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否有效要看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学生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与有效课堂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又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真正在各方面都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或各方面都很完美的学生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强项,也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弱点。但是,每一个学生又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在学习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智力水平、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记忆力、兴趣的偏好、注意力集中程度等,甚至是否坐得住、静得下来等都会有很大差异。有时学生在某个方面能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和能力,但在另一方面却表现出让人无法理解的迟钝。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我设计了适合他们的活动,如,具有人际交往天赋的学生我就让他在小组活动中担任组长,协调各种关系,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既发挥了孩子的特长,又让课堂收到了最佳效果。
二、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
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三、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影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直接关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业成绩的好坏。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教师应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课堂成为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教学致力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创设积极、主动的情境氛围,强调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养成。树立大语文观,广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1.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狀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也可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多用描述性语言,多用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
2.加强课堂管理,调控课堂节奏
在空间管理上,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将每个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在空间距离上,能够灵活地与每位学生顺畅交往,而不应该高高在上。学生的座位不宜安排得过于死板,应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时间管理上,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专注率。在问题行为管理上,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如要学生明确行为标准、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设性课堂气氛等。
五、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
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又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真正在各方面都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或各方面都很完美的学生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强项,也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弱点。但是,每一个学生又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在学习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智力水平、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记忆力、兴趣的偏好、注意力集中程度等,甚至是否坐得住、静得下来等都会有很大差异。有时学生在某个方面能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和能力,但在另一方面却表现出让人无法理解的迟钝。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我设计了适合他们的活动,如,具有人际交往天赋的学生我就让他在小组活动中担任组长,协调各种关系,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既发挥了孩子的特长,又让课堂收到了最佳效果。
二、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
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三、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影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直接关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业成绩的好坏。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教师应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课堂成为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教学致力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创设积极、主动的情境氛围,强调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养成。树立大语文观,广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1.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狀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也可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多用描述性语言,多用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
2.加强课堂管理,调控课堂节奏
在空间管理上,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将每个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在空间距离上,能够灵活地与每位学生顺畅交往,而不应该高高在上。学生的座位不宜安排得过于死板,应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时间管理上,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专注率。在问题行为管理上,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如要学生明确行为标准、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设性课堂气氛等。
五、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
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