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防城港京族音乐文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试图厘清学界对中越边境防城港京族音乐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以京族音乐为主要切入点,研究京族音乐文化对当地旅游产业开发的影响。
关键词:防城港;京族音乐;旅游开发
项目来源: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2018年学科团队建设科研项目“中越边境线上的京色音声——防城港京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研究”(FCGXK2018YB003)研究成果。
一、音乐旅游开发研究的基础
(一)选题背景
第一,文化产业的研究趋势。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游客知识层面得到拓展,欣赏视野日益开阔,文化产业融合趋势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现代旅游业发展与壮大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国民精神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第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结合时事热点,立足地方区情。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市長班忠柏在《中国旅游报》中写到以边境旅游试验区批复为契机,打造全国边境旅游“试验田”,形成旅游开放新格局。
第四,边境地区京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是其空白领域。国外对音乐旅游的研究大多是侧重于传统音乐在旅游中的运用和对当地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而国内对京族音乐的研究主要从音乐审美、音乐要素进行分析,较少从音乐旅游角度,借助某种音乐手段促进发展经济。
(二)针对京族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1.国外对音乐旅游的研究动态
在国外一般都将旅游与音乐以及社会文化相互融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Kaley Mason(2001)通过自己作为交换学生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市生活的文化际遇,探索了爱尔兰标志性音乐在旅游业中培育、诠释、消费和转化的过程及方式。
Chris Gibson与John Connell俩人一直致力于旅游研究,他们合作的《音乐与旅游:再次上路》即为音乐和旅游的全面论述,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音乐旅游的相关模式,在音乐旅游开发过程中音乐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到国外对音乐旅游的研究大都为实证性研究,侧重点在于社会文化的影响,音乐对社区、居民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居民们对旅游者的态度。
2.国内对京族音乐旅游的研究动态
研究现状方面:当前国内关于音乐民族及其音乐文化研究的基本现状有:一是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视角上去洞察民族问题,较少涉及音乐文化领域;二是民族音乐研究领域较少,从人类学或者历史学角度去关注音乐旅游文化更是少;三是大多为音乐文化在旅游中的运用与传承、音乐文化与旅游的互动、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以及音乐文化在旅游中运用的策略研究等方面。
研究内容方面:京族音乐的研究从内容上大多是表现京族生产环境的特点,曲调风格上大多与情感、大海有其密切联系,地域文化特点表现突出,例如“摇船过海摇绳断;还有几摇到岸边;板短搭桥难;望妹伸手过来牵”的情感内容表现细腻。
研究方向方面:通过知网对“京族音乐文化”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共有105条记录,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第一,针对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例如叶峰的《对京族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设想》、《新时期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张灿、张倩芸《跨界京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变迁初探》,基于对全球化的反思以及对文化多样化的理解,针对京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问题,从音乐本体、音乐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京族音乐文化进行分析,例如贾恒存《中、越京族跨境音乐传播的特征与模式》、《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之路探析——以京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为例》,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角度对相关模式进行探析。还有许多对京族音乐的社会化功能的研究,对京族音乐的民风民俗,对信仰乐舞、娱乐等京族文化表征,以及对广西民族民间乐器的音乐文献研究。
第三,从京族音乐文化的阐释进行研究。俄罗斯音乐学家鲍列夫认为审美功能是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特征:一是形成审美趣味,帮助人们从审美趣味上去更好地理解世界;二是人为的创造因素和精神创造,例如在歌曲创作上首先满足人的感官审美体验,之后延伸出审美价值的传播效应的规律。根据此审美价值规律,将京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与审美效应较好耦合。
第四,针对景观与音乐的有效联系设想进行研究。景观是造型性的空间,是一种视觉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操作性,而音乐是通过节奏、力度和速度等要素表现抒情性,以使达到审美体验,音乐的律动会不时与景观产生空间实体共鸣,促使音乐达成较好的审美效应。例如音乐与诗词、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旅游景观使之成为人们能接受的综合性视听觉艺术。例如李雁《论客家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邹力宏《论民族音乐与旅游景观耦合的审美效应》、张燕燕《海南黎族音乐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褚晓冬《基于文化创意视角下传统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刘祎晨《传统音乐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和创新研究》,这些文章从音乐文化的角度与旅游产业进行有效联系,充分挖掘旅游产业的同时利用音乐媒介,将其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研究基础方面:音乐旅游从需求的角度上来讲是指旅游者在以热爱音乐、欣赏音乐、参与音乐及与音乐的相关事物为基础,完全放松地融入音乐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从供给侧角度上来讲,音乐旅游是旅游相关企业部门所提供的一种以音乐为媒介,以音乐文化为助力来开展相关的旅游产业的活动形式,是通过宣传、策划活动推向销售市场已达到消费需求和盈利需要的旅游活动。
京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传承方式:从诸多的研究文献来看,其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大多为静态的文本珍藏或博物馆收藏,另外还有教育传唱和传承人的口语相传、节假期的文化展演动态传播、民间京族艺术团的传承与传唱等几种方式。 二、防城港京族音乐旅游开发的思考
(一)防城港京族音乐的共性与个性
京族音乐的文化特点在于京族生活于中越两国边界地带,在音乐文化上兼有两国的特征,一方面具有中国的五声调式的传统音乐感,另一方面又出现与汉族不一样的乐器形式,最为显著的是独弦琴的演奏,因为其发音和调式与民歌相似,所以将其独弦琴和其他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合奏,能达到浑然天成的感染力,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据日本服部正等著 《环境音乐美学》一书介绍,国外对非特殊投射的系统中心(NPS)所作的实验证明:听觉中枢收到的一部分音响信号通过以大脑的非特殊投射系统作媒介,可以提高视觉的灵敏度。在旅游景观中播放环境音樂,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增强视觉感知的灵敏度,扩大游客观赏景观的视野,使其在有限的观赏时间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
(二)京族音乐旅游开发的思考方向
京族音乐旅游开发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音乐旅游资源可以从以音乐为主题、以人为主体、以物为主体、以事为主题四个方面进行开发,基于防城港京族音乐现有条件思考如何选择最优化的主题或主体方向;二是开发的条件基于开发模式的思考,主要是以产品类型的开发模式和以基于消费类型的开发模式,要思考防城港现有的条件下哪种开发模式更为适合,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文化功能价值上看,大多都看到了音乐的文化功能,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音乐可被运用到各方面的领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能较好地促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音乐旅游的实践,但是关于音乐旅游的理论研究还仅仅在起步阶段。学界对于音乐旅游没有统一的认识与归属,对于音乐旅游的意义、价值尚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学术影响力,理论基础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音乐旅游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国内虽对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开发结合有一定的研究,但数量不多,京族音乐文化旅游是课题研究空白领域。研究方向主要有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京族音乐文化的要素进行分析、从审美角度分析京族音乐文化阐释研究、自然景观与音乐文化的有效联系几大类别。现阶段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第一,众多研究中缺乏对边境地区京族音乐文化的全面观照,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文化多样性需要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第二,边境地区音乐文化的收录、创新需要的协助因素较多,需要形成较好的研究体系;第三,挖掘防城港市旅游资源产业与京族音乐文化,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平台,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有意识地去保护与开发京族音乐文化;第四,京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对于防城港市旅游业的冲击与刺激的弹性、深度需要考虑。
参考文献:
[1]褚晓冬.传统音乐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5(22):215.
[2]张灿,张倩芸.中越边境线上的京色音声——广西京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中文文献综述[J].北方音乐,2016(15):21-24.
[3]王璐.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舟山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2):62-63.
[4]叶峰.新时期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时空,2015(14):28-29.
[5]刘晗,曹诗图.试论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3):91-95.
[6]张燕燕.海南黎族音乐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8):103-104.
[7]唐嫚丽.音乐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8]邹力宏.论民族音乐与旅游景观耦合的审美效应[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5):58-60.
作者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
关键词:防城港;京族音乐;旅游开发
项目来源: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2018年学科团队建设科研项目“中越边境线上的京色音声——防城港京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研究”(FCGXK2018YB003)研究成果。
一、音乐旅游开发研究的基础
(一)选题背景
第一,文化产业的研究趋势。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游客知识层面得到拓展,欣赏视野日益开阔,文化产业融合趋势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现代旅游业发展与壮大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国民精神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第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结合时事热点,立足地方区情。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市長班忠柏在《中国旅游报》中写到以边境旅游试验区批复为契机,打造全国边境旅游“试验田”,形成旅游开放新格局。
第四,边境地区京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是其空白领域。国外对音乐旅游的研究大多是侧重于传统音乐在旅游中的运用和对当地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而国内对京族音乐的研究主要从音乐审美、音乐要素进行分析,较少从音乐旅游角度,借助某种音乐手段促进发展经济。
(二)针对京族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1.国外对音乐旅游的研究动态
在国外一般都将旅游与音乐以及社会文化相互融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Kaley Mason(2001)通过自己作为交换学生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市生活的文化际遇,探索了爱尔兰标志性音乐在旅游业中培育、诠释、消费和转化的过程及方式。
Chris Gibson与John Connell俩人一直致力于旅游研究,他们合作的《音乐与旅游:再次上路》即为音乐和旅游的全面论述,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音乐旅游的相关模式,在音乐旅游开发过程中音乐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到国外对音乐旅游的研究大都为实证性研究,侧重点在于社会文化的影响,音乐对社区、居民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居民们对旅游者的态度。
2.国内对京族音乐旅游的研究动态
研究现状方面:当前国内关于音乐民族及其音乐文化研究的基本现状有:一是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视角上去洞察民族问题,较少涉及音乐文化领域;二是民族音乐研究领域较少,从人类学或者历史学角度去关注音乐旅游文化更是少;三是大多为音乐文化在旅游中的运用与传承、音乐文化与旅游的互动、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以及音乐文化在旅游中运用的策略研究等方面。
研究内容方面:京族音乐的研究从内容上大多是表现京族生产环境的特点,曲调风格上大多与情感、大海有其密切联系,地域文化特点表现突出,例如“摇船过海摇绳断;还有几摇到岸边;板短搭桥难;望妹伸手过来牵”的情感内容表现细腻。
研究方向方面:通过知网对“京族音乐文化”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共有105条记录,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第一,针对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例如叶峰的《对京族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设想》、《新时期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张灿、张倩芸《跨界京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变迁初探》,基于对全球化的反思以及对文化多样化的理解,针对京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问题,从音乐本体、音乐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京族音乐文化进行分析,例如贾恒存《中、越京族跨境音乐传播的特征与模式》、《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之路探析——以京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为例》,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角度对相关模式进行探析。还有许多对京族音乐的社会化功能的研究,对京族音乐的民风民俗,对信仰乐舞、娱乐等京族文化表征,以及对广西民族民间乐器的音乐文献研究。
第三,从京族音乐文化的阐释进行研究。俄罗斯音乐学家鲍列夫认为审美功能是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特征:一是形成审美趣味,帮助人们从审美趣味上去更好地理解世界;二是人为的创造因素和精神创造,例如在歌曲创作上首先满足人的感官审美体验,之后延伸出审美价值的传播效应的规律。根据此审美价值规律,将京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与审美效应较好耦合。
第四,针对景观与音乐的有效联系设想进行研究。景观是造型性的空间,是一种视觉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操作性,而音乐是通过节奏、力度和速度等要素表现抒情性,以使达到审美体验,音乐的律动会不时与景观产生空间实体共鸣,促使音乐达成较好的审美效应。例如音乐与诗词、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旅游景观使之成为人们能接受的综合性视听觉艺术。例如李雁《论客家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邹力宏《论民族音乐与旅游景观耦合的审美效应》、张燕燕《海南黎族音乐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褚晓冬《基于文化创意视角下传统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刘祎晨《传统音乐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和创新研究》,这些文章从音乐文化的角度与旅游产业进行有效联系,充分挖掘旅游产业的同时利用音乐媒介,将其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研究基础方面:音乐旅游从需求的角度上来讲是指旅游者在以热爱音乐、欣赏音乐、参与音乐及与音乐的相关事物为基础,完全放松地融入音乐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从供给侧角度上来讲,音乐旅游是旅游相关企业部门所提供的一种以音乐为媒介,以音乐文化为助力来开展相关的旅游产业的活动形式,是通过宣传、策划活动推向销售市场已达到消费需求和盈利需要的旅游活动。
京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传承方式:从诸多的研究文献来看,其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大多为静态的文本珍藏或博物馆收藏,另外还有教育传唱和传承人的口语相传、节假期的文化展演动态传播、民间京族艺术团的传承与传唱等几种方式。 二、防城港京族音乐旅游开发的思考
(一)防城港京族音乐的共性与个性
京族音乐的文化特点在于京族生活于中越两国边界地带,在音乐文化上兼有两国的特征,一方面具有中国的五声调式的传统音乐感,另一方面又出现与汉族不一样的乐器形式,最为显著的是独弦琴的演奏,因为其发音和调式与民歌相似,所以将其独弦琴和其他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合奏,能达到浑然天成的感染力,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据日本服部正等著 《环境音乐美学》一书介绍,国外对非特殊投射的系统中心(NPS)所作的实验证明:听觉中枢收到的一部分音响信号通过以大脑的非特殊投射系统作媒介,可以提高视觉的灵敏度。在旅游景观中播放环境音樂,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增强视觉感知的灵敏度,扩大游客观赏景观的视野,使其在有限的观赏时间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
(二)京族音乐旅游开发的思考方向
京族音乐旅游开发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音乐旅游资源可以从以音乐为主题、以人为主体、以物为主体、以事为主题四个方面进行开发,基于防城港京族音乐现有条件思考如何选择最优化的主题或主体方向;二是开发的条件基于开发模式的思考,主要是以产品类型的开发模式和以基于消费类型的开发模式,要思考防城港现有的条件下哪种开发模式更为适合,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文化功能价值上看,大多都看到了音乐的文化功能,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音乐可被运用到各方面的领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能较好地促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音乐旅游的实践,但是关于音乐旅游的理论研究还仅仅在起步阶段。学界对于音乐旅游没有统一的认识与归属,对于音乐旅游的意义、价值尚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学术影响力,理论基础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音乐旅游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国内虽对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开发结合有一定的研究,但数量不多,京族音乐文化旅游是课题研究空白领域。研究方向主要有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京族音乐文化的要素进行分析、从审美角度分析京族音乐文化阐释研究、自然景观与音乐文化的有效联系几大类别。现阶段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第一,众多研究中缺乏对边境地区京族音乐文化的全面观照,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文化多样性需要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第二,边境地区音乐文化的收录、创新需要的协助因素较多,需要形成较好的研究体系;第三,挖掘防城港市旅游资源产业与京族音乐文化,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平台,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有意识地去保护与开发京族音乐文化;第四,京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对于防城港市旅游业的冲击与刺激的弹性、深度需要考虑。
参考文献:
[1]褚晓冬.传统音乐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5(22):215.
[2]张灿,张倩芸.中越边境线上的京色音声——广西京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中文文献综述[J].北方音乐,2016(15):21-24.
[3]王璐.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舟山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2):62-63.
[4]叶峰.新时期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时空,2015(14):28-29.
[5]刘晗,曹诗图.试论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3):91-95.
[6]张燕燕.海南黎族音乐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8):103-104.
[7]唐嫚丽.音乐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8]邹力宏.论民族音乐与旅游景观耦合的审美效应[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5):58-60.
作者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