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探究很多具体的要求,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要让低年级的儿童采用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逐渐让探究学习贯穿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全过程。
一、以兴趣为前提,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1、在游戏中学习
在低年级科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相关内容,可以适当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快乐的享受探究的乐趣,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主要探究活动都是非常有趣味性的,如“解暗箱”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挑选西瓜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用手敲敲西瓜、听听声音来判断西瓜的成熟度。从而让学生知道,要想知道暗箱里的秘密,就必须收集相关的信息,通过看到或听到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判断。从游戏中引导一年级学生第一次通过动手、动耳猜想暗盒里的东西。
2、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它可以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加便利、直观。现代教学媒体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暗箱里的秘密》一课初识暗箱时,可以通过播放“狼追兔子”的视频,让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引入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
低年级起就要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圍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来制定方案,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证据,通过推理得出结论,通过与人交流和表达来展示探究结果、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如在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个小侦探》教学中的“玩碰碰球”的实验,首先让学生猜一猜先拉起一个球,猜想放手后的结果会怎么样?接着又拉起两个球再放手后又会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猜一猜并质疑。这时,老师问学生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教师做演示实验。对刚才猜测情况进行小结,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拉开三个球再松手,会是什么现象?学生猜想。
二、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学生的发现
1.以图画法呈现
图画法就是学生在科学学习探究过程中,运用简单图形、符号及文字描述科学现象,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沙子和黏土》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生活中见到的石头进行介绍,就可以先让学生把所见到的石头用形状画出来,也可以涂上颜色。如果只是老师介绍石头的是什么样子的,可能学生印象不是很深刻,通过老师的指点,学生的实际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来介绍,石头的种类和形状等特点,学生自己印象深刻,其他学生也会有兴趣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
2.以活动的方式呈现
要想学生在科学课有所获,有所得,就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特点,许多科学知识都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呈现,其实这种活动是以“玩”的为特点的探究活动,其实质是做中学,以观察、质疑、实验为基础。在活动中发展的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认识感官》一课,设计在图画中寻找不同的小动物来引出我们用眼睛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设计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来体会耳朵的功能;设计用“闻香盒”的游戏的活动来展示我们鼻子的神奇;用品尝淡盐水、白糖水、白开水来显示我们舌头的功能等活动,让学生明白我们是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这些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些都是儿童乐于接受、喜欢参加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
三、探究活动与生活相结合,让科学学习回归生活。
1.生活小实验、小制作
对小学科学而言,实验主要指对已有的科学认识、结果进行验证。而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对一些简单的、易于操作的实验才能完成。所以设计一些小实验,让他们通过学习实验方法,学习设计实验、控制实验的条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小小工程师》这一课,制作铅笔加长器的小制作,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要让学生应用工具对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最后形成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方法来设计,学生可能制作的产品还略显粗糙、不完美等,但通过展示、比较,相互借鉴,初步形成对工程设计的朦胧思想。
2.生活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如探究种子发芽,这类实验往往不能马上看到实验成果,需要较长的时间,通过观察记录,记录种子发芽的各个阶段的情况,通过学生详细的记录,为以后的分析提供了全面第一手的信息。又如《树叶变黄了》一课,让学生在现场生活中观察树叶,仔细对比树上的叶子和掉落的树叶及将要落的树叶的不同,并记录。大家一起再讨论,说出理由,验证结果。
3.资料收集等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能力。低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就要开始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信息处理的能力。在教学《轮子的故事》一课,要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如要收集有关轮子的知识,包括收集轮子的作用、轮子的历史、轮子的种类等。从而来印证轮子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亲自给“小车”装上轮子。
一、以兴趣为前提,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1、在游戏中学习
在低年级科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相关内容,可以适当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快乐的享受探究的乐趣,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主要探究活动都是非常有趣味性的,如“解暗箱”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挑选西瓜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用手敲敲西瓜、听听声音来判断西瓜的成熟度。从而让学生知道,要想知道暗箱里的秘密,就必须收集相关的信息,通过看到或听到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判断。从游戏中引导一年级学生第一次通过动手、动耳猜想暗盒里的东西。
2、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它可以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加便利、直观。现代教学媒体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暗箱里的秘密》一课初识暗箱时,可以通过播放“狼追兔子”的视频,让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引入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
低年级起就要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圍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来制定方案,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证据,通过推理得出结论,通过与人交流和表达来展示探究结果、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如在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个小侦探》教学中的“玩碰碰球”的实验,首先让学生猜一猜先拉起一个球,猜想放手后的结果会怎么样?接着又拉起两个球再放手后又会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猜一猜并质疑。这时,老师问学生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教师做演示实验。对刚才猜测情况进行小结,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拉开三个球再松手,会是什么现象?学生猜想。
二、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学生的发现
1.以图画法呈现
图画法就是学生在科学学习探究过程中,运用简单图形、符号及文字描述科学现象,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沙子和黏土》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生活中见到的石头进行介绍,就可以先让学生把所见到的石头用形状画出来,也可以涂上颜色。如果只是老师介绍石头的是什么样子的,可能学生印象不是很深刻,通过老师的指点,学生的实际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来介绍,石头的种类和形状等特点,学生自己印象深刻,其他学生也会有兴趣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
2.以活动的方式呈现
要想学生在科学课有所获,有所得,就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特点,许多科学知识都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呈现,其实这种活动是以“玩”的为特点的探究活动,其实质是做中学,以观察、质疑、实验为基础。在活动中发展的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认识感官》一课,设计在图画中寻找不同的小动物来引出我们用眼睛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设计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来体会耳朵的功能;设计用“闻香盒”的游戏的活动来展示我们鼻子的神奇;用品尝淡盐水、白糖水、白开水来显示我们舌头的功能等活动,让学生明白我们是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这些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些都是儿童乐于接受、喜欢参加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
三、探究活动与生活相结合,让科学学习回归生活。
1.生活小实验、小制作
对小学科学而言,实验主要指对已有的科学认识、结果进行验证。而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对一些简单的、易于操作的实验才能完成。所以设计一些小实验,让他们通过学习实验方法,学习设计实验、控制实验的条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小小工程师》这一课,制作铅笔加长器的小制作,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要让学生应用工具对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最后形成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方法来设计,学生可能制作的产品还略显粗糙、不完美等,但通过展示、比较,相互借鉴,初步形成对工程设计的朦胧思想。
2.生活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如探究种子发芽,这类实验往往不能马上看到实验成果,需要较长的时间,通过观察记录,记录种子发芽的各个阶段的情况,通过学生详细的记录,为以后的分析提供了全面第一手的信息。又如《树叶变黄了》一课,让学生在现场生活中观察树叶,仔细对比树上的叶子和掉落的树叶及将要落的树叶的不同,并记录。大家一起再讨论,说出理由,验证结果。
3.资料收集等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能力。低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就要开始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信息处理的能力。在教学《轮子的故事》一课,要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如要收集有关轮子的知识,包括收集轮子的作用、轮子的历史、轮子的种类等。从而来印证轮子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亲自给“小车”装上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