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下,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以观察为基础,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培养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的智力技能,提高口头与局面的独立表达能力,使儿童具有观察与选材、构思与表达、自评与自改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要求与内容:在低年级阶段,我们为儿童提供了说话、写话的内容。如观察静物、景物、图片、各种活动和听说写故事等。到了中高年级需要扩大观察范围和加深观察内容,进一步引导儿童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及周围的自然界,学习从生活中捕捉那些美好的、有思想道德意义的、闪光的东西,发掘那些熟视无睹的、认识不到的真人真事和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充分发挥儿童创造性的想象能力,编教育性和知识性童话等。在文章体裁方面,以写记叙文、描写文为主,兼顾应用文,同时让儿童学写浅显的说明文和一事一议的论说文。这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为儿童升到初中学写此类文章打基础。
作文教学有不同的课型,我通过以下四种课型组合搭配,培养观察与选材、构思与表达、自评与自改的能力。
1、观察指导课。主要培养观察选材能力。儿童在低年级已经学会有顺序地、仔细地、比较地观察。到了中高年级,我们指导儿童拟定观察提纲,教儿童学会选择观察内容,确定观察目的和重点,并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充分展开想象,唤起真实感受。
2、观察课。儿童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亲自观察获得素材。对于共同观察的内容,在师生共同拟定观察提纲的基础上,教师亲自带领并指导儿童写素材笔记和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3、写作指导课。主要培养儿童的构思与表达能力。构思与表达能力的训练,首先是渗透在观察过程中进行。观察有目的、有重点,构思与表达才能有中心,重点突出;观察有顺序,构思与表达才能有条理;能抓住事件的特点仔细观察,表达的内容才能具体并有特色;儿童在观察中会思考、想象、感受,就能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认识能力,并写出真情实感。
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儿童拟定写作提纲,进一步学会構思,即会审题、确定题目及中心意思,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和确定重点段,选择表达的方法。在构思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即能够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地进行表达。
在拟定写作提纲的基础上,交流提纲,理清思路。再进行口头作文,即口述重点段,在全体儿童自言自语练习口述的基础上,以正反典型引路,初步进行讲评,以说带写,在说的基础上进行书面作文。这种“说文”对于由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应有目的地进行口头作文的指导。
4、评改课。主要培养自评与自改能力。自评、自改能力是写作能力和自我意识(体察“我在怎样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直接条件。评改课根据不同阶段的作文教学要求和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评改重点,围绕重点进行讲评,并加以修改,以提高儿童的评改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还有不同的指导形式。为了逐步培养儿童的独立表达能力,我采取了“扶——半扶——放”三种指导形式。
1、“扶”的课。教师规定共同观察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拟定观察提纲和写作提纲进行观察和写作。
2、“半扶”的课。教师划定范围,让学生自选观察内容,自拟观察内容提纲和写作提纲,教师适当加以指导。
3、“放”的课。划定范围或不定范围,不加指导,学生独立作文,有时采取作文比赛方式进行。
中年级以“扶”和“半扶”的课为主,对于刚由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的儿童,“扶”的课尤为重要。高年级以“半扶”和“放”的课为主。
以上四课一体的课型结构和三种指导形式,不仅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儿童的观察与选材、构思与表达、自评与自改的能力,而且有扶有放,使选材内容百花齐放、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培养了儿童独立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要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平时我为儿童创造练笔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儿童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且印象深刻、感受真切的素材,不仅写成日记,还可随时用不同体裁写出来,编成自己的《浪花集》、《小小百花园》等。我利用阅读活动课交流习作和表扬佳作,并把佳作抄写在班级的《红领巾文集》里或张贴在班组或学校的《作文园地》里,供大家欣赏。平时,还组织儿童采访、组稿,自办板报、墙报,培养小编辑、小记者,并鼓励儿童参加报刊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等,从而调动了儿童的写作积极性,促进了儿童语言的自由发展。
作文教学的要求与内容:在低年级阶段,我们为儿童提供了说话、写话的内容。如观察静物、景物、图片、各种活动和听说写故事等。到了中高年级需要扩大观察范围和加深观察内容,进一步引导儿童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及周围的自然界,学习从生活中捕捉那些美好的、有思想道德意义的、闪光的东西,发掘那些熟视无睹的、认识不到的真人真事和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充分发挥儿童创造性的想象能力,编教育性和知识性童话等。在文章体裁方面,以写记叙文、描写文为主,兼顾应用文,同时让儿童学写浅显的说明文和一事一议的论说文。这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为儿童升到初中学写此类文章打基础。
作文教学有不同的课型,我通过以下四种课型组合搭配,培养观察与选材、构思与表达、自评与自改的能力。
1、观察指导课。主要培养观察选材能力。儿童在低年级已经学会有顺序地、仔细地、比较地观察。到了中高年级,我们指导儿童拟定观察提纲,教儿童学会选择观察内容,确定观察目的和重点,并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充分展开想象,唤起真实感受。
2、观察课。儿童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亲自观察获得素材。对于共同观察的内容,在师生共同拟定观察提纲的基础上,教师亲自带领并指导儿童写素材笔记和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3、写作指导课。主要培养儿童的构思与表达能力。构思与表达能力的训练,首先是渗透在观察过程中进行。观察有目的、有重点,构思与表达才能有中心,重点突出;观察有顺序,构思与表达才能有条理;能抓住事件的特点仔细观察,表达的内容才能具体并有特色;儿童在观察中会思考、想象、感受,就能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认识能力,并写出真情实感。
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儿童拟定写作提纲,进一步学会構思,即会审题、确定题目及中心意思,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和确定重点段,选择表达的方法。在构思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即能够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地进行表达。
在拟定写作提纲的基础上,交流提纲,理清思路。再进行口头作文,即口述重点段,在全体儿童自言自语练习口述的基础上,以正反典型引路,初步进行讲评,以说带写,在说的基础上进行书面作文。这种“说文”对于由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应有目的地进行口头作文的指导。
4、评改课。主要培养自评与自改能力。自评、自改能力是写作能力和自我意识(体察“我在怎样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直接条件。评改课根据不同阶段的作文教学要求和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评改重点,围绕重点进行讲评,并加以修改,以提高儿童的评改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还有不同的指导形式。为了逐步培养儿童的独立表达能力,我采取了“扶——半扶——放”三种指导形式。
1、“扶”的课。教师规定共同观察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拟定观察提纲和写作提纲进行观察和写作。
2、“半扶”的课。教师划定范围,让学生自选观察内容,自拟观察内容提纲和写作提纲,教师适当加以指导。
3、“放”的课。划定范围或不定范围,不加指导,学生独立作文,有时采取作文比赛方式进行。
中年级以“扶”和“半扶”的课为主,对于刚由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的儿童,“扶”的课尤为重要。高年级以“半扶”和“放”的课为主。
以上四课一体的课型结构和三种指导形式,不仅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儿童的观察与选材、构思与表达、自评与自改的能力,而且有扶有放,使选材内容百花齐放、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培养了儿童独立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要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平时我为儿童创造练笔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儿童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且印象深刻、感受真切的素材,不仅写成日记,还可随时用不同体裁写出来,编成自己的《浪花集》、《小小百花园》等。我利用阅读活动课交流习作和表扬佳作,并把佳作抄写在班级的《红领巾文集》里或张贴在班组或学校的《作文园地》里,供大家欣赏。平时,还组织儿童采访、组稿,自办板报、墙报,培养小编辑、小记者,并鼓励儿童参加报刊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等,从而调动了儿童的写作积极性,促进了儿童语言的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