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语言、一种文化,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而这些并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致,惟有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现实生活密切不可分,让学生能够亲身感知、体验有用的数学,才能使学生有着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与兴奋源;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才具有如此厚重的学习源泉。所以,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神秘的题材恰到好处地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新的内涵。学生在试图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领悟的数学知识又回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必然增强学习动力,产生积极情感,其学习活力、思维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有效激发。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创新性学习数学
在平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以此大胆开拓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不断给他们张扬个性的空间。在上圆的教学内容时,我把“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的问题抛给学生们,这曾是微软公司招聘员工的一个题目。我们孩子的回答很精彩,一名叫孙剑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除了做出正常的正确解答外,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周长相同,圆的面积最大。面积越大,容积越大。周长越小,材料越少。材料越少,效率越高。——关于管道中的问题。”我已与学生们一起把它命名为“孙剑帆大定律”。是否正确?是否严谨?这个时候哪怕有答案在课堂中我们也没有急于下定论,让其他学生再深入研究去吧……在探讨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有自己的真知灼见,结果两个班的学生都能别出心裁地想到把圆转化成三角形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的课本上这些东西的影子是一点都没有的。我忙不迭又与学生们一起把它们命名为“×××大发现”,孩子们很兴奋,他们有与伟人并驾齐驱的豪迈感。
二、适时进行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数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连接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纽带和桥梁。在学生身上出现闪耀着丰富数学思维方法的信息,是很令人兴奋的。
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回去找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想办法求一求它的表面积,有的同学回去研究一枚鸡蛋皮的面积。在学生研究后者时,一部分做法是把鸡蛋皮剥下,重新粘贴拼凑为一个规则图形,用这种方法要得到一个较准确的结果,有一定难度;有名学生把她的涂改小纸片一片一片粘满了鸡蛋,并留有编号,用纸片数乘一片纸片的面积,便可得到较准确的结果;一名叫袁浩的学生用称鸡单皮的方法,称出1平方厘米鸡蛋皮的重量和一枚鸡蛋皮的重量,由这两个数据可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我们在学习小数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回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一组小数数据。一名叫李冬怡的孩子收集的数据中有这样一条:“一个成年男人的皮肤面积大约为1.9平方米,一个成年女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6平方米。”这引发了学生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一棵大树的“皮肤”面积会有多大?学生们都选取了自己身边的一棵大树做了很好的研究、探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乐做,家长高兴。在学习了“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节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去测量一组自己感兴趣的数据,有一名学生把家里人全部调动起来参与他的测量活动。一家人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他们把家里的日常用品几乎都测量了个遍:桌、椅、床、碗、杯、球拍……还有身体的很多部位,如手、脚、胳膊、腿等,都进行了测量,他本人对那些习以为常的物品有了“重新认识”后而惊喜,家人因为与他的愉快合作也始终念念不忘那个美好的夜晚,所以家长忍不住打电话告诉我。没想到自己布置这样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给他们全家带去了这么多欢乐。
我引导学生尝试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楼前大树有多高》,是我接任不久的三年级学生,在布置作业之前我与孩子们做了一次简短交流:
师:教学楼前这棵大树,你们能知道它有多高吗?
生1:老师,把树砍倒,用尺测量一下(立即遭到全班同学的反对——不能破坏树木)。
生2:用绳子系在小猴子尾巴上,等小猴子爬到树顶,看拉上去的绳子有多长,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3:猴子会那么听话爬到树顶吗?
生4:爬不到树顶也没关系,可根据拉上去那段绳子的高度估算出树的高度。
生5:猴子不那么听话,人爬上去不就得了(学生高呼危险)。
一个文文静静的小女孩站了起来:“老师,把绳子系在氢气球上,等到氢气球升到与树一样高度,再把氢气球拉下来,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树的高度。”(全班同学忍不住喝彩叫绝。)
师:老师相信你们还有很多精彩绝伦的好方法。
生大呼:对,老师,我们肯定有。
师:那么今天晚上就回去写这篇《楼前大树有多高》的数学日记,看哪位同学还有更出色的办法。
第二天收上日记本,我看到有学生这样写道:我们教学楼有四层,每层约3米半。那棵大树比楼矮一米左右,所以估计13米左右,尽管就几行字,但却反映了学生很好的数学思想。还有学生这样写道:把一只铅笔直立在太阳底下,测出铅笔影子的长度,再测出铅笔的长度,算出影子的长度是铅笔的几倍;再测出大树影子的长度,就可计算出大树的高度。这已远远超出了一个三年级孩子所学知识的范围……
实践证明,这样的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师生、生生间思维碰撞的激烈火花,课堂也因此才显得精彩,关键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学习过程始于“知”,需于“情”,见于“行”。在“行”中,教师要充分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将学生纳入“吸引——参与——互动”的自主发展的轨道,努力为学生创造“趣美、智新、助乐”的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活动达到以境生情、以情生情、以情施教的目的。
教学相长的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我们教师的幸福感体现在培育学生成长的同时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提高,实现了自己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提升了我们教师自身的价值,获得了很多幸福的回忆。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创新性学习数学
在平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以此大胆开拓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不断给他们张扬个性的空间。在上圆的教学内容时,我把“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的问题抛给学生们,这曾是微软公司招聘员工的一个题目。我们孩子的回答很精彩,一名叫孙剑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除了做出正常的正确解答外,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周长相同,圆的面积最大。面积越大,容积越大。周长越小,材料越少。材料越少,效率越高。——关于管道中的问题。”我已与学生们一起把它命名为“孙剑帆大定律”。是否正确?是否严谨?这个时候哪怕有答案在课堂中我们也没有急于下定论,让其他学生再深入研究去吧……在探讨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有自己的真知灼见,结果两个班的学生都能别出心裁地想到把圆转化成三角形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的课本上这些东西的影子是一点都没有的。我忙不迭又与学生们一起把它们命名为“×××大发现”,孩子们很兴奋,他们有与伟人并驾齐驱的豪迈感。
二、适时进行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数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连接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纽带和桥梁。在学生身上出现闪耀着丰富数学思维方法的信息,是很令人兴奋的。
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回去找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想办法求一求它的表面积,有的同学回去研究一枚鸡蛋皮的面积。在学生研究后者时,一部分做法是把鸡蛋皮剥下,重新粘贴拼凑为一个规则图形,用这种方法要得到一个较准确的结果,有一定难度;有名学生把她的涂改小纸片一片一片粘满了鸡蛋,并留有编号,用纸片数乘一片纸片的面积,便可得到较准确的结果;一名叫袁浩的学生用称鸡单皮的方法,称出1平方厘米鸡蛋皮的重量和一枚鸡蛋皮的重量,由这两个数据可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我们在学习小数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回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一组小数数据。一名叫李冬怡的孩子收集的数据中有这样一条:“一个成年男人的皮肤面积大约为1.9平方米,一个成年女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6平方米。”这引发了学生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一棵大树的“皮肤”面积会有多大?学生们都选取了自己身边的一棵大树做了很好的研究、探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乐做,家长高兴。在学习了“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节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去测量一组自己感兴趣的数据,有一名学生把家里人全部调动起来参与他的测量活动。一家人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他们把家里的日常用品几乎都测量了个遍:桌、椅、床、碗、杯、球拍……还有身体的很多部位,如手、脚、胳膊、腿等,都进行了测量,他本人对那些习以为常的物品有了“重新认识”后而惊喜,家人因为与他的愉快合作也始终念念不忘那个美好的夜晚,所以家长忍不住打电话告诉我。没想到自己布置这样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给他们全家带去了这么多欢乐。
我引导学生尝试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楼前大树有多高》,是我接任不久的三年级学生,在布置作业之前我与孩子们做了一次简短交流:
师:教学楼前这棵大树,你们能知道它有多高吗?
生1:老师,把树砍倒,用尺测量一下(立即遭到全班同学的反对——不能破坏树木)。
生2:用绳子系在小猴子尾巴上,等小猴子爬到树顶,看拉上去的绳子有多长,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3:猴子会那么听话爬到树顶吗?
生4:爬不到树顶也没关系,可根据拉上去那段绳子的高度估算出树的高度。
生5:猴子不那么听话,人爬上去不就得了(学生高呼危险)。
一个文文静静的小女孩站了起来:“老师,把绳子系在氢气球上,等到氢气球升到与树一样高度,再把氢气球拉下来,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树的高度。”(全班同学忍不住喝彩叫绝。)
师:老师相信你们还有很多精彩绝伦的好方法。
生大呼:对,老师,我们肯定有。
师:那么今天晚上就回去写这篇《楼前大树有多高》的数学日记,看哪位同学还有更出色的办法。
第二天收上日记本,我看到有学生这样写道:我们教学楼有四层,每层约3米半。那棵大树比楼矮一米左右,所以估计13米左右,尽管就几行字,但却反映了学生很好的数学思想。还有学生这样写道:把一只铅笔直立在太阳底下,测出铅笔影子的长度,再测出铅笔的长度,算出影子的长度是铅笔的几倍;再测出大树影子的长度,就可计算出大树的高度。这已远远超出了一个三年级孩子所学知识的范围……
实践证明,这样的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师生、生生间思维碰撞的激烈火花,课堂也因此才显得精彩,关键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学习过程始于“知”,需于“情”,见于“行”。在“行”中,教师要充分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将学生纳入“吸引——参与——互动”的自主发展的轨道,努力为学生创造“趣美、智新、助乐”的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活动达到以境生情、以情生情、以情施教的目的。
教学相长的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我们教师的幸福感体现在培育学生成长的同时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提高,实现了自己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提升了我们教师自身的价值,获得了很多幸福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