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流动商贩在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对于我国而言,流动商贩存在的意义主要有处于对“流动商贩”文化的考虑、流动经营是流动商贩群体在政策忽视情况下的最佳出路、流动经营是流动商贩出于自身优先条件考虑后的最好选择、市场需求的必然产物以及流动经营对就业者的极大满足五个方面。
【关键词】 流动商贩 存在 必要性
一、我国“流动商贩存在”的文化考虑
在我国,流动商贩自古即有。古代商业不发达,劳动者多数从事农业耕作。由于市场横向流通相对禁锢,故而劳动产品的销售门路相对闭塞,销售途径单一;同时,古时仍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为主,加之限于生产条件、劳动技术等尚不成熟,劳动产品数量本身就有限,因而劳动产品在满足劳动者自身需求后,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最初劳动者只是将家中剩余劳动产品拿到人多处换钱,再买回盐、油等个人不能生产的生活必需品,随着劳动产品数量的逐渐增多,“在市井集市出售劳动产品”渐渐成为处理劳动剩余产品最好的方式。
近代,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民不聊生。小商小贩面临着糊口都成问题的状况,更谈不上应有的社会保障。然而小摊小贩却在夹缝中求生存,依然穿梭于市井集市,沿街叫卖。更是留下诸如担担面、,毛血旺、夫妻肺片等著名小吃[1]。
可见,我国流动商贩的存在历史渊源弥久,而在这种“渊源”的熏陶下,很快人们心中便种下了“流动经营”的念头,在观念上促成了当下流动商贩的存在。
另一方面,流动商贩在我国社会中的发展,无论是早期的随街叫卖,还是现今的就地摆摊出售,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消费习惯。人们会在下班路上,或是恰巧经过流动摊贩的时候,就近购置生活用品、水果小食,以方便自身的生活。而在晚上或是放假休息的时候,人们更是喜欢到物美价廉的大排档与家人、朋友共饮一杯。不仅如此,经营拥有地方特色产品的流动摊贩往往还会成为游子思乡的寄托。不难看出,流动摊贩的存在已经形成了一种街头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流動经营是流动商贩群体在政策忽视情况下的最佳出路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下,财富分配存在极大的不公平现象。流动商贩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在就业方面必然困境重重。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生活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飞跃,这就对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更加艰巨的要求,而这也必然导致用工单位招人和求职人员就业双重困难的局面。同时市场和政府是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该状况做出及时的调整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就业仍需求职人员自身的努力,故而流动经营这种低成本的自主就业方式对于该人群而言依旧是政策忽视下的最佳出路。
三、流动经营是流动商贩出于自身有限条件考虑后的最好选择
从事流动经营的人群,多数面临着学历偏低、技能单一,同时又有着沉重家庭负担的状况,因而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十分必要。同样限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欠缺,个人观念转变的速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等,流动商贩群体无法形成最佳的创造财富的观念。基于自身有限条件的考虑,流动经营这种对技能无特殊要求的就业方式成为了流动商贩群体的首选。
四、市场需求的必然产物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市场对于流动商贩的存在,表现出极大的需求。目前,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单一,大多数规划都是以“规范、有序、整洁”为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系统的复杂性,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性需求[2]。随着外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外来人员对城市消费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状况下,城市需要的是一种层次分明、惠及面广的多元化的消费结构。在满足高收入人群对于奢侈品消费需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可供低收入人群生活消费的平台,以此来保障低收入人群在城市中正常生活的维系。而流动商贩的存在恰好可以填补城市消费结构稍显单一的空缺,使城市拥有适合低收入人群消费的市场。
与此同时,城市对于流动摊贩的需求还表现在流动摊贩经营时间、经营地点的灵活性方面。流动摊贩的经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出现在人流量巨大的步行街,亦可以出现在居民众多的住宅小区,这便为诸如上班族等时间拮据的人群提供了巨大的方便[3]。而且流动摊贩所经营的商品,多为自产的劳动产品,较超市、市场等售货点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因而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也使得流动摊贩的存在更具有合理性。
五、流动经营对就业者的极大满足
该行业巨大需求的存在,使该行业充满商机。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商贩日销售额均可达到150元以上,经营状况优良的商贩日销售额更是可以达到600元~800元不等,其利润之大不言自明。而这巨大的利润,自然对务工人员形成了极大的吸引,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家庭生计问题,更可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而回到流动商贩自身考虑,流动经营的低技术要求,无异于给流动商贩开了极大的方便之门。同时流动经营成本低,用具购置方便等诸多优势都对流动商贩群体的大规模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
综合以上五点的考虑,流动商贩的存在不仅解决了弱势群体自身就业的问题,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方便之门,而且极大地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要,对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磊,谢剑波,喻姣. 从我国流动商贩的历史沿革观其存在的合理性[J]. 现代商业.2010年17期:154-155.
[2] 刘华. 城管执法的失灵与重构——以小商贩治理为例[J]. 云南大学学报,2009,22(1):95-99.
[3] 吕晓东. 城市民生与小商贩治理思路[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27-30.
【关键词】 流动商贩 存在 必要性
一、我国“流动商贩存在”的文化考虑
在我国,流动商贩自古即有。古代商业不发达,劳动者多数从事农业耕作。由于市场横向流通相对禁锢,故而劳动产品的销售门路相对闭塞,销售途径单一;同时,古时仍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为主,加之限于生产条件、劳动技术等尚不成熟,劳动产品数量本身就有限,因而劳动产品在满足劳动者自身需求后,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最初劳动者只是将家中剩余劳动产品拿到人多处换钱,再买回盐、油等个人不能生产的生活必需品,随着劳动产品数量的逐渐增多,“在市井集市出售劳动产品”渐渐成为处理劳动剩余产品最好的方式。
近代,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民不聊生。小商小贩面临着糊口都成问题的状况,更谈不上应有的社会保障。然而小摊小贩却在夹缝中求生存,依然穿梭于市井集市,沿街叫卖。更是留下诸如担担面、,毛血旺、夫妻肺片等著名小吃[1]。
可见,我国流动商贩的存在历史渊源弥久,而在这种“渊源”的熏陶下,很快人们心中便种下了“流动经营”的念头,在观念上促成了当下流动商贩的存在。
另一方面,流动商贩在我国社会中的发展,无论是早期的随街叫卖,还是现今的就地摆摊出售,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消费习惯。人们会在下班路上,或是恰巧经过流动摊贩的时候,就近购置生活用品、水果小食,以方便自身的生活。而在晚上或是放假休息的时候,人们更是喜欢到物美价廉的大排档与家人、朋友共饮一杯。不仅如此,经营拥有地方特色产品的流动摊贩往往还会成为游子思乡的寄托。不难看出,流动摊贩的存在已经形成了一种街头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流動经营是流动商贩群体在政策忽视情况下的最佳出路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下,财富分配存在极大的不公平现象。流动商贩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在就业方面必然困境重重。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生活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飞跃,这就对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更加艰巨的要求,而这也必然导致用工单位招人和求职人员就业双重困难的局面。同时市场和政府是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该状况做出及时的调整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就业仍需求职人员自身的努力,故而流动经营这种低成本的自主就业方式对于该人群而言依旧是政策忽视下的最佳出路。
三、流动经营是流动商贩出于自身有限条件考虑后的最好选择
从事流动经营的人群,多数面临着学历偏低、技能单一,同时又有着沉重家庭负担的状况,因而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十分必要。同样限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欠缺,个人观念转变的速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等,流动商贩群体无法形成最佳的创造财富的观念。基于自身有限条件的考虑,流动经营这种对技能无特殊要求的就业方式成为了流动商贩群体的首选。
四、市场需求的必然产物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市场对于流动商贩的存在,表现出极大的需求。目前,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单一,大多数规划都是以“规范、有序、整洁”为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系统的复杂性,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性需求[2]。随着外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外来人员对城市消费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状况下,城市需要的是一种层次分明、惠及面广的多元化的消费结构。在满足高收入人群对于奢侈品消费需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可供低收入人群生活消费的平台,以此来保障低收入人群在城市中正常生活的维系。而流动商贩的存在恰好可以填补城市消费结构稍显单一的空缺,使城市拥有适合低收入人群消费的市场。
与此同时,城市对于流动摊贩的需求还表现在流动摊贩经营时间、经营地点的灵活性方面。流动摊贩的经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出现在人流量巨大的步行街,亦可以出现在居民众多的住宅小区,这便为诸如上班族等时间拮据的人群提供了巨大的方便[3]。而且流动摊贩所经营的商品,多为自产的劳动产品,较超市、市场等售货点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因而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也使得流动摊贩的存在更具有合理性。
五、流动经营对就业者的极大满足
该行业巨大需求的存在,使该行业充满商机。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商贩日销售额均可达到150元以上,经营状况优良的商贩日销售额更是可以达到600元~800元不等,其利润之大不言自明。而这巨大的利润,自然对务工人员形成了极大的吸引,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家庭生计问题,更可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而回到流动商贩自身考虑,流动经营的低技术要求,无异于给流动商贩开了极大的方便之门。同时流动经营成本低,用具购置方便等诸多优势都对流动商贩群体的大规模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
综合以上五点的考虑,流动商贩的存在不仅解决了弱势群体自身就业的问题,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方便之门,而且极大地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要,对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磊,谢剑波,喻姣. 从我国流动商贩的历史沿革观其存在的合理性[J]. 现代商业.2010年17期:154-155.
[2] 刘华. 城管执法的失灵与重构——以小商贩治理为例[J]. 云南大学学报,2009,22(1):95-99.
[3] 吕晓东. 城市民生与小商贩治理思路[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