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应用于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质量监测的效力。
方法将使用后的同一型号的胃镜随机分为A、B两组,均由专人执行标准化的清洗消毒流程。A组于清洗及消毒后先进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再进行微生物学采样;B组清洗及消毒后检测方法顺序相反。比较ATP生物荧光法与微生物学监测在内镜清洗与消毒后生物负载的差异,分析两种方法对清洗、消毒效果检测的相关性。
结果有效样本共51例,按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标准,23例清洗合格,清洗合格率45.1%;按微生物学监测标准,47例消毒合格,消毒合格率92.2%。A、B组检测顺序不同,但两组清洗合格率(50.0%比40.0%,χ2=0.515,P=0.473)与消毒合格率(96.2%比88.0%,χ2=0.316,P=0.5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ATP检测,内镜清洗后的相对光单位(RLU)对数值高于消毒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0.50比0.88±0.49,t=2.335,P=0.024)。消毒合格的内镜无论是清洗后或消毒后,ATP检测RLU对数值均低于消毒不合格的内镜(t=2.505,P=0.016;t=2.485,P=0.016)。将ATP检测结果与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做相关分析,显示内镜清洗后ATP检测结果与微生物学监测结果低度相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99,P=0.171);内镜消毒后ATP检测结果与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存在低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91,P=0.005)。内镜清洗后ATP检测结果与消毒后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存在低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01,P=0.032)。
结论ATP生物荧光法可反应内镜生物负载变化的趋势,可作为内镜再处理流程中质量监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