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材质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材管理中存在教材选用制度不完善、教材出版质量不高、教材评价不健全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质量,亟待从组织管理体系、教材选用制度、教材评价体系、教材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构建科学全面的教材质量保障体系,以高质量教材保证多样化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教材管理 质量保障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传播媒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尤为重要[1]。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改革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原使用的教材已经不适应当前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如何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高质量教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如何评价当前使用的教材质量,以及如何提高教材出版质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高水平、适用性强的教材进入学校课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加强教材质量保障方面的研究,加强教材选用与评价,推进规范化管理,构建科学、全面的教材质量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教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用制度执行不到位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材选用流程一般为:任课教师选用教材,系(教研室)主任负责审核,二级学院分管院长负责审批,教务处负责汇总统一征订[2]。但是,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大量存在二级学院不执行学校教材选用制度,不按照规定流程选用教材;教师自主选用教材权限过大,部分教师仅凭个人喜好选定教材;教材不固定,任课教师更换,教材随之更换;部分长期固定教材,方便了教师,影响了最新知识的传授。有些高校出于自我保护意识,选用自己教师出版的教材,使优秀教材难进课堂。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门数的增加,教材使用数量和种类逐步增大,对教材选用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难免使一些质量低下的教材进入学校课堂。
2.教材出版质量有待提高
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自身定位需要更多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适用教材,但市场上更多的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部分教材不适用于本校学生。为此,很多高校出台了鼓励本校教师自编教材的制度,部分高校将教师编写的教材认定为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很多教师愿意编写教材。而一些出版社有出版任务,只要教材质量说得过去就出版,造成低水平重复出版[3]。学校缺乏教材建设的规划,对出版教材质量没有严格把关,而且又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教师投入教材编写的精力与动力不足,编教材只是为了评职称或者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这些也是劣质教材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导教材偏重于理论阐述,实践动手能力阐述不够深入,导致部分教材实用性较差。
3.教材评价制度不完善
保证教材质量需要实行教材质量评价制度,但是教材质量评价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很多高校没有全面开展教材评价制度[4]。上世纪90年代起,教育部开始组织著名高校的专家编写各专业的高等教育系列教材,大批“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问世。但是高校教材市场,仍有一些内容相近、体例相似、粗制滥造的教材。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即使是以前的优秀教材,也有可能不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进入课堂的“问题教材”有几种情况:许多高校教材偏重于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理论方面面面俱到,忽视了教材的实用性;新版的教材换汤不换药,内容仍然是陈旧的,教材不能体现最前沿的成果,没有最新的理论技术;缺乏实验实践类专业教材,高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要求,但是教材市场上实践类教材种类太少,没有足够的教材供选择。对于这些问题教材,缺少必要的评价环节进行监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4.高校自编教材(讲义)造成校外优秀教材难以选用
国内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材选用时都会优先选用本校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讲义),而不是选用国内最优秀、最适用的教材,高校这种过度保护意识使得国内外优秀教材难以进入课堂;某些课程在国内有多种教材,但是部分教师并不选用这些教材,而是采用自编教材。这是因为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审查、审核教编写出版制度的实施不严格,多数情况下高校会从制度层面上鼓励教师自编教材,获得一些教学科研工作量[2]。教师往往将备课笔记整理好提交校内出版社或校内印刷厂出版或印刷,教材(讲义)中出现大量知识陈旧、印刷错误等方面问题,导致部分自编教材水平不高。
二.教材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对策
1.健全教材建设组织管理体系
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提高教材建设重视程度,首先要从组织方面保障教材建设。要建立健全校内教材建设与管理机构,成立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教材建设的规划、教材建设的立项、教材质量评价等方面工作,委员会可由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教务处,应有专门科室负责教材日常监事与管理工作,不宜将其职责划入某个科室;各教学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教材建设工作组织,加强对教材建设与使用管理,保证教材质量。
2.实施全面的教材选用制度
教材选用制度的目标就是促使教师选择优秀精品教材,从而提高教材质量。有特色的教材不仅可以提高学校教材建设水平,还可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首先,要制定教材选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材选用工作流程,杜绝教师随意选用教材和随意变更教材。任课教师选择专业教材后,要经过系(教研室)论证,将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对教师的选择予以建议。选定后的教材须经学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同意才可以变更教材。其次,应建立教材管理信息库。教材管理信息库中的教材应是经过专业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审核过的本专业中优秀教材。在以后的教材征订过程中可以将信息库中的教材作为参考,这样既保证选用优秀教材,又保证教材的稳定性。第三,教务管理部门应在教材选用前搜集各专业优秀获奖教材目录供教师参考,或者定期组织优秀教材展示活动,使教师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教材管理 质量保障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传播媒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尤为重要[1]。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改革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原使用的教材已经不适应当前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如何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高质量教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如何评价当前使用的教材质量,以及如何提高教材出版质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高水平、适用性强的教材进入学校课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加强教材质量保障方面的研究,加强教材选用与评价,推进规范化管理,构建科学、全面的教材质量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教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用制度执行不到位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材选用流程一般为:任课教师选用教材,系(教研室)主任负责审核,二级学院分管院长负责审批,教务处负责汇总统一征订[2]。但是,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大量存在二级学院不执行学校教材选用制度,不按照规定流程选用教材;教师自主选用教材权限过大,部分教师仅凭个人喜好选定教材;教材不固定,任课教师更换,教材随之更换;部分长期固定教材,方便了教师,影响了最新知识的传授。有些高校出于自我保护意识,选用自己教师出版的教材,使优秀教材难进课堂。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门数的增加,教材使用数量和种类逐步增大,对教材选用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难免使一些质量低下的教材进入学校课堂。
2.教材出版质量有待提高
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自身定位需要更多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适用教材,但市场上更多的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部分教材不适用于本校学生。为此,很多高校出台了鼓励本校教师自编教材的制度,部分高校将教师编写的教材认定为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很多教师愿意编写教材。而一些出版社有出版任务,只要教材质量说得过去就出版,造成低水平重复出版[3]。学校缺乏教材建设的规划,对出版教材质量没有严格把关,而且又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教师投入教材编写的精力与动力不足,编教材只是为了评职称或者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这些也是劣质教材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导教材偏重于理论阐述,实践动手能力阐述不够深入,导致部分教材实用性较差。
3.教材评价制度不完善
保证教材质量需要实行教材质量评价制度,但是教材质量评价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很多高校没有全面开展教材评价制度[4]。上世纪90年代起,教育部开始组织著名高校的专家编写各专业的高等教育系列教材,大批“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问世。但是高校教材市场,仍有一些内容相近、体例相似、粗制滥造的教材。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即使是以前的优秀教材,也有可能不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进入课堂的“问题教材”有几种情况:许多高校教材偏重于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理论方面面面俱到,忽视了教材的实用性;新版的教材换汤不换药,内容仍然是陈旧的,教材不能体现最前沿的成果,没有最新的理论技术;缺乏实验实践类专业教材,高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要求,但是教材市场上实践类教材种类太少,没有足够的教材供选择。对于这些问题教材,缺少必要的评价环节进行监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4.高校自编教材(讲义)造成校外优秀教材难以选用
国内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材选用时都会优先选用本校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讲义),而不是选用国内最优秀、最适用的教材,高校这种过度保护意识使得国内外优秀教材难以进入课堂;某些课程在国内有多种教材,但是部分教师并不选用这些教材,而是采用自编教材。这是因为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审查、审核教编写出版制度的实施不严格,多数情况下高校会从制度层面上鼓励教师自编教材,获得一些教学科研工作量[2]。教师往往将备课笔记整理好提交校内出版社或校内印刷厂出版或印刷,教材(讲义)中出现大量知识陈旧、印刷错误等方面问题,导致部分自编教材水平不高。
二.教材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对策
1.健全教材建设组织管理体系
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提高教材建设重视程度,首先要从组织方面保障教材建设。要建立健全校内教材建设与管理机构,成立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教材建设的规划、教材建设的立项、教材质量评价等方面工作,委员会可由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教务处,应有专门科室负责教材日常监事与管理工作,不宜将其职责划入某个科室;各教学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教材建设工作组织,加强对教材建设与使用管理,保证教材质量。
2.实施全面的教材选用制度
教材选用制度的目标就是促使教师选择优秀精品教材,从而提高教材质量。有特色的教材不仅可以提高学校教材建设水平,还可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首先,要制定教材选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材选用工作流程,杜绝教师随意选用教材和随意变更教材。任课教师选择专业教材后,要经过系(教研室)论证,将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对教师的选择予以建议。选定后的教材须经学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同意才可以变更教材。其次,应建立教材管理信息库。教材管理信息库中的教材应是经过专业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审核过的本专业中优秀教材。在以后的教材征订过程中可以将信息库中的教材作为参考,这样既保证选用优秀教材,又保证教材的稳定性。第三,教务管理部门应在教材选用前搜集各专业优秀获奖教材目录供教师参考,或者定期组织优秀教材展示活动,使教师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