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学生干部团队和集体的研究是高校学生管理理论的热点之一,但是关注学生干部的个体研究却偏少,其原因在于高校管理者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干部作为劳动付出者和奉献者,忽略了其个体自身发展。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源,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实施,并以此为依托来说明激励机制、学生干部和个人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激励机制 学生干部 个体培养
上世纪中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成就激励理论,他认为人在生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有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这三种。成就激励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三大激励理论之一,它充分说明了激励对人力资源的刺激作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学生干部个体管理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因此,合理利用激励措施能够对学生干部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就学生干部个体管理工作中运用激励方法所取得的一些效果加以总结分析,供同行之间交流。
1.学生干部的新定位与新影响因素
1.1学生干部新定位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以社会需求为人才的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与管理最大目标之一。属于学生精英分子的学生干部,在新的环境中已凸显了新特性,传统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干部成为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理论制定的措施实施两年来的跟踪情况看,激励措施的合理运用确实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干部,获得更好的成绩,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1.2学生干部的新影响因素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是无私为同学和老师服务的群体。他们既是一个管理者和领头人,又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群体。在现实社会影响和各类思潮融合碰撞中,学生干部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经受着来自经济社会、各种思潮、校园同辈、自身劣根性、其他不可知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他们更多地思考着自身定位和未来出路。
2.学生干部面临的新矛盾统一体
2.1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体
学生干部比普通同学拥有更多的想法与思考,他们是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有理想、有干劲、有韧性,能够做好事、做成事、做大事,是他们的品行与风格。但是,社会工作的繁杂与琐碎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他们思考着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思索着工作本身意义与效果产出,如何更好地摆正心态已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2.2功利性与奉献性的统一体
开放式教育管理和市场化社会冲击让学生干部在从事社会工作的同时多了一份关于付出与回报的杠杆,依靠学生干部完成社会工作就面临着新压力,功利思想在不知不觉间就蔓延开来。学生干部为学生老师服务的意识受到了外界的干扰与侵袭,经受着不同程度的考验。
2.3持久性与短期性的统一体
社会的快节奏发展难免会辐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也不可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而偏安一隅,因此学生干部参与社会工作就面临着前后衔接与过渡传承的现实困难。如何让学生干部在任期间完成好本职工作,又承前启后发挥好衔接纽带作用,是一个很大考验。
2.4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体
创新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对于大多数受高考指挥棒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更加合理地继承传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创新了。一点一滴积累工作,把小事小问题做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是对学生干部毅力与耐力的磨炼,培养他们稳扎稳打的优良作风和潜质。
3.激励机制的设计与效果分析
学生管理工作者如何把学生干部有条不紊地管理好是检验工作水平的客观标准,类似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激励理论的方式方法,针对学生干部群体的特点进行了设计,理念上认同工作绩效=能力 激励的公式。通过两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激励机制是开发个人潜能的重要手段
人的潜能是蕴藏于人体内的潜在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察觉和意识到的,其能量是惊人的。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优秀分子的代表,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个体,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察觉不到他们的与众不同,原因在于缺乏一种对工作的认同感和投入度。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是学生干部个体,而是管理层不能充分认识和发挥他们的潜能。两年来,设计了学生干部工作绩效管理办法,从工作态度(50%)、工作业绩(30%)、工作创新(20%)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取互评和直评的方式,指导老师与部长按照3:7的比例进行。从抽样跟踪效果来看,一是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明确了自身工作职责和要求;三是激发了部分同学对工作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开发。其不足之处在于部门内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主要学生干部与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3.2激励机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
工作效率高低与工作成果大小通常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能不能;二是为不为。前者是指胜任还是不胜任某项工作,是否具有承担某项工作的能力与资格;后者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意愿和干劲,就是通常所说的积极性。为此设计了针对学生干部在工作和思想等两个方面的激励办法,一是以工作的好与坏、优秀与不足、合理与不当为客观检验标准的工作评价体系;二是以学习与事务工作两者是否冲突为切入点,探讨一门心思地专注理论学习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为思想顾忌模式。从两年来的跟踪统计分析,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在学习成绩方面,被跟踪的136名学生干部中,有100人取得了提高,占总人数比例的70.97%;得到10%以上提高的有58人,占提高总人数的58%;在成绩下降的36人中,成绩在3.0(即均分80分)以上的有20人,占55.56%。这些数据足以在客观上说明理论学习与事务工作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在对学生干部抽样调查事务工作是否影响了其个人规划与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回答中,持肯定态度的占到了98%以上,也足以说明只要合理规划事务工作,它不但不会影响理论学习,反而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3.3激励机制是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意识的动力源泉
创造力和革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客观条件的提供。我国自古就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典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团队、每一个集体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有各自特色和亮点,而其中灵魂所在就是好点子。对此设计了直接针对各自所负责的工作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以及好建议、欠妥建议、被采纳建议和暂未被采纳建议的实施办法,在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中予以体现,主要以工作肯定、地位体现和精神典型为主,不涉及物质奖励。两年来,共收到涉及具体工作、策划、创意、制度、办法等各类意见和建议近500个,采纳的好建议占总数的7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和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思维。
3.4激励机制是体现公平竞争的合理方式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同样适应着激励机制的体现,在结果上反映着激励的效果。古《论语》有言:“丘有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如是也。要实现公平原则,一是机会均等;二是必须公开透明;三是要具有可操作性;四是必须符合责权利一致性;五是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激励本身和社会功能都是对学生个体行为的一种评估和评判,当学生个体感到个体所获得激励与他的努力、贡献等成正比时,就会产生满足和公平感;反则之,这正是体现激励机制公平竞争的合理方式所在。
4.结语
我国自古就有“赏罚分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优秀激励方法的成功案例,几千年来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除了学生干部个体自身的勤奋努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外来的帮助,而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大学阶段,正是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和能力的综合阶段,其中管理者的水平也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责任是重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值得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学习与借鉴,学校好比一台机器,学生好比每一个零部件,而教师和管理者好比润滑油,怎样让每一个零部件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发挥最大的功率,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寻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美]F·W·泰罗著.胡隆昶等译.科学管理原理.重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57-165.
[2][美]彼得·德鲁克著.王伯言等译.管理的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65-70.
[3]于秀芝.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1-281.
关键词: 激励机制 学生干部 个体培养
上世纪中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成就激励理论,他认为人在生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有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这三种。成就激励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三大激励理论之一,它充分说明了激励对人力资源的刺激作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学生干部个体管理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因此,合理利用激励措施能够对学生干部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就学生干部个体管理工作中运用激励方法所取得的一些效果加以总结分析,供同行之间交流。
1.学生干部的新定位与新影响因素
1.1学生干部新定位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以社会需求为人才的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与管理最大目标之一。属于学生精英分子的学生干部,在新的环境中已凸显了新特性,传统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干部成为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理论制定的措施实施两年来的跟踪情况看,激励措施的合理运用确实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干部,获得更好的成绩,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1.2学生干部的新影响因素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是无私为同学和老师服务的群体。他们既是一个管理者和领头人,又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群体。在现实社会影响和各类思潮融合碰撞中,学生干部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经受着来自经济社会、各种思潮、校园同辈、自身劣根性、其他不可知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他们更多地思考着自身定位和未来出路。
2.学生干部面临的新矛盾统一体
2.1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体
学生干部比普通同学拥有更多的想法与思考,他们是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有理想、有干劲、有韧性,能够做好事、做成事、做大事,是他们的品行与风格。但是,社会工作的繁杂与琐碎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他们思考着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思索着工作本身意义与效果产出,如何更好地摆正心态已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2.2功利性与奉献性的统一体
开放式教育管理和市场化社会冲击让学生干部在从事社会工作的同时多了一份关于付出与回报的杠杆,依靠学生干部完成社会工作就面临着新压力,功利思想在不知不觉间就蔓延开来。学生干部为学生老师服务的意识受到了外界的干扰与侵袭,经受着不同程度的考验。
2.3持久性与短期性的统一体
社会的快节奏发展难免会辐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也不可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而偏安一隅,因此学生干部参与社会工作就面临着前后衔接与过渡传承的现实困难。如何让学生干部在任期间完成好本职工作,又承前启后发挥好衔接纽带作用,是一个很大考验。
2.4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体
创新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对于大多数受高考指挥棒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更加合理地继承传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创新了。一点一滴积累工作,把小事小问题做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是对学生干部毅力与耐力的磨炼,培养他们稳扎稳打的优良作风和潜质。
3.激励机制的设计与效果分析
学生管理工作者如何把学生干部有条不紊地管理好是检验工作水平的客观标准,类似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激励理论的方式方法,针对学生干部群体的特点进行了设计,理念上认同工作绩效=能力 激励的公式。通过两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激励机制是开发个人潜能的重要手段
人的潜能是蕴藏于人体内的潜在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察觉和意识到的,其能量是惊人的。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优秀分子的代表,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个体,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察觉不到他们的与众不同,原因在于缺乏一种对工作的认同感和投入度。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是学生干部个体,而是管理层不能充分认识和发挥他们的潜能。两年来,设计了学生干部工作绩效管理办法,从工作态度(50%)、工作业绩(30%)、工作创新(20%)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取互评和直评的方式,指导老师与部长按照3:7的比例进行。从抽样跟踪效果来看,一是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明确了自身工作职责和要求;三是激发了部分同学对工作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开发。其不足之处在于部门内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主要学生干部与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3.2激励机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
工作效率高低与工作成果大小通常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能不能;二是为不为。前者是指胜任还是不胜任某项工作,是否具有承担某项工作的能力与资格;后者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意愿和干劲,就是通常所说的积极性。为此设计了针对学生干部在工作和思想等两个方面的激励办法,一是以工作的好与坏、优秀与不足、合理与不当为客观检验标准的工作评价体系;二是以学习与事务工作两者是否冲突为切入点,探讨一门心思地专注理论学习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为思想顾忌模式。从两年来的跟踪统计分析,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在学习成绩方面,被跟踪的136名学生干部中,有100人取得了提高,占总人数比例的70.97%;得到10%以上提高的有58人,占提高总人数的58%;在成绩下降的36人中,成绩在3.0(即均分80分)以上的有20人,占55.56%。这些数据足以在客观上说明理论学习与事务工作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在对学生干部抽样调查事务工作是否影响了其个人规划与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回答中,持肯定态度的占到了98%以上,也足以说明只要合理规划事务工作,它不但不会影响理论学习,反而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3.3激励机制是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意识的动力源泉
创造力和革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客观条件的提供。我国自古就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典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团队、每一个集体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有各自特色和亮点,而其中灵魂所在就是好点子。对此设计了直接针对各自所负责的工作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以及好建议、欠妥建议、被采纳建议和暂未被采纳建议的实施办法,在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中予以体现,主要以工作肯定、地位体现和精神典型为主,不涉及物质奖励。两年来,共收到涉及具体工作、策划、创意、制度、办法等各类意见和建议近500个,采纳的好建议占总数的7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和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思维。
3.4激励机制是体现公平竞争的合理方式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同样适应着激励机制的体现,在结果上反映着激励的效果。古《论语》有言:“丘有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如是也。要实现公平原则,一是机会均等;二是必须公开透明;三是要具有可操作性;四是必须符合责权利一致性;五是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激励本身和社会功能都是对学生个体行为的一种评估和评判,当学生个体感到个体所获得激励与他的努力、贡献等成正比时,就会产生满足和公平感;反则之,这正是体现激励机制公平竞争的合理方式所在。
4.结语
我国自古就有“赏罚分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优秀激励方法的成功案例,几千年来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除了学生干部个体自身的勤奋努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外来的帮助,而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大学阶段,正是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和能力的综合阶段,其中管理者的水平也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责任是重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值得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学习与借鉴,学校好比一台机器,学生好比每一个零部件,而教师和管理者好比润滑油,怎样让每一个零部件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发挥最大的功率,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寻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美]F·W·泰罗著.胡隆昶等译.科学管理原理.重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57-165.
[2][美]彼得·德鲁克著.王伯言等译.管理的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65-70.
[3]于秀芝.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