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的烹饪文化、技术既传承着历史的辉煌,又背负着开创的重担,中国烹饪技术、文化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这就必须有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具有新文化、新观念、新形式、新技术的烹饪人才,因此大力培养新型的烹饪专业技术人才是烹饪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烹饪专业;聋生;教学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21世纪的中国进入了科技社会,交通的便利、文化交流的多层次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原材料的跨地域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转基因的食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因素组合,使传统的烹饪文化、烹饪技术和行业发展特点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烹饪文化、技术既传承着历史的辉煌又背负着开创的重担,中国烹饪技术、文化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这就必须有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具有新文化、新观念、新形式、新技术的烹饪人才。因此,大力培养新型的烹饪专业技术人才是烹饪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听障学生烹饪专业学习的职业能力优劣势及现状分析
健全人能调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综合起来观察、思考和分析世界,但是聋人由于失去了听力,只能用视觉去观察分析世界,以视觉经验为重心,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学过程中,聋生在菜肴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色泽变化、色彩搭配以及菜品名称等有很敏锐的观察能力,不利的是他们无法完整地与外界沟通和交融,只能“聋者以目代耳,哑者以手代口”。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08年我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特殊情况设置了烹饪专业,招收了第一届烹饪专业的学生。聋人在以目代耳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视觉优势突显,在烹饪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颜色搭配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烹饪课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效果不尽人意。个别烹饪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惯于“五个一”教学思路,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够重视,学生除了解烹饪专业的知识外,其他知识涉及甚少,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缺少要求,个性教育观和主体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不够;整体教学内容未能有力支持适岗、应变、综合、创新、发展的中职教育层次的要求和能力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就业时除了从事烹饪行业外无所适从,更难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职业转化,制约了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造成了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后劲严重不足。
二、烹饪专业聋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专业兴趣是专业教育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学生一入学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巩固其专业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传授专业知识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专业兴趣,这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更直接、更主动。如通过讲授饮食文化史、菜系发展史等来影响学生关心自己所学的专业,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其次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兴趣,教师在示范教学中,创造“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
(二)在教学中加强考核审评,强化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采用“链接式教学”,在考核过程中采用“课业手册”和“项目式考核”。
“链接式教学”即在实际操作中模拟仿真教学内容,也可称为“菜单式教学”。根据聋人特殊情况将烹饪烦琐的操作提炼为可操作的知识点,把知识点、注意点转化为关键词语,像菜单一般归门别类,形成思维的链接。在完成一道菜品前,学生首先想起哪些知识点,一个词语重点联想到下一步的词语重点,整个思路由各个重要知识点链接起来,以避免操作时急、乱导致技巧重点的遗漏。
“项目教学法”即在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在高二开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把一个班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给出具体价位的宴会包桌,综合性的考核学生掌握的烹饪核心职业能力:成本核算、营养卫生、热菜烹调、冷菜烹调、面点制作、果盘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既是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考核,也是为即将步入社会做铺垫。
(三)多开展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日常课堂教学形式需要做出一些变革。如刀工,可以在每次课中增加实战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烹饪实做课,可以每个月增加一次自创菜比赛。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次好机会。今年比赛形式之一——年级对抗赛,这种方式特别好。比赛采取现场公布主料、辅料,由学生自由创作菜品的方式进行。经过对比,低年级的菜品造型美观,非常有创意,但需要在味道上下工夫;高年级的菜品味道鲜美,造型也很有特点。这种比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发挥学生的潜能。
(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立创业能力
社会尤其需要既懂得饮食营养,又能科学烹调的专门人才,多带学生外出参观,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校校联合教学,我校学生到其他普通高职学校参观学习,开展联校教研,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触动。通过参观,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与健全学生在技能和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起来更有目标。
(五)创造条件,加强与实训基地企业和其他学校合作的交流,创设真实情境教学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如刀工实训,在学校附近联系2~3个餐厅,让他们顶岗实习2周墩子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厨师工作的特点,又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刀工技术。
三、专业技术职业能力检测指标的构建
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的描述,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具体工作岗位设置实训项目,并对其进一步归纳、提炼,对本专业职高学生有较强的针对性。课程核心能力突出,以烹调技法为主线,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强调中餐菜肴规范化操作;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操作程序、综合能力及菜肴设计能力培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对烹饪就业现状和我校聋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调整了烹饪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具体工作岗位设置实训项目,并对其进一步归纳、提炼,让烹饪技术可量化考核,对烹饪专业学生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程核心能力突出,以烹调技法为主线,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强调中餐菜肴规范化操作;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操作程序、综合能力及菜肴设计能力培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提升烹饪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高效课堂。在今后聋校职业教育发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设真正适合聋哑人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的烹饪学科知识体系,培养聋生创新设计能力,融入社会适应市场发展和需要,加强残疾人核心职业能力的竞争力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也将在不断探索、总结、交流中发展成熟壮大。
【参考文献】
[1] 陈光新. 烹饪概论 烹饪专业[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张长青. 烹饪专业教学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
[3] 廖京. 如何开展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指导[J]. 职业,2015(4).
【关 键 词】 烹饪专业;聋生;教学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21世纪的中国进入了科技社会,交通的便利、文化交流的多层次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原材料的跨地域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转基因的食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因素组合,使传统的烹饪文化、烹饪技术和行业发展特点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烹饪文化、技术既传承着历史的辉煌又背负着开创的重担,中国烹饪技术、文化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这就必须有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具有新文化、新观念、新形式、新技术的烹饪人才。因此,大力培养新型的烹饪专业技术人才是烹饪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听障学生烹饪专业学习的职业能力优劣势及现状分析
健全人能调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综合起来观察、思考和分析世界,但是聋人由于失去了听力,只能用视觉去观察分析世界,以视觉经验为重心,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学过程中,聋生在菜肴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色泽变化、色彩搭配以及菜品名称等有很敏锐的观察能力,不利的是他们无法完整地与外界沟通和交融,只能“聋者以目代耳,哑者以手代口”。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08年我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特殊情况设置了烹饪专业,招收了第一届烹饪专业的学生。聋人在以目代耳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视觉优势突显,在烹饪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颜色搭配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烹饪课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效果不尽人意。个别烹饪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惯于“五个一”教学思路,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够重视,学生除了解烹饪专业的知识外,其他知识涉及甚少,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缺少要求,个性教育观和主体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不够;整体教学内容未能有力支持适岗、应变、综合、创新、发展的中职教育层次的要求和能力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就业时除了从事烹饪行业外无所适从,更难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职业转化,制约了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造成了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后劲严重不足。
二、烹饪专业聋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专业兴趣是专业教育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学生一入学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巩固其专业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传授专业知识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专业兴趣,这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更直接、更主动。如通过讲授饮食文化史、菜系发展史等来影响学生关心自己所学的专业,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其次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兴趣,教师在示范教学中,创造“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
(二)在教学中加强考核审评,强化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采用“链接式教学”,在考核过程中采用“课业手册”和“项目式考核”。
“链接式教学”即在实际操作中模拟仿真教学内容,也可称为“菜单式教学”。根据聋人特殊情况将烹饪烦琐的操作提炼为可操作的知识点,把知识点、注意点转化为关键词语,像菜单一般归门别类,形成思维的链接。在完成一道菜品前,学生首先想起哪些知识点,一个词语重点联想到下一步的词语重点,整个思路由各个重要知识点链接起来,以避免操作时急、乱导致技巧重点的遗漏。
“项目教学法”即在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在高二开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把一个班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给出具体价位的宴会包桌,综合性的考核学生掌握的烹饪核心职业能力:成本核算、营养卫生、热菜烹调、冷菜烹调、面点制作、果盘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既是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考核,也是为即将步入社会做铺垫。
(三)多开展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日常课堂教学形式需要做出一些变革。如刀工,可以在每次课中增加实战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烹饪实做课,可以每个月增加一次自创菜比赛。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次好机会。今年比赛形式之一——年级对抗赛,这种方式特别好。比赛采取现场公布主料、辅料,由学生自由创作菜品的方式进行。经过对比,低年级的菜品造型美观,非常有创意,但需要在味道上下工夫;高年级的菜品味道鲜美,造型也很有特点。这种比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发挥学生的潜能。
(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立创业能力
社会尤其需要既懂得饮食营养,又能科学烹调的专门人才,多带学生外出参观,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校校联合教学,我校学生到其他普通高职学校参观学习,开展联校教研,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触动。通过参观,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与健全学生在技能和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起来更有目标。
(五)创造条件,加强与实训基地企业和其他学校合作的交流,创设真实情境教学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如刀工实训,在学校附近联系2~3个餐厅,让他们顶岗实习2周墩子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厨师工作的特点,又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刀工技术。
三、专业技术职业能力检测指标的构建
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的描述,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具体工作岗位设置实训项目,并对其进一步归纳、提炼,对本专业职高学生有较强的针对性。课程核心能力突出,以烹调技法为主线,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强调中餐菜肴规范化操作;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操作程序、综合能力及菜肴设计能力培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对烹饪就业现状和我校聋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调整了烹饪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具体工作岗位设置实训项目,并对其进一步归纳、提炼,让烹饪技术可量化考核,对烹饪专业学生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程核心能力突出,以烹调技法为主线,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强调中餐菜肴规范化操作;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操作程序、综合能力及菜肴设计能力培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提升烹饪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高效课堂。在今后聋校职业教育发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设真正适合聋哑人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的烹饪学科知识体系,培养聋生创新设计能力,融入社会适应市场发展和需要,加强残疾人核心职业能力的竞争力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也将在不断探索、总结、交流中发展成熟壮大。
【参考文献】
[1] 陈光新. 烹饪概论 烹饪专业[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张长青. 烹饪专业教学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
[3] 廖京. 如何开展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指导[J]. 职业,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