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垂体瘤细胞内表达人酪氨酸羟化酶诱导产生内源性多巴胺的细胞毒性作用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人酪氨酸羟化酶转染小鼠垂体瘤细胞产生的内源性多巴胺对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同时观察转染细胞对体外实验中证实可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选择性植物源鱼藤酮敏感性的变化(多巴胺含量越多,对鱼藤酮越敏感,鱼藤酮处理后死亡细胞越多),进一步证实多巴胺的毒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将野生型和变异型人酪氨酸羟化酶表达质粒hTH-wt/pcDNA3.1和hTH-RREE/pcDNA3.1(Arg37Glu及Arg38Glu,具有持续活性)转染小鼠垂体瘤细胞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hTH-wt/pcDNA3.1转染组和hTH-RREE/pcDNA3.1转染组及用相同转染方法处理,但不加入表达质粒的对照组.用Western blot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酪氨酸羟化酶、内源性多巴胺的含量;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转染细胞生存率;用新型细胞核萤光染料,不能透过细胞膜的SYTOX green试验检测死亡细胞数量及对鱼藤酮的敏感性;再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免疫染色结合Hoechst核染色检测转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细胞生存率:小鼠垂体瘤细胞转染3 d后,hTH-wt/pcD-NA3.1和hTH-RREE/pcDNA3.转染组分别是对照组的80.3%和81.4%(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细胞死亡率:hTH-wt/pcDNA3.1转染细胞经鱼藤酮处理后,是未经鱼藤酮处理的1.57倍(P<0.05),hTH-RREE/pcDNA3.1转染细胞用鱼藤酮处理后,是未经鱼藤酮处理的1.88倍,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③凋亡细胞比率:转染hTH-wt/pcDNA3.1和hTH-RREE/pcDNA3.1后,分别是对照组的4.84和4.24倍(P<0.05).④多巴胺、二羟苯乙酸含量:转染hTH-RREE的细胞多巴胺含量是转染hTH-wt者的4.5倍(P=0.027),但两种细胞内的二羟苯乙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小鼠垂体瘤细胞转染人酪氨酸羟化酶后可产生内源性多巴胺,可导致细胞死亡,可增加小鼠垂体瘤细胞对鱼藤酮的敏感性,同时产生的细胞凋亡参与转染细胞的死亡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结石及胆泥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发生胆道结石及胆泥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病人发生胆道结石或胆泥间隔时间为3~6
心律失常是老年器质性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恶性心律失常可威胁患者生命.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和病理特点均发生变化,常合并多器官病变,治疗难度加大;如果救治不及时或
血管活性肠肽是外周免疫系统中一种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神经肽。近年的研究表明 ,来源于淋巴细胞的VIP通过影响抗原递呈细胞、Th效应细胞本身及特异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产
目的总结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常见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22例。结果采用经顶枕、颞枕皮质入路或经胼胝体入路,经颞中回皮质入路等手术
目的观察人脑缺血后淀粉样β蛋白140(Aβ140)与其淀粉样β蛋白前体(βAPP)在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表达。方法收集43例因脑缺血而梗死的尸检标本,按缺血时间(发病至死亡时间)分为
目前临床治疗噪声性聋主要是吸氧,应用扩张血管、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溶解小血栓等药物,并给予多种维生素和能量合剂。曾有用丹参注射液〔1〕、高压氧治疗噪声性聋的报道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01-01至2004-12-31在我院确诊为终末期慢性肾脏疾病(ESRD)行血液透析(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P53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05/2002-11骨肉瘤标本38个及骨软骨瘤标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gR)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表达情况,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ER
 目的 研究晶体蛋白能否促进离体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存活和生长,初步探讨损伤晶状体促进RGCs的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确切作用物质。 方法 分别用晶体蛋白、晶体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