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21日)
未来张江科学城将围绕“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战略,实现从“园区”向“城区”的总体转型。
東海之滨、浦江东岸,一座没有围墙的科学之城正悄然崛起。
2017年,是浦东开发开放27周年,也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建园25周年的历史节点。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将张江科学城打造成世界级科创中心的增长极。2个多月后,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力求打造以科创为特色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据悉,未来张江科学城将围绕“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战略,实现从“园区”向“城区”的总体转型。
扩围后的华丽转身
曾几何时,张江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浦东僻壤。
25年前,历史选择了张江。1992年5月,在小平南方谈话的春风吹拂下,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正式成立,彼时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
张江的第一次飞跃是1999年。那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政策聚焦、财力聚焦、人才聚焦,把一项项力度空前的创新举措推向张江,这里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高新区整体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规划面积扩展42.117平方公里。张江提出“一体两翼”战略,以开发运营、服务集成和产业投资为三大主线启动发展建设,之后始终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
张江的第二次腾飞是在2011年。当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张江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后,第三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3年半后,国务院决定上海市自贸区扩区至张江片区,为张江园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张江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低碳环保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占2/3以上。2015年度,张江园区经营总收入已超6000亿元,占上海市高新区总量的15%。张江也从之前的一区六园发展到一区22园。在这块土地上,汇聚了上海80%的经济集聚区域、80%的创新型企业、80%的高端人才。
与此同时,张江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例如,张江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数量较少,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和本土领军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与企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此外,张江的城市功能相对滞后,开发区特征明显,产业用地占比高,空间资源紧缺与低效用地并存,居住与工作空间分离,缺乏住宅、商业、文体、医疗、教育等相关配套。
为此,2015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表的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建设22条《意见》,核心是打破体制机制瓶颈,优化创新软环境。而《意见》中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表述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是其中屈指可数的硬件建设计划。
2016年2月1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4月20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市规土局、浦东新区政府组织开展了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研究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快张江科学城建设。也在这一年,张江迎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双自联动、三区联动”的大好局面,成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转化创新的集聚高地。
2016年10月底,備受瞩目的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正式成果上报上海市政府备案,这一方案在2017年5月8日—5月21日对外公示,并于7月29日得到正式批复。
按照规划,张江科学城位于上海市中心城东南部,北至龙东大道、东至外环-沪芦高速、南至下盐公路、西至罗山路-沪奉高速,兼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要求,总面积约94平方公里。同时,为加强与龙阳路枢纽、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周边地区的协调联动发展,外扩形成衔接范围,总面积约191平方公里。
“大科学问题”的摇篮
众所周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推动重大科技突破和助力国计民生的国之重器;同时,大科学设施集群能够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科学家前来开展合作研究工作,使之成为世界杰出智慧的聚集地和解决“大科学问题”的摇篮。对标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张江,已开始落子布局。
9月26日,由上海市和中科院共同建设的张江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成立,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张江素有“中国硅谷”“中国药谷”之称,为张江实验室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理想的环境。同时,张江也是国内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最多、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在张江建有全国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大科学设施“蛋白质设施”等多项大科学设施。计划今年开工建设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上海除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外,还将投入数十亿元的建设经费和上海市重大专项项目经费。白春礼透露说,这些大科学装置的人员、资产等都已划分到中科研上海高研院,统一管理,共同助力张江实验室建设。
按照规划,到2020年,张江实验室将基本形成国家实验室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人员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主要研究方向上集聚一批全球一流人才队伍,在光子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在资源配置上,将会按照实验室运行发展和研究的方向,更多地听取实验室主任和科学家们的意见,使他们能够更自由、更可持续地、专心致志来从事科研工作。”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