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萌是二年级时转学到我们班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特别喜欢上数学和美术课,还喜欢思考有难度的数学题。可作业拖拉,上课精神不集中,情绪易冲动,经常在一些小事情上和同学闹矛盾、打架。老师批评他时,他一言不发,表情冷漠……虽然我三令五申不许带零食到学校来吃,可他总是偷偷地带些薯条、饼干之类的零食藏在抽屉里,天长日久,就生出蟑螂来了。
一、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小萌的父亲长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在一家服装厂上班维持生活,三班倒的工作非常辛苦,经常很晚才回家。小萌就常常一个人在家,有时吃饭不能及时,他母亲就买些零食回来给他充饥。加上父母没有多少时间与孩子交流,时间长了,小萌就变得有些孤僻,不太喜欢与同龄人相处,若是一言不合而控制不住情绪,就会与人拳脚相加。
2.学校原因:小萌是从老家转学来的,普通话不太标准,生怕开口会被同学嘲笑,所以在课堂上几乎一言不发,除了老师点名,从不举手发言。小萌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又经常与别人动手,和他玩的朋友越来越少,而他也越发的孤僻。
二、辅导过程
1.加强交流,发掘教育契机
我经常看到小萌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眼中溢满了孤单,于是我有意请他帮我做些事情,比如收发作业本,送作业去办公室,帮老师领取教具等等。在帮我做事的时候,或在放学路上,我们一起聊天。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小萌其实是个很热心的孩子,喜欢为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也是个很重感情的孩子,一直与他以前的好朋友保持联系,帮朋友的忙也是不遗余力。在小萌的只言片语中,我还发现他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很希望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尤其是当他看到别人有父母陪伴的幸福表情时,很羡慕,可又有些自卑。我想,应该从学生切身的需要出发,进行引导教育,从根本上满足他的感情需要,引导他,改变他。
2.提供机会,重树阳光形象
有一天,我听说数学老师要选一个数学课代表,就私下找到小萌透露了这个消息,他的眼睛一亮,可又露出些许怯意。我针对他的性格用上“激将计”:“你想当吗?作为课代表,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做作业时都应该给同学起到表率作用,做老师的得力助手,这会比别的同学更辛苦。”小萌犹豫了一下,最终鼓起勇气说:“老师,我想试试。”从那以后,他在数学课上的变化很大,能动性强了,发言积极了,收发作业也很认真负责。在一节数学课上,他一个人就想出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都向他投去欣赏、羡慕的目光。课后和他交流、向他请教问题的学生也多了,他脸上渐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为了进一步规范小萌的行为,让他早日真正融入集体内,增强集体荣誉感,把数学课的行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我开始让他负责管理班级卫生,做班级的“环保小卫士”。只要他做得好,我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也加以引导,让他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虽然他的行为有时也有些反复,但总的来说,小萌在向着我期待的方向发展。有一次,在自由活动时,别的同学都在尽情地玩耍,而他却在校园里随手捡拾纸屑,这一幕正巧被校长看见了,还在当天的全校大会上表扬了他。全班同学都由衷地为他鼓掌,他的小脸兴奋得通红,两眼露出自豪的神情。慢慢地,他就在一次次机会中转变着,成长着。
3.关注小事,发掘闪光点
一次,同学随手丢废纸,小萌叫他捡,那同学偏不听,再加上当天小萌的心情不好,所以一时冲动打了同学。我及时找他谈话,让他反思自己的过错,再和他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他主动找那名同学道歉,在班里公开表示自己要改进方法,请同学们监督,就及时消除了不良影响。同学们也发现了他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优点,大家反而更亲近他、佩服他,而他的威信也逐渐在同学中树立起来了。
4.心理疏导,享受快乐生活
小萌的多次“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爱的关怀,他不知如何与别人相处、交流。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温馨的故事,比如《秋秋找妈妈》、《爱心树》、《逃家小兔》……让他们从故事中懂得爱,学会爱。课下,我经常找小萌和其他家庭情况类似的学生谈心,让他们明白,父母虽然不在身边,可他们的爱是不变的;父母的生活压力很大,我们也要体谅他们……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家庭情况,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感到幸福。几次谈话后,小萌渐渐自信、开朗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他对我说:“老师,在学校里我感到很快乐,您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要让爸爸妈妈为我感到骄傲、自豪。”看,多懂事的孩子啊!
5.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变化
此外,我还经常和小萌的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我自己的育儿经验与之分享。他们也感觉到自己和孩子的交流太少,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同时,家长反馈的信息又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契机和突破口,对进一步教育孩子转化和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小萌的身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那个冷漠、邋遢的孩子不见了,他和同学的关系融洽,大家都乐意与他交往;他的作业认真,字迹清楚,对待班级工作热情而积极,是老师得力的助手;他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抽屉里、书包里都井井有条;在家里他也知道心疼妈妈,能主动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看到小萌身上的变化,我想,这便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所能享受到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这快乐,不只在结果,更在于过程。
(责编侯艳星)
一、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小萌的父亲长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在一家服装厂上班维持生活,三班倒的工作非常辛苦,经常很晚才回家。小萌就常常一个人在家,有时吃饭不能及时,他母亲就买些零食回来给他充饥。加上父母没有多少时间与孩子交流,时间长了,小萌就变得有些孤僻,不太喜欢与同龄人相处,若是一言不合而控制不住情绪,就会与人拳脚相加。
2.学校原因:小萌是从老家转学来的,普通话不太标准,生怕开口会被同学嘲笑,所以在课堂上几乎一言不发,除了老师点名,从不举手发言。小萌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又经常与别人动手,和他玩的朋友越来越少,而他也越发的孤僻。
二、辅导过程
1.加强交流,发掘教育契机
我经常看到小萌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眼中溢满了孤单,于是我有意请他帮我做些事情,比如收发作业本,送作业去办公室,帮老师领取教具等等。在帮我做事的时候,或在放学路上,我们一起聊天。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小萌其实是个很热心的孩子,喜欢为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也是个很重感情的孩子,一直与他以前的好朋友保持联系,帮朋友的忙也是不遗余力。在小萌的只言片语中,我还发现他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很希望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尤其是当他看到别人有父母陪伴的幸福表情时,很羡慕,可又有些自卑。我想,应该从学生切身的需要出发,进行引导教育,从根本上满足他的感情需要,引导他,改变他。
2.提供机会,重树阳光形象
有一天,我听说数学老师要选一个数学课代表,就私下找到小萌透露了这个消息,他的眼睛一亮,可又露出些许怯意。我针对他的性格用上“激将计”:“你想当吗?作为课代表,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做作业时都应该给同学起到表率作用,做老师的得力助手,这会比别的同学更辛苦。”小萌犹豫了一下,最终鼓起勇气说:“老师,我想试试。”从那以后,他在数学课上的变化很大,能动性强了,发言积极了,收发作业也很认真负责。在一节数学课上,他一个人就想出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都向他投去欣赏、羡慕的目光。课后和他交流、向他请教问题的学生也多了,他脸上渐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为了进一步规范小萌的行为,让他早日真正融入集体内,增强集体荣誉感,把数学课的行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我开始让他负责管理班级卫生,做班级的“环保小卫士”。只要他做得好,我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也加以引导,让他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虽然他的行为有时也有些反复,但总的来说,小萌在向着我期待的方向发展。有一次,在自由活动时,别的同学都在尽情地玩耍,而他却在校园里随手捡拾纸屑,这一幕正巧被校长看见了,还在当天的全校大会上表扬了他。全班同学都由衷地为他鼓掌,他的小脸兴奋得通红,两眼露出自豪的神情。慢慢地,他就在一次次机会中转变着,成长着。
3.关注小事,发掘闪光点
一次,同学随手丢废纸,小萌叫他捡,那同学偏不听,再加上当天小萌的心情不好,所以一时冲动打了同学。我及时找他谈话,让他反思自己的过错,再和他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他主动找那名同学道歉,在班里公开表示自己要改进方法,请同学们监督,就及时消除了不良影响。同学们也发现了他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优点,大家反而更亲近他、佩服他,而他的威信也逐渐在同学中树立起来了。
4.心理疏导,享受快乐生活
小萌的多次“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爱的关怀,他不知如何与别人相处、交流。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温馨的故事,比如《秋秋找妈妈》、《爱心树》、《逃家小兔》……让他们从故事中懂得爱,学会爱。课下,我经常找小萌和其他家庭情况类似的学生谈心,让他们明白,父母虽然不在身边,可他们的爱是不变的;父母的生活压力很大,我们也要体谅他们……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家庭情况,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感到幸福。几次谈话后,小萌渐渐自信、开朗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他对我说:“老师,在学校里我感到很快乐,您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要让爸爸妈妈为我感到骄傲、自豪。”看,多懂事的孩子啊!
5.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变化
此外,我还经常和小萌的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我自己的育儿经验与之分享。他们也感觉到自己和孩子的交流太少,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同时,家长反馈的信息又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契机和突破口,对进一步教育孩子转化和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小萌的身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那个冷漠、邋遢的孩子不见了,他和同学的关系融洽,大家都乐意与他交往;他的作业认真,字迹清楚,对待班级工作热情而积极,是老师得力的助手;他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抽屉里、书包里都井井有条;在家里他也知道心疼妈妈,能主动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看到小萌身上的变化,我想,这便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所能享受到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这快乐,不只在结果,更在于过程。
(责编侯艳星)