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有效运行机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意愿高涨、效果堪忧的现实困境,创新体制为体、畅通机制为用是必然路径。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应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以往校企松散式合作模式,创新产教深度融合办学体制,构建以“利益契合”为纽带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传统“管理”向教学“治理”的转变。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实困境;利益契合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2-0017-04
  一、困境解析:产教融合意愿高涨,产教融合效果堪忧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意愿层面,校企双方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认同程度很高,校企合作前景广阔。但在实践层面仍存在着利益主体相关度有差异、合作质量不高、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1]。由于校企合作是一种涉及多主体、多要素相互交织的复杂育人模式,其高质量运行必是多元因素良性互动合力的结果。同理,出现育人质量不高、效果堪忧也非单一不良因素引起的。
  (一)合作关系不紧密,缺乏牢固、粘合性高的组织平台作为合作阵地
  合作关系不紧密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这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关系松散、随机性大、可持续性不强,或因为某些突发性事件就会使合作关系破裂,没有预定的处理修复方案,从而导致共同的人才培养活动虎头蛇尾、有始无终,预定的人才实践培养方案无所适从,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归根结底,缘于校企双方没有高度重视缔结校企合作关系,没有以体制式模式将两者关系牢牢锁定,并以完善的体制化运作模式应对不确定因素出现,进而推动校企合作关系的可持续优化发展。
  (二)“权责利效”不对等,缺乏基于“契约”约束的利益均衡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涉及高职院校、企业、行业、政府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等多元主体,各主体的权利、职责、目标追求、育人理念都不尽相同,都以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行动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校企合作中,一些合作主体“权责利效”不清晰、利益诉求不对等,进而引发合作关系中权利争夺、责任推卸、自己利益唯大等不良行为,导致矛盾纠缠不清、合作育人无法进行或敷衍了事。这就需要合作主体之间要以“契约”的形式将合作中“权责利效”明晰列出,按约行事、以规办事、依章理事。
  (三)合作运行效度低,缺乏高效的运行约束与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育人效果低,多半是由于缺乏高效的合作约束与保障激励机制作。对合作诚信度低的企业识别能力不高,没有科学有效的选拨标准,也很少采取“优胜劣汰”的管理模式,只着眼于多多益善,用“与多少家企业合作”来表示本校校企合作的成绩;对优秀企业奖励力度并不明显,不足以充分调动合作企业高质量育人的积极性,无法形成以点带面的整体优化育人效应。
  (四)合作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前瞻性的系统化整体发展规划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固有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中同样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创新、优化其中的各要素、各环节,使之形成系统化整体性体制式育人模式,并且还要有把握时代脉搏、前瞻社会发展的规划力,以不断完善的育人模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与将来发展挑战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而当今大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恰恰最缺這种开拓创新、高瞻远瞩的能力,墨守成规,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培养出来的人才也缺乏创新与迁移能力。
  二、创新突破:创新体制为体,畅通机制为用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为江苏经贸职院)作为一所位于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都比较发达省份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也曾面临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等难题。为探索商贸与现代服务业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江苏经贸职院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在发挥校区空间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同时,构建以“契约”方式保障校企合作双方权益,探索基于校内产教园区的实践教学管理改革,构建以“利益契合”为纽带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传统“管理”向教学“治理”的转变。
  (一)一体两翼三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在办学过程中,江苏经贸职院以合作办学联盟理事会为“一体”,以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江苏商务职教联盟为“两翼”,整合汇聚行业企业、兄弟院校、政府机关资源办职业教育,带动学校全面发展。发挥专业和地域优势,与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及中国互联网协会合作共建“科技园”(61280m2),与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产教园”(26720m2),在南京市政府、江宁区政府及南京江宁高新园管委会的支持下,政行校企共建“创业园”(3000m2)。产教园、科技园、创业园即“三园”,覆盖商贸流通、信息技术、物联网等产业链,对接学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群)人才培养,服务育人与服务企业并重。见图1所示。
  (二)构建六大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有效运转
  江苏经贸职院利用光华校区的教育资源,通过引企入校方式,政校企共建“大学科教园区”,以契约方式构建产教融合运行模式,搭建了学生实训与创业、教师成长与提升以及企业发展的校企共赢式发展平台。在园区运营过程中,围绕学生实践技能持续提升这一主线,形成了六大运行机制:
  梯级入园门槛运行机制。在园区运行的初级阶段,选择与江苏经贸职院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规划相符合的企业,设置入门门槛,并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业入园,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园区经营规模和社会影响。当园区运营步入常轨后,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运行规则逐年提高入园门槛,不断优化入园企业的结构,为园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资源配置契约约束机制。江苏经贸职院在大学科教园区设立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娱乐场所,为学生在园区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提供生活和安全保障;企业须提供专门的培训教育场所、实训设施设备及必要的耗材和学校所需的实训工位。校企双方商讨确定有资质的校内外实训教师,共同指导生产性实训活动。园区内校企双方的上述行为,均以契约的方式加以约束,以确保学生生产性实训及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入园企业淘汰退出机制。坚持园区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产业定位,依据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原则,借助市场行为逐年淘汰一批与江苏经贸职院专业群不相适应的企业。坚持入园企业须提供对接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的层次化实训岗位,配置能胜任学生技能提升的能工巧匠作指导教师。对已入园企业,当其主营业务变动、所提供技能岗位不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或在校企合作中违反契约约定时,实施淘汰退出机制。
  学生技能训练递进机制。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技能等级。根据企业人才实际需求,将实训岗位技能特征,分成若干个递进等级,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和激励。结合实训计划安排,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式持续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并颁发学生技能等级证书。
  产教融合评价考核机制。逐年对入园企业所提供实训岗位的技能等级、企业指导教师资质和指导能力、企业参与学生实训的融合度、校企共同申报横纵向课题等产教融合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其中,重点考核评价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性实训中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养成过程考核记录的完整性和客观性。
  校企合作主体激励机制。园区专门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指导教师及顶岗实习学生。同时,对在产教融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入园企业,在房屋使用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在联合申报政府项目方面给予重点帮扶,并在资金方面给予扶持。
  三、现实成效:产教协同育人,校企共同发展
  (一)探索出产教有效融合的运行机制
  江苏经贸职院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依托专业办产业,依托大学科技产业园办专业,实现地方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学校专业群建设的相互促进。通过有效的市场化运作,科技产业园区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学校的重要办学特色。
  江苏经贸职院科教园区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进科技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积极努力,吸纳100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进驻、建立各类创业实体近50个,提供实训岗位400多个,发布横向课题20余项,提供指导教师8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授权(申报)专利100多项,年均利税总额近1500万元[2]。2012年以来,江苏经贸职院科教园区先后被教育部、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被江苏省经信委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和“江苏省重点示范小企业创业基地”,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立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南京市科委列为“南京市科技公共技术平台专项计划”“大学科技园综合孵化器”和“180文化创意专业孵化器”。
  (二)实现与合作企业的相生相伴
  江苏经贸职院与驻地政府(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科技园”(光华科技产业园)。该园覆盖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产业链,集自主创新、设计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增长点的高科技园区。“科技园”由政校联手成立管委会,吸纳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进驻,同时提供适合学生的实训、就业岗位。江苏经贸职院與企业共同管理考核互派教师在实习实训指导、员工培训、业务咨询、产品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业绩。
  政行校企共建的“科技园”积极为企业提供科技政策咨询服务,累计为企业做好法律、工商、税务等相关咨询服务共计300余次。园区建立企业诊断与服务中心,帮助企业分析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进行技术诊断、管理诊断和经营策略诊断;提供技术供求对接、产学研结合等中介服务;帮助企业开展与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的对接;为企业提供律师事务、财会审计对接服务等。此外,园区为街道提供办事场所,合作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服务,包括企业建立行政服务、工商登记变更及咨询代办服务、企业特种许可证咨询及代办服务等。
  (三)形成良性循环的协同育人模式
  江苏经贸职院与知名连锁企业合作共建“产教园”(江苏经贸·华润苏果生产性实训基地),搭建学生实践、教师成长以及企业发展的校企共赢式发展平台。“产教园”推行涵盖“岗位认知、课程学习、顶岗实训、毕业实习”的实训教学运行模式,每年提供实训岗位150个,可按教学计划的安排,接受整班建制学生的顶岗实训。目前,已完成学生实训超过7万人次,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零距离”。江苏经贸职院与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共建“江苏经贸·苏果学院”,开设“店长班”,开展定向式培养。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程开设与开发、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定向培养门店店长。学生在3年内除完成正常学业内容外,还需完成企业实操性培训课程的考核,符合毕业条件即可聘任上岗。
  四、深化超越:从细小实着眼,放大创新红利
  (一)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高职教育卓越发展工程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3],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并于2016年3月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任务(项目)承接单位[4]。“十三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迎来又一重要发展机遇,将继续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一轮“走出去”战略,助力企业、城市、人才“三个国际化”。国内优质高职院校应夯实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基础,放眼国际舞台,树立一流标杆,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搭建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努力实现从“高原”向“高峰”的集聚和跨越。
  (二)激活体制机制创新活力,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在“互联网 ”背景下,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办学体制、高职院校运行机制均要破旧求新。高等职业教育还需承上启下担当现代职教体系主体责任。一是应继续构建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为核心的现代职教体系,拓宽中、高职学生升学渠道,提升中、高职学生升学比例,形成系统培养理念和健全接续培养制度。二是应积极探索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逐步改变职业院校生源基础,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扭转人们传统观念,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三是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形式和培养模式、探索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教育。
  (三)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建人才培养新格局
  “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将成为中国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之选,原有的人才培养标准难以满足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在现有人才培养标准基础上,研制与“中国制造2025”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标准,建立专业设置与改革紧跟产业结构调整、课程改革紧随产业技术进步的机制。培养一大批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以创新驱动再次放大人口红利,从而让“机器换人”成为常态,使“人控机器”成为常态。
  参 考 文 献
  [1]潘海生,王世斌,等.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143-148.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18.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EB/OL].[2015-10-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7/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
  [4]教育部.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任务(项目)承接单位的通知[EB/OL].[2016-03-16].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60316162646953
其他文献
摘 要 综合人力资本和成本收益决策理论,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意愿影响因素检验的Logistic模型,对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意愿的因素较多,个人、工作、生活以及培训特征变量均包含影响培训意愿的因素;具有外出前培训经历或进城后培训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没有相关培训经历的农民工,有更大的意愿继续参与培训;有无培训经历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
摘 要 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是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教学工作联系紧密又有区别,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和门类,专业性、技术性特点比较突出的大的范畴和体系。回顾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相辅相成。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推进技术装备事业形成一个建设、配置、管理、应用比较完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行业体系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完整格局,而这又极大促进了中国职业教
摘要:进行示范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示范专业建设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落脚点,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6个核心环节。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创新性、规范性与示范性的统一。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入选理由 纪念活动与开启的“十三五”布局相融合,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推进工作及时强化了两大重要元素:坚持走依法治教之路,让法制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石;坚持走中国特色之路,不忘初心和來路,担负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的历史责任。  事件回放 199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同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专
摘 要 博物馆中场景设计是教学探索和研究学习的理想途径。通过场景设计使博物馆发挥其教育功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并深入体验,使博物馆不仅仅只发挥展陈功能,更突出其首要的教育功能。从博物馆场景的设计理论和职业教育博物馆典型技艺场景的实践两方面开展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设计要素后,对职业教育博物馆提出具体的典型技艺场景设计方案。  关键词 典型技艺场景;职业教育;博物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实物资本积累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然而投资扩张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这也说明了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单位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效果大于实物资本。现阶段中国应加大教育经费支出、优化有限资源在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配置。将高等(含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一并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单位投资的产出效果大于仅考虑高等(含高职)教育的单位投资产出效果。鉴于大部分高中毕业生继续接受高等
摘 要 职业教育“协商治理”模式的提出,试图扭转传统意义上政府一元化的治理模式。但在“协商治理”模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忽视了治理主体与治理能力、治理责任之间的关系,认为“协商治理”是职业教育善治的最佳方式,显然这是一种误区。职业教育“协商治理”模式本身是一种较好的治理模式,但这个模式中不能忽视政府的主导作用,否则将无法发挥“协商治理”应有的作用。因此,只有实施政府主导下的“协商治理”,才能够真正
摘 要 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包括运行机制建设、硬件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针对生产与教学的矛盾、实训运行成本偏高、整体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应遵循教学为本、机制优先、专业差异性和选择性开放的原则。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开放性实训基地
摘 要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对校企合作提出了迫切希望和要求,而目前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存在认识和利益偏差、内涵对接不足、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基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视角,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要深化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构建长效合作运行机制,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度。  关键词 中小企业;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5月15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正式通过,同年6月颁布,9月1日正式施行。它的基本宗旨是通过法律手段全面规范职业教育活动,保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它主要在五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一是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确定了政府、行业、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个人的多元办学体制,明确了政府、行业、企业事业组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