休闲区、现代创意区、漫步养生区、工业文化区、原生态区),塑造具有凝聚力、感染力的个性化滨水空间。
广场系统:设计对策上充分考虑伊春的季节特征,从实体构成要素、文化主题建设、运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要求,营造可体验、可感知的人性化广场空间。
街道空间:以更为灵活的路面分区形式来适应对步行环境和街道活跃度有更高要求的街道,增设交通稳静化设施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并賦予九条重要街道不同的个性特征来强化城市风貌轴线。
视觉廊域控制:最后,将开放空间中的点、线、面关系作综合分析,通过对街道视廊和广场/公共绿地视域的控制,达成 “视点”与“视景”间良好的景观互动,增进城市的认同感和可意向性。
2、地域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与色彩
设计中将五种建筑类型的风格、色彩分别定位,并从伊春地域环境中汲取养分,通过欧式建筑的援引、自然元素的应用以及民族文化的萃取等方式与传统定位“欧风林色”做创造性地结合。特色建筑保护上,提出依据建筑质量及周边环境评价分别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性、改造性及开发性利用的规划设想。
3、层次分明的夜景观系统
为塑造层次丰富,结构清晰的夜景照明体系,利用片、线、点(重点照明片区、重点照明道路、重点照明节堤岸及重点照明建筑)多层级叠加的方式打造张弛有度的夜景效果。
4、低碳导向下的绿色交通系统
为维护中心城良好的生态本底、延续市民惯常的慢交通生活节奏,本次规划重点构建慢行与公共交通共同构成的绿色交通系统。慢行系统布局规划为“一环、三带、四区”,并结合旅游资源设置了公交旅游路线。
(三)微观引导
在微观层面,对地标和节点(城市门户、桥空间、标志性建筑)广告设施和街道家具、城市住区模式、树种功能配置等提出设计要求,以此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提升生活软环境。
此外,本规划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几大问题(整体风貌、夜景照明、开发强度控制、城际铁路建设)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
三、创新与特色
本规划将建筑高度、天际线特征、视觉廊域、开发强度四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通过Google Earth 平台,发布Sketch Up建立的城市景观模型,实现地形数据和三维模型的无缝融合,直观地形成建筑与山体背景的真实高度关系,以此更科学地推敲不同眺望视点下的天际线构成形态;在开发强度控制中,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将交通便捷度、城市公共设施、生态环境、自身潜质等主要影响因子细化为十三种因素做权重分析,并落实已建、已批待建项目的开发容量分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开发强度控制模型。
以上研究方法推动本规划从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保证了伊春市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四、实施情况
伊春市政府根据本规划成果,指导完成了《新兴大街沿街建筑改造和风格研究》、《繁荣步行街改造规划策划》、《伊春河滨水区景观概念设计》、《回龙湾大街彩虹桥至回龙湾大桥滨水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具体项目建设,城市景观风貌的提升初见成效。此外,健身广场、红松广场、火车站的修缮和环境整治项目也得以顺利实施。本次总体城市设计,既能精细控制近期城市建设,又能弹性引导远期城市发展,使伊春在未来动态变化的城市竞争之中展现更为浓郁独特的自然及人文魅力。
作者简介:
张璐(1984 -),女,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伊春市中心城;城市设计;编制思路
一、规划构思
《伊春市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秉承山水城市理念、精明增长理念、城市触媒理念,运用SWOTS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等,从宏观控制、中观引导、微观设计三方面对伊春市中心城城市形象塑造和空间环境质量提出要求,构建了从整体到局部较为全面的城市设计控制体系。
二、主要内容
(一)宏观把握
1、契合城市内涵的形象定位
基于城市优越的山水资源及其清新秀美的空间氛围,本次规划以“三山七水静秀城”作为城市的总体形象,并将顺应时代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蕴藏在其山水和社会人文形象定位中:“水泽林都·生态兴城” 描绘了中心城山水相抱、河泽丰沛、绿荫满城的城市形态;“情深邻里·契约自然” 则表达了居民和乐美好的生活情态与城市信念。
2、凝炼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异彩纷呈的景观风貌分区
在“一体两翼、主轴串联、多心辐射、水绿共生”的城市空间结构确立基础上划分了翠峦生态宜居风貌区;现代工业仓储风貌区;高铁枢纽功能互动风貌区;行政文娱中心风貌区;高教产研服务风貌区;水上公园风貌区;老城特质展示风貌区;友好田园小镇风貌区等八类风貌控制区。
(二)中观控制
在中观层面,对城市开放空间、建筑色彩与风格、夜景观、交通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
1、舒适宁静的城市开放空间
绿地系统:格局定为“三山七水、两圈七带、三片湿地、六条绿廊”。以规模大小将绿地斑块划分为邻里、社区、区域和都会四个等级,界定了相应的服务半径,填补了绿地系统网络分布的空白。
滨水系统:结合滨水区用地性质分析和空间特征感知,将滨水岸线划分为六大景观区(中央旅游服务区、滨水风情休闲区、现代创意区、漫步养生区、工业文化区、原生态区),塑造具有凝聚力、感染力的个性化滨水空间。
广场系统:设计对策上充分考虑伊春的季节特征,从实体构成要素、文化主题建设、运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要求,营造可体验、可感知的人性化广场空间。
街道空间:以更为灵活的路面分区形式来适应对步行环境和街道活跃度有更高要求的街道,增设交通稳静化设施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并賦予九条重要街道不同的个性特征来强化城市风貌轴线。
视觉廊域控制:最后,将开放空间中的点、线、面关系作综合分析,通过对街道视廊和广场/公共绿地视域的控制,达成 “视点”与“视景”间良好的景观互动,增进城市的认同感和可意向性。
2、地域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与色彩
设计中将五种建筑类型的风格、色彩分别定位,并从伊春地域环境中汲取养分,通过欧式建筑的援引、自然元素的应用以及民族文化的萃取等方式与传统定位“欧风林色”做创造性地结合。特色建筑保护上,提出依据建筑质量及周边环境评价分别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性、改造性及开发性利用的规划设想。
3、层次分明的夜景观系统
为塑造层次丰富,结构清晰的夜景照明体系,利用片、线、点(重点照明片区、重点照明道路、重点照明节堤岸及重点照明建筑)多层级叠加的方式打造张弛有度的夜景效果。
4、低碳导向下的绿色交通系统
为维护中心城良好的生态本底、延续市民惯常的慢交通生活节奏,本次规划重点构建慢行与公共交通共同构成的绿色交通系统。慢行系统布局规划为“一环、三带、四区”,并结合旅游资源设置了公交旅游路线。
(三)微观引导
在微观层面,对地标和节点(城市门户、桥空间、标志性建筑)广告设施和街道家具、城市住区模式、树种功能配置等提出设计要求,以此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提升生活软环境。
此外,本规划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几大问题(整体风貌、夜景照明、开发强度控制、城际铁路建设)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
三、创新与特色
本规划将建筑高度、天际线特征、视觉廊域、开发强度四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通过Google Earth 平台,发布Sketch Up建立的城市景观模型,实现地形数据和三维模型的无缝融合,直观地形成建筑与山体背景的真实高度关系,以此更科学地推敲不同眺望视点下的天际线构成形态;在开发强度控制中,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将交通便捷度、城市公共设施、生态环境、自身潜质等主要影响因子细化为十三种因素做权重分析,并落实已建、已批待建项目的开发容量分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开发强度控制模型。
以上研究方法推动本规划从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保证了伊春市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四、实施情况
伊春市政府根据本规划成果,指导完成了《新兴大街沿街建筑改造和风格研究》、《繁荣步行街改造规划策划》、《伊春河滨水区景观概念设计》、《回龙湾大街彩虹桥至回龙湾大桥滨水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具体项目建设,城市景观风貌的提升初见成效。此外,健身广场、红松广场、火车站的修缮和环境整治项目也得以顺利实施。本次总体城市设计,既能精细控制近期城市建设,又能弹性引导远期城市发展,使伊春在未来动态变化的城市竞争之中展现更为浓郁独特的自然及人文魅力。
作者简介:
张璐(1984 -),女,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