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几年前的开发区建设,江苏省泰兴市的开发区建设可谓“遍地开花不结果”,全市16个乡镇工业园区看似红火却不见效益。有此带来的土地,资金、环保等问题日渐浮出水面。如何尽快改变这一局面,让开发区真正成为振兴当地经济的“排头兵”,成为泰兴市委、市政府的头等大事。
不破不立,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集中暴露了出来,突破了“瓶颈”就是光明大道。攻克困难,开发区就会快速崛起。自2006年起,泰兴市委、市政府针对发展过程中突出显现的土地,资金,环保问题,坚持集约发展、规模发展,选资发展和特色发展,对全市开发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发区对16个乡镇工业集聚区进行了资源整合和产业归并,规划出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区位优势突出的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和城区。虹桥、黄桥、城东工业园“一区四园”格局,着力打造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板块。
大幅度的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1~6月份,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31个,完成投资61.91亿元,同比增长31.07%:实施1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同比增加4个。2008年实施的11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0.52亿元,比2007年净增10.98亿元;项目平均单体规模7063万元,比2007年净增1755万元。市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园区项目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分别超过200万元和160万元。其中,新浦化学公司年产32万吨苯乙烯,联成化学年产12万吨苯酐、先尼科化工年产2万吨涂料添加剂等13个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3000万美元或2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以新增销售95.5亿元、利税11.92亿元。
从投资结构看,机械、化工、轻纺、船舶制造、医药项目分别占39.81%、20.37%、10.19%、3.7%和2.87%;属于江苏省“六大专题”项目51个,其中,重大工业装备制造业项目20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6个、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11个、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项目6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项目8个。
从技术含量看,高新技术产业化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占25%。从投资主体看,外资项目19个,内资项目95个,分别占16.67%和83.33%。
从产业结构看,所有项目都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有关规定,其中鼓励类项目占26.55%。
事实证明,泰兴市通过科学谋划构筑而成的“一区四园”格局,预计到“十一五”末,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将成为700亿园区,城区、虹桥,黄桥及城东工业园产值也将达到500亿、300亿、150亿,150亿元,园区经济将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70%以上。
成绩和脚步镌刻在泰兴“一区四园”的每一寸土地上,几年问,开发区为了今天的业绩无时无刻在与一个个发展“瓶颈”做着顽强的斗争。
瓶颈一:土地越来越少怎么办
“散、乱、杂”这三个字概括了3年前泰兴工业集聚区遍地开花的状况。
“散”,当时,全市22个建制镇中有16个工业集聚区,几乎家家有园区,部分园区占据了大片土地,却只有很少的企业进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产业结构雷同,不能形成规模产业和特色产业;“杂”,布局混乱,相互争项目,争资源。与此同时,市里引进的大项目却因为“散、乱、杂”的格局,无法拿出一块成片的土地,“散、乱、杂”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伤害了泰兴市招商引资的品牌,阴暗了开发区的明天。
2006年,泰兴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重点建设“一区四园”,出台《意见》鼓励各乡镇将招引项目按产业特色,“飞地”进入“一区四园”;除享受园区优惠政策外,在税收分成和考核上仍归招引项目的乡镇所有。
泰兴市委、市政府同时明确,“一区四园”均为政府派出机构,实行与所在乡镇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各园区管委会主要承担园区内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与实施,以及相关服务工作。园区社会事务、农村工作和征地拆迁安置等,则由园区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一区四园”管委会分区操作,独立运行。
资源整合,形成了“一区四园”吸纳大项目的强磁场效应。当年,全市新上的18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部集中在“一区四园”。2007年7月,3个重大项目在“一区四园”集中开工,投资总额达16.5亿元,涉及造船,金属制品、精细化工、医药、建材,机电等十多个领域。
瓶颈二:如何把好招引关
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一段时间,招商引资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在泰兴投资商到各开发区走一圈,会得到很多的“实惠”,在这同时,一些生产精糙型的企业也在这种竞争中钻了空子,在开发区竟有了一席之地。这一作法的恶果,在后来的规划和管理中逐渐显现出来,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治污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开发区长期展一大难题。为此,泰兴市当机立断,提出融资融智并举,招商要严把质量关。开发区统一规定,对项目投资额低于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不再单独供地。进入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的工业项目,每亩土地投资额不得低于180万元,每百米岸线投资额不得低于5亿元,同时拒绝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2亿元以下的内资项目和污染相对较重的化工项目。
除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外,其他地方不得新上化工项目,现有化工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开发区,并严格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江苏省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进驻企业坚决说“不”。
为充分发挥土地、税收的杠杆作用,开发区将优质资源配置给“一区四园”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一区四园”招引旗舰型、龙头型、环保型项目。
作为“一区四园”的龙头,泰兴经济开发区制定了《产业链招商指导手册》,依托现有的氯碱,油脂等产业链开展“前伸后延”式招商,努力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摒弃“大呼隆”招商模式,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由全方位招商向按规划定位招商转变;严格控制进区项目门槛,对现有从事染料,医药、农药中间体产品生产的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对限期治理、整改不达标的项目,坚决予以关停,腾笼换鸟,将环境容量让位于非化工产业项目,提高环境质量、降低COD总量,(COD为化学需氧量)实现“绿色GDP”快速增长。
在招引大项目过程中,泰兴不仅看项目的先进性和环保性,而且看其在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上的链接性。目前,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了氯碱、油脂、染料颜料、医药农药4条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构建了企业间“能量梯级利用、污染零排放”的绿色循环链条。
与此同时,泰兴加大了小化工企业的关停、并转力度,为大项目腾环境容量。在2007年关停小化工企业33家的基础上,2008年内再关闭小化工,小电镀企业40~50家,督促不具备 条件的老化工企业核减化工项目,并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瓶颈三:如何做到增产不增污
开发区的优势在与产业链效应的产生,只有将分散的但又相互关联的产业“合并同类项”,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开发区的品牌效能,才能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治污的目标。为此,泰兴市通过多年的努力,着力将同类产业向一个园区集中,并以此为基地,大力开发其特色产业链。此举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投资者带来了实惠,也为园区的统一治污提供了可能,可谓一举多得。从2007年1月1日起,泰兴就率先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投入1.5亿元对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实施技术改造,COD排放从每公斤100毫克降低到80毫克、再降低到60毫克,好于国家标准。目前,正投入1.2亿元实施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新增2万吨工业污水,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扩容改造,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园区所属企业均在统一治污工程中受益,更多的企业纷纷加盟泰兴市的开发区。
完善达标的治污设施和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立刻吸引了大企业,大品牌的关注,虹桥工业园依托长江黄金岸线发展造船业,吸引了港华,森和、华东、沪鑫、华泰等6家造船企业落户,总投入超过35亿元,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造船产业集群。最近,该园区又与江苏新长江集团达成意向,计划投入50亿元,新上造船项目。该项目将是泰兴历史上引进单体规模最大的项目。城区工业园今年新上马的友聚(江苏)电子有限公司,计划投入8000万美元,生产高科技电子产品,建成役产后园区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黄桥工业园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子、生猪加工等产业特色,成为黄桥老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2007年上半年,“一区四园”实施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45个,完成投入25.78亿元,占该市项目实施总量的96.7%;注册协议外资2 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05万美元,分别占该市的96.3%和82.4%。目前,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在建在批重大项目25个(其中5个项目过亿美元),总投资近10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年产值300亿元。同年5月26日,经江苏省发改委核准,总投资9998万美元的联成化学苯酐项目正式落户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周期两年,建成达产后,可形成12万吨/年苯酐、24万吨/年聚氯乙烯增塑剂及添加剂系列产品,6000吨/年富马酸生产能力。该项目采用联成自有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如今,泰兴市“一区四园”的大格局已经形成,各园区特色产业链已浮出水面,其集约发展,规模发展、选资发展,特色发展的思路已初见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泰兴开发区必将成为长江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
不破不立,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集中暴露了出来,突破了“瓶颈”就是光明大道。攻克困难,开发区就会快速崛起。自2006年起,泰兴市委、市政府针对发展过程中突出显现的土地,资金,环保问题,坚持集约发展、规模发展,选资发展和特色发展,对全市开发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发区对16个乡镇工业集聚区进行了资源整合和产业归并,规划出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区位优势突出的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和城区。虹桥、黄桥、城东工业园“一区四园”格局,着力打造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板块。
大幅度的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1~6月份,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31个,完成投资61.91亿元,同比增长31.07%:实施1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同比增加4个。2008年实施的11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0.52亿元,比2007年净增10.98亿元;项目平均单体规模7063万元,比2007年净增1755万元。市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园区项目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分别超过200万元和160万元。其中,新浦化学公司年产32万吨苯乙烯,联成化学年产12万吨苯酐、先尼科化工年产2万吨涂料添加剂等13个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3000万美元或2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以新增销售95.5亿元、利税11.92亿元。
从投资结构看,机械、化工、轻纺、船舶制造、医药项目分别占39.81%、20.37%、10.19%、3.7%和2.87%;属于江苏省“六大专题”项目51个,其中,重大工业装备制造业项目20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6个、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11个、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项目6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项目8个。
从技术含量看,高新技术产业化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占25%。从投资主体看,外资项目19个,内资项目95个,分别占16.67%和83.33%。
从产业结构看,所有项目都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有关规定,其中鼓励类项目占26.55%。
事实证明,泰兴市通过科学谋划构筑而成的“一区四园”格局,预计到“十一五”末,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将成为700亿园区,城区、虹桥,黄桥及城东工业园产值也将达到500亿、300亿、150亿,150亿元,园区经济将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70%以上。
成绩和脚步镌刻在泰兴“一区四园”的每一寸土地上,几年问,开发区为了今天的业绩无时无刻在与一个个发展“瓶颈”做着顽强的斗争。
瓶颈一:土地越来越少怎么办
“散、乱、杂”这三个字概括了3年前泰兴工业集聚区遍地开花的状况。
“散”,当时,全市22个建制镇中有16个工业集聚区,几乎家家有园区,部分园区占据了大片土地,却只有很少的企业进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产业结构雷同,不能形成规模产业和特色产业;“杂”,布局混乱,相互争项目,争资源。与此同时,市里引进的大项目却因为“散、乱、杂”的格局,无法拿出一块成片的土地,“散、乱、杂”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伤害了泰兴市招商引资的品牌,阴暗了开发区的明天。
2006年,泰兴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重点建设“一区四园”,出台《意见》鼓励各乡镇将招引项目按产业特色,“飞地”进入“一区四园”;除享受园区优惠政策外,在税收分成和考核上仍归招引项目的乡镇所有。
泰兴市委、市政府同时明确,“一区四园”均为政府派出机构,实行与所在乡镇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各园区管委会主要承担园区内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与实施,以及相关服务工作。园区社会事务、农村工作和征地拆迁安置等,则由园区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一区四园”管委会分区操作,独立运行。
资源整合,形成了“一区四园”吸纳大项目的强磁场效应。当年,全市新上的18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部集中在“一区四园”。2007年7月,3个重大项目在“一区四园”集中开工,投资总额达16.5亿元,涉及造船,金属制品、精细化工、医药、建材,机电等十多个领域。
瓶颈二:如何把好招引关
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一段时间,招商引资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在泰兴投资商到各开发区走一圈,会得到很多的“实惠”,在这同时,一些生产精糙型的企业也在这种竞争中钻了空子,在开发区竟有了一席之地。这一作法的恶果,在后来的规划和管理中逐渐显现出来,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治污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开发区长期展一大难题。为此,泰兴市当机立断,提出融资融智并举,招商要严把质量关。开发区统一规定,对项目投资额低于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不再单独供地。进入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的工业项目,每亩土地投资额不得低于180万元,每百米岸线投资额不得低于5亿元,同时拒绝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2亿元以下的内资项目和污染相对较重的化工项目。
除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外,其他地方不得新上化工项目,现有化工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开发区,并严格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江苏省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进驻企业坚决说“不”。
为充分发挥土地、税收的杠杆作用,开发区将优质资源配置给“一区四园”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一区四园”招引旗舰型、龙头型、环保型项目。
作为“一区四园”的龙头,泰兴经济开发区制定了《产业链招商指导手册》,依托现有的氯碱,油脂等产业链开展“前伸后延”式招商,努力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摒弃“大呼隆”招商模式,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由全方位招商向按规划定位招商转变;严格控制进区项目门槛,对现有从事染料,医药、农药中间体产品生产的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对限期治理、整改不达标的项目,坚决予以关停,腾笼换鸟,将环境容量让位于非化工产业项目,提高环境质量、降低COD总量,(COD为化学需氧量)实现“绿色GDP”快速增长。
在招引大项目过程中,泰兴不仅看项目的先进性和环保性,而且看其在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上的链接性。目前,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了氯碱、油脂、染料颜料、医药农药4条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构建了企业间“能量梯级利用、污染零排放”的绿色循环链条。
与此同时,泰兴加大了小化工企业的关停、并转力度,为大项目腾环境容量。在2007年关停小化工企业33家的基础上,2008年内再关闭小化工,小电镀企业40~50家,督促不具备 条件的老化工企业核减化工项目,并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瓶颈三:如何做到增产不增污
开发区的优势在与产业链效应的产生,只有将分散的但又相互关联的产业“合并同类项”,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开发区的品牌效能,才能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治污的目标。为此,泰兴市通过多年的努力,着力将同类产业向一个园区集中,并以此为基地,大力开发其特色产业链。此举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投资者带来了实惠,也为园区的统一治污提供了可能,可谓一举多得。从2007年1月1日起,泰兴就率先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投入1.5亿元对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实施技术改造,COD排放从每公斤100毫克降低到80毫克、再降低到60毫克,好于国家标准。目前,正投入1.2亿元实施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新增2万吨工业污水,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扩容改造,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园区所属企业均在统一治污工程中受益,更多的企业纷纷加盟泰兴市的开发区。
完善达标的治污设施和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立刻吸引了大企业,大品牌的关注,虹桥工业园依托长江黄金岸线发展造船业,吸引了港华,森和、华东、沪鑫、华泰等6家造船企业落户,总投入超过35亿元,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造船产业集群。最近,该园区又与江苏新长江集团达成意向,计划投入50亿元,新上造船项目。该项目将是泰兴历史上引进单体规模最大的项目。城区工业园今年新上马的友聚(江苏)电子有限公司,计划投入8000万美元,生产高科技电子产品,建成役产后园区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黄桥工业园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子、生猪加工等产业特色,成为黄桥老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2007年上半年,“一区四园”实施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45个,完成投入25.78亿元,占该市项目实施总量的96.7%;注册协议外资2 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05万美元,分别占该市的96.3%和82.4%。目前,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在建在批重大项目25个(其中5个项目过亿美元),总投资近10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年产值300亿元。同年5月26日,经江苏省发改委核准,总投资9998万美元的联成化学苯酐项目正式落户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周期两年,建成达产后,可形成12万吨/年苯酐、24万吨/年聚氯乙烯增塑剂及添加剂系列产品,6000吨/年富马酸生产能力。该项目采用联成自有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如今,泰兴市“一区四园”的大格局已经形成,各园区特色产业链已浮出水面,其集约发展,规模发展、选资发展,特色发展的思路已初见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泰兴开发区必将成为长江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