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上盛极一时的北凉故郡骆驼城,站在残存的角墩上四顾茫茫,曾经的繁华烟消云逝,2000年时光的残垣断壁,仿佛晾晒在茫茫黄沙中的几根筋骨。北凉故郡昔日的风光早已被西风吹瘦,被烈日蒸发,驼铃丁当、角鼓铿锵、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建康故郡只能凭借我们的想象了。
2000年前汉武帝开辟西部疆域,建立“河西四郡”时,建康就是最早设立的一个郡县,它的地理位置和农牧条件十分优越,当属于所谓的“三才交通”之地。这是祁连山下最开阔的一段,一马平川,平畴沃野,冷兵器时代,这座城池无疑是一把嵌在河西咽喉的重锁,扼三川控两洲,固若金汤。
397年,沮渠蒙逊兄弟拥立后凉吕光的爱将、建康太守段业立国北凉。四年后,蒙逊杀段业,取而代之,自立为凉王,在位33年。在西晋时代的“五胡”、“十六国”中,蒙逊是统治时间最长、最有作为的一位君主。他在东有武威的南凉、西有敦煌的西凉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夹缝中左右周旋,同时还要应对西北崛起的强大北魏,能立稳脚根,给河西带来30多年的安宁,实属不易。
沮渠蒙逊是“临松卢水胡人”,他是张掖本土历史上惟一一个称雄一方的少数民族王者。“沮渠”为匈奴的官名,因他的祖上做过“沮渠”的官,便以此为姓,而后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临松,即今天马蹄寺前的民乐县南古乡。
西晋灭亡后,中原成了群雄逐鹿之地,一大批中原士子为远离战祸,移民西北,河西儒教文化兴盛一时。蒙逊的父亲时任后凉吕光的中田护军,优越的家庭条件,使蒙逊有机会广泛涉猎中原文化。他的青年时期,也正是经学大师郭瑀在马蹄寺开坛讲学时期,蒙逊是否受业于郭瑀也未可知。总之,他在青少年时期已经储备了丰厚的学识,积累了权谋机变之才,为后来大展文韬武略准备了条件。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河西动荡不安的局面,乱世英雄粉墨登场,亟须一位有才能的人出来掌舵,蒙逊早就看清了这一历史的趋势,只待时机成熟。397年,一个难得的机遇终于成就了蒙逊的雄心。这年春天,他的家族中两位伯父因战败被后凉王吕光所杀,并被要求部族1万人会葬,立时群情激愤,一点即燃。蒙逊马上捕捉到这一信息,怂恿有武功的从兄沮渠男成建功立业。于是结盟起事,振臂高呼:吕光昏庸无道,滥杀无辜,我辈岂可任人摆布,让忠臣含恨九泉之下?蒙逊遂率众杀了吕光的中田护军和临松令,数日之内,临松万余乡亲投奔麾下。
蒙逊自知他们的势力尚不足以号召天下,便拥立建康太守段业为王。在通往权力顶峰的短短几年里,足智多谋的蒙逊处心积虑,扫除异己,显示了一个统治者成就霸业的高明手段。段业有两员能征贯战的大将:马权和索嗣,蒙逊逐一用离间计,借助段业剪除了他们;而后,又设计清除从兄沮渠男成,先约男成谋反,后密告段业,沮渠男成被段业擒获于相约的起事地点,男成临死,泣告段业:“蒙逊小儿奸诈善变,你的事业定当败于他之手中。”段业顿时心存警戒,而为时已晚,短短四年中,蒙逊早已除掉了一个个阻挡他成事的障碍,羽翼丰满,从众如云,可谓势如中天。蒙逊轻而易举地把段业围困在张掖,段业哀求蒙逊放自己一条生路,回长安老家与家人终老一生,熟读兵略的蒙逊哪容放虎归山,留下后患,最终杀了段业,自立为王。
当时的后凉大势已去,同一时期,突发乌孤在姑藏(今武威)建立了南凉,李暠在敦煌建立了西凉,三足鼎立,逐鹿河西。年轻有为的蒙逊面对东西夹击的局势,在生死攸关的夹缝中机智应变,显示出突出的军事外交才干。他权衡力量悬殊,先是与西凉订立通好盟约,稳住李暠;后又拉拢北魏拓跋焘,结成儿女亲家,稳住迅速崛起的北魏政权;而后与南凉针锋相对。据记载,北凉与南凉共有12次大战,双方各主动进攻六次,南凉一次次败北,力量不断削弱,短短几年时间南凉便被逼入绝境。这时,西凉的李暠也死了,传位于儿子李歆,尽管西凉兵强马壮,但李歆智谋不足,蒙逊只发动了两次进攻,就轻取西凉,统一了河西。这是继张轨在河西开辟的前凉后的又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
善谋国者,必先安其民。中原文化的浸融,使蒙逊的施政理民策略趋于儒化,他不同于其他游牧民族的当政者,为巩固国力,积极发展农业,专门发布政令免除徭役,用法律条科保障农业生产,从而让百姓休生养息,安居乐业。蒙逊的励精图治,换来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经历了长期动荡不安的百姓,十分珍惜难得的和平,抓紧时机垦荒殖业,加上河西良好的耕作条件,几年时间,北凉就成为富庶之地,中原动乱中的饥民源源不断地迁徙到河西,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蒙逊统治的短短33年,加上他儿子继位的6年,河西政治、经济、文化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站在今天的建康故郡——骆驼城遗址,看着庞大的城池,遥望千里平畴,昔时的繁华可以想象。统一河西后,蒙逊招揽了一大批有才能的知识分子,一一委以重任,像当时河西颇有名望经学大师张穆、宗钦、张谌、刘昞、阚骃、宋繇、索敞、阴仲达等,都在他的帐下效力。蒙逊还将赫赫有名的大德高僧昙无谶聘为国师,并延请众多名僧讲经说法,弘扬佛教,还下令建造了张掖金塔寺佛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将河西发展成了北方佛教文化的中心,这为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433年,66岁的沮渠蒙逊病逝,儿子牧犍继位。蒙逊病逝不久的六年后,拓跋焘便攻取北凉,纷争不息的河西“五凉”政权烟消云散。
建康故郡是北凉的发祥地,尽管后来南凉覆灭后,蒙逊迁都姑藏,但这一险关要隘,肯定是他苦心经营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大本营,在当时动荡不安的河西历史上,见证了风云变幻与短暂安宁。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历代君主都想成就“万世伟业”,但江山代有才人出,新生力量最终要战胜腐朽,一个朝代的消亡或没落,是必然的。我们只能感叹:“只今落日秋风里,沙数无量话劫灰。”
2000年前汉武帝开辟西部疆域,建立“河西四郡”时,建康就是最早设立的一个郡县,它的地理位置和农牧条件十分优越,当属于所谓的“三才交通”之地。这是祁连山下最开阔的一段,一马平川,平畴沃野,冷兵器时代,这座城池无疑是一把嵌在河西咽喉的重锁,扼三川控两洲,固若金汤。
397年,沮渠蒙逊兄弟拥立后凉吕光的爱将、建康太守段业立国北凉。四年后,蒙逊杀段业,取而代之,自立为凉王,在位33年。在西晋时代的“五胡”、“十六国”中,蒙逊是统治时间最长、最有作为的一位君主。他在东有武威的南凉、西有敦煌的西凉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夹缝中左右周旋,同时还要应对西北崛起的强大北魏,能立稳脚根,给河西带来30多年的安宁,实属不易。
沮渠蒙逊是“临松卢水胡人”,他是张掖本土历史上惟一一个称雄一方的少数民族王者。“沮渠”为匈奴的官名,因他的祖上做过“沮渠”的官,便以此为姓,而后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临松,即今天马蹄寺前的民乐县南古乡。
西晋灭亡后,中原成了群雄逐鹿之地,一大批中原士子为远离战祸,移民西北,河西儒教文化兴盛一时。蒙逊的父亲时任后凉吕光的中田护军,优越的家庭条件,使蒙逊有机会广泛涉猎中原文化。他的青年时期,也正是经学大师郭瑀在马蹄寺开坛讲学时期,蒙逊是否受业于郭瑀也未可知。总之,他在青少年时期已经储备了丰厚的学识,积累了权谋机变之才,为后来大展文韬武略准备了条件。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河西动荡不安的局面,乱世英雄粉墨登场,亟须一位有才能的人出来掌舵,蒙逊早就看清了这一历史的趋势,只待时机成熟。397年,一个难得的机遇终于成就了蒙逊的雄心。这年春天,他的家族中两位伯父因战败被后凉王吕光所杀,并被要求部族1万人会葬,立时群情激愤,一点即燃。蒙逊马上捕捉到这一信息,怂恿有武功的从兄沮渠男成建功立业。于是结盟起事,振臂高呼:吕光昏庸无道,滥杀无辜,我辈岂可任人摆布,让忠臣含恨九泉之下?蒙逊遂率众杀了吕光的中田护军和临松令,数日之内,临松万余乡亲投奔麾下。
蒙逊自知他们的势力尚不足以号召天下,便拥立建康太守段业为王。在通往权力顶峰的短短几年里,足智多谋的蒙逊处心积虑,扫除异己,显示了一个统治者成就霸业的高明手段。段业有两员能征贯战的大将:马权和索嗣,蒙逊逐一用离间计,借助段业剪除了他们;而后,又设计清除从兄沮渠男成,先约男成谋反,后密告段业,沮渠男成被段业擒获于相约的起事地点,男成临死,泣告段业:“蒙逊小儿奸诈善变,你的事业定当败于他之手中。”段业顿时心存警戒,而为时已晚,短短四年中,蒙逊早已除掉了一个个阻挡他成事的障碍,羽翼丰满,从众如云,可谓势如中天。蒙逊轻而易举地把段业围困在张掖,段业哀求蒙逊放自己一条生路,回长安老家与家人终老一生,熟读兵略的蒙逊哪容放虎归山,留下后患,最终杀了段业,自立为王。
当时的后凉大势已去,同一时期,突发乌孤在姑藏(今武威)建立了南凉,李暠在敦煌建立了西凉,三足鼎立,逐鹿河西。年轻有为的蒙逊面对东西夹击的局势,在生死攸关的夹缝中机智应变,显示出突出的军事外交才干。他权衡力量悬殊,先是与西凉订立通好盟约,稳住李暠;后又拉拢北魏拓跋焘,结成儿女亲家,稳住迅速崛起的北魏政权;而后与南凉针锋相对。据记载,北凉与南凉共有12次大战,双方各主动进攻六次,南凉一次次败北,力量不断削弱,短短几年时间南凉便被逼入绝境。这时,西凉的李暠也死了,传位于儿子李歆,尽管西凉兵强马壮,但李歆智谋不足,蒙逊只发动了两次进攻,就轻取西凉,统一了河西。这是继张轨在河西开辟的前凉后的又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
善谋国者,必先安其民。中原文化的浸融,使蒙逊的施政理民策略趋于儒化,他不同于其他游牧民族的当政者,为巩固国力,积极发展农业,专门发布政令免除徭役,用法律条科保障农业生产,从而让百姓休生养息,安居乐业。蒙逊的励精图治,换来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经历了长期动荡不安的百姓,十分珍惜难得的和平,抓紧时机垦荒殖业,加上河西良好的耕作条件,几年时间,北凉就成为富庶之地,中原动乱中的饥民源源不断地迁徙到河西,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蒙逊统治的短短33年,加上他儿子继位的6年,河西政治、经济、文化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站在今天的建康故郡——骆驼城遗址,看着庞大的城池,遥望千里平畴,昔时的繁华可以想象。统一河西后,蒙逊招揽了一大批有才能的知识分子,一一委以重任,像当时河西颇有名望经学大师张穆、宗钦、张谌、刘昞、阚骃、宋繇、索敞、阴仲达等,都在他的帐下效力。蒙逊还将赫赫有名的大德高僧昙无谶聘为国师,并延请众多名僧讲经说法,弘扬佛教,还下令建造了张掖金塔寺佛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将河西发展成了北方佛教文化的中心,这为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433年,66岁的沮渠蒙逊病逝,儿子牧犍继位。蒙逊病逝不久的六年后,拓跋焘便攻取北凉,纷争不息的河西“五凉”政权烟消云散。
建康故郡是北凉的发祥地,尽管后来南凉覆灭后,蒙逊迁都姑藏,但这一险关要隘,肯定是他苦心经营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大本营,在当时动荡不安的河西历史上,见证了风云变幻与短暂安宁。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历代君主都想成就“万世伟业”,但江山代有才人出,新生力量最终要战胜腐朽,一个朝代的消亡或没落,是必然的。我们只能感叹:“只今落日秋风里,沙数无量话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