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回儒代表人物刘智的《天方性理》,被认为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心性论非常具有特色,其思想来源广泛,理论背景深厚,是伊斯兰思想传统和中国哲学传统会通融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以苏菲心性论为理论背景,探究《天方性理》心性学说的思想来源,梳理其主要内容,尝试对其中一些晦涩之处做出自己的疏解和分析,并就某些观点同宋明理学进行适当比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儒代表人物刘智的《天方性理》,被认为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心性论非常具有特色,其思想来源广泛,理论背景深厚,是伊斯兰思想传统和中国哲学传统会通融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以苏菲心性论为理论背景,探究《天方性理》心性学说的思想来源,梳理其主要内容,尝试对其中一些晦涩之处做出自己的疏解和分析,并就某些观点同宋明理学进行适当比较.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以来,佛教在西方世界的弘传日益广泛、同时佛教在本土地区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相遇、共生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多元化世界中如何定位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如何看待其他宗教的真理宣称成为当代佛教学界正在探索的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随着梵二会议对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对话的推动,基督教学者在此方面已经进行了诸多系统化的理论建构,保罗·尼特将之归类为排他主义、包容主义、多元主义,这几乎成为探讨宗教间关系的经典范式,并且新的包容主义和多元主义理论还在进一步发展并继续接受批评与挑战.相较而言,学界较少注意到
贝拉凸显了《中间考察——宗教拒世阶段与方向》在韦伯著述中的关键地位,将韦伯对拒世之爱及其现代命运的探究上升到了传统的救赎宗教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高度,阐释了“拒世之爱”的宗教底蕴,并为韦伯所勾画的关于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的阴郁灰暗图景涂上了斑斓的亮色,而其缺失是对韦伯的拒世之爱未作更全面深入的类型学分梳.但是,这位社会学大家对宗师韦伯的相关文献与思想的解读却是深刻且充满洞见的,是发人深省的.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若能从这类思想遗产中吸收资源,取精用弘,或许能在全世界产生更多的回响与共鸣.
源自于印度的佛教,途经商业发达的西域传入中国,在将含有浓厚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色彩的寺院借贷带到中华大地,助推中国文化前进的同时,也经受了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洗礼,吸纳了中国社会重农业生产、重血缘家庭、强调政府管理、重视制度化建设等传统,由此衍生出不同于印度寺院借贷的新的运行规则,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寺院借贷.中古时期寺院借贷的中国化,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江西玉山东岳庙中的张太保神,原本是唐至北宋时湖南沅州地区的地方神,流传到玉山后,南宋前后,历经了一个由地方神到南岳辅神张抃再到东岳辅神张巡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与五岳国家祭祀礼制的变迁紧密相连.南宋时,其它四岳沦落,南岳独存,南岳受到南宋王朝的尊崇,作为南岳辅神的张抃在张太保的基础上得到建构;蒙元后,五岳归回,成为大一统的象征,南岳独尊无存,东岳辅神张巡被强势认可.南宋前后五岳空间格局先后发生的重大变革使五岳国家祭祀礼制得以不断调整,从而催生了与五岳祭祀礼制紧密相连的岳神信仰的演变.
道教与民间宝卷关系密切.道教的神明信仰、哲学思想、内丹炼养、斋醮仪式都深深渗透到众多宝卷之中,其中道教的内丹术及斋醮仪范对宝卷的影响最大.明清时期,有多种宝卷与太上老君信仰相关联,且流传地域广泛.民间宝卷亦流传太上老君“化身”诸神之说.历史上,道教与闽、赣两省的民间宗教亲密无间,共生共长,诸多道教宫观转化成为民间宗教经堂.
李西月的西派内丹思想在道教内丹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前人相比,笔者认为,李西月所说“钻杳冥”是属于下手功夫,不属于筑基前的关窍开通功夫.主张李西月西派入手功夫的一个要诀是凝神于虚空是没有根据的.无论从“后天”“先天”内涵来看,还是从“结丹”“还丹”四次第功夫来看,李西月所说“结丹”“还丹”属于炼精化气阶段,没有涉及炼气化神.从结丹功夫来看,李西月的西派丹法不属于双修,是清修.
“和子句”纠纷是促成1054年基督教会大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场纠纷中,查理曼对拜占庭皇帝及君士坦丁堡大牧首采取了强硬的立场,而罗马教宗与拜占庭方面的立场趋于一致.但由于法兰克教会受查理曼及其后裔的掌控和领导,查理曼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得以贯彻推广,从而加深了东西方教会的已有裂痕,为1054年基督教会的大分裂埋下了伏笔.
美国著名汉学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柏夷(Stephen R.Bokenkamp)新著A Fourth-Century Daoist Family:The Zhen\'gao,or Declarations of the Perfected,Volume 1(《公元四世纪的一个道教世家——英译第一卷》)于2021年初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柏夷教授在同一出版社出版译著Early Daoist Scriptures(《早期道教经典》)之后推出的又一精品之作.
2020年11月27-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儒教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湘潭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学者参与了此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湘潭大学碧泉书院院长陈代湘教授在开幕式致辞.
理性化作为现代社会人类思想与行为朝向合理性与意义的过程,在宗教领域往往体现为宗教的现世性与伦理道德化.本文基于对一个基督教慈善基金会和一所佛教安养院的实证案例的比较分析,聚焦宗教慈善的发展是如何嵌入在一个当代中国宗教不断理性化的进程中的.不同于传统的华人慈善组织视宗族与地区团体成员为主要救助对象,新兴的当代中国宗教慈善能够超越地缘血缘的限制而服务更广泛的人群.通过比较浙江基督教H慈善基金会与江苏佛教D安养院两个具体案例在领导架构、运行模式、组织立场、空间定位以及社会身份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尝试刻画归纳出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