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中的“监管者效应”

来源 :证券法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81124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对象乃是以下情形,即政府通过监管强制性地要求(市场主体)必须采用某些原本经由市场或金融领域中“私人秩序”(private ordering)创设出来的特定措施和制度.对于这种把从市场运作中诞生的措施和制度“纳为已有”并强令推行的行事手法,我将之称为“吸收性监管”(regulation by assimilation),理由是在该过程中,那些原本由金融市场参与者们基于不同目的(尽管这些目的往往多少互有关联)而开发出来的措施和制度被政府所采用并吸纳.此类在市场参与者之间“小圈子”里发展而成、随后被“吸收”进入监管体系的措施和制度包括:由信用评级机构(被监管者称为“获全国认可之统计评级组织”(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s,简称NRSROs)的组织发布的信用评级;用于测算金融机构资产组合风险的“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简称VaR)模型;投资银行在重大公司交易中出具的顾问意见以及公平性意见(fairness opinion);由独立外部审计师对公司财务结果实施的审计活动.本文从两方面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参与者所受的监管.第一,向读者说明所谓“吸收性监管”的现象,在金融领域中即便谈不上无处不在,也起码是非常普遍的.第二,向读者说明这种“吸收性监管”的过程会带来副作用,而该副作用在过去未曾被预见或识别出来.随着那些诞生于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而后来被监管“吸收”的制度及措施日渐失去活力且效用不断遭到削弱甚至腐蚀,上述副作用的症状显现无疑.本文的一系列分析表明,这种过去未被识别的“吸收性监管”现象乃是引发200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大诱因,因为它使企业与市场对自身业务风险进行测算和评估的能力发生了扭曲.
其他文献
科技管理是由于科学技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管理现代化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科技统计是科学研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统计能够反映企业科技活
期刊
在政策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顺应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的大背景,近年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已经建成了大量的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两个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绿色建筑逐渐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建筑类型,其对于暖通空调的设计技术以及整体建设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绿
海面惊涛骇浪;陆地狂风肆虐,房屋倒塌,电线杆折断,大树连根拔起,铁架子扭成麻花状倒在路边.rn8月12日,令全国人民震惊的第14号强台风“云娜”在浙江省台州市登陆,风力达到12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因其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直接产生联系,所以我国食品案全检测部门对这个社会问题,但即便如此,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频频发生.本文针对食品的安全
纯经济性损失同时涉及侵权和合同法领域.大多数国家对其不予以赔偿,不予赔偿的理由表面都很充分,实际都没有基本的法哲学基础,而是实用主义的产物.应该在一定限度内认可对纯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博,南北跨度很大,途径多个气候带,南北温度差距明显.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空调等手段来实现对室内温度舒适性的调
期刊
本文研究了由一个制造商两个竞争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在百川德博弈下,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和价格敏感系数同时扰动的协调机制,考虑了线性数量折扣契约对供应链的协调作用。研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