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浪漫冒险家”切·格瓦拉的革命者形象不同,格瓦拉生活网的创始人刘勇看上去更像一个朴实的大男孩。1979年出生的他,头发理得很短,橙色的格瓦拉胸牌不离身,爱听摇滚乐,活脱脱一个大了一岁的80后。
刘勇在武汉大学读书的时候,虽然念的专业是地理信息系统,但骨子里却是个文艺青年,爱看书,爱看电影,崇拜切·格瓦拉,充满理想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渺小的个体对这个世界都可以有所改变。
有理想的青年刘勇,在大学遇到了一个同样有理想的青年张学静,志同道合的两个人一拍即合,与张学静冷静的气质与深思熟虑的性格相反,刘勇往往凡事想到就会去做,多年后,他们成了一对共同创业的好伙伴。
2002年大学毕业后,刘勇成了一个典型的张江男,看电影的爱好一直未变。刘勇发现,有时候自己想要看一部电影,却不知道到哪家影院才可以看到,当时并没有这样一个平台让自己去获取这些信息,这让刘勇感到十分不便,于是他决定自己去做这件事情。
要创办这样一个网站,从无到有,刘勇最先要解决的是两个难题:一是网站平台的搭建;二是各影院电影信息的获取。对于刘勇来说,计算机网络开发不是自己的专长与强项,要建网站必须要去寻求技术支持。当时他在QQ、MSN群里发消息招募技术伙伴,但得到的回应要么是觉得这事不靠谱,要么是说这事挺有意思,但是自己很忙。这时候遇到了他最早的第三个创业伙伴——葛标。
刘勇和张学静最早与葛标接触的时候,葛标对他们说这事容易,一周便可完成,这让刘勇觉得葛标这人爱夸海口。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周后葛标果然把网站基本结构建出来了,一周前的“不靠谱”青年立刻变成了刘勇口中的“牛人”,葛标就此成了格瓦拉最早的技术架构师,并且一直服务到现在。
如何与电影院达成合作是他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刚开始由于电影院对于格瓦拉及其要做的事情并不了解,遭到更多的往往是拒绝。不过刘勇说,在上海,对于认真做事干活的人,往往是会得到尊重与回报的。他们一家一家联系电影院,终于敲开了第一家——永华影院的门。
这些都是发生在2009~2010年之间的事情,在刘勇大学毕业近8年之后。2007年,格瓦拉上线,当时是几名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的排片网站。2009年,刘勇辞去原先工作,专注于格瓦拉。格瓦拉做成的第一笔生意是组织用户到永华影院去参加电影首映式的观影,当时组织了两三百人,包下一间电影放映厅,但却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因为格瓦拉是将电影票平价售出的,自己并没有从票价中赚取差额。
但组织这样的活动很受用户们的欢迎,于是格瓦拉在接下来又组织了许多类似的活动。在组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当时实行的是网上预约、现场付费制,出现了很多用户网上虽然预约了但是现场并没有来参加的情况,有时候50个人结果只来了二三十个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经过思考之后,网上先付费并且选定座位的经营模式诞生,格瓦拉还是将电影票平价卖给用户,从中赚取的是服务费,比如,一张50元的电影票,格瓦拉另外收取5元的服务费。
2009年,刘勇离开自己原来的公司,全职投入格瓦拉的日常经营中去。意外幸运的是在四、五月份,格瓦拉获得了第一笔200万元的投资,员工也由4个人增加到了十几个人。格瓦拉并不是在中国最早做电影在线选座的网站,问到它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刘勇说在于为用户提供的无微不至的服务。
格瓦拉对自己的定位是用户观影时的好闺蜜、好伙伴,甚至是好基友,从在格瓦拉购买电影票开始,一直到观影结束,格瓦拉都尽可能提高这一张电影票的附加值。比如,如果看电影那天天气预报报可能会下雨的话,格瓦拉会提醒用户记得带伞,看电影前再次提醒用户具体的时间地点,为用户寻找影院周边停车位,在影院设立取票机,方便用户现场取票,观影结束后,还会为用户提示周边的餐馆小吃店。
刘勇一直强调,格瓦拉不愿去打价格战,未来要走的路是要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并不断增强用户对格瓦拉的品牌忠诚度。刘勇认为,所有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只有当超过85分的时候,用户才会感知到,不是足够好的服务,往往都是无效的服务。格瓦拉希望改变的是让更多的人去电影院看电影,让看电影成为一件简单、便利的事情,并且告诉消费者,什么电影是值得看的,从而推动整个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
真正让格瓦拉一炮而响的是在2010年1月,恰逢《阿凡达》上映,使得当年格瓦拉电影票在线销量达到了1400万元,在线选座的模式开始正式被业内人士认可。2012年,格瓦拉受到来自盛大网络和鼎晖的投资,员工增加到了200多人,除电影票销售外,演出、话剧票的销售和体育场馆的预定也占到了其营业总额的20%,年收入也从最早的12张电影票迅速增长为5亿元,截至2013年8月,格瓦拉接入影院数超过400家,除上海外,在北京、重庆、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8个省市分别设立分站。
在采访结束时,问刘勇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时,刘勇写下了一句话——我爱格瓦拉,格瓦拉爱用户。
刘勇在武汉大学读书的时候,虽然念的专业是地理信息系统,但骨子里却是个文艺青年,爱看书,爱看电影,崇拜切·格瓦拉,充满理想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渺小的个体对这个世界都可以有所改变。
有理想的青年刘勇,在大学遇到了一个同样有理想的青年张学静,志同道合的两个人一拍即合,与张学静冷静的气质与深思熟虑的性格相反,刘勇往往凡事想到就会去做,多年后,他们成了一对共同创业的好伙伴。
2002年大学毕业后,刘勇成了一个典型的张江男,看电影的爱好一直未变。刘勇发现,有时候自己想要看一部电影,却不知道到哪家影院才可以看到,当时并没有这样一个平台让自己去获取这些信息,这让刘勇感到十分不便,于是他决定自己去做这件事情。
要创办这样一个网站,从无到有,刘勇最先要解决的是两个难题:一是网站平台的搭建;二是各影院电影信息的获取。对于刘勇来说,计算机网络开发不是自己的专长与强项,要建网站必须要去寻求技术支持。当时他在QQ、MSN群里发消息招募技术伙伴,但得到的回应要么是觉得这事不靠谱,要么是说这事挺有意思,但是自己很忙。这时候遇到了他最早的第三个创业伙伴——葛标。
刘勇和张学静最早与葛标接触的时候,葛标对他们说这事容易,一周便可完成,这让刘勇觉得葛标这人爱夸海口。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周后葛标果然把网站基本结构建出来了,一周前的“不靠谱”青年立刻变成了刘勇口中的“牛人”,葛标就此成了格瓦拉最早的技术架构师,并且一直服务到现在。
如何与电影院达成合作是他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刚开始由于电影院对于格瓦拉及其要做的事情并不了解,遭到更多的往往是拒绝。不过刘勇说,在上海,对于认真做事干活的人,往往是会得到尊重与回报的。他们一家一家联系电影院,终于敲开了第一家——永华影院的门。
这些都是发生在2009~2010年之间的事情,在刘勇大学毕业近8年之后。2007年,格瓦拉上线,当时是几名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的排片网站。2009年,刘勇辞去原先工作,专注于格瓦拉。格瓦拉做成的第一笔生意是组织用户到永华影院去参加电影首映式的观影,当时组织了两三百人,包下一间电影放映厅,但却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因为格瓦拉是将电影票平价售出的,自己并没有从票价中赚取差额。
但组织这样的活动很受用户们的欢迎,于是格瓦拉在接下来又组织了许多类似的活动。在组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当时实行的是网上预约、现场付费制,出现了很多用户网上虽然预约了但是现场并没有来参加的情况,有时候50个人结果只来了二三十个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经过思考之后,网上先付费并且选定座位的经营模式诞生,格瓦拉还是将电影票平价卖给用户,从中赚取的是服务费,比如,一张50元的电影票,格瓦拉另外收取5元的服务费。
2009年,刘勇离开自己原来的公司,全职投入格瓦拉的日常经营中去。意外幸运的是在四、五月份,格瓦拉获得了第一笔200万元的投资,员工也由4个人增加到了十几个人。格瓦拉并不是在中国最早做电影在线选座的网站,问到它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刘勇说在于为用户提供的无微不至的服务。
格瓦拉对自己的定位是用户观影时的好闺蜜、好伙伴,甚至是好基友,从在格瓦拉购买电影票开始,一直到观影结束,格瓦拉都尽可能提高这一张电影票的附加值。比如,如果看电影那天天气预报报可能会下雨的话,格瓦拉会提醒用户记得带伞,看电影前再次提醒用户具体的时间地点,为用户寻找影院周边停车位,在影院设立取票机,方便用户现场取票,观影结束后,还会为用户提示周边的餐馆小吃店。
刘勇一直强调,格瓦拉不愿去打价格战,未来要走的路是要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并不断增强用户对格瓦拉的品牌忠诚度。刘勇认为,所有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只有当超过85分的时候,用户才会感知到,不是足够好的服务,往往都是无效的服务。格瓦拉希望改变的是让更多的人去电影院看电影,让看电影成为一件简单、便利的事情,并且告诉消费者,什么电影是值得看的,从而推动整个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
真正让格瓦拉一炮而响的是在2010年1月,恰逢《阿凡达》上映,使得当年格瓦拉电影票在线销量达到了1400万元,在线选座的模式开始正式被业内人士认可。2012年,格瓦拉受到来自盛大网络和鼎晖的投资,员工增加到了200多人,除电影票销售外,演出、话剧票的销售和体育场馆的预定也占到了其营业总额的20%,年收入也从最早的12张电影票迅速增长为5亿元,截至2013年8月,格瓦拉接入影院数超过400家,除上海外,在北京、重庆、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8个省市分别设立分站。
在采访结束时,问刘勇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时,刘勇写下了一句话——我爱格瓦拉,格瓦拉爱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