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阿尔卑斯山的盘山公路有一个急转弯,许多驾车者都丧命于此。于是交通部门在路旁树立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道:事故多发地段请缓行!但事故并未由此而减少,后来当地的交通部门在警示牌上换上了另一句话,事故一下子减少许多,以至后来很少再有交通事故发生。原来警示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慢慢走,请欣赏!这便是对生命个体积极心理暗示的魅力!
当前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为一件幸事,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和生理处在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社会多元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一些心理问题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或发展,但有些心理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此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注意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若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学生心理状况及学校心理辅导
中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的心理且正处于生理过渡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理上处在青春期,在心理上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是人格的建构期,心理的脆弱期,也是人生最大的可塑期。“四、二、一”居多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家庭教育功效的“沙化”和淡弱,而目前社会变革中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兼容并蓄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化问题正泥沙俱下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往往会形成灰色的多元化心理,加之一些父母下岗、父母离异、父母吸毒、单亲家庭、入狱家庭、冷战家庭、亲朋寄养、隔代抚养等家庭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给学生产生不少心理上的困惑。
目前,国内外的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多采用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小组及团体辅导,多是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在同感、倾诉的前提下,适时因势根据心理学的原理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疏导,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由于学生的个体有差异,对学生个体的心理辅导更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心灵如一片有待耕耘的土地,我们要在上面稼穑庄稼,千万不要在上面种上稗草,那样我们将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有时在校园里过多的谈及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张旗鼓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消极心理暗示,学生往往人人自危,只会更加徒增心理负担。教育的失败哪怕是千分之一,但对学生和学生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要警醒,因为我们是在雕琢心灵。
几种常见的暗示教育
一、眼神暗示。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比语言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二、表情暗示。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否定、禁止等,形成刺激,使被暗示对象作出反应。学生做了好事,你给他赞许地点头;学生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给他会心地微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三、言语暗示。既然是“暗示”,就不能用言语直接进行表扬或批评,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方、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学生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用此类暗语暗示学生比直接用语言批评指责,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一个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比口头的批评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如果教师在口头上嘉许学生好行为的同时,配合以适当的体态语言,如点点头、拍拍肩,就能表达对学生的感情和鼓励,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情境暗示。不同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情境对学生具有微妙的暗示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如制定切合实际的班训,悬挂名人画像,利用板报等形式提出本周或近期的奋斗目标等,使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在优美的育人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六、榜样暗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为人师表、言行和优秀学生的示范、榜样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师必须严以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声望,才能使暗示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
七、认知暗示。学生如果有许多不良习惯,如乱花零钱、上课迟到、拖交作业等,可以要求他(她)给自己的好朋友和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开学以来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近期有什么打算。这种做法可以取得的效果就在于学生在写信过程中进行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避免了心理对抗和厌烦。
积极心理暗示的意义
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积极心理暗示是遵循中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不同的载体和渠道,探索、激发、挖掘和整合中学生自身内在的教育潜质,心理的被动承受者变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者和积极应对者,把心理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在点滴小事中体现学生为实践主体,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做到自悟、自释、自导,形成一种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渗透特点的校园“心理生态效应”,提高教学效率,塑造学生们的自我教育人格。
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意义在于利用不同的渠道和载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发泄、梳理和平衡,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达到了心理的动态平衡,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维护。在学生的心理自我维护中,能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进而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创造精神,塑造自我教育人格。同时健全而轻松的心理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便于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中,使学生个体心理进行自我维护,进而悦纳他人、感恩他人,在不同个体的磨合中培养团队精神,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群体心理氛围。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更应如此。营造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环境和氛围,是在有效的心理暗示措施下,学生个体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维护。
教育是师生心灵互动的人生旅程,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承诺和终极关怀,教育没有小事,我们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履行对每一个生命的承诺。在每个人生命的旅途中,心灵不受到磕碰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走出心灵的窘地,在其处在心理的泥沼时,要援之以手,授之以杖,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心理动态平衡的良性循环,进而形成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生态效应”。人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心灵砥砺中,才变得坚强、变得执著,才会从容不迫的走向生命的尽头,生命也会因此而灿烂多彩。
(编辑 李天骄)
有这样一个故事:阿尔卑斯山的盘山公路有一个急转弯,许多驾车者都丧命于此。于是交通部门在路旁树立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道:事故多发地段请缓行!但事故并未由此而减少,后来当地的交通部门在警示牌上换上了另一句话,事故一下子减少许多,以至后来很少再有交通事故发生。原来警示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慢慢走,请欣赏!这便是对生命个体积极心理暗示的魅力!
当前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为一件幸事,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和生理处在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社会多元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一些心理问题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或发展,但有些心理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此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注意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若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学生心理状况及学校心理辅导
中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的心理且正处于生理过渡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理上处在青春期,在心理上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是人格的建构期,心理的脆弱期,也是人生最大的可塑期。“四、二、一”居多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家庭教育功效的“沙化”和淡弱,而目前社会变革中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兼容并蓄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化问题正泥沙俱下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往往会形成灰色的多元化心理,加之一些父母下岗、父母离异、父母吸毒、单亲家庭、入狱家庭、冷战家庭、亲朋寄养、隔代抚养等家庭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给学生产生不少心理上的困惑。
目前,国内外的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多采用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小组及团体辅导,多是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在同感、倾诉的前提下,适时因势根据心理学的原理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疏导,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由于学生的个体有差异,对学生个体的心理辅导更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心灵如一片有待耕耘的土地,我们要在上面稼穑庄稼,千万不要在上面种上稗草,那样我们将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有时在校园里过多的谈及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张旗鼓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消极心理暗示,学生往往人人自危,只会更加徒增心理负担。教育的失败哪怕是千分之一,但对学生和学生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要警醒,因为我们是在雕琢心灵。
几种常见的暗示教育
一、眼神暗示。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比语言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二、表情暗示。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否定、禁止等,形成刺激,使被暗示对象作出反应。学生做了好事,你给他赞许地点头;学生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给他会心地微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三、言语暗示。既然是“暗示”,就不能用言语直接进行表扬或批评,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方、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学生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用此类暗语暗示学生比直接用语言批评指责,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一个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比口头的批评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如果教师在口头上嘉许学生好行为的同时,配合以适当的体态语言,如点点头、拍拍肩,就能表达对学生的感情和鼓励,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情境暗示。不同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情境对学生具有微妙的暗示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如制定切合实际的班训,悬挂名人画像,利用板报等形式提出本周或近期的奋斗目标等,使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在优美的育人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六、榜样暗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为人师表、言行和优秀学生的示范、榜样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师必须严以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声望,才能使暗示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
七、认知暗示。学生如果有许多不良习惯,如乱花零钱、上课迟到、拖交作业等,可以要求他(她)给自己的好朋友和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开学以来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近期有什么打算。这种做法可以取得的效果就在于学生在写信过程中进行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避免了心理对抗和厌烦。
积极心理暗示的意义
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积极心理暗示是遵循中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不同的载体和渠道,探索、激发、挖掘和整合中学生自身内在的教育潜质,心理的被动承受者变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者和积极应对者,把心理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在点滴小事中体现学生为实践主体,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做到自悟、自释、自导,形成一种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渗透特点的校园“心理生态效应”,提高教学效率,塑造学生们的自我教育人格。
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意义在于利用不同的渠道和载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发泄、梳理和平衡,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达到了心理的动态平衡,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维护。在学生的心理自我维护中,能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进而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创造精神,塑造自我教育人格。同时健全而轻松的心理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便于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中,使学生个体心理进行自我维护,进而悦纳他人、感恩他人,在不同个体的磨合中培养团队精神,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群体心理氛围。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更应如此。营造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环境和氛围,是在有效的心理暗示措施下,学生个体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维护。
教育是师生心灵互动的人生旅程,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承诺和终极关怀,教育没有小事,我们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履行对每一个生命的承诺。在每个人生命的旅途中,心灵不受到磕碰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走出心灵的窘地,在其处在心理的泥沼时,要援之以手,授之以杖,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心理动态平衡的良性循环,进而形成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生态效应”。人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心灵砥砺中,才变得坚强、变得执著,才会从容不迫的走向生命的尽头,生命也会因此而灿烂多彩。
(编辑 李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