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1日,三大门户网站及博客中国不约而同地用黑色字体做成专题,集体悼念在中秋当天辞世的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年仅38岁的孙德棣。在孙德棣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位网易的“救火队员”依然靠打着点滴工作,这让众多IT界的风云人物唏嘘不已,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互联网上的篇篇悼词犹如副副挽联,在慰问逝者家人的同时,大家在文中都不忘加上一句“愿诸位同仁健康”。
瞬息万变的IT业界是目前快节奏、超负荷运转的职场之缩影。据了解,上海70%到75%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其主要表现是健康透支。专家指出,亚健康其实就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十字路口,如不注意保养的话可能会滑向过劳死甚至猝死。
多数IT人感觉“压力特大”
有人曾戏言,IT(信息技术)就是I'm tired(我累了)的缩写。
孙德棣去世消息传出后,IT业界诸多知名人士一边感慨孙德棣英年早逝,同时纷纷劝慰自己的同仁“注意身体”。其中博客网CEO方兴东“人生如狗”的说法最为触目惊心,他引述了国外某本书的说法:“互联网的时间尺度是以狗年来计算的,我们的一年相当于普通人的7年。”他认为应该警惕互联网的节奏,因为“使命和理想很重要,但是生命依然高于一切”。
对这一观点,电子商务的宿将王峻涛深有同感。在听说了孙德棣的噩耗后,他特地严格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特殊或重大事件,所有员工当天起都不得加班。
“我决定今天改一改,提前一小时回家,看看天会不会真的塌下来,”王峻涛说,“其实事情永远是做不完的,钱也是永远赚不完的。换一个角度来看,IT业界的机会也是最多的。错过了一个,也很快会涌现出下一个。”
缺乏休息是“过劳死”导火索
虽然孙德棣的死因尚不明确,但很多人认为,工作过度劳累使其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有可能是其最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据上海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科研部副主任张业先介绍,上海70%到75%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其主要表现是快节奏、超负荷、健康透支。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杨新春教授表示,根据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发生猝死,而且猝死者正日趋年轻化,劳累、生活不规律、开夜车、高度紧张往往是猝死的诱因。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王桂松博士则强调,缺乏休息往往是猝死的导火索。据王桂松介绍,猝死的最后元凶一般是心血管疾病或者脑血管疾病。往往是休息状况太差导致血管痉挛,继而神经调节失灵,最后导致心脏或大脑缺血。
王桂松提醒市民,应该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学会心理调节,让神经放松。像孙德棣这样边打点滴边工作,王桂松觉得不可取:“即便是康复了也要休息调整一段时间才行。”
“过劳死”敲响警钟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丧命。有人将其定义为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即“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累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
另据调查,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之多。这种早亡、猝死的现象在一些脑力密集型的行业中显得更为严重。一项报告称:“2002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媒体联合调查结果,新闻工作人员死亡年龄集中在40至60岁年龄段的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
有张有弛远离“过劳死”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得好:“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疲劳,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你,你的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出现疲劳感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借用享乐主义的一点点思维:歇口气吧,劳动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本末倒置就亏待了自己的一辈子。
瞬息万变的IT业界是目前快节奏、超负荷运转的职场之缩影。据了解,上海70%到75%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其主要表现是健康透支。专家指出,亚健康其实就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十字路口,如不注意保养的话可能会滑向过劳死甚至猝死。
多数IT人感觉“压力特大”
有人曾戏言,IT(信息技术)就是I'm tired(我累了)的缩写。
孙德棣去世消息传出后,IT业界诸多知名人士一边感慨孙德棣英年早逝,同时纷纷劝慰自己的同仁“注意身体”。其中博客网CEO方兴东“人生如狗”的说法最为触目惊心,他引述了国外某本书的说法:“互联网的时间尺度是以狗年来计算的,我们的一年相当于普通人的7年。”他认为应该警惕互联网的节奏,因为“使命和理想很重要,但是生命依然高于一切”。
对这一观点,电子商务的宿将王峻涛深有同感。在听说了孙德棣的噩耗后,他特地严格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特殊或重大事件,所有员工当天起都不得加班。
“我决定今天改一改,提前一小时回家,看看天会不会真的塌下来,”王峻涛说,“其实事情永远是做不完的,钱也是永远赚不完的。换一个角度来看,IT业界的机会也是最多的。错过了一个,也很快会涌现出下一个。”
缺乏休息是“过劳死”导火索
虽然孙德棣的死因尚不明确,但很多人认为,工作过度劳累使其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有可能是其最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据上海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科研部副主任张业先介绍,上海70%到75%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其主要表现是快节奏、超负荷、健康透支。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杨新春教授表示,根据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发生猝死,而且猝死者正日趋年轻化,劳累、生活不规律、开夜车、高度紧张往往是猝死的诱因。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王桂松博士则强调,缺乏休息往往是猝死的导火索。据王桂松介绍,猝死的最后元凶一般是心血管疾病或者脑血管疾病。往往是休息状况太差导致血管痉挛,继而神经调节失灵,最后导致心脏或大脑缺血。
王桂松提醒市民,应该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学会心理调节,让神经放松。像孙德棣这样边打点滴边工作,王桂松觉得不可取:“即便是康复了也要休息调整一段时间才行。”
“过劳死”敲响警钟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丧命。有人将其定义为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即“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累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
另据调查,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之多。这种早亡、猝死的现象在一些脑力密集型的行业中显得更为严重。一项报告称:“2002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媒体联合调查结果,新闻工作人员死亡年龄集中在40至60岁年龄段的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
有张有弛远离“过劳死”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得好:“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疲劳,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你,你的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出现疲劳感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借用享乐主义的一点点思维:歇口气吧,劳动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本末倒置就亏待了自己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