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我国各大高校大都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学分制是与班建制、导师制一起被称为三大教育模式。在各大高校都实行学分制的条件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迎来了新的任务,本文从在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状态,导致各高校的大学生的在校园内学习动机的转变,并且对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按照朋辈法的教育理念总结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教育;学分制;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37-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普遍推广实施学分制,学分制的实行为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完全体现了院校内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基于学分制,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大学生正是处于人生的特定年龄段时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心理特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基于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下,学习的氛围普遍较为薄弱,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至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学分制下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问题
(一)学习动机偏离根本目的
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道德修养以及个人素质。“高校开设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不同的交叉学科、科学人文的组合方式能够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这也是基于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根本而设置的,但是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选课时往往严重偏离了这个根本目的。1、有的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程时往往没有意识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目的,仅仅是根据课程的娱乐性质或者新奇性质来决定。对于一些“欣赏”、“礼仪”类的,所谓的具有“娱乐性”的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对于一些“分析”、“研究”、“总结”等等具有理论知识的等课程没有兴趣;2、还有一部分学生只顾把学分修完,对于选修课程的选择漠不关心。对于选修课虽然学生能够按时按量的上课,但是大多数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点名,完全没有吸收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在课堂上忙于自己的私事,虽然人在课堂上但是却没有学习的心思,更有甚者在课程进修了一个学期之后,有的学生连上课的教师在哪里,任课教师是谁都一无所知。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依然能够将拿下学分,完成其单纯只修学分的目的。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选修课就完全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以及存在价值;3、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教程生量的限制,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课程,被迫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这样自然导致学生无心向学。
(二)学习动机大幅度减弱
由于受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成长发展的,学习的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受到了升学压力的影响。以致于在大学生活中,由于升学压力骤然减轻,导致其学习动力也荡然无存。不仅无心向学,而且专注于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个人活动,如上网、谈恋爱、玩游戏等。还有一类学生只顾着求职或者考研,只阅读与考研、考证、求职有关的书籍,对选修课程完全不重视,只要修满学分即可。
(三)缺乏自我反省
对大学选修课的不重视的种种原因,学生往往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而只是将问题归咎于客观因素。如任课老师态度不佳、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式陈旧、课程的设置与实际社会实践背离、开课时间不合适、课程难易程度不、就业压力困扰等种种理由。并且有七成以上的学生,认为不参加选修课的而改为进行自己有兴趣的活动或行为不算违纪。相对于多种多样的客观原因,学生往往很少自视本身的原因,更加不会考虑自身的逃课行为对家庭、学习、社会造成的影响。这说明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存在学习风气不良、缺乏道德角度审视等问题。
二、学分制下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求知欲望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学习、知识的需求,求知欲不强。大学校园内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相对于以往迫于升学压力时缺乏了对知识的渴望性,只要修满学分就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毕业问题。并且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并无涉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会对升学与考试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个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导致学生不爱学习,对学习知识没有强烈的需求。
(二)年龄阶段与性格
大学生正在处于一个特殊年龄段,刚刚离开高中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感到很大程度的放松,并且学生之间也存在成熟性的差异,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家长和考试,并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不成熟的阶段。有的人懒散堕落,有的人积极进取,这样就导致学生呈现出不同目的的学习动机,另外,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对于自己不擅长的课程存在这一种恐惧与焦虑的心理,并且基于无压力的基础上,不会主动克服困难,制造学习机会。
(三)客观环境因素
除了上述主观因素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影响之外,家庭经济背景与社会、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积极或者负面的影响。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对策
(一)朋辈教育法
所谓朋辈教育法就是指的某种原因使得一些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进行理念信息、行为技能的共享,从而通过互相影响来达到教育目的的方式。朋辈之间因为年龄、经历、问题、矛盾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在互相倾诉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接受对方的意见。所以在针对学生在基于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下,要积极开展朋辈教育法,在班级、社团、学生会之中选取“朋辈教育同龄指导者”,要求其在知识、心理、方法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当做一个成长的陪伴者与指导者,在取得同伴信任的前提下,与帮助对象充分的交流、沟通、各抒己见,从而将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作风融入到受帮助者的思维当中。
(二)重视教师作用
“在实行朋辈教育法的同时,还要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氛围及风气的作用,积极的做好引导作用”。首先可以将选修课的课程教学内容等进行详细具体的介绍,让学生清晰的掌握选修课程学习的重点及内容。再次可以反复强调学习开展选修课程的主要目的与动机,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来。班主任还可以充分的运用朋辈教育法,在班级中选择具有影响例号召力的学生,使其对其他学习意识薄弱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思维传播,营造出一个和谐、健康、存在适当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学生应该对选修课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只是单纯的将学分制当做修满学分的工具。应当清晰认识到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为了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要充分把握选修课的机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全方面的接受系统的教育,从而从各个方面提高自我修养与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韩庆莉,刘建祥,刘守庆,陈涛.学分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5):32-34.
[2]文秋林.校园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6(6):15-1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教育;学分制;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37-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普遍推广实施学分制,学分制的实行为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完全体现了院校内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基于学分制,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大学生正是处于人生的特定年龄段时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心理特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基于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下,学习的氛围普遍较为薄弱,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至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学分制下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问题
(一)学习动机偏离根本目的
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道德修养以及个人素质。“高校开设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不同的交叉学科、科学人文的组合方式能够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这也是基于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根本而设置的,但是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选课时往往严重偏离了这个根本目的。1、有的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程时往往没有意识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目的,仅仅是根据课程的娱乐性质或者新奇性质来决定。对于一些“欣赏”、“礼仪”类的,所谓的具有“娱乐性”的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对于一些“分析”、“研究”、“总结”等等具有理论知识的等课程没有兴趣;2、还有一部分学生只顾把学分修完,对于选修课程的选择漠不关心。对于选修课虽然学生能够按时按量的上课,但是大多数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点名,完全没有吸收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在课堂上忙于自己的私事,虽然人在课堂上但是却没有学习的心思,更有甚者在课程进修了一个学期之后,有的学生连上课的教师在哪里,任课教师是谁都一无所知。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依然能够将拿下学分,完成其单纯只修学分的目的。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选修课就完全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以及存在价值;3、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教程生量的限制,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课程,被迫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这样自然导致学生无心向学。
(二)学习动机大幅度减弱
由于受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成长发展的,学习的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受到了升学压力的影响。以致于在大学生活中,由于升学压力骤然减轻,导致其学习动力也荡然无存。不仅无心向学,而且专注于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个人活动,如上网、谈恋爱、玩游戏等。还有一类学生只顾着求职或者考研,只阅读与考研、考证、求职有关的书籍,对选修课程完全不重视,只要修满学分即可。
(三)缺乏自我反省
对大学选修课的不重视的种种原因,学生往往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而只是将问题归咎于客观因素。如任课老师态度不佳、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式陈旧、课程的设置与实际社会实践背离、开课时间不合适、课程难易程度不、就业压力困扰等种种理由。并且有七成以上的学生,认为不参加选修课的而改为进行自己有兴趣的活动或行为不算违纪。相对于多种多样的客观原因,学生往往很少自视本身的原因,更加不会考虑自身的逃课行为对家庭、学习、社会造成的影响。这说明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存在学习风气不良、缺乏道德角度审视等问题。
二、学分制下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求知欲望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学习、知识的需求,求知欲不强。大学校园内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相对于以往迫于升学压力时缺乏了对知识的渴望性,只要修满学分就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毕业问题。并且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并无涉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会对升学与考试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个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导致学生不爱学习,对学习知识没有强烈的需求。
(二)年龄阶段与性格
大学生正在处于一个特殊年龄段,刚刚离开高中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感到很大程度的放松,并且学生之间也存在成熟性的差异,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家长和考试,并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不成熟的阶段。有的人懒散堕落,有的人积极进取,这样就导致学生呈现出不同目的的学习动机,另外,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对于自己不擅长的课程存在这一种恐惧与焦虑的心理,并且基于无压力的基础上,不会主动克服困难,制造学习机会。
(三)客观环境因素
除了上述主观因素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影响之外,家庭经济背景与社会、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积极或者负面的影响。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对策
(一)朋辈教育法
所谓朋辈教育法就是指的某种原因使得一些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进行理念信息、行为技能的共享,从而通过互相影响来达到教育目的的方式。朋辈之间因为年龄、经历、问题、矛盾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在互相倾诉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接受对方的意见。所以在针对学生在基于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下,要积极开展朋辈教育法,在班级、社团、学生会之中选取“朋辈教育同龄指导者”,要求其在知识、心理、方法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当做一个成长的陪伴者与指导者,在取得同伴信任的前提下,与帮助对象充分的交流、沟通、各抒己见,从而将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作风融入到受帮助者的思维当中。
(二)重视教师作用
“在实行朋辈教育法的同时,还要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氛围及风气的作用,积极的做好引导作用”。首先可以将选修课的课程教学内容等进行详细具体的介绍,让学生清晰的掌握选修课程学习的重点及内容。再次可以反复强调学习开展选修课程的主要目的与动机,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来。班主任还可以充分的运用朋辈教育法,在班级中选择具有影响例号召力的学生,使其对其他学习意识薄弱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思维传播,营造出一个和谐、健康、存在适当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学生应该对选修课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只是单纯的将学分制当做修满学分的工具。应当清晰认识到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为了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要充分把握选修课的机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全方面的接受系统的教育,从而从各个方面提高自我修养与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韩庆莉,刘建祥,刘守庆,陈涛.学分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5):32-34.
[2]文秋林.校园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6(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