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其施工活动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基础地形也越来越复杂,使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运用规模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公路工程的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展开探究。
关键词: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0 引言
高填方路基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目,也是公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施工质量对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稳定性、通车的安全性等方面兼有较大影响。如果不能按照施工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必然会影响整个公路工程的使用性能,缩短施工寿命。基于此,开展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分析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1 高填方路基常见病害及成因
高填方路基由于填土高度高、宽度大、重量重等特点,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开裂、整体沉降、路基失稳等病害。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与常规路基相比,高填方路基多处于低洼河谷,易积水,水位较高,高填方路基施工中采取排水措施,排水措施不足导致排水不畅,路基填料含水量高,路基强度低,沉降不均匀。路基面清理处理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基层存在软弱层。施工方案编制针对性差、分层填筑厚度过厚、碾压方法选择不当或碾压遍数不足,导致路基压实与设计要求不符。盲目加快工期,故意缩短路基沉降固结期,导致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高填方路基开裂失稳。
2 软基处理技术流程
软土地基处理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步是清除土壤表面。推土机、挖掘机协助人工清理施工范围内的表土、草皮、树木、树根、建筑垃圾等物料,为后续施工扫清障碍。第二步是在低洼积水处清淤。针对常年地表水和池塘断面,需进行清淤处理,可分为块体清淤、挖填同时进行。第三步是抛石施工。如果软土层平整,可从路堤中心以等腰三角形向前抛掷,然后向两侧对称抛掷,将淤泥或软土挤向两侧;抛掷的毛石直径至少在30 cm以上,抛掷出软土表面后,即可进行填筑和压实用小石头整平,然后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和填充。第四步是铺设土工布材料。首先将底层地基土层的顶面平整,并采用搭接法铺设。注意连接强度主要受力方向大于材料抗拉强度。第五步是压实。路基压实是保证路基质量的重要环节。软基处理完成后,需要快速回填。填筑软弱地基时,可以分层连接,形成错层的平台形状。压实时应合理控制材料含水量,采用从路基两侧向中心碾压的方案,尽量采用全幅碾压,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纵向裂缝。
3 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施工技术要点
3.1 测量放样
中线连接好后,在填方边线桩上做标记,并用石灰将路基边线撒出。清表预压完成后,及时恢复路基中桩,放出填方边线,再用石灰撒出线路中心线、填方边线,并标出高度,以达到填方厚度的控制要求。
3.2 强化处理
在实际的路基加固施工中,有必要充分考虑灌注桩和振动沉管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全面调查软基区段的厚度。软基路段陡坡时,应设置错开的平台形状。由于设计因素会影响软土地基上高填方路基的加固处理效果,在实际施工中应综合考虑复合地基的实际变化,以保证复合地基能满足工程承载力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土壤和土层的含水量会随着施工进度而变化。在检测桩基质量的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贯入深度和施工时间,以保证水压、冲刷量等参数在合理范围内。分析了碎石用量与流量之间的变化特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动态管理,以提高桩基础的质量,保证碎石桩的承载力和压实度,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3 填料质量控制
路基填筑是公路软基高填方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在高填方路基工程中,基坑施工位置比较特殊,因此有必要对高速公路软基路段填石路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综合分析路基的形式;根据软基区段的实际填筑厚度选择合理的填料粒径,必要时采用爆破技术;为了保证路基填料的粒径符合要求,破碎机也可用于破碎填料。结合路基的施工形式、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设计了合理的路基填料压实度。施工结束后,准确判断路基的自然固结形式和压实度,避免因固结沉降引起路基的异常沉降。
3.4 填筑压实
公路高填方路基工程量大,为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常采用分层填筑的施工方法,但分段填筑的施工形式应尽量一致。如合理控制填筑高度,科学设计填筑施工预留长度,避免垂直填筑。对于有边坡的路段,应合理设置倾斜台阶,分析不同水平的动态变化;对于有岩层的路段,可采用爆破技术辅助开挖。
3.5 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是衡量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本工程碾压结束之后,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压实度进行全面检测,发现质量不达标的路段及时返修处理,保证每层路基施工质量都达到施工要求。除压实度之外,还要对含水量进行检测,因为,含水量和路基强度密切相关,保证含水量在允许范围内。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压实度标准如下:上路床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在0 m~3 m之间时,压实度不应小于96%,填料最大粒径为10 mm;下路床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在30 m~80 m之间时,压实度不小于96%,填料最大粒径为10 mm;上路堤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在80 m~150 m时,压实度不小于94%,回填料最大粒径为15 mm;下路堤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在150 m以下时,压实度不低于93%,填料最大粒径为15 mm;挖方路基回填时,压实度不应低于96%,填料最大粒径不能超过10 mm。
3.6 沉降稳定观测
沉降稳定观测也是公路軟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的主要工序这一,是检验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主要方法。本工程在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沉降稳定检测中,先在沉降区域之外的稳定地段选择观测点,观测点数量不少于3个,分别布置在路基脚、坡脚、坡脚外的区域。为更好地保证路基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每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200 m左右,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联合观测,及时记录观测数据,作为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沉降稳定评价的数据。
4 施工注意事项
为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的质量稳定,必须对一系列关键的注意事项提起重视。主要采取了以下控制举措:(1)对填料进行准备、进场、施工等多个阶段的质量检测,以确保填料的水稳性、承载力等性能稳定,防止填料在运输、存放等过程中发生弱化问题;(2)在填料时,严格保证路基填层中各层次结构的材料一致,并将透水性较差、结构强度较低的填料置于下层,以保障路基的长寿性与稳定性;(3)在路基施工的同时,酌情布设临时性或永久性的道路排水系统,从而降低地下水、自然雨水对路基主体及边坡的侵袭影响,进一步强化路基的建设与投用质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基施工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产品投用后沉降、塌陷、开裂等病害的发生几率。因此,相关人员在高填方路基施工的技术应用中,必须严格做到按图施工、因地施工,并做好填料类型、碾压方式、检测方法等方面的选用与控制,以保证路基的完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海明.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居舍,
2020(5):34.
[2]杨俊.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43(2):54+56.
[3]冯向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与质量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20(1):233.
[4]周立会.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3):276-277.
[5]王文超.公路高填方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15-16.
关键词: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0 引言
高填方路基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目,也是公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施工质量对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稳定性、通车的安全性等方面兼有较大影响。如果不能按照施工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必然会影响整个公路工程的使用性能,缩短施工寿命。基于此,开展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分析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1 高填方路基常见病害及成因
高填方路基由于填土高度高、宽度大、重量重等特点,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开裂、整体沉降、路基失稳等病害。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与常规路基相比,高填方路基多处于低洼河谷,易积水,水位较高,高填方路基施工中采取排水措施,排水措施不足导致排水不畅,路基填料含水量高,路基强度低,沉降不均匀。路基面清理处理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基层存在软弱层。施工方案编制针对性差、分层填筑厚度过厚、碾压方法选择不当或碾压遍数不足,导致路基压实与设计要求不符。盲目加快工期,故意缩短路基沉降固结期,导致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高填方路基开裂失稳。
2 软基处理技术流程
软土地基处理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步是清除土壤表面。推土机、挖掘机协助人工清理施工范围内的表土、草皮、树木、树根、建筑垃圾等物料,为后续施工扫清障碍。第二步是在低洼积水处清淤。针对常年地表水和池塘断面,需进行清淤处理,可分为块体清淤、挖填同时进行。第三步是抛石施工。如果软土层平整,可从路堤中心以等腰三角形向前抛掷,然后向两侧对称抛掷,将淤泥或软土挤向两侧;抛掷的毛石直径至少在30 cm以上,抛掷出软土表面后,即可进行填筑和压实用小石头整平,然后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和填充。第四步是铺设土工布材料。首先将底层地基土层的顶面平整,并采用搭接法铺设。注意连接强度主要受力方向大于材料抗拉强度。第五步是压实。路基压实是保证路基质量的重要环节。软基处理完成后,需要快速回填。填筑软弱地基时,可以分层连接,形成错层的平台形状。压实时应合理控制材料含水量,采用从路基两侧向中心碾压的方案,尽量采用全幅碾压,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纵向裂缝。
3 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施工技术要点
3.1 测量放样
中线连接好后,在填方边线桩上做标记,并用石灰将路基边线撒出。清表预压完成后,及时恢复路基中桩,放出填方边线,再用石灰撒出线路中心线、填方边线,并标出高度,以达到填方厚度的控制要求。
3.2 强化处理
在实际的路基加固施工中,有必要充分考虑灌注桩和振动沉管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全面调查软基区段的厚度。软基路段陡坡时,应设置错开的平台形状。由于设计因素会影响软土地基上高填方路基的加固处理效果,在实际施工中应综合考虑复合地基的实际变化,以保证复合地基能满足工程承载力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土壤和土层的含水量会随着施工进度而变化。在检测桩基质量的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贯入深度和施工时间,以保证水压、冲刷量等参数在合理范围内。分析了碎石用量与流量之间的变化特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动态管理,以提高桩基础的质量,保证碎石桩的承载力和压实度,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3 填料质量控制
路基填筑是公路软基高填方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在高填方路基工程中,基坑施工位置比较特殊,因此有必要对高速公路软基路段填石路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综合分析路基的形式;根据软基区段的实际填筑厚度选择合理的填料粒径,必要时采用爆破技术;为了保证路基填料的粒径符合要求,破碎机也可用于破碎填料。结合路基的施工形式、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设计了合理的路基填料压实度。施工结束后,准确判断路基的自然固结形式和压实度,避免因固结沉降引起路基的异常沉降。
3.4 填筑压实
公路高填方路基工程量大,为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常采用分层填筑的施工方法,但分段填筑的施工形式应尽量一致。如合理控制填筑高度,科学设计填筑施工预留长度,避免垂直填筑。对于有边坡的路段,应合理设置倾斜台阶,分析不同水平的动态变化;对于有岩层的路段,可采用爆破技术辅助开挖。
3.5 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是衡量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本工程碾压结束之后,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压实度进行全面检测,发现质量不达标的路段及时返修处理,保证每层路基施工质量都达到施工要求。除压实度之外,还要对含水量进行检测,因为,含水量和路基强度密切相关,保证含水量在允许范围内。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压实度标准如下:上路床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在0 m~3 m之间时,压实度不应小于96%,填料最大粒径为10 mm;下路床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在30 m~80 m之间时,压实度不小于96%,填料最大粒径为10 mm;上路堤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在80 m~150 m时,压实度不小于94%,回填料最大粒径为15 mm;下路堤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在150 m以下时,压实度不低于93%,填料最大粒径为15 mm;挖方路基回填时,压实度不应低于96%,填料最大粒径不能超过10 mm。
3.6 沉降稳定观测
沉降稳定观测也是公路軟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的主要工序这一,是检验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主要方法。本工程在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沉降稳定检测中,先在沉降区域之外的稳定地段选择观测点,观测点数量不少于3个,分别布置在路基脚、坡脚、坡脚外的区域。为更好地保证路基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每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200 m左右,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联合观测,及时记录观测数据,作为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沉降稳定评价的数据。
4 施工注意事项
为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的质量稳定,必须对一系列关键的注意事项提起重视。主要采取了以下控制举措:(1)对填料进行准备、进场、施工等多个阶段的质量检测,以确保填料的水稳性、承载力等性能稳定,防止填料在运输、存放等过程中发生弱化问题;(2)在填料时,严格保证路基填层中各层次结构的材料一致,并将透水性较差、结构强度较低的填料置于下层,以保障路基的长寿性与稳定性;(3)在路基施工的同时,酌情布设临时性或永久性的道路排水系统,从而降低地下水、自然雨水对路基主体及边坡的侵袭影响,进一步强化路基的建设与投用质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基施工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产品投用后沉降、塌陷、开裂等病害的发生几率。因此,相关人员在高填方路基施工的技术应用中,必须严格做到按图施工、因地施工,并做好填料类型、碾压方式、检测方法等方面的选用与控制,以保证路基的完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海明.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居舍,
2020(5):34.
[2]杨俊.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43(2):54+56.
[3]冯向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与质量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20(1):233.
[4]周立会.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3):276-277.
[5]王文超.公路高填方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