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说,在丁俊晖的引领下,中国斯诺克运动在经历了一个小高潮之后,随着4年来的一路下滑,如今正处于低潮期……
4月初,2009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在北京落下大幕,以丁俊晖为代表的一批中国顶级天才球手,再次成为看客,无人能够进入第三轮。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英国知名媒体、天空电视台却大胆预测:拥有5000万台球迷的中国将在十年内垄断斯诺克运动!我们当然不怀疑斯诺克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前途,可是中国球手与世界斯诺克大师之间有着太大的差异,这正是“丁俊晖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他们无法成为真正的大师。
差在哪里?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这一天,很多体育明星都喜欢“愚弄”一把“粉丝”,其中最大的“新闻”当数塞尔维亚网球明星伊万诺维奇声称要改打羽毛球,而且欧洲著名羽毛球网站Badzine还正式发布了这一消息。可是,4月1日一过,第二天Badzine的负责人就出面澄清:“这只是一个愚人节新闻,那个新闻只属于昨天!”
然而,就是在愚人节前一天的晚上,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也“愚弄”了一把中国球迷:丁俊晖在家门口打了一场恐怕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难看、最“业余”的比赛——全场比赛高达21次低级进攻失误。至此,丁俊晖3年对中国本地选手的不败纪录终结!很多人不知道,4月1日这一天还是丁俊晖22岁生日,可以想见,这个生日也许会成为他一段苦涩的记忆。
丁俊晖究竟怎么了?
遥想4年前,在首届中国公开赛上,18岁的丁俊晖作为外卡选手,连斩多位世界一流高手,先是击败傅家俊杀入四强,随后又接连力克两位世界级台球大师——达赫迪和亨德利,拿到职业生涯的首个排名赛冠军;接着丁俊晖的蹿升速度更是一发不可收,加冕“英锦赛王冠”,成为英锦赛历史上第一位夺得冠军的非英国和爱尔兰选手;此后;他又成为“职业球季中打出147分的最年轻选手”,世界排名一度跻身16强。
曾几何时,外界对于丁俊晖的关注与褒奖几乎达到“疯狂”的程度。回想4年前,小丁捧回中国公开赛冠军后,“神童”、“天才”之类的美誉不绝于耳,丁俊晖一夜之间登上“神坛”。
时光流转,世事变幻无常。一转眼,丁俊晖当年勇夺中国公开赛冠军的辉煌早已成为尘封的记忆。这短短4年,他以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从天堂跌回人间:首轮出局平了,又一次“重温”了他在中国公开赛上最差战绩的尴尬……
与丁俊晖一样失意的中国选手还有梁文博、田鹏飞,这两位被人们称为是继丁俊晖之后的天才球手同样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勉强可以让人们眼睛一亮的就算是20岁的肖国栋了,可是他的打球经历与丁俊晖十分相似,而且能力也并没有在丁俊晖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丁俊晖倒下了,整个中国内地斯诺克选手就无法在世界大赛上掀起波澜了。所以可以说,在丁俊晖的引领下,中国斯诺克运动在经历了一个小高潮之后,随着4年来的一路下滑,如今正处于低潮期……
多少有点讽刺意味的是,就是在“丁俊晖们”集体低迷之时,英国天空电视台评论员预言:中国球手将威胁到英国球手对这项英式运动的长久垄断,理由在于“丁俊晖和梁文博的能力众所周知,而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年轻球手层出不穷。或许他们现在还无法真正挑战奥沙利文和希金斯这样的顶级职业高手,但是他们的潜力以及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将使中国在十年内成为斯诺克的垄断势力”。
斯诺克运动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就如同独特香醇的英国红茶,需要几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淬炼,才能散发出纯正而醇厚的韵味。高普及程度无疑会使中国产生越来越多的年轻新锐,然而什么时候才能诞生一位大师级的人物,这却是一个很难寻找到答案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困扰“丁俊晖们”的烦恼。
看得出来,每次输球,丁俊晖都会很不服气,他的表情、他的行为都流露这样的情绪,比如在这次中国公开赛上,意外失误后,没有等对局结束,他竟然丢下正在打球的肖国栋,径直走进休息室……这样的举动在大师们的身上是看不到的,而这样的小小差异,追根溯源却是文化土壤上的一种差异,这需要我们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赶超。
以纯技术言之,丁俊晖与世界超一流手相当接近,而且在状态好的时候,丁俊晖的击球技术之干净清晰,战术思路之明确彻底,包括奥沙利文在内的任何一位高手都很难战胜他。可见,丁俊晖身上最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斯诺克的文化底蕴。如果你是一位球迷,你一定还清楚地记得,丁俊晖在一炮走红,喜捧中国公开赛冠军后,在一个小小的休息室里,挤满了他庞大的后援团和记者,在大家关注的目光中,他骄傲地背起了一手将他养育成世界冠军的父亲。当时,面对中央电视台的镜头,他口无遮拦地说出了当时的真实想法:“读书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好工作爸妈又会担心。我现在多好,可以打球赚钱,不用父母操心。”一时间,丁俊晖的“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尽管后来,丁俊晖收回了这句话,也上了大学,虽然仅是形式上的挂名而已。试想一个没有文化的球手,如何成为真正的大师?
显然,一个没有文化底气的球手,在上升了一定的高度,取得一定的成绩后,遭遇到“瓶颈”是在所难免的。说到底,“丁俊晖们”的烦恼,还是实力上升与文化落后形成的一种不平衡,体现在比赛中就是心态经常起伏不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行不得体,从而令自己陷入一种痛苦和迷茫的状态……
大师上课
在中国公开赛上,以希金斯、亨德利为代表的台球大师给我们上了一课,他们让观众领略到了真正的大师风采。在关键的1/4决赛中的一局比赛中,希金斯一度打到62分,只要打进1颗红球就将超分,基本上可以锁定胜局,而偏偏这时候他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希金斯非常懊悔,但是他没有碰杆,也没有气急败坏,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走到一角,坐了下来,认真观看对手打球,而对手奥沙利文把握住了机会,以63:62不可思议地完成了逆转。就在奥沙利文打进制胜一球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那一刻希金斯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面带微笑把掌声送给对手,之后从容地走进休息室,准备下一局比赛……也许,正是这种从容和淡定,使得希金斯在最后的决胜局中,终于战胜了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晋级四强……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只问了希金斯一个问题:“多次出现了不应该有的失误,眼看着胜利就要离你而去,你为什么还那么从容,是故作镇静吗?”希金斯笑了,他一字一板地说:“其实,失误和失败都是斯诺克运动的一部分,任何不可思议的失误其实也是正常的……”闻言,记者真正体会了大师的境界——他们在困难面前那种笑看风云的从容和淡定,是完全发自骨子里的,他们在对局的那一刻,心无杂念。
反观我们的球员,一旦比赛出现失误,那种患得患失的表情立刻溢于言表,接着就是自乱阵脚。比如,丁俊晖,自小学学球的那一刻起就背负了太多的东西,为了挣钱,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出人头地……可是,这一切与斯诺克运动都显得格格不入。斯诺克,这项起源于英国在印度殖民地驻军军官俱乐部的运动,追求的是球手对自我身心的控制和调度:你要具备奥沙利文那样纵心所欲的表达热情,也要具备希金斯这般算无遗策的极度客观。巅峰期的亨得利两者兼而有之,所以,这些大师在输球时依然能赢得对手和观众的尊重。相比之下,就算中国的斯诺克“天才们”百发百中,打得再准,偶尔也能赢得几个大赛的桂冠,也未必称得上大师。
那么,怎样的文化环境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世界级大师呢?
知名体育评论员颜强说:“这在于中国人对斯诺克这项运动的理解进一步深入。百发百中的横扫千军,未必是斯诺克的极致追求。百发百中,恐怕还是有我之境,超然物外,入了无我之境,才会有醍醐灌顶的新生。大师的诞生,需要文化环境,需要特殊土壤。中国现在肯定不具备培育这种人才的环境,否则丁、梁乃至肖、田用不着负笈西行。斯诺克之道,和隐者修行之道有些类似,球手的自我磨练孤独而漫长,这是一种极端个人化的运动。不过从泛泛高手的水平中破茧而出,达到大师境界,离不开相辅相成的文化背景。”这些描述看上去很玄,却能从每个球手的每一杆击球中琢磨出端倪。
斯诺克是一项充满着极致个体追求的心理运动。如果沾上太多世俗功利的成分,球手的心境不再纯净,他就打不出纯净的球,他的求道之路就可能误入歧途。斯诺克不是发泄,而是自我控制;斯诺克尤其不是赌博,而是自我恪守。斯诺克之道,也是人生追求之道。只有对这项运动有了理性认知,才可能去期待球台上的辉煌成绩。真正理解了这项运动,才可能让斯诺克提升我们的生活,而真正理解了这项运动的高水平球手,才有可能走进大师的境界。
不知如今的丁俊晖有没有悟到其中哲理:任何高手都可能出现低级失误,任何高手都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关键是你如何去面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们希望赛场上的“丁俊晖们”能早日悟出斯诺克运动的真谛,早日达到大师的境界。到那个时候,中国球手才真的有可能“垄断斯诺克运动”。否则,我们只能徘徊在斯诺克最高殿堂的大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