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诞生 在创新中发展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4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创建于1981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37年的艰苦努力,学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单纯的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发展成一所集职业中专、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引进示范推广于一体,以市校为纽带,上联中央校、省校,下联县分校,上下协调联动的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农民函授中专教育。建校之初,学校充分发挥市县农广校体系优势,利用广播电视这一平台开展农民百万中专生教育。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设了种植、养殖、管理和机电工程四大门类12个专业,累计毕业学员1.8万人,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特点,满足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求知欲望。在毕业学员中涌现出一大批“致富标兵”、农村土状元。兴隆县农民学员王双全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获得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平泉县毕业学员梁希才潜心研究食用菌栽培技术,被广大菇农亲切地称为“菌业的拓荒者,产业的领头雁”,成为“全国食用菌行业新闻人物”。
  ——创新农业科技培训形式,率先开展绿色证书教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校紧紧抓住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兴隆县为试点,探索“绿色证书”培训新模式并取得成功,得到了原农业部的肯定,在全国推广。时任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为试点县兴隆县题词“红果之乡,绿证之源”,全市2万多名农民持证上岗。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开展“阳光工程”技能培训。2004年开始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学校通过积极工作,广泛宣传,得到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市县编制部门批准,市校及8个县校被确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全市累计承担“阳光工程”劳动技能培训任务2.3万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推动了劳务经济发展。由此,市校及平泉和兴隆县校被省“阳光办”评为“百家品牌培训基地”。
  ——送教下乡,探索全日制涉农中专教育新模式。2009年河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实施送教下乡工程,承德市校及所属县校先后培养具有中专学历水平的青年农民学员5000余人,开设了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蔬菜、果树栽培等专业,有效提升了农民综合素质。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依托主导产业定专业,优选师资教好课,健全制度严管理,培树典型引好路”的经验做法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适时跨越转型,培养全日制职业技能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需求,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充分利用自身教育培训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从2004年开始开展职业中专教育。开设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数控技术、机电技术与应用、生物技术制药等专业,借助国家和本市城乡技能就业扶助、涉农中职免费教育、扶贫开发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助学、计划生育家庭子女“青年创业”助学、库区移民家庭子女就学补助等惠农惠教政策,使近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平等接受系统职业教育的权利。与40多个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校企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全程跟踪服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企业骨干力量或自主创业,产生了“培养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良好社会效益。由此,学校被团省委、省人社厅确定为河北省“青年创业”培训基地。
  ——多元化办学,梯次培养科技和社会管理人才。1993年以来,学校抓住高等教育面向大众深化改革机遇,坚持走与高校联合办学、合作培养人才之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学校先后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电子科技大、河北农大、东北农大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联合开办大专专业证书班起步,进而举办大专脱产、大专函授、大专二学历、大专自考、网络专科和函授、自考及网络专升本科、专业硕士等多层次的成人教育。累计培养本专科学历生2万余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收学员761人;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电子科技大、河北农大合作,联合培养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工程专业硕士生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00余人。在毕业学员中,有500余名学员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有近百名学员晋升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成为城乡经济发展专业骨干,农广校亦成为当地干部教育和农村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并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望,被社会誉为“塞外小黄埔”。
  ——示范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抢抓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由专项培训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农业部、省农业厅及中央农广校支持,2013年,继承德、围场两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试点县之后,平泉、隆化两县又被确定为全省试点县,试点经验得到了农业主管部门充分肯定;2014年以来,承德市连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之一;八个县进入全国示范县,率先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市覆盖,共争取专项资金3250万元。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实施培育工程,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924人,其中包括设施蔬菜产业3040人,林果业4333人,中药材产业900人,食用菌产业1648人,肉牛、奶牛、肉鸡等養殖产业3228人,以及马铃薯产业794人等。包括合作社骨干1238人,企业负责人119人。覆盖了178个乡镇,1053个行政村,23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66家农民合作社、626个家庭农牧场、7932个种养大户,450个贫困村、1200个贫困人口。培育对象中有2185人达到了中专学历水平,1129人通过技能鉴定获得中级工资格,24人被评为农民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荣获“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人被评为全国“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1人被原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得到壮大,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一大批农民正在走向农业职业化道路,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承德市农民培育探索出的经验模式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农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予以专题报道,省内外农业部门多次来参观学习,全国示范县的作用已经彰显。
  ——产学研协作,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成果丰硕。学校紧紧围绕加快本市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与省内外专家教授合作,大力开展产学研协作协同创新,先后集成转化了生态氨基酸肥应用技术、酸枣嫁接大枣技术、“苹果三优一化”栽培技术、土壤连作土传病害修复技术、零农残生物降解技术、栗下循环经济开发模式,以及冀北错季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设施蔬菜尾矿渣基质栽培模式开发研究、冀北冷凉地区特色产业健康生态施肥技术示范应用等农业高新技术成果20余项,其中,获得省山区创业奖一次,原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一项,省政府农业推广三等奖一项,市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二十余项;获得省市社科成果奖十余项,引进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化项目二十余项,对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十家,有效地服务了农业主导产业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
  承德农广校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其成功经验在于:
  ——始终把艰苦创业,创新进取作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学校在创建之初的单兵作战、简易办公的艰苦条件下,以矢志不渝的勇于奉献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塞外大地开辟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一片蓝天。
  ——始终把适应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于担当,奋力拼搏。
  ——始终把有为才有位作为农广校的永恒追求,服务区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摘帽。
  ——始终把抓住和利用政策机遇作为农广校不断再发展的助推器,紧跟时代脉搏,在改革创新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德市分校)
其他文献
中华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说,戳脚被誉为“北腿之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秀拳种,在我国北方广为流传。戳脚源出少林,创于宋,成于明,盛于清,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上,戳脚曾被叫作枝子拳、金刚锤、趟子腿、九番鸳鸯腿等。  关于戳脚的渊源可追溯到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其中有武松使用“玉环步、鸳鸯脚”醉打蒋门神之说。玉环步、鸳鸯脚正是戳脚拳的招数,所以民间一些戳脚拳师把武松视为戳脚门的前辈。而
吉林省第二届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历时2个多月,9个市州的50多名选手和项目通过初选入围初赛,经过几轮培训和比赛,共有初创组、成长组15名选手和项目进入决赛。本次大赛项目既涵盖传统农业“种植养殖”“产加销”等环节,也涉及到农业裝备、设施农业、园区建设,还包括有休闲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 ”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过角逐,评出成长组一等奖一名和初创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优秀奖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还有哪些堡垒,脱贫硬任务如何不折不扣完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安排部署,吹响了决战决胜的冲锋号角。  攻克最后堡垒,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编者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近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扶贫政策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期专题从抓好脱贫带头人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育带动产业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等方面聚焦产业扶贫,刊登几篇文章,分享各地农广校扶贫工作的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新疆农广校发挥体系优势,落实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
(一)持续深入保护绿水青山  云南省推进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实现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生态创建全覆盖,累计建成4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普洱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二)着力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6月17日,安徽省黄山市举办2020年全市農村改厕技术人员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黄山市农广校承办,共有50名全市从事农村改厕工作的技术骨干参加本次培训。本次培训采用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充分发挥市农广校实训基地的设施和技术优势,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搭建实物模型,模拟工作现场,实训过程对接实际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堅战的收官之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近年来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坚持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大对贫困地区人才培养,发挥高素质农民引领作用,推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依托产业育人才,带动扶贫结硕果。各地农广校搭建资源平台,依托产业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壮大产业,形成产业兴旺、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在中国,农民不愿种地,农村劳动力日渐“空心化”、老龄化以及劳动力素质下降等问题,已是普遍现象,也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问题。我们不由得发一声问:谁来种地?  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很难掌握、运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70后、80
人物导读:刘建国,湘阴县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任湖南百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3 年 7月他注册成立湖南百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组建了湘阴县南湖洲镇七姑塘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2014年以来先后荣获湘阴县“十大新闻人物”“优秀人大代表”“道德模范提名奖”“十大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刘建国的工作原本与农业没有任何关系,但他就是凭着一腔热情,想要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让现代农
一、国内鲜活农产品  据农业部监测,今年第36周(2013年9月2日—8日,下同)“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212.65(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升1.59个点;“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215.86(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升1.94个点;重点监测的50家批发市场60个品种交易总量为58.99万吨,比前一周减少4.3%。  (一)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  鸡蛋、白条鸡、羊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