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心是指对自己的能力与力量所持的一种肯定性态度,是对待自我态度方面的一种性格特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随着生理、心理的成长逐渐成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所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在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中,我们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学习自信心是指学生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反应倾向。学习自信心是以自身的学习能力为认识评价的对象,本质上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具有能力的一种正确估计与高度自我接纳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也就是说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其实小学生正是接受新鲜事物和良好教育的启蒙与关键时期,自信心对其性格的形成、成绩的优劣、事业的成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证实:人的自信心只有很少一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而环境和教育对个体自信心的形成与增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充分说明,自信心的培养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因此充满自信的人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
当然我们也清楚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及危害。一般来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尚不成熟,加之教育不科学,心理上就会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再加小学生表现为性格内向、脆弱,遇挫折时耐受力差,也容易缺乏自信,成为以后成长进步的绊脚石。科学实践证明,很多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的小学生,都缺乏对自我正确认识与评价,而且很少看自己的优点,总感觉别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不平衡,自卑心理增强,表现为胆小怕事,不敢面对挑战,遇到有困难就会一蹶不振,丧失信心和勇气,制约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积极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有些孩子的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家庭环境的和谐等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父母关系紧张、纠纷多、不稳定的家庭,对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这些学生常常表现为自卑、不合群等。在学习和生活中,还有些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对学生缺乏了解,错误地进行批评教育,使小学生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同学之间,交流中无意的伤害,也给部分小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要多为小学生创设显示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自信源于对自我能力的确定,所以,提高能力是增强自信的必要条件。可是,目前许多家长在孩子能力培养中存在一定偏差。其一,家长在能力内容选择上有所失衡。许多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知识技能、艺术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生活处理能力的培养,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面对困难环境缺乏自信。其二,家长包办代替。因为怕孩子受到伤害或把事情办糟,孩子一有困难,家长便采取保护措施,使孩子丧失了经常磨炼的机会。殊不知越包办,越俎代庖,越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压抑自己的行动欲望,能力也就无从培养。因此,要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敢于放手,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好的事,就要相信他,放手让他去做,使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他才会产生信心。当然,孩子独立办事,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把事情办糟,甚至惹来麻烦。这时,我们一定应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懂得“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的道理,让他们在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不断积累经验,勇于拼搏,敢于挑战。
现在望子成龙的家长往往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子女若未能达到他们的要求,家长的愤怒、失望、冷漠或冷嘲热讽,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压抑,导致自信心缺乏。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要求。为可望且可及的目标而努力,有利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很多家长缺乏和孩子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平时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很多,却忽略了精神上的关怀,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负担是否沉重。所以在开家长会时,要提醒家长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应理解孩子的苦衷,及时帮他们排忧解难,解除负担,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人贵有自知之明,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长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由于判断失误,没有认清自己的有利条件,甚至以为自己太差而自气自馁,于是意志不强缺乏上进心。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恢复信心,坚定信念,让孩子们在做事时不要说“我不行”,而要说“我试试”。尤其要对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促使他们克服自卑感和胆怯心理,增强自尊和自信心。(作者单位陕西省府谷县府谷镇第一学区)
责任编辑 丁洪刚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也就是说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其实小学生正是接受新鲜事物和良好教育的启蒙与关键时期,自信心对其性格的形成、成绩的优劣、事业的成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证实:人的自信心只有很少一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而环境和教育对个体自信心的形成与增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充分说明,自信心的培养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因此充满自信的人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
当然我们也清楚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及危害。一般来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尚不成熟,加之教育不科学,心理上就会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再加小学生表现为性格内向、脆弱,遇挫折时耐受力差,也容易缺乏自信,成为以后成长进步的绊脚石。科学实践证明,很多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的小学生,都缺乏对自我正确认识与评价,而且很少看自己的优点,总感觉别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不平衡,自卑心理增强,表现为胆小怕事,不敢面对挑战,遇到有困难就会一蹶不振,丧失信心和勇气,制约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积极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有些孩子的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家庭环境的和谐等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父母关系紧张、纠纷多、不稳定的家庭,对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这些学生常常表现为自卑、不合群等。在学习和生活中,还有些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对学生缺乏了解,错误地进行批评教育,使小学生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同学之间,交流中无意的伤害,也给部分小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要多为小学生创设显示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自信源于对自我能力的确定,所以,提高能力是增强自信的必要条件。可是,目前许多家长在孩子能力培养中存在一定偏差。其一,家长在能力内容选择上有所失衡。许多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知识技能、艺术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生活处理能力的培养,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面对困难环境缺乏自信。其二,家长包办代替。因为怕孩子受到伤害或把事情办糟,孩子一有困难,家长便采取保护措施,使孩子丧失了经常磨炼的机会。殊不知越包办,越俎代庖,越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压抑自己的行动欲望,能力也就无从培养。因此,要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敢于放手,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好的事,就要相信他,放手让他去做,使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他才会产生信心。当然,孩子独立办事,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把事情办糟,甚至惹来麻烦。这时,我们一定应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懂得“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的道理,让他们在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不断积累经验,勇于拼搏,敢于挑战。
现在望子成龙的家长往往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子女若未能达到他们的要求,家长的愤怒、失望、冷漠或冷嘲热讽,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压抑,导致自信心缺乏。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要求。为可望且可及的目标而努力,有利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很多家长缺乏和孩子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平时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很多,却忽略了精神上的关怀,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负担是否沉重。所以在开家长会时,要提醒家长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应理解孩子的苦衷,及时帮他们排忧解难,解除负担,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人贵有自知之明,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长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由于判断失误,没有认清自己的有利条件,甚至以为自己太差而自气自馁,于是意志不强缺乏上进心。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恢复信心,坚定信念,让孩子们在做事时不要说“我不行”,而要说“我试试”。尤其要对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促使他们克服自卑感和胆怯心理,增强自尊和自信心。(作者单位陕西省府谷县府谷镇第一学区)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