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的深刻,来自思想的深邃。写作中,由看到题目到开始动笔,中间是一个怎样的想透的过程?在“给题目——写作文”的写作通式下,许多学生苦于思路狭窄、思想枯竭,难以下笔。苦思冥想,希望找到深刻的立意;绞尽脑汁,希望觅得构思的灵感。最终,在无形的思想中漂泊,找不到可以依靠的抓手。教师如何点拨“想透”的思路,达成想深的智慧?笔者以题为“第一步”的习作指导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联想
看到“第一步”这个题目后,首先是展开丰富的联想。联想“记忆库”中相关的名言俗语、名人事例、生活经历等等,将所能联想到的对象都写在草稿纸上。名言俗语可以成为议论文引用论证的材料,名人事例可以成为议论文的事实论据,生活经历则可以写成记叙文。当然,联想到的这些对象是无序排列的,凡能想到的均可写下。
以议论文写作为例,列举联想到的相关的名人事例如下:
1.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1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2.陈子昂。陈子昂十几岁还不爱读书,有一天,陈子昂路过一处书塾,无意中听到老师讲:“一个人放任自流,行为傲慢,身上有邪恶污秽的东西,就无法受人尊敬。作为一个君子,要博学,还要用学来的道理经常对照检查自己。这样做,你的知识就越来越多,行为上也不至于有过失了。”这番话深深触动了陈子昂,使他幡然悔悟。从此,陈子昂改掉以前恶习,和书本交上了的朋友。
3.孔子。为了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但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思想没有施展的空间,处处碰壁。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最终返回鲁国,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年少时视音乐家帕格尼尼为青春偶像,但当爱因斯坦在乐师面前自信地演奏时却得到了对方这样的答复:我想你不必成为帕格尼尼,因为你从拉琴中已经得到了快乐,这就足够了。也正是那一次破绽百出的演出,让爱因斯坦放弃了音乐,选择了真正属于他的物理学,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
二.比较
几则材料可以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素材涉及的是做什么事的第一步?这是怎样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对人生的影响是什么?
有时事例本身就形成了比较。比如爱因斯坦的事例。爱因斯坦一开始选择了迈向音乐的第一步,这也是他特别感兴趣的“第一步”,但最终因为天资或能力不够,只能放弃。后来,他又跨出研究物理的第一步,这也许才是真正适合他的第一步,最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时需要对不同事例进行比较。刘伟的事例与爱因斯坦又稍有不同。失去双臂的刘伟选择迈向泳池的第一步,对于他来说,这是何等艰难的第一步,但他依然有所成就。接着,他又选择了迈向用脚打字的第一步、用脚弹琴的第一步,都成绩斐然。
陈子昂与孔子迈出的第一步,也许都不是妥当的第一步,但不同的是,陈子昂的第一步导致的错误,与个人的品行有关,孔子的第一步导致的碰壁,却是与时代的步伐不合拍。
三.提炼
提炼的过程,是基于素材又高于素材的概括,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规律的过程。通过提炼,从而形成文章的立意。
由对爱因斯坦的事例分析,可以提炼出这样的立意: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步,才能预约精彩。由对刘伟的事例分析,却可以提炼出这样的立意:也许迈出“第一步”就注定了走下去很艰难,但只要不放弃,也能有所成就。这看似矛盾的两则立意,体现的却是不同的人对待人生的智慧。综合两则立意,又可提炼新的立意:迈出“第一步”,该坚守时坚守,该放弃时放弃,这是人生的智慧。
四.构思
议论文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这一构思的过程,依然可以从事例中觅得灵感。
以爱因斯坦的素材为例,为了论证“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步,才能预约精彩”这一观点,我们可先从反面入手。爱因斯坦对帕格尼尼入迷,但却得到了令人沮丧的回复。由此可确立第一个分论点:“第一步”即使是自己感兴趣的,却未必是适合的,适时放弃,不失明智。一时的冲动不代表永久的爱好,爱因斯坦终于意识到物理学才是他的真正专长所在,由此可确立第二个分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步,才能预约精彩。接下来,可以水到渠成地思考: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步?答案依然可以从爱因斯坦的事例中得到启迪:选择与自己专长吻合的第一步,也许人生会少走许多弯路。
这想透的四步曲,是由有形到无形、由现象到思想的逐渐深刻的过程。教师用思路点拨,解决写作教学的难题,这为少教多学提供了一条便捷而又智性的途径。
殷春霞,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舒 坦
一.联想
看到“第一步”这个题目后,首先是展开丰富的联想。联想“记忆库”中相关的名言俗语、名人事例、生活经历等等,将所能联想到的对象都写在草稿纸上。名言俗语可以成为议论文引用论证的材料,名人事例可以成为议论文的事实论据,生活经历则可以写成记叙文。当然,联想到的这些对象是无序排列的,凡能想到的均可写下。
以议论文写作为例,列举联想到的相关的名人事例如下:
1.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1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2.陈子昂。陈子昂十几岁还不爱读书,有一天,陈子昂路过一处书塾,无意中听到老师讲:“一个人放任自流,行为傲慢,身上有邪恶污秽的东西,就无法受人尊敬。作为一个君子,要博学,还要用学来的道理经常对照检查自己。这样做,你的知识就越来越多,行为上也不至于有过失了。”这番话深深触动了陈子昂,使他幡然悔悟。从此,陈子昂改掉以前恶习,和书本交上了的朋友。
3.孔子。为了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但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思想没有施展的空间,处处碰壁。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最终返回鲁国,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年少时视音乐家帕格尼尼为青春偶像,但当爱因斯坦在乐师面前自信地演奏时却得到了对方这样的答复:我想你不必成为帕格尼尼,因为你从拉琴中已经得到了快乐,这就足够了。也正是那一次破绽百出的演出,让爱因斯坦放弃了音乐,选择了真正属于他的物理学,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
二.比较
几则材料可以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素材涉及的是做什么事的第一步?这是怎样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对人生的影响是什么?
有时事例本身就形成了比较。比如爱因斯坦的事例。爱因斯坦一开始选择了迈向音乐的第一步,这也是他特别感兴趣的“第一步”,但最终因为天资或能力不够,只能放弃。后来,他又跨出研究物理的第一步,这也许才是真正适合他的第一步,最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时需要对不同事例进行比较。刘伟的事例与爱因斯坦又稍有不同。失去双臂的刘伟选择迈向泳池的第一步,对于他来说,这是何等艰难的第一步,但他依然有所成就。接着,他又选择了迈向用脚打字的第一步、用脚弹琴的第一步,都成绩斐然。
陈子昂与孔子迈出的第一步,也许都不是妥当的第一步,但不同的是,陈子昂的第一步导致的错误,与个人的品行有关,孔子的第一步导致的碰壁,却是与时代的步伐不合拍。
三.提炼
提炼的过程,是基于素材又高于素材的概括,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规律的过程。通过提炼,从而形成文章的立意。
由对爱因斯坦的事例分析,可以提炼出这样的立意: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步,才能预约精彩。由对刘伟的事例分析,却可以提炼出这样的立意:也许迈出“第一步”就注定了走下去很艰难,但只要不放弃,也能有所成就。这看似矛盾的两则立意,体现的却是不同的人对待人生的智慧。综合两则立意,又可提炼新的立意:迈出“第一步”,该坚守时坚守,该放弃时放弃,这是人生的智慧。
四.构思
议论文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这一构思的过程,依然可以从事例中觅得灵感。
以爱因斯坦的素材为例,为了论证“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步,才能预约精彩”这一观点,我们可先从反面入手。爱因斯坦对帕格尼尼入迷,但却得到了令人沮丧的回复。由此可确立第一个分论点:“第一步”即使是自己感兴趣的,却未必是适合的,适时放弃,不失明智。一时的冲动不代表永久的爱好,爱因斯坦终于意识到物理学才是他的真正专长所在,由此可确立第二个分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步,才能预约精彩。接下来,可以水到渠成地思考: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步?答案依然可以从爱因斯坦的事例中得到启迪:选择与自己专长吻合的第一步,也许人生会少走许多弯路。
这想透的四步曲,是由有形到无形、由现象到思想的逐渐深刻的过程。教师用思路点拨,解决写作教学的难题,这为少教多学提供了一条便捷而又智性的途径。
殷春霞,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舒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