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成风,家长要淡定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各大城市的幼儿园几乎都开设了兴趣班。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名、报哪个班、报几个……许多家长的心里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疑惑:报了又怕增加孩子的负担,不报又怕孩子遭到老师的冷眼;报少了怕孩子落后,报多了又怕孩子吃不消……对有关于兴趣班的各种问题,记者专门请来了幼儿教育专家、儿童文学家黄绎霖女士,为各位家长朋友一一解答。
  
  报不报:家长心态要摆正
  
  对于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的问题,黄女士认为不宜笼统地用“要”或者“不要”来解答。兴趣班如果能利用得好,可以使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提高自信心与自我认识度、促进优势智能的发展;但如果利用得不好,也可能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和不良性格——这其中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心态:到底,我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
  有些家长是出于望子成龙的心态,希望孩子能早学、多学点特长。这些家长很容易只盯着孩子学了多少个单词、会弹多少首曲子,而忽略了一点:在幼儿园这个阶段,参加兴趣班的目的应该重在开发兴趣而非培养技能。如果孩子通过兴趣班的学习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提高自信和自我认识度,那这个兴趣班就值了。但如果家长把目光只盯在“技能”上,光注意孩子学了多少个单词、会弹多少首曲子,那这个兴趣班很容易就变成“任务班”了。与之类似的,是一些有补偿心理的家长,觉得自己小时候没条件去学,便想让孩子多学点“补”回来,总是对孩子说当初我想学也没学成,现在家里为你花了多少多少钱,你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兴趣,还容易扭曲孩子个性与人格的发展。如果孩子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参加兴趣班,那还不如不报。
  也有些家长是因为忙或者别的原因,抽不出时间来接送孩子或照顾孩子,便干脆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让孩子在幼儿园里“放羊”的。这类家长觉得给孩子报了兴趣班,让他有地方可去了。其实,比起兴趣班的学习,孩子更需要的是亲子一起交流的时间,如果只是为了图省心而让孩子报兴趣班,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还有些家长担心,如果孩子不报兴趣班的话,会不会因为跟别人不一样而有一种“被遗弃感”,或者遭到老师有意无意的冷落,从而让孩子受到委屈。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其实并没有必要。老师是否会冷落孩子,孩子自己是否会受到委屈,这都是家长的假设。与其花心思和精力放在假想上,还不如花时间多跟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家长常常会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分析、假设或判断孩子的需求,把问题复杂化。其实,孩子的世界是很简单的,用大人的固有思维来进行判断,往往容易出错。
  总之,报与不报,其实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家长的心态要调整好,不要把兴趣班变成技能班、任务班、放羊班、讨好老师班。只要家长能正确引导,孩子无论报不报兴趣班都能有所收获和成长。
  
  报什么:孩子兴趣要尊重
  
  兴趣班的选择,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按家长的兴趣去选或者随大流、什么热门就报什么。在孩子选择之前,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去接触、体验、欣赏,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有些家长可能怕孩子只是一时好奇,不是“真正”的兴趣。但其实所谓“真正”的兴趣,往往也是从一时的好奇所引发,经过多次良性的刺激而愈发根深蒂固的。有些家长喜欢告诉孩子,其实你喜欢的是什么什么,难道孩子自己喜欢什么也要大人来告诉吗?归根到底,还是家长自己在喜欢,潜意识里要孩子去帮助自己实现愿望罢了。
  一般来说,现在的各种兴趣班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英语、珠心算、识字之类“学习”的色彩比较浓的,二是舞蹈、绘画、足球之类“玩耍”色彩比较浓的。一般而言,前一类的兴趣班多是把小学的内容提前教,孩子提前学了并不等于基础就比别人好,反而可能因为重复学习而失去学习兴趣或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选择兴趣班时应该慎选第一类,而尽量选择第二类。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缺哪方面,就给他报哪个方面的兴趣班。比如觉得孩子姿态不太好,有驼背之类的就给他报舞蹈班,希望通过兴趣班来进行纠正。这其实并不符合兴趣班的宗旨,达不到发现、培养孩子兴趣的目的,反而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和积极性。除非家长能够给予足够和及时的鼓励,让孩子爱上这个班,否则的话,选兴趣班时“补短”不如“扬长”。
  
  报几个:“空白”时间要留足
  
  一般来说,幼儿园兴趣班的教学时间都在每周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算下来,给孩子报上两三个就足够了,不宜一下子报得太多。大人眼里的发呆、“瞎玩”,其实是孩子自主探索、发展身心的良机。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一定要给他留足空白的时间,否则很容易使孩子身心俱疲,对以后的学习造成障碍。孩子需要时间来与亲人沟通、与朋友交往,与其把周末用兴趣班来填满,不如多花点时间来进行亲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家长的爱。
  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孩子,样样都感兴趣,一下子要报4、5个班的,家长一定要事先跟孩子把参加兴趣班要花的时间详细列出来,给孩子说这些这些时间别的小朋友在玩,但你就必须呆在幼儿园学习。如果孩子坚持、家庭的经济情况又允许的话,才能给孩子报。在报名之前就应该先跟孩子讲清楚,要学就得学完整个学期,中途再苦再累也不能退出,否则很容易养成孩子遇事不能坚持、容易放弃的坏习惯。
  
  黄绎霖简介
  
  婴幼儿教育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天线宝宝式”婴幼儿启蒙教育法创始人,“摇啊摇亲子计划”发起人,深圳早期教育委员会专家。
  曾获06年、07年两届冰心图书奖,著作有《果果猴亲子游戏儿歌系列丛书》、《果果猴智力游戏儿歌丛书》等。已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成功举办过140场婴幼儿家长培训,近70000家长聆听讲座。
其他文献
用铅笔在硬纸上勾勒出小猫的模样,涂上乳胶,然后让宝宝捏着一粒粒红豆,密密实实地将小猫身体贴满,晾干。一只用豆子做的猫咪就完成了!
早起,在很多家长眼里,只是一件小事,平时不怎么关心。可是,最好的教育,往往来自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事情,做事情有计划有步骤。这些都离不开时间观念的培养,而对时间的感觉,需要通过日常点滴的行为开始培养。  早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生理角度来说,人体有生物钟,会遵循固定的生理周期和规律。当孩子习惯早起,并且能按时早起时,也就养
《幻境国的小国王》一眼就能吸引孩子。封面上,小国王慌张但不恐惧,巨龙巨大但不可怕。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翻开前环衬,一幅如梦幻般迷离的画面展现在眼前,里面的花草树木都好奇怪——原来这个地方叫幻境国。  幻境国的小国王睡在高高的花朵床上,盖着厚厚的花瓣被子。旁边的小床上还睡着奇形怪状的小怪物。天空上飞的不是鸟,而是大鱼;他们咔嚓咔嚓啃着的,也不是树上的树叶,而是长在树顶的雨伞。一切都这么
周末,妈妈打开电脑,睿睿看到电脑上的幼儿认知双语绘本图片,叫着“绵羊,星星”。原来这是他最近在读的几本书,为了证明,他还急忙把书找出来给我看。过一会儿又打开大书柜选书,看中几本封面上是哥哥姐姐的,开始了自己的游戏。  大书搭帐篷,一起来over  只见小家伙把书竖起来,这是做什么?原来是用书搭起帐篷。  搭好后,只见他站起来,叉开腿,慢慢地从书的上方走过,小人儿的小腿就那么点长,过得挺勉强呢。顺利
我也算带着小奶娃旅行过三次啦。作为妈妈级驴友,我这几次玩得很开心,也有不少遗憾教训,总结之后,我决定先把一些先进经验记录下来。  经验1  宝宝用品全家用  我出门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李,争取带全家可以用的东西,那当然就是宝宝的东西咯:一瓶郁美净擦手擦脸擦全身,一个驱蚊霜,一个紫草膏,全家都能用。如果是自驾游,我还会带上一瓶小宝的浴液,婴儿浴液温和,洗头洗澡都没问题。  经验2  宾馆资源
去朋友家作客,她的孩子正好在桌子上玩积木,在我停留的短短半个小时内,我发现朋友比孩子还要忙:积木掉到了地上,妈妈忙不迭地抢先帮他捡起来;看到孩子把窗户摆成圆形,她立即纠正,帮他摆成方形;看到孩子伸手要拿的积木不合适,她忙抽掉,重新拿来一块合适的积木递给孩子;孩子额头渗汗,她马上用毛巾擦掉,还端水喂到孩子嘴边……  看到朋友那个辛苦劲儿,我真想对她说:“你休息一下,让孩子自己玩吧。”因为她一而再、再
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清洗晾干后,可环保再利用,做成小水桶。当个小摆设摆在家里;或者当作花盆种点小花,为生活增添情趣;当然,它还是个可爱的小玩具,能让孩子在炎热的夏天打水玩,相信孩子会爱不释手的。  制作过程:  1.准备材料:热熔胶,小刀,剪刀,棉线,一次性筷子,小胶瓶(口香糖瓶或是大一点的药瓶),双面胶,橡皮筋。  2.将小胶瓶盖子部分切掉,留下圆柱部分做桶身。图片中的小胶瓶口直径约为5~6cm
刚得知《爸爸去哪儿》时,我还不以为然——又是一个引进版综艺,难道我们国家的节目创意如此贫瘠吗?  但是,当我初看一集便欲罢不能、每周准点守在电视机前时,才深深明白编导的用心良苦。  爸爸不完美,但一直在努力  节目中,爸爸吐露心声的环节常常耐人寻味。  田亮信誓旦旦说要“做个慈祥的爸爸”,但面对Cindy的哭闹却几欲发飙;张亮输掉投票后看着天天往外冲,第一反应是误会他接受不了挫折。无独有偶,韩版节
最近和儿子喜欢读一本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故事很简单,语言也很朴实,讲的是一只小兔子和他的母亲比赛谁更爱对方。每晚为儿子读完这个故事,我总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同时也感觉到我的小听众有了不同的收获——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所在。  把爱大声说出来  故事只是一对母子睡前的谈话,但是它们用最平实的语言,大胆地将自己对对方的爱表现出来。儿子与书中的小兔子一样,总喜欢和别人比较,当儿子大声并且认真地告诉我“
前一阵子微信上流行过这么一句话:我已经过了餐桌上有只鸡就一定能吃到鸡腿的年纪。言外之意,家里的幼儿一定会无条件地享用家里最好的资源,无论吃喝穿用。  幼儿自理自立能力不够,要依赖大人的照顾;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正是长辈爱的体现——这是咱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体现。  但在澳洲,却不是这样。  那天,娃儿爹烤了一只鸡,烤得很成功。分餐的时候,他把两条鸡腿一条给了自己,一条给了我。我瞟了一眼桌子上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